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武断结论伤害市场,错过机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当前股市整体上未出现太大问题,只存在结构性泡沫。
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当前资本市场
吴晓求说,“对当前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要有理性的、符合未来发展的、有利于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和判断,一定要站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构建发达、强大的资本市场的高度来看待当前的资本市场。我们千万不要用基于传统的、落后的金融体系时代形成的认识,来衡量当前的市场。要按照落后的理念看待市场,那除了无法理解,就只能剩下指责。我们不希望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在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时候,因为各种不正确的看法,错失机遇。”
尊重市场规律强化投资者教育
一是中国经济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且发展的基础和内容相比过去已发生重大变化。“当下的经济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发展,是具备较高竞争力、伴随经济结构优化的发展,而不是当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在市场经济基础尚不牢靠的基础上的发展。”吴晓求说,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也到了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临界点上,大势如此,必须顺势而为。
二是流动性过剩环境的出现,为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创造了重要外部条件。“没有流动性过剩,金融市场产品的购买力从哪里来?金融市场的规模如何扩大?传统的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如何向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转变?如何促进金融体系的变革?”吴晓求认为,如果能够把过剩的流动性引导到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中来,扩大整个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比重,其影响就将变成正面。在以前的环境下要花十年能做成的事情,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可能花两三年就能做成。同时,逐步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对冲过剩流动性给经济体系带来的冲击,“庞大的资本市场对冲过剩流动性的能力,比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要有效得多”。因此,政策的重心应是把过剩流动性进行结构性的引导。
三是人民币汇率的稳步升值,也为建设强大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因此,在这些重大机遇面前,“千万不能采取有些学者提出的激烈政策,这些激烈的政策出台,可能极大延缓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吴晓求说,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该相信市场,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不要强力介入;同时,在舆论上或投资者教育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引导,提示结构性的风险。
市场上涨有基础但存在
结构性泡沫
吴晓求认为,“目前,市场存在的是结构性泡沫。具体而言,就是一些迹象表明某些资产的价格存在高估,这种高估也与投资者的结构特征相关――当然,是否真的高估,也要由市场来检验。同时,一些结构性政策还不够有效、有力,比如对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新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新的股价操纵行为、新的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理和制裁等。”
用结构性政策解决问题
既然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则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出台结构性的政策。吴晓求认为,下一步,应对恶意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行为严厉切实地予以查处。同时,要继续致力于改善上市公司结构,加快海外上市大型蓝筹公司的回归速度,利用当前的市场条件实现较大规模的回归,进而促进市场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提升市场的投资价值。(摘自2007年5月9日《上海证券报》)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武断结论伤害市场,错过机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当前股市整体上未出现太大问题,只存在结构性泡沫。
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当前资本市场
吴晓求说,“对当前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要有理性的、符合未来发展的、有利于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和判断,一定要站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构建发达、强大的资本市场的高度来看待当前的资本市场。我们千万不要用基于传统的、落后的金融体系时代形成的认识,来衡量当前的市场。要按照落后的理念看待市场,那除了无法理解,就只能剩下指责。我们不希望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在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时候,因为各种不正确的看法,错失机遇。”
尊重市场规律强化投资者教育
一是中国经济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且发展的基础和内容相比过去已发生重大变化。“当下的经济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发展,是具备较高竞争力、伴随经济结构优化的发展,而不是当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在市场经济基础尚不牢靠的基础上的发展。”吴晓求说,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也到了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临界点上,大势如此,必须顺势而为。
二是流动性过剩环境的出现,为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创造了重要外部条件。“没有流动性过剩,金融市场产品的购买力从哪里来?金融市场的规模如何扩大?传统的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如何向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转变?如何促进金融体系的变革?”吴晓求认为,如果能够把过剩的流动性引导到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中来,扩大整个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比重,其影响就将变成正面。在以前的环境下要花十年能做成的事情,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可能花两三年就能做成。同时,逐步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对冲过剩流动性给经济体系带来的冲击,“庞大的资本市场对冲过剩流动性的能力,比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要有效得多”。因此,政策的重心应是把过剩流动性进行结构性的引导。
三是人民币汇率的稳步升值,也为建设强大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因此,在这些重大机遇面前,“千万不能采取有些学者提出的激烈政策,这些激烈的政策出台,可能极大延缓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吴晓求说,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该相信市场,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不要强力介入;同时,在舆论上或投资者教育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引导,提示结构性的风险。
市场上涨有基础但存在
结构性泡沫
吴晓求认为,“目前,市场存在的是结构性泡沫。具体而言,就是一些迹象表明某些资产的价格存在高估,这种高估也与投资者的结构特征相关――当然,是否真的高估,也要由市场来检验。同时,一些结构性政策还不够有效、有力,比如对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新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新的股价操纵行为、新的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理和制裁等。”
用结构性政策解决问题
既然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则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出台结构性的政策。吴晓求认为,下一步,应对恶意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行为严厉切实地予以查处。同时,要继续致力于改善上市公司结构,加快海外上市大型蓝筹公司的回归速度,利用当前的市场条件实现较大规模的回归,进而促进市场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提升市场的投资价值。(摘自2007年5月9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