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沪科版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 ,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μ3nm 1m=106μ9n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 ;其它单位:时(h ) 分(min ) 毫秒(ms ) 微秒(μs ) 纳秒(ns )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2、声音的传播需要,3、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4、声音在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 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频率高于20000Hz 叫做20Hz 叫做,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可以利用声音来传播。

第三章 《光和眼睛》

一、色彩的奥秘

1、色光的三基色:红, 绿, 蓝。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4、光是一种电磁波。 二、光的直线传播

1、规律:

2、应用及现象举例:① ;②;④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8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8。光在水中速度比玻璃中快,都比空气中的慢。 二、光的反射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叫入射角。的夹角叫反射角。 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在平滑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⑵ 漫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5、平面镜成像特点:镜面的距离相等。(即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7、平面镜的作图:

方法一: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法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A 向平面镜引一条垂线AO 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A ′O=OA,则A ′就是发光点A 的像。

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法如图乙所示,从发光点A 分别向平面镜任意引两条入射光线AO 1和AO 2, 再分别作出法线,然后利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它们的反射光线O 1B 和O 2C ,再将它们分别反向延长后交于一点A ′,就是A 点的像。 三、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⑴光线,在同一平面内。⑵在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靠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远离法线折射。(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四、透镜

1、几个名词:(O )即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调整即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 =f 时,是物体成像和象的分界点。

(2)当u =2f 时,是物体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当物体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4)物体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两侧。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一侧。 六、助视仪器

1、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睛应配戴凹透镜做的眼镜。

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它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轴偏短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做的眼镜。

5、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

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普通望远镜与折射式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 表示,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 三、物态变化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5)如图1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如图2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

时间/min

图 1 图2

(2)当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时,就会下降,若下降时冰晶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若下降时骤然遇到0℃冷空气,那么小水珠便会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气流带动下,冰晶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若下降时,冰晶没有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3)夜晚或早晨,当地面的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一些物体上,这就是露。有时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体上,这就是霜。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 1、物质的磁性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叫做磁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叫做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即南极和北极. (3)磁体的指向性:水平放置、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 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如:指南针. (4)地磁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指南针能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的作用. 3、物质的导电性——各种物体的导电性是不同的.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如:各种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如:塑料、橡胶、玻璃、木头、纯净水、油、气体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1、物体的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如:塑料水桶和塑料矿泉水瓶所含的塑料不一样多. (2)质量是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3)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kg, 换算关系:1t 2、质量的测量

=10kg =10g =10mg

369

(1)测量工具: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质量; 生活中还有杆秤、磅秤、台秤和电子秤等. (2)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 若把最小的砝码加上时, 天平右盘下降, 减下时, 右盘升高, 需要调节游码,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注意:①依据游码的左侧对应的刻度线进行读数; ②左右托盘不可调换;

③在测量过程中, 平衡螺母不可调节;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1. 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它表示1_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 公式:ρ=m/V,变形:m=ρV V=m/ρ 5. 测定:

(1)测量固体的密度:原理:ρ=m/V_

质量: 工具天平

形 状 不规 则

沉入水中: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 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2-V 1

浮在水面: A

B (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一、力的概念和测量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理解: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表示。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5、力的测量: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2)弹簧测力计:

调零,指将指针调到正对零刻线。

6、力的三要素:。

7、力的示意图:从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直接测量。

3.公式表达了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其中g=10N/kg 4.重力的方向: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四、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的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五、杠杆

1.定义:在的作用下绕着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一定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确定力臂的方法: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从 4.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5.三种杠杆的特点:

1.滑轮其实就是可旋转的

2.定滑轮:实质是使用定滑轮不能。 3.动滑轮:①定义:和(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处理滑轮组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的段数n (只要与动滑轮牵连的绳子都算),在不考虑各种摩擦和绳重时,绳端的拉力F 轮的重,则绳端的拉力F

G 物n

=

G 物+G 动

n

;如果也不考虑动滑

=

。还要知道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 倍。

5.在绕滑轮组时,先要确定n 的大小:动滑轮上有几股有效绳子。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 采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 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 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计算公式:v

=S t

, 变形公式:S =v ⋅t , t

=

S v

, ①速度用m/s 路程用m 时间用s ②速

度用km/h 路程用km 时间用h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_生活中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大. 换算:1m/s=3.6km/h .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 平面越光滑, 小车前进地越远.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压强: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②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注意受力面积S 是指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其中h 表示液体的深度,指从液面开始,到指定的“研究位置”之间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三、大气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 0表示。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实验是指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通常把76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一标准大气压,其大小P 0=1.013×105

第九章 《浮力和升力》

一、浮力的概念

1、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其方向是; 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 比较液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的密度为ρ物

①若ρ液 >ρ物 时,物体会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 ②若ρ液

③若ρ液 =ρ物 时,物体会悬浮。(注意此时不存在漂浮,与上面比较浮力和重力的情况不同) 四、浮力的计算方法:

(1)二次称量法(也叫实验法):

①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物;

②然后将物体浸在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 ; ③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 浮 物-F (2)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 = ρ液g V排= G排 (3)漂浮或悬浮的物体,F 浮 = G物

第十一、十二章《简单电路》

一、电路

1.由 2.如图1所示,几种元件的符号:

11

图1 图2

6.如图2所示,短路有两种:一是电源短路,即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相连,这样可能会烧坏电源;二是局部短路,即将用电器(或电表)的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这样会导致被短路的用电器(或电表)不能工作,但不会烧坏。 二、串联和并联 1.两种电路的区别:

2①电流分析法:根据“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若电流在途中不分流,则用电器串联;若在某处分流,则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一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用电器并联。

③经验法:如路灯、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是串联;节日小彩灯是串联等。

三、电流(用字母I 表示)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物理学规定 2.主单位是,还有1A =103mA =106μA

12

3.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其使用方法是(两要两不要):

(1)要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3)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4)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否则造成电源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和电流表,原因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四、电压(用字母U 表示)

1.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2.主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还有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 )。1V =103mV =106μ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4.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其正确使用方法:① 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1.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

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

13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最大可能是总电路断路。 六、电阻(用字母R 表示):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主单位是欧姆,符号Ω1k Ω3.探究影响电阻因素的实验: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比较电流的变化来反映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来反映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或者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4. 变阻器: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通过改变电阻,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还可以保护电路中的其它用电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变阻器标“50Ω1. 5A ”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使用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滑片距下面所用的那个接线柱之间的长度变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七、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实验:

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电路图如右图:

(1)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取一定值电阻R ,保持电阻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 两端的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

结论是: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将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更换电阻后,一定要调节滑动变

14

=10Ω

3

1M Ω=10Ω

6

阻器,控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不同电阻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 结论是: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①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所以只能说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③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所以只能说成“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I

=U R

,变形公式U =IR 和R

=

U I

3.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1)原理: R

=U I

(2)电路图如右图:

(3)灯丝的电阻在不同的亮度时测出的电阻不同,说明灯丝的电阻与灯丝的温度有关。 八、串联电路的规律:

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2、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3、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表达式:U 1/U2=R1/R2 九、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并联电路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2、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表达式U=U1=U2

4、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表达式:I 1/I2= R2/R1 十、解电学题的基本方法: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15

第十三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一、机械功(用字母W 表示)

功的计算公式:W=FS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其中的S 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率(用字母P 表示)

1、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2、主单位是W ,常用单位是kW 换算关系:1KW=103W ,1W 表示物体在1s 内做功1J. 3、公式:P=W/t

三、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把有实用价值的功叫W 有表示。把没有实用价值,又不能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 额外表示。导致做额外功的因素一般有机械自重和各种摩擦。 2、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和叫W 总表示,则W 总=W 有+W 额外 3、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计算公式η=(W 有/W 总)×100% 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 理:η=G h / FS(因为W 有=G h 和W 总=FS )

第十四章 《内能和热机》

一、内能及其改变:

物体温度升高会导致物体内能增大。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二、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叫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 表示, 单位是J/(kg·℃),

3、物体在升温或降温时的吸热或放热公式:Q=cm Δt 其中Δt=t-t 0。

4、水的比热容为3表示:量为4.2×103J 。 三、热值(用字母q 表示)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燃料完全燃烧放热的公式:Q=mq

四、热机: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热机的效率: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16

第十七、十八章《电功率和家庭电路》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3、计算公式:W=UIt 或者W=Pt(适用于所有电路)1 kw·h=3.6×106J 6、电功的测量:

(1)测量电路中所有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电功(或者一段时间内测量消耗的电能)仪表是电能表,要求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

(2)电能表上标有的“220V ”“5A ”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 ;还可以根据P=UI计算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同时使用的最大功率是1100W 。标有的“3000R/kwh”表示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3)电能表的读数:①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电能表月初

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如:

这个月用电18.6度

②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时,电能表(3000R/kw·h )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4.32×104J (提示可以把3000R/kw〃h 理解成1 kw 〃h=3000转,则1转=(1/3000)kw 〃h, 如转10转则消耗电能W =10×(1/3000)kw 〃h ,然后再换算W =10×(1/3000)×3.6×106J =1.2×104J ) 二、电功率:

1、定义:叫电功率。其物理意义: 2、国际单位是,还有一个单位是,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此外还有两个常用公式:P=I2R 和P=U2/R

3、使用P=W/ t 、W=Pt或t=W/P时,其中的物理量“P 、W 、t ”分别选用“W 、J 、s ”三个单位或分别选用 “kw 、 kw·h 、h ” 三个单位。

6、用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原理是:P=UI ;电路图是: 三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实验 公式是:Q=I2Rt 四 、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 2、连接方式: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插座与电灯是并联,开关与其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

17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 ,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μ3nm 1m=106μ9n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 ;其它单位:时(h ) 分(min ) 毫秒(ms ) 微秒(μs ) 纳秒(ns )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2、声音的传播需要,3、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4、声音在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 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频率高于20000Hz 叫做20Hz 叫做,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可以利用声音来传播。

第三章 《光和眼睛》

一、色彩的奥秘

1、色光的三基色:红, 绿, 蓝。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4、光是一种电磁波。 二、光的直线传播

1、规律:

2、应用及现象举例:① ;②;④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8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8。光在水中速度比玻璃中快,都比空气中的慢。 二、光的反射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叫入射角。的夹角叫反射角。 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在平滑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⑵ 漫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5、平面镜成像特点:镜面的距离相等。(即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7、平面镜的作图:

方法一: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法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A 向平面镜引一条垂线AO 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A ′O=OA,则A ′就是发光点A 的像。

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法如图乙所示,从发光点A 分别向平面镜任意引两条入射光线AO 1和AO 2, 再分别作出法线,然后利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它们的反射光线O 1B 和O 2C ,再将它们分别反向延长后交于一点A ′,就是A 点的像。 三、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⑴光线,在同一平面内。⑵在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靠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远离法线折射。(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四、透镜

1、几个名词:(O )即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调整即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 =f 时,是物体成像和象的分界点。

(2)当u =2f 时,是物体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当物体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4)物体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两侧。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一侧。 六、助视仪器

1、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睛应配戴凹透镜做的眼镜。

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它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轴偏短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做的眼镜。

5、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

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普通望远镜与折射式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 表示,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 三、物态变化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5)如图1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如图2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

时间/min

图 1 图2

(2)当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时,就会下降,若下降时冰晶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若下降时骤然遇到0℃冷空气,那么小水珠便会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气流带动下,冰晶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若下降时,冰晶没有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3)夜晚或早晨,当地面的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一些物体上,这就是露。有时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体上,这就是霜。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 1、物质的磁性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叫做磁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叫做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即南极和北极. (3)磁体的指向性:水平放置、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 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如:指南针. (4)地磁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指南针能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的作用. 3、物质的导电性——各种物体的导电性是不同的.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如:各种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如:塑料、橡胶、玻璃、木头、纯净水、油、气体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1、物体的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如:塑料水桶和塑料矿泉水瓶所含的塑料不一样多. (2)质量是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3)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kg, 换算关系:1t 2、质量的测量

=10kg =10g =10mg

369

(1)测量工具: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质量; 生活中还有杆秤、磅秤、台秤和电子秤等. (2)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 若把最小的砝码加上时, 天平右盘下降, 减下时, 右盘升高, 需要调节游码,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注意:①依据游码的左侧对应的刻度线进行读数; ②左右托盘不可调换;

③在测量过程中, 平衡螺母不可调节;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1. 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它表示1_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 公式:ρ=m/V,变形:m=ρV V=m/ρ 5. 测定:

(1)测量固体的密度:原理:ρ=m/V_

质量: 工具天平

形 状 不规 则

沉入水中: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 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2-V 1

浮在水面: A

B (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一、力的概念和测量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理解: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表示。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5、力的测量: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2)弹簧测力计:

调零,指将指针调到正对零刻线。

6、力的三要素:。

7、力的示意图:从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直接测量。

3.公式表达了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其中g=10N/kg 4.重力的方向: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四、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的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五、杠杆

1.定义:在的作用下绕着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一定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确定力臂的方法: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从 4.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5.三种杠杆的特点:

1.滑轮其实就是可旋转的

2.定滑轮:实质是使用定滑轮不能。 3.动滑轮:①定义:和(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处理滑轮组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的段数n (只要与动滑轮牵连的绳子都算),在不考虑各种摩擦和绳重时,绳端的拉力F 轮的重,则绳端的拉力F

G 物n

=

G 物+G 动

n

;如果也不考虑动滑

=

。还要知道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 倍。

5.在绕滑轮组时,先要确定n 的大小:动滑轮上有几股有效绳子。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 采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 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 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计算公式:v

=S t

, 变形公式:S =v ⋅t , t

=

S v

, ①速度用m/s 路程用m 时间用s ②速

度用km/h 路程用km 时间用h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_生活中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大. 换算:1m/s=3.6km/h .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 平面越光滑, 小车前进地越远.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压强: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②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注意受力面积S 是指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其中h 表示液体的深度,指从液面开始,到指定的“研究位置”之间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三、大气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 0表示。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实验是指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通常把76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一标准大气压,其大小P 0=1.013×105

第九章 《浮力和升力》

一、浮力的概念

1、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其方向是; 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 比较液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的密度为ρ物

①若ρ液 >ρ物 时,物体会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 ②若ρ液

③若ρ液 =ρ物 时,物体会悬浮。(注意此时不存在漂浮,与上面比较浮力和重力的情况不同) 四、浮力的计算方法:

(1)二次称量法(也叫实验法):

①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物;

②然后将物体浸在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 ; ③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 浮 物-F (2)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 = ρ液g V排= G排 (3)漂浮或悬浮的物体,F 浮 = G物

第十一、十二章《简单电路》

一、电路

1.由 2.如图1所示,几种元件的符号:

11

图1 图2

6.如图2所示,短路有两种:一是电源短路,即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相连,这样可能会烧坏电源;二是局部短路,即将用电器(或电表)的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这样会导致被短路的用电器(或电表)不能工作,但不会烧坏。 二、串联和并联 1.两种电路的区别:

2①电流分析法:根据“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若电流在途中不分流,则用电器串联;若在某处分流,则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一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用电器并联。

③经验法:如路灯、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是串联;节日小彩灯是串联等。

三、电流(用字母I 表示)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物理学规定 2.主单位是,还有1A =103mA =106μA

12

3.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其使用方法是(两要两不要):

(1)要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3)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4)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否则造成电源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和电流表,原因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四、电压(用字母U 表示)

1.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2.主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还有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 )。1V =103mV =106μ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4.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其正确使用方法:① 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1.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

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

13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最大可能是总电路断路。 六、电阻(用字母R 表示):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主单位是欧姆,符号Ω1k Ω3.探究影响电阻因素的实验: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比较电流的变化来反映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来反映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或者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4. 变阻器: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通过改变电阻,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还可以保护电路中的其它用电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变阻器标“50Ω1. 5A ”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使用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滑片距下面所用的那个接线柱之间的长度变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七、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实验:

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电路图如右图:

(1)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取一定值电阻R ,保持电阻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 两端的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

结论是: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将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更换电阻后,一定要调节滑动变

14

=10Ω

3

1M Ω=10Ω

6

阻器,控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不同电阻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 结论是: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①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所以只能说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③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所以只能说成“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I

=U R

,变形公式U =IR 和R

=

U I

3.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1)原理: R

=U I

(2)电路图如右图:

(3)灯丝的电阻在不同的亮度时测出的电阻不同,说明灯丝的电阻与灯丝的温度有关。 八、串联电路的规律:

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2、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3、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表达式:U 1/U2=R1/R2 九、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并联电路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2、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表达式U=U1=U2

4、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表达式:I 1/I2= R2/R1 十、解电学题的基本方法: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15

第十三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一、机械功(用字母W 表示)

功的计算公式:W=FS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其中的S 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率(用字母P 表示)

1、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2、主单位是W ,常用单位是kW 换算关系:1KW=103W ,1W 表示物体在1s 内做功1J. 3、公式:P=W/t

三、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把有实用价值的功叫W 有表示。把没有实用价值,又不能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 额外表示。导致做额外功的因素一般有机械自重和各种摩擦。 2、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和叫W 总表示,则W 总=W 有+W 额外 3、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计算公式η=(W 有/W 总)×100% 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 理:η=G h / FS(因为W 有=G h 和W 总=FS )

第十四章 《内能和热机》

一、内能及其改变:

物体温度升高会导致物体内能增大。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二、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叫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 表示, 单位是J/(kg·℃),

3、物体在升温或降温时的吸热或放热公式:Q=cm Δt 其中Δt=t-t 0。

4、水的比热容为3表示:量为4.2×103J 。 三、热值(用字母q 表示)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燃料完全燃烧放热的公式:Q=mq

四、热机: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热机的效率: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16

第十七、十八章《电功率和家庭电路》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3、计算公式:W=UIt 或者W=Pt(适用于所有电路)1 kw·h=3.6×106J 6、电功的测量:

(1)测量电路中所有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电功(或者一段时间内测量消耗的电能)仪表是电能表,要求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

(2)电能表上标有的“220V ”“5A ”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 ;还可以根据P=UI计算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同时使用的最大功率是1100W 。标有的“3000R/kwh”表示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3)电能表的读数:①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电能表月初

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如:

这个月用电18.6度

②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时,电能表(3000R/kw·h )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4.32×104J (提示可以把3000R/kw〃h 理解成1 kw 〃h=3000转,则1转=(1/3000)kw 〃h, 如转10转则消耗电能W =10×(1/3000)kw 〃h ,然后再换算W =10×(1/3000)×3.6×106J =1.2×104J ) 二、电功率:

1、定义:叫电功率。其物理意义: 2、国际单位是,还有一个单位是,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此外还有两个常用公式:P=I2R 和P=U2/R

3、使用P=W/ t 、W=Pt或t=W/P时,其中的物理量“P 、W 、t ”分别选用“W 、J 、s ”三个单位或分别选用 “kw 、 kw·h 、h ” 三个单位。

6、用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原理是:P=UI ;电路图是: 三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实验 公式是:Q=I2Rt 四 、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 2、连接方式: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插座与电灯是并联,开关与其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

17


相关文章

  • 初中物理课堂基本要求
  • 初中物理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有助于学生:在经历简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实自己对生活的知识积累: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 ...查看


  • 初中阶段怎么学好物理
  • 初中阶段怎么学好物理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 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 ...查看


  • 2015中考物理备考计划
  • 2015中考物理备考计划 中庄中学 冯美亮 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 1.时间安排: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 ...查看


  • 高一年级学法指导
  • 高一年级学法指导 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相比,无论在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此时,作为新入学的学生要调整好心态并完成两个转变,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和从"学会"到 ...查看


  • 初中辅导之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内容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http://www.zgjhjy.com)整理 初中同学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很多同学觉得难学,多是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另外还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薄和惧 ...查看


  • 2010年西双版纳州物理中考质量分析
  • 2010年西双版纳州物理中考质量分析 2011年物理中考备考 西双版纳州第二中学 普艳 一.西双版纳州2010年中考质量整体情况 2010年中考是我州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州教育局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 ...查看


  • 物理心得体会
  • 2012年物理中考备考策略 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但是中考的选拔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中考要考虑考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因此中考仍要坚持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又要坚持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的原则是锻炼人内 ...查看


  • 初中生学习过程管理及方法(2)
  • 2009年04月17日 星期五 21:20 三.关于如何做笔记 (一)原则:1.为有用认真记,不为好看漂亮记笔记:2.以听懂为主,记录为辅,未记下的以后再整理,必须有整理笔记的习惯.3.为今后复习提供资料. (二)方法: 1.及时记清没听懂 ...查看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查看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论文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摘 要]物理总复习是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采用"三段式复习方法"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要转变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讲精练,营造培养学生能力的氛围和空间, 重视物理过程分析,要重视基础知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