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的意思

“三味书屋”是什么意思?

“三味”应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既体现了封建的教育思想,又与匾下那幅《松鹿图》内容相协调,图画上是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谐音表意为:书下有福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取名者是寿峰岚先生(寿镜吾的祖父。寿镜吾是鲁迅先生12岁入私塾时“三味书屋”的主人,生于1849年,卒于1927年)。名字取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述的董遇(三国时魏国人,一生著述丰富,他常教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的话:“为学者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意在告诫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后来,寿峰岚先生在读书时又发现苏轼对董遇的“三余”也很感兴趣,并在诗中说“此生有味在三余”。于是,就将“三余书屋”改名为“三味书屋”,并请当时著名书法家钱塘人梁同书写成横匾悬挂在屋内。在它的两旁还悬挂着一副木刻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也是梁同书的手笔。意思是:最快乐的事情是忠实遵从儒家伦理,最有味的事情是专心读书。

1

后人对“三味书屋”涵义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周作人认为,“三味”是指“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周芾堂认为,“三味”是指“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

而寿洙邻(寿镜吾的次子,生于1871年,卒于1961年)认为,“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大意为:读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应如吃稻谷、高粱等主食,日日不绝,餐餐饱食,是为食之本;读历史书籍的感觉,就像吃有鱼有肉丰盛的饭菜一样香甜、愉悦,应兼而有之,适时补充,是为食之辅;而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则味如醋、酱等调味品,风味独具,各味皆有,会使食物增色提味,增进食欲,应依人定量,是为食之佐。这告诉人们:各类书籍可互为补充,互相调剂,应在广览博采、遍阅群书的同时注意区别对待,体会读各类书的不同感受。

后人一般认同寿洙邻的说法。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三”在古代汉语中是表示多次、重复的意思,因此“三味”亦可理解为读书要反复体味,仔细领会。

后来寿宇(寿镜吾的孙子,寿洙邻的侄子)撰文对“三味书屋”的涵义作了新的阐释。他说自幼以来,不止一次从祖父寿镜吾、父亲寿涧邻口中听到对“三味书屋”涵义的解释,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祖父解释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 2

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指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等,“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意味。

祖父并没有说明这种意义的出典和根据,只是说这是曾祖父寿韵樵亲手拟定,而且叫他的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最能反映屋主寿镜吾先生的情操。鲁迅先生说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个饱学秀才不仅有学问,而且思想很清高,不屑当官做老爷,也不许自己的子孙应考、买官。这种解释应当是“三味书屋”的真正涵义。

另有马奎春老师在《语文学习》1998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三味”应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认为这既体现了封建的教育思想,又与匾下那幅图画(《松鹿图》,图画上是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谐音表意为:书下有福禄)的内容相协调,它们和私塾的寿镜吾老先生共同烘托着书屋的气氛,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这也堪称一家之言。

总之,无论哪种理解,都是说读书应是一种“很有滋味”的生活,只是“个中滋味”有所不同罢了。

3

“三味书屋”是什么意思?

“三味”应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既体现了封建的教育思想,又与匾下那幅《松鹿图》内容相协调,图画上是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谐音表意为:书下有福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取名者是寿峰岚先生(寿镜吾的祖父。寿镜吾是鲁迅先生12岁入私塾时“三味书屋”的主人,生于1849年,卒于1927年)。名字取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述的董遇(三国时魏国人,一生著述丰富,他常教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的话:“为学者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意在告诫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后来,寿峰岚先生在读书时又发现苏轼对董遇的“三余”也很感兴趣,并在诗中说“此生有味在三余”。于是,就将“三余书屋”改名为“三味书屋”,并请当时著名书法家钱塘人梁同书写成横匾悬挂在屋内。在它的两旁还悬挂着一副木刻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也是梁同书的手笔。意思是:最快乐的事情是忠实遵从儒家伦理,最有味的事情是专心读书。

1

后人对“三味书屋”涵义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周作人认为,“三味”是指“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周芾堂认为,“三味”是指“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

而寿洙邻(寿镜吾的次子,生于1871年,卒于1961年)认为,“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大意为:读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应如吃稻谷、高粱等主食,日日不绝,餐餐饱食,是为食之本;读历史书籍的感觉,就像吃有鱼有肉丰盛的饭菜一样香甜、愉悦,应兼而有之,适时补充,是为食之辅;而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则味如醋、酱等调味品,风味独具,各味皆有,会使食物增色提味,增进食欲,应依人定量,是为食之佐。这告诉人们:各类书籍可互为补充,互相调剂,应在广览博采、遍阅群书的同时注意区别对待,体会读各类书的不同感受。

后人一般认同寿洙邻的说法。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三”在古代汉语中是表示多次、重复的意思,因此“三味”亦可理解为读书要反复体味,仔细领会。

后来寿宇(寿镜吾的孙子,寿洙邻的侄子)撰文对“三味书屋”的涵义作了新的阐释。他说自幼以来,不止一次从祖父寿镜吾、父亲寿涧邻口中听到对“三味书屋”涵义的解释,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祖父解释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 2

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指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等,“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意味。

祖父并没有说明这种意义的出典和根据,只是说这是曾祖父寿韵樵亲手拟定,而且叫他的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最能反映屋主寿镜吾先生的情操。鲁迅先生说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个饱学秀才不仅有学问,而且思想很清高,不屑当官做老爷,也不许自己的子孙应考、买官。这种解释应当是“三味书屋”的真正涵义。

另有马奎春老师在《语文学习》1998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三味”应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认为这既体现了封建的教育思想,又与匾下那幅图画(《松鹿图》,图画上是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谐音表意为:书下有福禄)的内容相协调,它们和私塾的寿镜吾老先生共同烘托着书屋的气氛,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这也堪称一家之言。

总之,无论哪种理解,都是说读书应是一种“很有滋味”的生活,只是“个中滋味”有所不同罢了。

3


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本 ...查看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2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青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 ...查看


  • "三味书屋"600字作文
  • 欢迎大家来到绍兴,现在我们所在的景点是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我姓王,大家可以称我为小王或王导. 三味书屋位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11号,是晚期时期绍兴城内的著名私塾.大家现在见到的是一套三开间的小花厅,坐东朝西,这本是寿家的书房,鲁迅12至17岁 ...查看


  • 人教版-七上-语文-教学案-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 ...查看


  • 忆读书教案 1
  • 1.忆读书 冰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 ...查看


  •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殷红(yīn) 庇护(bì) 青睐(lài) 所向披靡(mǐ) .... B.酝酿(niàng) 模样(mó) 慰藉 ...查看


  •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阅读答案
  •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 ...查看


  •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 ...查看


  •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水浒> 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 运用对比手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