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课本

一些民国时期小学教育课本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 职 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 整 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 友 爱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 投 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六课 不 拾 遗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七课 御 侮

【课文原文】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一些民国时期小学教育课本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 职 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 整 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 友 爱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 投 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六课 不 拾 遗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七课 御 侮

【课文原文】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相关文章

  • 故纸温情_民国语文教材热背后的思考_王艳
  • 故纸温情:民国语文教材热背后的思考 文/ 王 艳 董倩倩 * [摘 要] 近年来民国语文教材重新出版,广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这既是大众文化领域国民怀旧风 的延伸,也体现出老教材自身充溢着人文关怀.贴近儿童的性灵文字等魅力.民国语文教材热引 ...查看


  • 历久弥新的[开明国语课本]
  • "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程序,培养国民之基本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教育思想,历80年而弥新,是<开明国语课本>畅销的根本原因. "靠几个知识分子办起来的书店,开明书店是第一家" 近年来, ...查看


  • 世代的月光
  • 20世纪70年代末,当我还时常为系不好鞋带哭鼻子的时候,我姐姐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那时适合小孩子读的东西还不多,而我偏偏对书着迷,于是每当姐姐发了新课本,我便宝贝似的抢过来,看懂看不懂的也总要起劲地翻上一气.其中有篇关于"一粒 ...查看


  • [赵珩说北京]民国时期的小学和幼稚园
  • 培元小学的老师们(约在1949年). 北京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相对传统和保守,但是在民国时期,在教育上还是越来越和世界接轨,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接受新的教育模式,这是民国时期教育的基本情况.就人口和学校的比例来说,北京在全国是领先 ...查看


  • 窈窕淑女的标准後记
  • 中华传统女德教育系列读物1.<女四书·女孝经><女四书>是中国古代对女性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训>.<女论语>. <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上述四种女子教本, ...查看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泉州培元中学 陈 跃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维目 ...查看


  • 国民党时期教师的待遇
  • 本文摘自<教师博览>2008年第1期 作者:薛林 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 比如说教育法规.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 ...查看


  • 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色
  • 中国真正意义的公民教育发轫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随着各种思潮的引入与滥觞而几经流变.虽然主导公民教育的思想不断变化,但依然有一些原则与价值被不同时期的公民教育实践所坚守. 私德与公德兼备的理想公民形象 近代中国的公民教育起始于清末民 ...查看


  • 近代史纲要选择题
  •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 近代史纲要选择题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单选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 D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