谈中国诗2

12 谈中国诗

从容说课

《谈中国诗》是现代著名学者、国学泰斗钱钟书先生面向美国学者作的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特点的学术性演讲。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以他的睿智与渊博,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作了精要的阐述,纲举目张,高屋建瓴,深入而浅出。

本文的听众是美国朋友,所以本文开宗明义:在阐明“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时,主要是引用西方文化名人的材料和西方的诗歌来做比较,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作者列举中外诗歌,从民族风俗学、风格学,乃至哲理意义学等多个角度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中国的抒情诗篇幅短小;中国的抒情诗讲究含蓄蕴藉;中国的诗的风格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等。文章在后半部分还申明了本次演讲中为什么“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的原因,并借此说明中国诗歌尽管在表现形式上确实有别于外国诗歌,但是它首先是诗,具有诗的基本特征,而且由于人类的基本习性是相同的,所以“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既对中外“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告诫了外国朋友——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诗歌,以及对中国诗歌研究应该持有的态度。

整个演讲,引用广博,全文不足3500字,可是引用到的中外诗人的谈话或诗句有30多处,引文内容甚至还涉及中西方哲学和绘画,以及宗教著作《百喻经》,可谓洋洋大观,体现了作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丰厚的学术素养;语言亦庄亦谐,幽默生动,又善于引譬设喻,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分条概述课文的基本观点。其次,要学习本文的演讲技巧。要根据听众对象,并结合自身长处来确定话题和调用材料。再次要学习演讲者的幽默技巧,认真体会比喻语句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当然由于本文是一篇学术性演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本文作为跳板进而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为今后进行诗词鉴赏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作为能力拓展的要求,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以钱钟书为观照对象,选取一个点进行切入,使学生能对钱钟书的文风及其著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比如钱钟书的笔法文风独具特色,往往呈现出特有的机智幽默,善用取譬说理,学生可以研读《围城》,进行参照阅读。此外,作为发展性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中西诗歌创作进行比较性研究,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总体认识。

拟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梳理课本观点及行文思路为主,第二课时则以拓展研究比较性阅读为目标。

教学重点 1.比较研究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运用与借鉴;

2.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意义与感受。

教学难点 1.钱钟书独特的取譬及其作用;

2.领会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教具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初步理解比较研究的方法,并能简单运用以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3.了解钱钟书的文风。

过程与方法

1.习用并重。学习并领会作者引用的中西诗歌中的经典诗句,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一些文学现象;

2.宏观与微观皆重视。宏观上要把握文章行文思路,微观上要关注诗句的内涵;

3.课内与课外结合。既关注课文要旨,又以此为契机,全面了解钱钟书文风,深刻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之审美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敏锐的审美洞察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网络等手段了解本文作者,并做好充分的预习,尤其要事先疏通文章所涉及的中西方诗词。

2.教师搜集有关钱钟书的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围城》吧?谁能跟大家说说对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印象?(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予以适当点评)那么大家知道《围城》的作者吗?有谁可以给大家作个介绍呢?(学生多数只能粗略回答)大家都知道了《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但钱钟书先生不仅是位著名的作家,更是举世公认的文学评论家,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钱先生的诗论《谈中国诗》。

导入2:同学们,你们知道钱钟书先生这个人吗?(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有关钱钟书先生的故事: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来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好不容易搞到了钱钟书先生的住宅电话,于是她就提出约见的要求,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说话的幽默与机智由此可见一斑,那么钱钟书的学术性论文语言功夫又有怎样的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

推进新课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

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二、检查预习情况(幻灯出示相关内容)

(一)正音正字

骨髓(suí) 譬如(pì) 羡妒(xiàn) 轻鸢(yuān) ....

颦蹙(pín cù) 凑泊(bï) 槛外(jiàn) 深挚(zhì) .....

(二)词语解释

1.一蹴而就:踏一脚就能成功,形容轻而易举。蹴,念cù,是“踏”的意思。就,成功。

2.回肠荡气:气为之舒,肠为之转。形容音乐、文辞十分婉转动人。荡,动摇。

3.数见不鲜:经常来的客人就不宰杀禽畜招待,原意是常到人家去就惹人讨厌,后来指事物经常见到,并不新奇。数,念shuî,屡次。鲜,新杀的鸟兽。

4.空中楼阁:本来是指“海市蜃楼”。现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疏通文脉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2)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6)重点论述中国诗的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3),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4~5)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6~7)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8)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一)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加以阐述的?

明确: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比较文学的,这更切合外国听众,通过比较可以使外国听众更快地把握中国诗歌的精髓。

钱钟书先生清楚地意识到给外国听众介绍中国诗歌,是不宜对其作概述或概论的,尽管外国听众更希望有个笼统的印象,但文化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作者开篇就阐明自己立论的方式是采用比较文学的手段。但为了委婉地阐明自己如此立论的目的,钱钟书先生便借用西方人极其崇拜的浪漫主义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来过渡,这体现出钱钟书先生一贯的机智。

(二)在作者看来,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钱钟书先生又是怎样来论述的呢?

明确:在钱钟书先生看来,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发达成熟的是纯粹的抒情诗,而且峰极出现异常之早,但中国缺乏史诗(严格说来,这说法不确切,中国其实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史诗《格萨尔王》,是藏族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但中国过去的研究家往往并不重视对民间文艺的挖掘与整理,以致钱钟书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史诗),而且中国诗歌因早熟导致了早衰。

对此问题的论述,钱钟书先生主要采用了比较与比喻的方式。比如他将西方诗歌发展的一般脉络与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进行对比,指出中国诗歌史诗远不如抒情诗那样发达,且西方史诗早慧,

可史诗在中国却欠发达,是为对比。但在指出中国诗歌尤其是抒情诗早熟而早衰的缺陷后,钱钟书先生又指出这种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并非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其他类似情况包括中国绘画以及逻辑的发展,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特点,作者又引用印度《百喻经》中的故事“空中楼阁”来形象说明,是为比喻。

(三)朗读课文前两段,加深对作者文风的理解。

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钱钟书先生的创作资料,并撰写小论文,以供交流。

2.查找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诗歌中同题或近题的内容作比较。

3.拓展阅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写读书笔记。

12 谈中国诗

从容说课

《谈中国诗》是现代著名学者、国学泰斗钱钟书先生面向美国学者作的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特点的学术性演讲。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以他的睿智与渊博,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作了精要的阐述,纲举目张,高屋建瓴,深入而浅出。

本文的听众是美国朋友,所以本文开宗明义:在阐明“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时,主要是引用西方文化名人的材料和西方的诗歌来做比较,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作者列举中外诗歌,从民族风俗学、风格学,乃至哲理意义学等多个角度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中国的抒情诗篇幅短小;中国的抒情诗讲究含蓄蕴藉;中国的诗的风格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等。文章在后半部分还申明了本次演讲中为什么“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的原因,并借此说明中国诗歌尽管在表现形式上确实有别于外国诗歌,但是它首先是诗,具有诗的基本特征,而且由于人类的基本习性是相同的,所以“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既对中外“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告诫了外国朋友——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诗歌,以及对中国诗歌研究应该持有的态度。

整个演讲,引用广博,全文不足3500字,可是引用到的中外诗人的谈话或诗句有30多处,引文内容甚至还涉及中西方哲学和绘画,以及宗教著作《百喻经》,可谓洋洋大观,体现了作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丰厚的学术素养;语言亦庄亦谐,幽默生动,又善于引譬设喻,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分条概述课文的基本观点。其次,要学习本文的演讲技巧。要根据听众对象,并结合自身长处来确定话题和调用材料。再次要学习演讲者的幽默技巧,认真体会比喻语句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当然由于本文是一篇学术性演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本文作为跳板进而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为今后进行诗词鉴赏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作为能力拓展的要求,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以钱钟书为观照对象,选取一个点进行切入,使学生能对钱钟书的文风及其著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比如钱钟书的笔法文风独具特色,往往呈现出特有的机智幽默,善用取譬说理,学生可以研读《围城》,进行参照阅读。此外,作为发展性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中西诗歌创作进行比较性研究,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总体认识。

拟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梳理课本观点及行文思路为主,第二课时则以拓展研究比较性阅读为目标。

教学重点 1.比较研究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运用与借鉴;

2.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意义与感受。

教学难点 1.钱钟书独特的取譬及其作用;

2.领会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教具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初步理解比较研究的方法,并能简单运用以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3.了解钱钟书的文风。

过程与方法

1.习用并重。学习并领会作者引用的中西诗歌中的经典诗句,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一些文学现象;

2.宏观与微观皆重视。宏观上要把握文章行文思路,微观上要关注诗句的内涵;

3.课内与课外结合。既关注课文要旨,又以此为契机,全面了解钱钟书文风,深刻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之审美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敏锐的审美洞察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网络等手段了解本文作者,并做好充分的预习,尤其要事先疏通文章所涉及的中西方诗词。

2.教师搜集有关钱钟书的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围城》吧?谁能跟大家说说对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印象?(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予以适当点评)那么大家知道《围城》的作者吗?有谁可以给大家作个介绍呢?(学生多数只能粗略回答)大家都知道了《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但钱钟书先生不仅是位著名的作家,更是举世公认的文学评论家,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钱先生的诗论《谈中国诗》。

导入2:同学们,你们知道钱钟书先生这个人吗?(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有关钱钟书先生的故事: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来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好不容易搞到了钱钟书先生的住宅电话,于是她就提出约见的要求,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说话的幽默与机智由此可见一斑,那么钱钟书的学术性论文语言功夫又有怎样的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

推进新课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

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二、检查预习情况(幻灯出示相关内容)

(一)正音正字

骨髓(suí) 譬如(pì) 羡妒(xiàn) 轻鸢(yuān) ....

颦蹙(pín cù) 凑泊(bï) 槛外(jiàn) 深挚(zhì) .....

(二)词语解释

1.一蹴而就:踏一脚就能成功,形容轻而易举。蹴,念cù,是“踏”的意思。就,成功。

2.回肠荡气:气为之舒,肠为之转。形容音乐、文辞十分婉转动人。荡,动摇。

3.数见不鲜:经常来的客人就不宰杀禽畜招待,原意是常到人家去就惹人讨厌,后来指事物经常见到,并不新奇。数,念shuî,屡次。鲜,新杀的鸟兽。

4.空中楼阁:本来是指“海市蜃楼”。现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疏通文脉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2)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6)重点论述中国诗的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3),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4~5)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6~7)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8)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一)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加以阐述的?

明确: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比较文学的,这更切合外国听众,通过比较可以使外国听众更快地把握中国诗歌的精髓。

钱钟书先生清楚地意识到给外国听众介绍中国诗歌,是不宜对其作概述或概论的,尽管外国听众更希望有个笼统的印象,但文化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作者开篇就阐明自己立论的方式是采用比较文学的手段。但为了委婉地阐明自己如此立论的目的,钱钟书先生便借用西方人极其崇拜的浪漫主义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来过渡,这体现出钱钟书先生一贯的机智。

(二)在作者看来,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钱钟书先生又是怎样来论述的呢?

明确:在钱钟书先生看来,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发达成熟的是纯粹的抒情诗,而且峰极出现异常之早,但中国缺乏史诗(严格说来,这说法不确切,中国其实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史诗《格萨尔王》,是藏族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但中国过去的研究家往往并不重视对民间文艺的挖掘与整理,以致钱钟书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史诗),而且中国诗歌因早熟导致了早衰。

对此问题的论述,钱钟书先生主要采用了比较与比喻的方式。比如他将西方诗歌发展的一般脉络与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进行对比,指出中国诗歌史诗远不如抒情诗那样发达,且西方史诗早慧,

可史诗在中国却欠发达,是为对比。但在指出中国诗歌尤其是抒情诗早熟而早衰的缺陷后,钱钟书先生又指出这种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并非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其他类似情况包括中国绘画以及逻辑的发展,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特点,作者又引用印度《百喻经》中的故事“空中楼阁”来形象说明,是为比喻。

(三)朗读课文前两段,加深对作者文风的理解。

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钱钟书先生的创作资料,并撰写小论文,以供交流。

2.查找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诗歌中同题或近题的内容作比较。

3.拓展阅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写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 中国剪纸图片
  • 中国剪纸矢量图_剪纸_传统文化_文化艺术_矢量图 800×800 中国剪纸论坛图片_余庆论坛 956×791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鉴赏! 600×658 卢雪:让中国剪纸艺术走向世界(3)_国学- 国学网- 1112×1197 中国剪纸艺术系列 ...查看


  • 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系列电视,在线观看
  • 专辑: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系列电视 播放全部 顺序排序 倒序排序 智能排序 收藏专辑 中国民俗大观 01 序言 清风 65 中国民俗大观 02 华县皮影. 清风 102 中国民俗大观 03 安塞腰鼓 清风 134 中国民俗大观 04 民间玩具象 ...查看


  • 四川农业大学重要核心期刊
  • 四川农业大学文件 川农大校人发„2008‟4号 关于印发<四川农业大学 重要核心期刊认定目录>的通知 各中层单位: 由于我校学科专业的增加和学科范围的拓展,需要重新认定重要核心期刊.在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校教师专业技术职 ...查看


  • 中国民俗大全 [视频]
  • [视频] 中国民俗大观 [全集] 中国民俗 01 序言 中国民俗 02 华县皮影 中国民俗 03 安塞腰鼓 中国民俗 04 中国民间玩具象征寓意 (1) 中国民俗 05 中国民间玩具象征寓意 (2) 中国民俗 06 中国民间玩具象征寓意 ( ...查看


  • 关于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填写的说明
  • 附件2: 关于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填写的说明 按照省委组织部规定,本省省管大专院校党委组织部.郑州铁路局党委.黄委会政治部.部队政治部可以和我省县委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互相转移党员组织关系.高校向省外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时,需经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查看


  • 关于毕业生2016年党组织关系转移工作的通知
  • 关于做好2016年毕业生 党员党组织关系转移工作的通知 为做好我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15‟33 号)文件.市委教育工委的文件精神,现就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毕业生党员转接组织关系要求 (一)转出要 ...查看


  • 国家一级学会目录
  • 国内一级学会目录 一.理科学会 中国数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 二.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中国农业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生物学会 中国纺织学会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声学学会 ...查看


  • 关于印发[河南科技大学校内认定的国内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的通知
  • 河南科技大学文件 河科大科[2011]7号 签发人:周志立 关于印发<河南科技大学 校内认定的国内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校内认定的国内重要学术期刊目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 ...查看


  • A类学术期刊目录
  • A类学术期刊目录综合类刊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A.B.C.D.E)辑 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中国软科学 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求是 中共中央宣传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自然科学进展 国家自然科 ...查看


  • 福建师范大学AB类学术期刊
  • 福建师范大学AB类学术期刊一.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 (一)A类(45种)学科名称 期 刊 名 称 期刊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委员会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