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

实验三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

1) 实验目的

1. 了解γ 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测量γ 射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系数。

2) 实验原理简介

天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形成电子对效应。由于三种效应的结果,γ 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衰减(吸收),其总衰减系数应为三者之和:

μ=τ+σ+κ

实验证明,γ射线在介质中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I =I 0e -μd , I =I 0e -μm d m

μ=(-Ln (I /I 0) /d , μm =(-Ln (I /I 0)) /d m

式中:I 为射线经过某一介质厚度的仪器净读数(减去本底);

I 0为起始射线未经过介质的仪器净读数(减去本底);

d 为介质厚度,单位为cm;

d m 为介质面密度,单位为g/cm2;

μ为γ射线经过介质的线吸收系数,单位为cm -1;

μm 为γ射线经过介质的质量吸收系数,单位为g/cm2;

半吸收厚度:为使射线强度减少一半时物质的厚度,即

I =

1ln 2ln 2

I 0时,d =或μ=。

2d 1μ

2

3)实验设备与器材

γ辐射仪或定标器,水泥、大理石板吸收屏,Ru-233,吸收装置实验台,手套、长钳夹子、尺子、绳子各一套。

4)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整装置(如图1),使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做窄束γ射线吸收实验;

2. 测量本底I 0' ;

3. 将源放入准直器中,测量无吸收屏时γ射线强度I 0'' ;

' 4. 逐渐增加吸收屏,并按相对误差在x +σ的要求测出对应厚度计数I d ,

每个点测三次取平均值;

5. 更换一种吸收屏,重复步骤4,测量时注意测量条件不变;

6. 去掉放射源铅准直器,重复步骤1-5,做宽束γ射线吸收实验,并记录相应数据。

7. 比较窄束γ射线穿过物质时的变化规律。

图1 实验装置图(窄束)

5)实验报告要求

表1 本底数据

表2 有放射源无吸收介质数据(窄束)

表3. 数据记录

表4. 数据记录:

在origin 中做出两组数据的散点图并连线绘制成吸收线。发现两组数据都存在共同的零点,并且拥有相同的相关性,即与吸收厚度呈负相关。画出如图1所示。

图2 γ射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曲线

(注:三角为水泥吸收数据,圆点为大理石吸收数据)

图3. 水泥拟合吸收曲线 图4. 大理石拟合吸收曲线 由origin 5.

误差小于或约等于0.1,由数据分析得出两种材料的吸收方程:

水泥:y=-0.01581x+0.1132 大理石:y=-0.01907x+0.29094

表5 吸收系数比较(窄束)

6)思考题

1.在窄束条件下,对比不同吸收屏时,γ射线吸收实验中计数的变化以及吸收系数的变化,并说明情况;

答:试验中不同的吸收材料对于γ射线的吸收能力差别明显,以水泥和大理石作对比,由你和吸收系数可以看出大理石拥有较高的伽马射线吸收能力,在屏蔽角度看性能优于水泥。

在图2中可以看出大理石相比于水泥数据波动性更大,由图5中的较大误差恰好说明这点,原因是因为水泥混合物拥有更好的均匀性,而大理石均匀性较差,并且材料的中心厚度可能与边缘测量有差异。

实验三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

1) 实验目的

1. 了解γ 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测量γ 射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系数。

2) 实验原理简介

天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形成电子对效应。由于三种效应的结果,γ 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衰减(吸收),其总衰减系数应为三者之和:

μ=τ+σ+κ

实验证明,γ射线在介质中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I =I 0e -μd , I =I 0e -μm d m

μ=(-Ln (I /I 0) /d , μm =(-Ln (I /I 0)) /d m

式中:I 为射线经过某一介质厚度的仪器净读数(减去本底);

I 0为起始射线未经过介质的仪器净读数(减去本底);

d 为介质厚度,单位为cm;

d m 为介质面密度,单位为g/cm2;

μ为γ射线经过介质的线吸收系数,单位为cm -1;

μm 为γ射线经过介质的质量吸收系数,单位为g/cm2;

半吸收厚度:为使射线强度减少一半时物质的厚度,即

I =

1ln 2ln 2

I 0时,d =或μ=。

2d 1μ

2

3)实验设备与器材

γ辐射仪或定标器,水泥、大理石板吸收屏,Ru-233,吸收装置实验台,手套、长钳夹子、尺子、绳子各一套。

4)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整装置(如图1),使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做窄束γ射线吸收实验;

2. 测量本底I 0' ;

3. 将源放入准直器中,测量无吸收屏时γ射线强度I 0'' ;

' 4. 逐渐增加吸收屏,并按相对误差在x +σ的要求测出对应厚度计数I d ,

每个点测三次取平均值;

5. 更换一种吸收屏,重复步骤4,测量时注意测量条件不变;

6. 去掉放射源铅准直器,重复步骤1-5,做宽束γ射线吸收实验,并记录相应数据。

7. 比较窄束γ射线穿过物质时的变化规律。

图1 实验装置图(窄束)

5)实验报告要求

表1 本底数据

表2 有放射源无吸收介质数据(窄束)

表3. 数据记录

表4. 数据记录:

在origin 中做出两组数据的散点图并连线绘制成吸收线。发现两组数据都存在共同的零点,并且拥有相同的相关性,即与吸收厚度呈负相关。画出如图1所示。

图2 γ射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曲线

(注:三角为水泥吸收数据,圆点为大理石吸收数据)

图3. 水泥拟合吸收曲线 图4. 大理石拟合吸收曲线 由origin 5.

误差小于或约等于0.1,由数据分析得出两种材料的吸收方程:

水泥:y=-0.01581x+0.1132 大理石:y=-0.01907x+0.29094

表5 吸收系数比较(窄束)

6)思考题

1.在窄束条件下,对比不同吸收屏时,γ射线吸收实验中计数的变化以及吸收系数的变化,并说明情况;

答:试验中不同的吸收材料对于γ射线的吸收能力差别明显,以水泥和大理石作对比,由你和吸收系数可以看出大理石拥有较高的伽马射线吸收能力,在屏蔽角度看性能优于水泥。

在图2中可以看出大理石相比于水泥数据波动性更大,由图5中的较大误差恰好说明这点,原因是因为水泥混合物拥有更好的均匀性,而大理石均匀性较差,并且材料的中心厚度可能与边缘测量有差异。


相关文章

  • 第一讲黑体辐射 (2)
  • 量子论 第一讲 黑体辐射 1. 热辐射 在上一章中, 我们已经提到, 开尔文勋爵所说的两朵乌云的第二朵是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被拔开时,人们发现了近代物理学的两个基础理论的另一个理论即量子力学论. 量子论 由于温度升高而发射能量的辐射源,通常称 ...查看


  • 光的粒子性教案1
  • 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 ...查看


  •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实验报告
  •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 实验报告 摘要: 实验是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本实验是通过对快速电子的动量值及动能的同时测定来验证动量和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同时了解β磁谱仪测量原理.闪烁记数器的使用方法及一些实验数据 ...查看


  • 能谱的测量-多道
  • 云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 能谱的测量-多道 学生姓名: 朱江醒 学号: [1**********]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2005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 葛茂茂 实验时间: 2007年 ...查看


  •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近代分析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编号:02100060 英文名称:Methods of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for Materials 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开课 ...查看


  •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波动性
  •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波动性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索本大学的路易斯·德布罗意(Prince Louis-victor de Broglie,1892--1987),以表彰他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 路易斯·德布罗意出 ...查看


  • 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 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作为药物原 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 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 ...查看


  • X荧光原理
  • X射线荧光分析 原理及其应用 刘召贵 白燕春 编著 西安市西清华仪器研究所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日 前言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析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固体.粉末.液体甚至气体等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作为一门分析技术,X射线 ...查看


  •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_实验报告
  •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X 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实验 学 院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 级 物理111 姓 名 布再乃普 学 号 11180111 指导老师 斯剑霄 时 间 2013年12月14日 X 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本文详细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