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酶抑制剂法

1. 尿酸酶抑制剂法: 由于人类缺乏尿酸酶,而大多数动物包括哺乳类动物,体内存

在尿酸酶,可以将体内尿酸进一步分解为尿囊素。尿囊素为无毒物质,水溶性良好,极易随尿排出体外,很少在体内蓄积,也不会在组织内形成造成损害。在1965年发现氧嗪酸钾盐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作为尿酸酶抑制剂都具有很强的活性,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和尿液中尿酸和降低尿囊素的水平[2]。成功地用氧嗪酸钾盐造成了稳定持久地高尿酸血症的大鼠动物模型。他们用含有5%的K-

oxonate的饲料喂养大鼠3周,大鼠的血浆尿酸盐水平在几天内就可达到对照组的3倍,尿液中尿酸水平可到对照组的4倍,尿囊素可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而当上述饲料中再加入1%的尿酸喂养9天,血清中尿酸水平可达对照组的6倍,尿中尿酸水平甚至可达22倍。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了类似于人类的尿酸性肾病。此后这种方法成为国外高尿酸血症造模的主流方法,但给药途径、剂量和实验动物有很大变化。在研究抗痛风药时便采用2% K-ox-onate和3%的尿酸配成的饲料喂养C57BL/6小鼠造成高尿酸血症的模型。等采用腹腔注射

(250mg/kg)的方法给Wistar大鼠进行造模。研究金钱草提取物和瑞香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时,采用氧嗪酸钾盐作为尿酸酶抑制剂以300mg/kg剂量i1p小鼠进行造模。

2. 补充尿酸或尿酸前体法: 在体内,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黄嘌呤

→尿酸→尿囊素,尿酸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故增加体内尿酸、尿酸前体(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的量或抑制肾小管尿酸的分泌均可导致体内血尿酸含量的增高而致高尿酸血症。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尿酸125、250、500、

1000mg/kg,1h后取血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发现小鼠腹腔注射尿酸可以形成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以250mg/kg剂量较好。并且观察到小鼠腹腔注射尿酸250mg/kg 10min后血尿酸达高峰,高尿酸血症维持4h以上。采用尿酸生成的前体物质次黄嘌呤为模型药物,制备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尿酸增多型高尿酸血症模型。并对造模的量效、时效、动物性别、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经过实验探索出以1000mg/kg剂量腹腔注射一次造模,015h后血尿酸值达高峰,且经实验发现此方法造模对于昆明种小鼠无明显性别差异

(P>0105),别嘌呤醇能降低尿酸值的高峰及延长尿酸的生成时间,当别嘌呤醇药效消失后,尿酸生成仍明显增加。采用腺嘌呤(Adenine)加以抑制尿酸的排泄药物乙胺丁醇(Ethambutol)灌胃进行造模,增加了尿酸在体内的蓄积。分别给以A50mg/kg,E250mg/kg ;A100mg/kg,E250mg/kg;A200mg/kg,E250mg/kg。结果表明低剂量组血尿酸升高不明显,高剂量组血尿酸升高较大,但肾损害(BUN、CR)较为严重,中剂量组作为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较为合适。探索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方法。使用黄嘌呤600mg/kg和乙胺丁醇250mg/kg,次黄嘌呤600mg/kg和烟酸100mg/kg,i1g给药,连续5天。结果:给药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小鼠血尿酸有显著性差异(P

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别嘌呤醇,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进行治疗反证,结果两组小鼠血尿酸均明显降低。

1. 尿酸酶抑制剂法: 由于人类缺乏尿酸酶,而大多数动物包括哺乳类动物,体内存

在尿酸酶,可以将体内尿酸进一步分解为尿囊素。尿囊素为无毒物质,水溶性良好,极易随尿排出体外,很少在体内蓄积,也不会在组织内形成造成损害。在1965年发现氧嗪酸钾盐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作为尿酸酶抑制剂都具有很强的活性,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和尿液中尿酸和降低尿囊素的水平[2]。成功地用氧嗪酸钾盐造成了稳定持久地高尿酸血症的大鼠动物模型。他们用含有5%的K-

oxonate的饲料喂养大鼠3周,大鼠的血浆尿酸盐水平在几天内就可达到对照组的3倍,尿液中尿酸水平可到对照组的4倍,尿囊素可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而当上述饲料中再加入1%的尿酸喂养9天,血清中尿酸水平可达对照组的6倍,尿中尿酸水平甚至可达22倍。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了类似于人类的尿酸性肾病。此后这种方法成为国外高尿酸血症造模的主流方法,但给药途径、剂量和实验动物有很大变化。在研究抗痛风药时便采用2% K-ox-onate和3%的尿酸配成的饲料喂养C57BL/6小鼠造成高尿酸血症的模型。等采用腹腔注射

(250mg/kg)的方法给Wistar大鼠进行造模。研究金钱草提取物和瑞香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时,采用氧嗪酸钾盐作为尿酸酶抑制剂以300mg/kg剂量i1p小鼠进行造模。

2. 补充尿酸或尿酸前体法: 在体内,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黄嘌呤

→尿酸→尿囊素,尿酸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故增加体内尿酸、尿酸前体(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的量或抑制肾小管尿酸的分泌均可导致体内血尿酸含量的增高而致高尿酸血症。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尿酸125、250、500、

1000mg/kg,1h后取血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发现小鼠腹腔注射尿酸可以形成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以250mg/kg剂量较好。并且观察到小鼠腹腔注射尿酸250mg/kg 10min后血尿酸达高峰,高尿酸血症维持4h以上。采用尿酸生成的前体物质次黄嘌呤为模型药物,制备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尿酸增多型高尿酸血症模型。并对造模的量效、时效、动物性别、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经过实验探索出以1000mg/kg剂量腹腔注射一次造模,015h后血尿酸值达高峰,且经实验发现此方法造模对于昆明种小鼠无明显性别差异

(P>0105),别嘌呤醇能降低尿酸值的高峰及延长尿酸的生成时间,当别嘌呤醇药效消失后,尿酸生成仍明显增加。采用腺嘌呤(Adenine)加以抑制尿酸的排泄药物乙胺丁醇(Ethambutol)灌胃进行造模,增加了尿酸在体内的蓄积。分别给以A50mg/kg,E250mg/kg ;A100mg/kg,E250mg/kg;A200mg/kg,E250mg/kg。结果表明低剂量组血尿酸升高不明显,高剂量组血尿酸升高较大,但肾损害(BUN、CR)较为严重,中剂量组作为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较为合适。探索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方法。使用黄嘌呤600mg/kg和乙胺丁醇250mg/kg,次黄嘌呤600mg/kg和烟酸100mg/kg,i1g给药,连续5天。结果:给药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小鼠血尿酸有显著性差异(P

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别嘌呤醇,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进行治疗反证,结果两组小鼠血尿酸均明显降低。


相关文章

  •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 第01讲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一)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 一.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 二. 通过抑制环氧酶(COX ),减少炎症介质--抑制前列腺素(致痛物质) 和血栓素的合成--镇痛 ...查看


  • 痛风药物资料
  • 一.基本情况 [药品名称]非布索坦 [曾 用 名]非布司他 [英文名称]Febuxostat [剂 型]片剂 [规 格]40mg/片:80mg/片 [适 应 症]非布索坦为黄嘌呤氧化酶(XOR )抑制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慢性治疗.非 ...查看


  • 诱发痛风的原因有哪些
  • 诱发痛风的原因有哪些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异常时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浆中的尿酸达到饱和,导致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在远端关节周围相对缺乏血管的组织中.这种结晶的出现可导致单关节或 ...查看


  • 噻嗪类利尿剂导致的物质水平异常及不良反应(1)
  • 噻嗪类利尿剂导致的物质水平异常及不良反应:  电解质紊乱: 1) 通过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抑制Na+-Cl- 同向转运体,从而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Na+-K+ 交换,造成低钾血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预防可采取间歇疗法或与留钾利尿药合用 ...查看


  • 痛风的护理
  • 痛风的护理 主讲人:秦恺 指导老师:范珊珊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十病区 各位同学下午好: 我是范珊珊,欢迎参加老年医学科的教学查房,此次查房是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疾病知识,教学相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今天查房的主题是痛风,其目的是掌握 ...查看


  • 痛风未必要终身服药!降尿酸新药非布司他,你了解多少?
  • 痛风的发病与血尿酸增高直接关联,非布司他就是常用来降血尿酸的治疗用药,常见的主要有优立通.瑞扬.风定宁等厂家. 很多朋友对于非布司并不清楚它的具体作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可能存在着一些用药疑惑. 所以这期小康将会结合相关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使 ...查看


  • 血尿酸.黄嘌呤氧化酶与冠心病
  • ··304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年4月第9卷第4期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Research,April 2011,Vol.9,No.4 [关键词]尿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活性氧:黄嘌呤氧化酶:冠状动 ...查看


  • 痛风者应注意事项
  • 一.痛风的预防 痛风病的发作常与饮食不节.着凉.过度劳累有关,因此预防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戒酒. 2.避免过度劳累.着凉. 3.虾.蟹.动物内脏,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少食,菠菜=豆类等食物应少食. 4.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牛奶. ...查看


  • 08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核苷酸代谢
  • 核苷酸代谢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于氨基酸的α - 氨基 B .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甲酰基 C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 IMP 转变成 GMP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