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故 乡

一、 激情导入: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哪位同学能随口就涌出几句写“故乡”的诗词名句呢?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过程: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我们说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速读课文。

2、先来看第一个人物:闰土的变化

⑴、请同学拿笔从文中圈点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哪些不同。试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外貌对照

;动作、对话对照;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① 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②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③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⑵ 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对人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和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闰土形象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

3、分析第二个人物形象:杨二嫂的变化(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⑴指读,其它同学试总结年轻时的杨二嫂和人到中年后有怎样的不同?

①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

②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⑵小结: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4、作品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这就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这就是鲁迅描写闰土、杨二嫂形象变化所揭示出来的深刻社会意义。

5、作者对这种变化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态度呢?

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对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渴望。

10、作品对闰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在写作上对你们有什么启示呢?

  人物描写,特别是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并能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三、作文片断训练:肖像描写 (写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王欢

故 乡

一、 激情导入: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哪位同学能随口就涌出几句写“故乡”的诗词名句呢?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过程: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我们说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速读课文。

2、先来看第一个人物:闰土的变化

⑴、请同学拿笔从文中圈点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哪些不同。试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外貌对照

;动作、对话对照;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① 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②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③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⑵ 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对人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和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闰土形象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

3、分析第二个人物形象:杨二嫂的变化(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⑴指读,其它同学试总结年轻时的杨二嫂和人到中年后有怎样的不同?

①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

②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⑵小结: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4、作品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这就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这就是鲁迅描写闰土、杨二嫂形象变化所揭示出来的深刻社会意义。

5、作者对这种变化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态度呢?

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对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渴望。

10、作品对闰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在写作上对你们有什么启示呢?

  人物描写,特别是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并能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三、作文片断训练:肖像描写 (写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王欢


相关文章

  •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查看


  • 登岳阳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课题 登岳阳楼(赛课教案)三维目标 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次北固山下 严雪枚 教学目的: 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设想: 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今天杨老师 ...查看


  • 天上的街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品味诗句,感悟意境.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缥渺(     )(     )灯笼(     )甚(      ) 2.给下列各组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查看


  • 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张三六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 ...查看


  • 鱼我所欲也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教案   何小宇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以不同的读的方式贯穿全课堂,加以少量检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查看


  • 雨的诉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雨 的 诉 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生活中的景物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学会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学会倾听大自然的雨声,感受雨的韵律,口味雨的诗意. 3.提高联想和想像,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