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

【摘要】: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恋爱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同时大学生恋爱又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关键词】:恋爱问题 恋爱观 恋爱心理与行为 爱情观 道德意识 友谊 爱的能力与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也有了比较一致的,合理的看法,那就是大学生谈恋爱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它符合大学生个人的发展。

首先,它符合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4岁,生理已趋成熟,性意识已经完全形成,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渴望“爱”与“被爱”。

其次,它符合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需要。很多大学生,初次较长时间离开父母、家庭,离开自己已经习惯的生活圈子,来到陌生的环境。情感世界会出现“饥荒”,孤独、空虚随之产生,渴望在大学生活中寻找感情的交流和满足。这时,爱情成了一种感情的寄托。 第三,它符合大学生社会化的需求。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体,而婚姻与家庭也是社会化过程的基本方式。大学阶段是一个自我形成,

强烈要求社会化的时期。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对婚姻和家庭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的人或物发生关系,达到社会化的效果。 可见,大学生恋爱是无可厚非的。那种把大学生恋爱现象视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是违背人性的。从现今的趋势来看,很多人也都认识到这一点,对大学生谈恋爱已经能以一种平和,正常的心态来对待。然后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作出进一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大学生在恋爱观上存在的问题

受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以及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恋爱过程中表现出了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和幻想,并产生了以下几种不恰当的恋爱观:

1、因为空虚而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寻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

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

5、道德观念淡化。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还有的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与行为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最强烈、稳定和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赋予,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才的事业。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就是众所周知的典范。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人生而言,只有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才具有决定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地位,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于振兴中华的壮丽事业中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因此我们要: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理智地选择终生伴侣,寻求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时不要仅仅以貌取,以家庭、门第等条件择人,而应重视人的内在品质、性格和兴趣爱好等,这不仅是维系恋爱关系的自主性和持久性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恋爱关系道德性的显著标志。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为着品德去眷念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善的事。卢梭也曾说过: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当然,在具体选择情侣时,根据实际情况,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其它一些条件和因素, 但一般来说应当把品质、情操、志同道合放在首位。

2、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基本确定,未来的事业刚刚开始清晰,他们所面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时陷入爱情的激流之中,就势必要同时挑起爱情和学业的两副重担,他要想正确、合理、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就好比一个初上舞台的演员却要同时在两部世界名著中扮演主角,要想取得成功太难了。与其冒爱情失败、学业荒废的可悲结局,不如理智地选择恋爱时机,正确地把握恋爱的分寸。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爱情的基础。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 更是一生持续的责任和义务, 必须以高度慎重与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说: “要记住, 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 是贪淫好色之徒, 是堕落者。爱, 首先意味着献给, 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是恋爱生活的基础。

(二)培养恋爱中的道德意识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尊重平等人格

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约束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2、自觉承担责任

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始终不离不弃,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

(三)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严格区别爱情与友谊,是青年人特别应该加以注意的问题。如果界限划分不清,则会带来很多心理困扰,比如“单相思”,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两者关系把握得好,既能促使爱情的稳定,又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更加巩固;两者关系把握得不好,可能使爱情死亡,家庭破裂,友谊中断,并进而陷入到无边的苦恼之中。 友谊和爱情有着诸多共同点,例如两者都源于彼此的好感;都敬慕对方的优点,在与对方的相处中学习对方的长处,以补充、完善自我;都存在给予,友谊是感情的交流与多方面的互助,两个相爱的人

更是互相帮助与奉献。因此,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会开出爱情之花,但两者又有质的区别:

1、友谊的对象是广泛的,爱情是专一的。

友谊存在于同性、异性、师生之中,爱情则只限于异性之中,恋爱双方有明显的排他性,男女双方总是有意无意地想两个人在一起,又总想避开熟人,寻求两人独处。而友谊并非如此。

2、敬慕的指向不同。

友谊多表现为对对方的志趣、爱好、能力、才干的敬慕,而爱情除此之外,还有对爱人本身的兴趣,存在性爱的吸引力。友谊是同事、同学、同志等之间的一种平等的、诚挚的、亲密的感情,是平和的、坦诚的;而爱情是热烈的、神秘的,双方在心中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感觉亲密无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对方的事,关注对方的生活。

3、感情的时间长短、空间范围不同。

友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友谊随时可能产生,新的朋友随时有可能出现,旧的朋友也有可能因环境、观念不同而关系破裂。而爱情是持久的、专一的、稳定的。友谊的空间很大,而爱情的空间很小,爱的空间仅仅能容纳两人。

4、承担的义务不同。

友谊只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而恋爱的目的与归宿就是组成家庭,除了遵守一般的社会道德义务以外,还要承担保持爱情基础的义务,承担缔结婚姻后必须的法律义务。

(四)了解爱的真谛,增强爱的能力

1、拒绝爱的能力。

面对不适合自己的和自己不愿意要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不要含含糊糊,立场必须坚定如一,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因为同情、因为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而优柔寡断,不忍心拒绝,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如果不顾对方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生硬、冷酷地、不顾情面地提出分手,处理方法过于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惹出事端来,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和拒绝爱情的权利,应该学会运用尊重和机智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2、接受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

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在待人接物中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被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

人间风情万种,但最真最浓的莫过于亲情、友情与爱情,亲情是人性的体现,友情是人性的完善,爱情则是人性的升华。这三种情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能尽情地淋浴爱的阳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总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将是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教育的好坏,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顺利成才的重要

方面, 也是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拥有健康的恋爱心理。

参考文献:

1) 白晓玲.大学生恋爱问题心理探询[ J ] 教育艺术, 2007, (3) 1

2) 欧晓霞.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第一版;

3) 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9。

4) 崔海波.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析[J].

5) 历玉英.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 (4)

6) 廖海华.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正确引导[ J ] . 衡阳师范学院报,2005 ,26 (2) :115 - 117.

7) 周家华,王金凤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

8) 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49- 50.

来源:沈姿彤

| 分享(2) | 浏览(90)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

【摘要】: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恋爱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同时大学生恋爱又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关键词】:恋爱问题 恋爱观 恋爱心理与行为 爱情观 道德意识 友谊 爱的能力与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也有了比较一致的,合理的看法,那就是大学生谈恋爱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它符合大学生个人的发展。

首先,它符合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4岁,生理已趋成熟,性意识已经完全形成,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渴望“爱”与“被爱”。

其次,它符合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需要。很多大学生,初次较长时间离开父母、家庭,离开自己已经习惯的生活圈子,来到陌生的环境。情感世界会出现“饥荒”,孤独、空虚随之产生,渴望在大学生活中寻找感情的交流和满足。这时,爱情成了一种感情的寄托。 第三,它符合大学生社会化的需求。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体,而婚姻与家庭也是社会化过程的基本方式。大学阶段是一个自我形成,

强烈要求社会化的时期。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对婚姻和家庭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的人或物发生关系,达到社会化的效果。 可见,大学生恋爱是无可厚非的。那种把大学生恋爱现象视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是违背人性的。从现今的趋势来看,很多人也都认识到这一点,对大学生谈恋爱已经能以一种平和,正常的心态来对待。然后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作出进一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大学生在恋爱观上存在的问题

受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以及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恋爱过程中表现出了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和幻想,并产生了以下几种不恰当的恋爱观:

1、因为空虚而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寻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

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

5、道德观念淡化。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还有的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与行为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最强烈、稳定和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赋予,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才的事业。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就是众所周知的典范。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人生而言,只有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才具有决定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地位,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于振兴中华的壮丽事业中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因此我们要: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理智地选择终生伴侣,寻求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时不要仅仅以貌取,以家庭、门第等条件择人,而应重视人的内在品质、性格和兴趣爱好等,这不仅是维系恋爱关系的自主性和持久性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恋爱关系道德性的显著标志。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为着品德去眷念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善的事。卢梭也曾说过: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当然,在具体选择情侣时,根据实际情况,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其它一些条件和因素, 但一般来说应当把品质、情操、志同道合放在首位。

2、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基本确定,未来的事业刚刚开始清晰,他们所面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时陷入爱情的激流之中,就势必要同时挑起爱情和学业的两副重担,他要想正确、合理、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就好比一个初上舞台的演员却要同时在两部世界名著中扮演主角,要想取得成功太难了。与其冒爱情失败、学业荒废的可悲结局,不如理智地选择恋爱时机,正确地把握恋爱的分寸。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爱情的基础。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 更是一生持续的责任和义务, 必须以高度慎重与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说: “要记住, 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 是贪淫好色之徒, 是堕落者。爱, 首先意味着献给, 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是恋爱生活的基础。

(二)培养恋爱中的道德意识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尊重平等人格

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约束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2、自觉承担责任

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始终不离不弃,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

(三)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严格区别爱情与友谊,是青年人特别应该加以注意的问题。如果界限划分不清,则会带来很多心理困扰,比如“单相思”,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两者关系把握得好,既能促使爱情的稳定,又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更加巩固;两者关系把握得不好,可能使爱情死亡,家庭破裂,友谊中断,并进而陷入到无边的苦恼之中。 友谊和爱情有着诸多共同点,例如两者都源于彼此的好感;都敬慕对方的优点,在与对方的相处中学习对方的长处,以补充、完善自我;都存在给予,友谊是感情的交流与多方面的互助,两个相爱的人

更是互相帮助与奉献。因此,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会开出爱情之花,但两者又有质的区别:

1、友谊的对象是广泛的,爱情是专一的。

友谊存在于同性、异性、师生之中,爱情则只限于异性之中,恋爱双方有明显的排他性,男女双方总是有意无意地想两个人在一起,又总想避开熟人,寻求两人独处。而友谊并非如此。

2、敬慕的指向不同。

友谊多表现为对对方的志趣、爱好、能力、才干的敬慕,而爱情除此之外,还有对爱人本身的兴趣,存在性爱的吸引力。友谊是同事、同学、同志等之间的一种平等的、诚挚的、亲密的感情,是平和的、坦诚的;而爱情是热烈的、神秘的,双方在心中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感觉亲密无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对方的事,关注对方的生活。

3、感情的时间长短、空间范围不同。

友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友谊随时可能产生,新的朋友随时有可能出现,旧的朋友也有可能因环境、观念不同而关系破裂。而爱情是持久的、专一的、稳定的。友谊的空间很大,而爱情的空间很小,爱的空间仅仅能容纳两人。

4、承担的义务不同。

友谊只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而恋爱的目的与归宿就是组成家庭,除了遵守一般的社会道德义务以外,还要承担保持爱情基础的义务,承担缔结婚姻后必须的法律义务。

(四)了解爱的真谛,增强爱的能力

1、拒绝爱的能力。

面对不适合自己的和自己不愿意要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不要含含糊糊,立场必须坚定如一,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因为同情、因为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而优柔寡断,不忍心拒绝,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如果不顾对方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生硬、冷酷地、不顾情面地提出分手,处理方法过于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惹出事端来,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和拒绝爱情的权利,应该学会运用尊重和机智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2、接受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

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在待人接物中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被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

人间风情万种,但最真最浓的莫过于亲情、友情与爱情,亲情是人性的体现,友情是人性的完善,爱情则是人性的升华。这三种情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能尽情地淋浴爱的阳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总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将是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教育的好坏,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顺利成才的重要

方面, 也是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拥有健康的恋爱心理。

参考文献:

1) 白晓玲.大学生恋爱问题心理探询[ J ] 教育艺术, 2007, (3) 1

2) 欧晓霞.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第一版;

3) 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9。

4) 崔海波.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析[J].

5) 历玉英.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 (4)

6) 廖海华.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正确引导[ J ] . 衡阳师范学院报,2005 ,26 (2) :115 - 117.

7) 周家华,王金凤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

8) 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49- 50.

来源:沈姿彤

| 分享(2) | 浏览(90)


相关文章

  • 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辅导策略
  • 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辅导策略 陈智 [摘 要]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征,深入探讨了对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塑造积极的人格形象,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个人的情感问题. ...查看


  •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日期:2011-04-27] 来源:成都体育学院作者:樊莉 [字体:大中小]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正处在性适应过程中的当代大学生男女之间谈情说爱成为极普遍的社会现象.他们的恋爱观更是备受全社会的关 ...查看


  •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分析及健康教育策略
  • · 1104 · 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6卷第6期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09,Vol.36,NO.6 文章编号:1003-8507(2009)06-1104-02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 [健康 ...查看


  • 当代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 [摘要]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网婚.裸婚.试婚.闪婚.毕婚.丁克家庭等现象是大学生日渐流行或有过经历体验的主要婚姻意向.本 ...查看


  • 论文-大学生恋爱观
  •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中论文)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 完成时间 2011 年 11 月 11 日 摘要:本文概括了大学生恋爱观,不当恋爱观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大学生正确俩恋爱观的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 进 ...查看


  •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 周五 4 5节
  • 大学生恋爱观 组长 严琪琪 成员 周陈豪 陈浩 朱焘 章圣位 杨清伟 王一栋 文献综述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现状如何?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 当 ...查看


  •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情绪.恋爱和人格
  • 题 目: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心理课论文 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情绪.恋爱和人格 工商管理10104 44010434 夏菲菲 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情绪.恋爱和人格 班级:工商管理10104 学号:44010434 姓名:夏菲菲 [论 ...查看


  •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分析与对策.doc
  •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刘舒敏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9期 [摘要]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笔者对湖南省株洲市1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分析了大 ...查看


  •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 青春期性教育 期末论文 班级:06级生科A班 学号:064120202 姓名:苏 狄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06级生科A班 苏狄 (064120202)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开放的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越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