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1)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11)班 孙 俊 婷 辅导老师:王 娜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11)班 孙俊婷 20114473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户籍给个制度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改革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但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怎样摆脱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如何有效维护征地农民利益,城镇化人口以何种方式获得同等社会权益等“三大难”。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当前,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障碍。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迫切需要的。为此,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户籍制度改革情况,全面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华营一社为研究对象,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采用无记名形式,随机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 。人员特征:在外务工人员90 人,占 47% ;学生29人,占15.5% ;在家务农人员72 人,占 37.5% 。年龄特征:50岁及以上 9.9%,40~49岁 14.4%,30~39岁 35.5%, 20~29岁 35.2%,10~20岁

5%。性别特征:女120人,占62.4%; 男 72人, 占 37.6%。 政治面貌: 团员 15.7%,入党积极分子27.2%,预备党员19.4%,正式党员37.7%。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笔者围绕村民对户籍制度改革的看法及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较客观的反应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同度

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解放”农民的革命。形象地比喻: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一新政,不同情况的农民心态各异。1.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认同度较高,肯定户籍改革的影响力。调查结果显示,对“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的看法,86.4%的人认为“户籍改革对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极具影响力” 。对“必须坚持户籍制度改革”的看法,30.6%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 ,52.6%的人选择了“基本同意” 。对“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必要”的看法,39.3%的人选择了“基本不同意” ,35.9%的人选择了“很不同意” 。 2.相当部分人不能正确理解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 并不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有密切联系。调查结果显示,对“户籍制度改革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的看法时, 认为 “一般”

和“没有”的人合计为52.2%。

1.2.对我国户籍制度的了解程度和需求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当部分人对我国户籍制度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 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知道我国户籍制度的内容”这一问题中,仅有39.8%的人表示“很清楚” , 而49%的人表示 “有些知道” 。 大多数人对传统户籍制度对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不便表示认同。 在“您对传统户籍制度对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不便是否认同”这一问题中,表示“非常认同”和“认同”的人共占79%。这说明了传统的户籍制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求,在“您是否希望尽快完成户籍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中, 有83.7%的人选择了 “迫切希望” 。这说明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期待,和他们希望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平等的愿望。

1.3对户籍制度改革的看法

1.3.1绝大多数人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完成极有信心,。在回答“如果 0 代表完全不可能完成户籍改革,10 代表极容易完成户籍改革,您觉得户籍改革的进程0 至 10 之间的哪个位置上”这一问题时,选择6~10的人分别为:7.3%,18.4%,30.7%,17.8%和 20.2%,合为 94.4%。在回答“您是否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或关注户籍制度改革”时,选择“经常”的人占50.3%,有45.5%的人选择“偶尔” 。

1.3.2.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难题是明显的。 在回答 “户籍制度改革存在

的难题”时,23.5%的人表示“克服户籍制度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歧视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30.7%的人表示“城乡户籍完全统一以后,国家如何操作支援农业和农民的政策?”,40.1%的人表示“统一户籍带来的财政压力是巨大的”。这说明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难题有较深的认识。

1.3.3. 对目前的户籍改革存在的弊端有各自的看法。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两种主要模式:小城镇化的改革模式和各地方政府实施的各自为政的户籍制度改革模式。这说明大部分人认为改革需要更加整体化和具体化。但从侧面反映了户籍改革对人们的重要性。

1.4对户籍制度改革现阶段取得的成果的看法

大部分人在对现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在回答“您对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的态度” 时, 高达84.6%的人表示 “非常满意” , 15.2%的人是“比较满意” 。但是在回答“户籍制度改革是否会圆满完成时”时,39.8%的人表示“不一定” ,13.1%的人表示“不会” 。

2.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进程

2011年6月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载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定“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加强人口集聚和吸纳能力建设,放宽户口迁移限制,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逐步实现本地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将公共服务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现行户口性质相剥离。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鼓励城市化地区将流动人口纳入居住地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体系,切实保障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同等的权益。”《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我国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

2011年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表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并具有起步晚、波动大、复苏慢、推进快等鲜明特点。

大理市户籍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市户籍制度改革自7月28日全市动员会后,市公安局率先启动农转城工作,自8月1日发出第一本家转城户口本后,已经有14111万人申请转户,其中整户转户2276户。各级户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成立,各项转户工作正按计划开展,尤其是宣传报道做到了有声有

云南省户籍制度改革从1994年开始试点,2003年起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放宽农村户口迁移进城的条件,彻底打破原农业户口需“农转非”后才能迁入城镇的规定,推出适应城乡统筹建设的户籍改革新举措;大中城市均实行居住地落户制度,部分地区还实行了农村户口城市化门牌、楼牌管理。

3.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只考虑精英户籍制度的改革有一个大的趋势和一个大的方向是不可以逆势而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应该是有助于人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切实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力。如果各地都自说自话,把各地户口当成奖励有才能人的奖品,把户籍改革弄成是让少数有能力的精英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城市户口,恐怕那和在户籍制度上实现真正平等的全世界都认同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最优社会流动需要解放户籍桎梏“人挪活、树挪死”,然而以户籍制度为桎梏的中国式流动,往往成为一种令人尴尬的身份迷失:从最初的“盲流”到“外来工”、“农民工”,在工不工、农不农之间,始终连最基本的身份融入都无法做到,犹如成为一片无根的浮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亲身感受了社会流动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但是具体在个体层面,这些流动的人员,却一直默默忍受着不合理户籍制度的束缚,而且也限制着社会流动的最优化。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11)班 孙 俊 婷 辅导老师:王 娜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11)班 孙俊婷 20114473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户籍给个制度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改革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但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怎样摆脱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如何有效维护征地农民利益,城镇化人口以何种方式获得同等社会权益等“三大难”。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当前,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障碍。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迫切需要的。为此,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户籍制度改革情况,全面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华营一社为研究对象,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采用无记名形式,随机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 。人员特征:在外务工人员90 人,占 47% ;学生29人,占15.5% ;在家务农人员72 人,占 37.5% 。年龄特征:50岁及以上 9.9%,40~49岁 14.4%,30~39岁 35.5%, 20~29岁 35.2%,10~20岁

5%。性别特征:女120人,占62.4%; 男 72人, 占 37.6%。 政治面貌: 团员 15.7%,入党积极分子27.2%,预备党员19.4%,正式党员37.7%。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笔者围绕村民对户籍制度改革的看法及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较客观的反应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同度

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解放”农民的革命。形象地比喻: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一新政,不同情况的农民心态各异。1.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认同度较高,肯定户籍改革的影响力。调查结果显示,对“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的看法,86.4%的人认为“户籍改革对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极具影响力” 。对“必须坚持户籍制度改革”的看法,30.6%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 ,52.6%的人选择了“基本同意” 。对“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必要”的看法,39.3%的人选择了“基本不同意” ,35.9%的人选择了“很不同意” 。 2.相当部分人不能正确理解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 并不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有密切联系。调查结果显示,对“户籍制度改革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的看法时, 认为 “一般”

和“没有”的人合计为52.2%。

1.2.对我国户籍制度的了解程度和需求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当部分人对我国户籍制度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 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知道我国户籍制度的内容”这一问题中,仅有39.8%的人表示“很清楚” , 而49%的人表示 “有些知道” 。 大多数人对传统户籍制度对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不便表示认同。 在“您对传统户籍制度对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不便是否认同”这一问题中,表示“非常认同”和“认同”的人共占79%。这说明了传统的户籍制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求,在“您是否希望尽快完成户籍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中, 有83.7%的人选择了 “迫切希望” 。这说明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期待,和他们希望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平等的愿望。

1.3对户籍制度改革的看法

1.3.1绝大多数人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完成极有信心,。在回答“如果 0 代表完全不可能完成户籍改革,10 代表极容易完成户籍改革,您觉得户籍改革的进程0 至 10 之间的哪个位置上”这一问题时,选择6~10的人分别为:7.3%,18.4%,30.7%,17.8%和 20.2%,合为 94.4%。在回答“您是否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或关注户籍制度改革”时,选择“经常”的人占50.3%,有45.5%的人选择“偶尔” 。

1.3.2.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难题是明显的。 在回答 “户籍制度改革存在

的难题”时,23.5%的人表示“克服户籍制度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歧视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30.7%的人表示“城乡户籍完全统一以后,国家如何操作支援农业和农民的政策?”,40.1%的人表示“统一户籍带来的财政压力是巨大的”。这说明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难题有较深的认识。

1.3.3. 对目前的户籍改革存在的弊端有各自的看法。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两种主要模式:小城镇化的改革模式和各地方政府实施的各自为政的户籍制度改革模式。这说明大部分人认为改革需要更加整体化和具体化。但从侧面反映了户籍改革对人们的重要性。

1.4对户籍制度改革现阶段取得的成果的看法

大部分人在对现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在回答“您对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的态度” 时, 高达84.6%的人表示 “非常满意” , 15.2%的人是“比较满意” 。但是在回答“户籍制度改革是否会圆满完成时”时,39.8%的人表示“不一定” ,13.1%的人表示“不会” 。

2.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进程

2011年6月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载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定“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加强人口集聚和吸纳能力建设,放宽户口迁移限制,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逐步实现本地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将公共服务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现行户口性质相剥离。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鼓励城市化地区将流动人口纳入居住地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体系,切实保障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同等的权益。”《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我国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

2011年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表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并具有起步晚、波动大、复苏慢、推进快等鲜明特点。

大理市户籍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市户籍制度改革自7月28日全市动员会后,市公安局率先启动农转城工作,自8月1日发出第一本家转城户口本后,已经有14111万人申请转户,其中整户转户2276户。各级户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成立,各项转户工作正按计划开展,尤其是宣传报道做到了有声有

云南省户籍制度改革从1994年开始试点,2003年起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放宽农村户口迁移进城的条件,彻底打破原农业户口需“农转非”后才能迁入城镇的规定,推出适应城乡统筹建设的户籍改革新举措;大中城市均实行居住地落户制度,部分地区还实行了农村户口城市化门牌、楼牌管理。

3.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只考虑精英户籍制度的改革有一个大的趋势和一个大的方向是不可以逆势而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应该是有助于人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切实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力。如果各地都自说自话,把各地户口当成奖励有才能人的奖品,把户籍改革弄成是让少数有能力的精英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城市户口,恐怕那和在户籍制度上实现真正平等的全世界都认同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最优社会流动需要解放户籍桎梏“人挪活、树挪死”,然而以户籍制度为桎梏的中国式流动,往往成为一种令人尴尬的身份迷失:从最初的“盲流”到“外来工”、“农民工”,在工不工、农不农之间,始终连最基本的身份融入都无法做到,犹如成为一片无根的浮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亲身感受了社会流动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但是具体在个体层面,这些流动的人员,却一直默默忍受着不合理户籍制度的束缚,而且也限制着社会流动的最优化。


相关文章

  •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田厚香 学号:2010101047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选题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庆在全国率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到2020年新增 ...查看


  • 关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 武乡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关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牵头单位, 我局认真做好企业"三证合一.一照 ...查看


  • 关于改革全市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制度和开办资金验资登记的通知
  • 无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锡编办[2014]113号 无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改革全市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制度和 开办资金验资登记的通知 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各市(县).区编办: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 ...查看


  • 人大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完善
  • 专题报道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逐步完善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加强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搞好社会治安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四大报告还对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 ...查看


  • 阜宁县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 阜宁县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查看


  •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201_年__半年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册时间_______________ 开业时间____________ ...查看


  • 农业部通知要求报送[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实情况总结报告
  •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兽医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 ...查看


  • 中共八大对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改革探索
  • [摘要]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距离中共七大已经过去11年,国情.党情.世情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中共领导人对党的领导制度进行改革探索.尽管这些有益探索并没有坚持下去,但其改革的方针和设想极富创造性,对此后党的领导制度改革仍有深远影响 ...查看


  •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定稿)
  • 平农办发„2012‟43号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情况的总结报告 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市直农口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