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梁专项方案 1

821厂极低放固体废物填埋场—边坡治理

锚杆格构梁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日 期:

目 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施工准备„„„„„„„„„„„„„„„„„„„„„„„„2

三、主要施工方案„„„„„„„„„„„„„„„„„„„„„„2

1、测量方案„„„„„„„„„„„„„„„„„„„„„„2

2、脚手架工程„„„„„„„„„„„„„„„„„„„„„3

3、锚杆施工„„„„„„„„„„„„„„„„„„„„„„4

4、格构梁施工„„„„„„„„„„„„„„„„„„„„„6

5、梁格内填土„„„„„„„„„„„„„„„„„„„„„9

6、绿化施工„„„„„„„„„„„„„„„„„„„„„„10

四、质量保证措施„„„„„„„„„„„„„„„„„„„„„„10

五、安全文明保证措施„„„„„„„„„„„„„„„„„„„„15

六、保密、保卫措施„„„„„„„„„„„„„„„„„„„„„2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采用C25混凝土正方形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板块中间铺贴预制空心混凝土六棱砖,砖内填土植草。格构尺寸:3m³3m,格构梁规格:250mm³300mm,主筋上下各两根螺纹钢Φ14,箍筋φ6间距200mm,锚杆位置在格构梁十字交点中心布置,采用螺纹钢Φ25,锚杆送入岩层不小于6m,锚杆间距水平3m,竖向2.5m~2.6m,入射角10度,采用M30纯水泥浆压力注浆。

二、施工准备

1、按规范对进场的原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记性复查,并抽样送检。

2、根据设计要求定出钻孔水平坐标和钻孔方位,作出标识,搭设脚手架平台安设钻机等施工设施。钻机就位后再重新复核孔位,定位误差不宜大于20mm,同时用钻机测斜仪器控制钻孔方向,确保钻孔偏斜度不大于5%。

三、主要施工方案

1 测量方案

本工程测量工作包括,锚杆钻孔点的测设、格构梁的定位测设、排水沟的定位及坡度控制和边坡沉降变形监测点的监测。

测量工进入现场后,首先复测基准点坐标和标高,核对无误后,引入工程现场使用。根据设计要求,每个边坡格构梁自坡顶向坡脚排列划线,当梁间距不到3m时,可适当调整。故需在每个坡面上放出纵横格构梁的中心线,首先找直坡顶线,两头设桩,并拉通线,然后按设计要求向下排列其他格构横梁,弧线段可自台阶顶用钢尺向下。均分同样将中心线拉出。定纵格构梁中心线时,首先确定工作缝位置,然后按间距向另外一侧排列,并钉桩拉线。纵横线交点即为钻孔点,用白灰做出标记。

排水沟的定位及坡度控制,采用全站仪进行。

监测测量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按设计要求定时监测。

1.1测量工作的难点

(1) 自然影响:在高空作业时,易受日照、风力、摇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2) 建筑物变形影响: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一般网点边长会缩短,影响测量精度。

(3) 使用绝对标高的影响:按设计规定,标高引测必须使用绝对标高。要考虑沉降量,势必增加许多工作量。其次是标高线(点)变化亦不尽相同,要经常检查和修正。

1.2测量控制原则

测量原则:根据业主移交的坐标点及水准点、图纸进行复核、测设边坡,布设控制网及高程引测。应用单三角形法(有三角和的检查)、三点前方交会法(两组坐标校核)、三边测距交会法等,严禁用二点测角交会法测定轴线点位。

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小组成员如下:1名专业测绘工程师,2名经培训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和放线工作。

1.3仪器设备的选用

测量仪器选项表

2 脚手架工程

2.1搭设方法

本工程脚手架搭设采用φ48³3.5钢管,扣件采用铸铁扣件。主要用于锚杆钻孔操作平台及格构梁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和浇注混凝土操作平台。施工时,顺边坡坡面向上搭设双排架。搭设规格:歩距1.0m,立杆间距1.0m,排距2.0m,小横杆间距1.0m。搭设时,须配合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为一个平台斜坡。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操作平台满铺50mm厚跳板,外圈设300mm高挡脚板,并按安全规范要求设防护栏和安全网。

因锚杆钻孔与格构梁模板施工工艺及脚手架搭设要求不同,故在进行格构梁模板施工时,原来搭设的钻孔用脚手架需拆除并重新搭设。

锚杆系统施工用双排脚手架,架体除支撑于马道面上的双排立杆,另外还需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交点处增设撑杆,垂直撑于坡面上;另外,为保证锚杆钻孔的入射角(设计为10°,其控制措施见后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需在脚手架靠近坡面一侧钻孔位置增设大横杆,调整角度以固定锚杆钻机。进入格构梁模板支设工程施工阶段时,需调整原双排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和加固体系以及浇筑混凝土时的操作平台。

另外,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架设泵管时需搭设专用支撑架并要与模板加固体系分离,以免泵送混凝土时造成模板体系的松动或移位。

2.2搭拆一般要求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采用厚度50mm的木垫板。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它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

接;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1.5m设置一根抛。

——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大于2米;

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

3)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各接头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4)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6)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接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接点处 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脚手架的拆除时,拆除的管件要派专人接递传送,严禁下抛。在未到拆除层时,任何拉结紧固杆件均不能解除。

——拆除过程中,应在地面设置危险区,派专人看护,严禁任何人员在施工时进入危险区域。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3锚杆施工方案

3.1施工准备

3.1.1组织施工器材进场,按规范对进场的原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进行复查,并抽样送检。

3.1.2根据设计要求定出钻孔水平坐标和钻孔方位,做出标识,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安设钻机等施工设施。钻机就位后重新复核孔位,定位误差不宜大于20mm,同时

定钻孔方向,确保钻孔偏斜度不大于5%。

3.2锚杆制作

3.2.1锚杆钢筋,采用φ25、HRB335螺纹钢筋。

3.2.2锚杆制作均应在加工棚内进行,按计算好的长度下料,下料时要考虑锚杆锚入格构梁中的长度,下好料后将钢筋平顺放在棚内的台架上,同时做好去污防锈处理。锚杆连接及与的固定钢筋的连接用电焊机焊接,固定钢筋φ8@2000mm。

3.3钻孔

钻孔宜采用潜孔锤或钻机钻进,当无垮孔、掉块的情况(如基岩地段钻进)时,不用跟管钻进;当有垮孔、掉块等情况发生时,可适当跟管钻进,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垮孔。钻进前应再次检查钻机倾角和方位角以及相邻钻孔轴向间距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再次紧固钻机。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清除沉渣,进行钻孔质量检查。用孔斜仪测量,孔斜不超过孔深的5%,孔径误差不超过设计孔径的3%,锚孔轴线平直,实际孔深应大于设计孔深500mm以上。

接长钻杆

钻头钻机钻杆电动机操作脚手架

钻机架钢管支架

锚杆钻机简图

钻机

坡面线说明:施工时,首先搭设操作脚手架,然后根据钻孔位置及锚杆入射角固定锚杆钻

机。固定钻机时,采用扣件将钻机的钢管

支架与脚手架管固定即可,固定好后采用

孔斜仪测量入射角,确认无误后即可开钻。

马 道锚杆钻孔示意图

3.4下锚

锚杆入孔前应先用与锚杆直径相同的探头探孔,确定钻孔畅通及确认孔深,下锚前仔细核对孔深与锚杆长度、编号是否相符。下锚中途如果受阻,须将锚杆退出来,用钻机扫孔,待畅通后再下。

3.5注浆

3.5.1水泥砂浆配合比

采用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注浆,设计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强度为M30,水泥强度等级PO32.5R,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采用0.42~0.45。如需添加外加剂,则各种外加剂均不能含有对锚杆有腐蚀的成份,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硫化物等。

3.5.2注浆

注浆采用孔底注浆法,注浆压力0.2~0.4MPa,稳压3~5分钟,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完毕,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凝固收缩后,孔口应进行补充注浆(见下图)。

搅拌机拌和 → 搅拌贮浆 → 注浆机 → 注浆

3.6锚杆验收试验

锚杆验收试验的数量取每种锚杆总数的3%,且均不得少于3根。具体试验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及《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进行。锚杆抗拔试验应的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抗拔试验,待抗拔试验合格后再开始大面积施工。并在施工中随时按照试验规定,抽查锚杆进行抗拔试验,对施工中出现锚杆抗拔力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由设计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加深锚孔或加密锚杆的方法予以补强,以确保锚杆挡墙达到设计要求。

4 格构梁施工

格构梁截面为250mm³300mm,受力主筋为4根Ф14、HBB335螺纹钢,箍筋为Ф6.5、HPB335圆钢,箍筋间距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格构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4.1施工准备

格构梁的施工应配合坡面锚杆的施工。

4.1.1施工流程

精测锚孔与相邻四个锚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坡面清理、开槽,支模→ 钢筋制作安装→浇混凝土、捣实→取混凝土样送检→格构梁养护→验收。

4.1.2钢筋制作

钢筋的下料、制作、焊接等工作在加工棚内完成。

4.1.3原材料

①水泥: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PO32.5R。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进场后按批次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水: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规定的拌制混凝土用水。

③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等有害物质含量不应超过总重量的3%;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时,不应深于标准色。

④混凝土强度:C25。

⑤混凝土均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每次拌应在初凝前用完。

4.1.4格构梁施工注意事项

①放线定位

A、作好格构梁的测量放线工作。

B、对局部不平整位置边坡进行人工修边检底。

4.2模板工程

模板体系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补缺模板采用木板配制,侧模板与坡面间缝隙采用1:2.5水泥砂浆堵塞。钢模板之间用U型卡连接,支撑固定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模板的垂直运输采用垂直运输机械和人工运到使用地点。

4.2.1模板的处理及校对

新购的钢模在使用前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平整,必要时可采用模板脱模剂进行保护。每次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模板及支撑的检查校对,确保模板位置正确,表面平整无错台,支撑牢固,连接紧密无间隙,模板安装允许误差见下表。

4.2.2模板的拆除

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或超过该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拆模。

4.2.3质量控制

²模板制作、购置须选用合格材料,其刚度和稳定性要满足施工要求。

²支撑合理、牢固,模板与支撑密贴,模板间无错台、拼缝采用胶带粘贴,保证浇注混凝土时,不漏灰浆。

²模板平整、位置正确。

4.3混凝土工程

4.3.1混凝土生产流程

原材料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要进行复检,合格后才能作为混凝土生产的原料,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清出现场。对混凝土生产设备进行保养,以确保混凝土生产的连续性;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测、调试,确保混凝土生产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根据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现场搅拌,地泵输送,坍落度控制在180mm~200mm

之间,用锥筒检测,具体流程图如下图:

图6-1-4 混凝土生产流程图混凝土生产流程图

4.3.2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规格、型号、数量、间距、搭接和锚固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经有关部门签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施工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保证几何尺寸准确,并将模板内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搭设好混凝土浇筑操作架,做好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定位。

将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堵严,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玷污钢筋。 混凝土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操作时,振捣间距不大于30cm,采用梅花式插点,快插慢拔,振捣时间每点不少于30S,,贯入下层不少于50mm。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止。

钢筋的保护层必须留足,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必须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浇捣梁混凝土时不许踩踏钢筋,振动棒应避免碰撞钢筋。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当预留施工缝时,留缝位置应在两相邻锚杆作用的中心部位。 混凝土试验取样严格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应连续对称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大于600mm,并要振捣密实,模板、钢筋预埋件周围的空间应用混凝土封堵,不留缝隙。

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和设备要满足规定的坍落度,不离析的要求,拌合到卸料区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5分钟。

4.3.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10—12h后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来定,养护用水与拌制水相同。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纹时,要加强养护工作,充分浇水,并延长浇水时间,必要时加草袋覆盖,加以补

救。

5 梁格内填土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梁格内填土粉质粘土,并挂Φ1.9mm、孔径5cm铁丝网保护。粉质粘土根据业主制定地点采集,并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施工时,通过垂直运输机械运至使用地点。填粘土时,采用人工或浇水夯实,以免填土下滑。填土完成,并按要求夯实后,挂铁丝网,采用钢钉将铁丝网固定在格构梁上。

由于工程边坡坡度大,格构梁内填土可能会出现滑落等不稳定现象,为保证填土进度及质量,填土前可采取在格构量内砌筑砖挡墙的办法,将格仓分成更小的块。

5.1填土前准备工作

5.1.1在土方填筑之前,人工必须平整场地及修整边坡,在每个格构梁填土区域、每个马道上,存在着大量挖方遗留下来的或自然风化的石渣,石渣厚度平均在3-7 cm。

5.1.2整个坡面凹凸不平,差异很大,必须人工用风镐凿平,误差不超过5cm,以保证填土的整体厚度。这样,方能保证以后种草的整体成活率。

5.1.3同业主、监理选择好填土取土点,准备好填土挖运设备。

5.2格构梁内培土

填土时,先将土方运至填土点,将土装入格仓内,然后进行人工平整夯实。格仓内填土时,人工用铁锹、锄头将运到各个马道的土方以人工堆筑土丘的方式进行堆筑填土。(所谓人工堆筑土丘,是边坡填土最常用的填土方式,就是人工用铁锹进行填土,土方随坡度自由落下,随填土方的增多逐渐将同一坡面的格构梁内土方自由填满而成,用人工传土添平,用铁锹、锄头拍实,采用浇水方式相结合保证坡面填土方的质量要求)。在人工填土过程中,每个坡面中间段填土需搭设简易脚手架方能施工,人站在脚手架板上进行作业,既保证安全又能保证每个空格都能填到。脚手架搭设沿马道长度方向、搭设高度为7.0—8.0米、宽度根据坡度根据情况而定。脚手架每个马道填土顺序从上到下进行,并排专人采用人工浇水夯实,以免填土下滑。

填完土方后,按照绿化工程中整理绿化地要求将格构梁内随坡找平、耙细,清除石子等杂物后,按照设计要求并挂φ1.9mm、孔径5cm铁丝网保护。所有铁丝网挂好后,用扫帚将格构梁上所粘的泥土清扫干净后,并人工用水进行冲洗干净。

5.3挂铁丝网

首先搭设可移动的简易式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在梁上弹出钢钉位置线,钢钉间距取500mm,铁丝网规格每捆宽度1.63米、长度20米,施工时竖向满铺,横向延伸至两侧竖梁130mm,每格内两片铁丝网,搭接宽度300mm,铁丝网之间用8#铁丝绑扎固定,扎点间距500mm。

铁丝网用钢钉钉入格构梁固定,横梁中间部位钢钉采用射钉枪射入,四周边沿处采用钢钉入射时易损伤混凝土,采用电锤钻孔后钉入塑料膨胀螺丝,再钉钢钉。

施工时,还需预制100mm³30mm铁片,对折后勾住铁丝网,然后再用钢钉穿透铁片

并固定在格构梁上。张挂时,务须将铁丝网拉紧并固定牢靠。

6绿化工程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梁格构内填土后,需种植草皮;草皮由专业园林绿化队伍施工,届时可根据填土土质、草皮成活要求及种植季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目标

遵守合同约定,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工程保证达到现行国家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我司对于本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为:符合国家验收标准,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

4.2管理措施

4.2.1管理体系

(1)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工期、质量及承包方式,将成立以优秀项目经理挂帅的项目管理班子,由技术业务骨干、事业心强的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层,配置具有专业技术能力、操作水平高的工人,组成专业班组。

(2) 建立质量目标管理网络,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以及本工程质量目标的要求,编制相应的质量保证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多相关因素,专题研究重点攻关,以实现质量目标。

4.2.2组织管理措施

(1) 认真学习和执行国家验收规范、规程及上级部门颁发的建筑法规、规定、文件,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开好设计交底会议,对有可能影响质量和施工难度的问题尽量预先与设计沟通,取得共识,为创优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在全面深刻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的情况下,根据工程特点编制科学、先进和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经上级总工审批,并上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全面规划和指导整个工程的施工。

(3) 根据提出的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保证质量的措施,确定质量管理点,并在工程施工前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报公司审批后,遵照执行。

(4) 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组员由施工、技术、质量、作业队等部门负责人员组成,全面督促检查工程质量。

(5) 领导小组将建立施工方案预评审制度,编制项目部创质量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方案包括质量目标、工作计划、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等一整套全过程的措施方案,施工过程中,落实跟踪措施,检查方案的落实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及时调整,落实最优、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

(6) 质量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项目部开展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施工现场各生产施工班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小组,通过计划、

实施、检查、总结的工作程序,以达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标准的目的,为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先决条件。

(7) 建立工作例会制,配合现场施工进度进行开展工作,每星期至少开一次现场例会,对当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后进行评定,提出整改的措施意见,以便工程质量向更高层次标准提高。

(8) 编写关键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和做好分部分项技术交底工作,应先对施工员、技术员交底、预先列出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指导,对基层、面层等主要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先做样板段、再全面推广。

(9) 在每个施工操作面,增加有经验的管理员做质量安全监护员,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监护和动态管理,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确保工程的质量。

(10) 根据技术交底,由质检员进行跟踪,对工序质量过程进行检查,做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11) 认真及时做好“三检一验”工作,“三检”就是自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一验”就是工序质量验收。

(1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消除质量通病等QC攻关小组,通过PDCA循环,不断克服质量薄弱环节,攻克工程难题,提高工程质量。

(13) 加强全员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质量方针、政策和规定,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质量和用户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质量和进度的关系,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做到好中求快。

4.2.3管理制度

(1) 坚持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预制品的检查制度,在订货时根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必须保证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 坚持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验收是防止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项目的主要措施之一。隐蔽工程验收后要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3)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交底必须清晰、全面,使工人全面掌握各工序的施工要点、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

(4)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对一些大面积施工的分项工程,坚持先做样板后施工。 (5) 坚持质量奖罚制度。

(6) 各部门、班组执行“三工序”和“三检制”制度,各负其责,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7) 坚持质量大检查制度,公司主管领导、质安部门、施工部门每月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项目经理不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并总结改进,提高工程质量。

4.2.4工序质量控制

(1) 确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规定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

(2) 控制工序活动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等。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应从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人的使用。

材料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订货采购,检查验收,正确堆放保存,合理使用。 机械设备、工具应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技术先进、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维修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施工方案制定切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及时督促检查施工工艺文件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是否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

对工程地质、水文、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现场布置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 及时检验工序的质量,实行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使每道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4.3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4.3.1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满足设计要求进行。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测量后视方向不少于2个,在只有一个后视的条件下,完成测量作业后,必须回到后视方向,检查后视角度,偏差不超过5秒。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每次定位放线须相关部门联合检查。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控制点的保护,所有控制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按照设计和资料要求进行测量各种报告的归档。

4.3.2 锚杆工程

4.3.2.1钻孔

(1)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作出标记。

(2)锚杆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 (3)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3%,可用钻空测斜仪控制孔方向。

(4)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的1%。 4.3.2.2杆体的组装与安放

(1)组装前钢筋应平直、除锈和除油

(2)Ⅱ、Ⅲ级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的搭接接头,焊接长度为30D,不小于500mm,并排钢筋的连接也应采用焊接。

(3)沿杆体轴线方向应间隔2000mm设置一处对中固定支架(具体做法见设计施工图纸),第一个固定支架距杆体端部不大于500mm,排气管应与锚杆杆体帮扎牢固。

(4)杆体放入钻孔之前,应检查杆体的质量,确保杆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 (5)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压、弯曲,注浆管随锚杆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部距孔底宜为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

(6)杆体插入孔深度不小于锚杆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

6.3.2.3注浆

(1)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

(2)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

(3)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 (4)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 6.3.2.4抗拔实验

锚杆待注浆后28天后方可进行抗拔实验,抗拔实验的锚杆应在注浆结束后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及甲方代表现场随机指定并做好标记和编号。

4.3.3 主体工程

(1) 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凡工程需要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材料等严格按质量标准采购,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和材料使用并做好储运。

(2) 模板工程

模板支设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支设过程中必须复核轴线、标高、断面尺寸、模板接缝、支撑体系等,确保模板体系安全、牢固、准确。支设时,必须严格按照模板支设图进行支设,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改变支设方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进行模板看护工作,若发现跑模、漏浆等问题,应立即停止此处混凝土的浇筑,进行整改;并记录备案,作为分项分部工程评定的标准。支设后,及时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 钢筋工程

结构钢筋绑扎时,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之规定要求进行,严格按有关钢筋连接规范

执行,由钢筋翻样员向钢筋班组仔细全面交底,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复核、验收、验证工作。

工程所用的钢筋,进场时必须具备厂方提供的原材料质保书及合格的复试报告资料,并同步收集归档。浇捣混凝土时派专人负责看护,发现有钢筋移位现象,及时纠偏固定,混凝土在浇捣时应铺板增加操作面,避免作业人员直接踩踏钢筋使其变形而影响施工质量。

(4)混凝土工程

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混凝土浇筑前对砂、石、水泥进行检查,石子必须是5—31.5mm的连续级配石子,针片状小于10%,含泥量小于1%,砂子含泥量小于3%,水泥、外加剂必须复试合格。

浇筑时,派专人在后台监督原材料计量及上料、搅拌时间、坍落度等,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加强现场坍落度检查控制,对不能达标的混凝土一律严禁使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内掺水。

按照浇捣方案,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个操作工人对技术要求、混凝土下料方式、振捣步骤等做到心中有数。

混凝土的自由落度高不得大于1.5m,超过时,必须留振捣口。 混凝土浇捣必须连续进行,中途操作者、管理人员轮流交替用餐。

对一些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精工细做,杜绝出现夹渣等现象。 混凝土终凝后派专人及时浇水养护,在混凝土上覆盖草袋一层,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节点要求及材料特性情况,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加强层层把关验收。

4.4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保护是本工程竣工和施工过程中,防止对已完成的工程或部位及已建工程的损坏而采取的措施,它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4.4.1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计划

施工作业前,应熟悉图纸,制定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计划,既要考虑在时间上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又要考虑保证交叉施工不产生相互干扰。防止盲目施工和不合理赶进度以及不采取防护措施而造成的互相损坏,反复污染等现象的产生。

4.4.2交接清楚、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提高成品质量保护意识,以合同、协议等形式明确各工种对上道工序质量的保护责任及本工序工程的保护,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的责任心。材料质量应符合标准或合同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书,材料进场要验收,材料堆放、保管及运输应有防止损坏的措施,保证合格材料用上工程。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应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以明确各方的责

任。尤其是收尾阶段,应有专人分层、分片监管,以防产品损坏。

五、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1安全管理目标

本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目标:满足文明施工要求,杜绝重伤以上事故。

5.2

5.3安全管理内容

5.3.1安全教育

建立、健全对施工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上岗制度,特别是对于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

5.3.2安全管理责任人

项目经理为负责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人。根据本工程的性质、规模和特点,配备专责的安全管理员。

5.3.3安全技术措施

在编制正式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人员向安全员、施工人员(包括管理和劳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3.4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现场施工应达到安全条件,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按下列要求: 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护措施。

对于施工安全隐患易发区,设置专项的安全设施及醒目的警示标志。如:“当心坠落”、“防止伤手”、“安全通道”等。

根据季节或天气变化,调整安全防护措施。

5.3.5机械机具、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使用前按规定进行安全性能试验,合格后使用。

使用期间,指定专人负责维修、保养,保证其完好、安全。

5.3.6电气安全保护和防火安全

保持变配电设施和输配电线路处于安全、可靠的使用状态。确保用火作业符合消防要求。

5.3.7施工中的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以及各分布分项的特点,编制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

5.3.8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必须使用符合规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按下列安全要求操作: 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和国家劳动保护规定进行施工。 针对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的技术措施。

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5.3.9现场日常安全管理

建立施工现场日常安全巡查和检查制度,发现事故隐患及违反安全标准应及时纠正。

5.3.10安全监督检查

由安全员进行自始至终的跟踪检查,项目部进行周或月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

期整改。

5.3.11安全生产实施标准

现场防火措施及标准

实施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 机械安全管理标准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及检查评分

5.3.12安全管理流程及控制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控制、安全保证、安全方针、安全筹划、安全改进等内容。安全控制和安全保证的某些活动相互关联。

5.3.13材料的安全保管控制

安全设施包括所需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的采购,原则上同材料采购质量工作流程图,所不同的是还需记录安全用品的验收台帐。

5.3.14施工现场的安全过程控制

进场安全交底; 工种操作交底;

分部、分项安全交底; 安全监控培训、交底、监控; 安全设施交接; 特殊工种人员名册管理;

5.3.15安全检查、检验控制

检查和检验工作流程图如下图示。

5.3.16教育和培训

新进场人员的教育、交换工种安全教育、节前节后教育、各工种安全规程的学习、

定期的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的记录。

(1) 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由项目经理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 (2) 员工的培训 现场培训分四个层次:

入场培训:对新入场员工进行项目安全和项目规定的培训;

每天的开工前安全交底会:由班长/工长主持,对当天的工作的安全进行讲解; 周安全专题培训:安全经理根据现场需要,主持的周专题安全培训;

专项作业安全培训(宣传):是专业人员主持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允许从事相关的工作。对于特殊工种,在现场考核前,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培训工作不断重复,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技能。

5.3.17安全防护管理

边坡应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在边沿处设置两道护身栏杆。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台阶边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 所有防护栏杆均刷红白漆标志。红白油漆间隔80mm。

各类施工脚手架严格按照脚手架安全技术防护标准和支搭规范搭设,脚手架立网统一采用绿色密目网防护,密目网应绷拉平直,封闭严密。钢管脚手架应用外径48毫米、壁厚3.5毫米,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的钢管。脚手架不得钢木混搭。

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钢扣件,不得使用铅丝或其它材料绑扎。 脚手架必须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米,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米。

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应为1.5米。

5.3.18临时用电管理

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国家及地方的有关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须统一式样、统一配制,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拦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联接,采用外插联接方式。

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

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施工现场的临时照明一般采用220V电源照明,照明必须搭设灯架,灯架高度不得低于2米,并做好绝缘。

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米。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5.3.19施工机械管理

机械必须搭设防砸、防雨的专用操作棚。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操作人员作业中停电时,应切断电源。

蛙式打夯机必须两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手柄应采取绝缘措施。打夯机用后应切断电源,严禁在打夯机运转时清除积土。

5.4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本工程将全面履行合同内文明施工的要求。

5.5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5.1管理规定

施工期间需做到以下几点: (1)现场入口设置“五牌一图”。

(2)施工现场的临建搭设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3)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积水,场地设置连续畅通的排水设施,临建周围设排水明沟,场地设置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外部下水道。

(4) 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冲洗干净,并派专人清扫;混凝土浇筑时,不允许将多余混凝土随意倒卸在现场。

(5)施工作业时必须坚持边做、边清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并对垃圾及时分类清理。

(6)现场搅拌站应浇筑地坪,设置排水沟,沉淀池,保持排水畅通,砂石分类,材料集中堆放,砌体料归码成垛,堆放整齐,无底脚散料,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安全整洁,灰不外溢,渣不乱倒。

(7)进入施工现场的钢材、周转工具、构配件等材料堆放整齐,并按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的有关要求进行挂牌标识,要求做到钢管上架,扣件进箱。

(8)现场用火、电焊必须执行“动火申领制度”,并在现场区域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9)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卫生方面的各项要求,针对厂内卫生要求对施工区域逐项检查落实,设专人负责并建立检查制度,场地内不允许随地大小便,垃圾集中堆放,由专人负责。

(10)工地保证茶水供应,严禁食用生水;为保证职工住宿、饮食、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社会的安定,现场进行封闭式生活管理,集中进餐,按时关闭电源,并派专人进行监督检查。

(11)现场保持整洁的环境,不得杂乱无章,分区包干,责任落实到人。

(12)统一制作各类标牌,如设备操作规程、安全警示牌、宣传标语牌等,保持现场整齐化一,规范有序。

5.6环境管理目标

管理管理目标:

工程中将依据现行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现场。

本工程中,我们将重点控制对大气污染、对水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管理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等。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区关注程度、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等。

5.7组织管理

5.7.1项目经理部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项目经理部的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并保持一

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5.7.2场容清洁队

根据现场情况,项目经理部成立2-4人的场容清洁队,每天负责施工现场周围及进厂道路的清洁保洁,并洒水降尘。

5.8工作制度

5.8.1工作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5.8.2检查制度

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由各专业施工队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记录表》评比打分,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施工单位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 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5.9管理规定

5.9.1防止对大气污染

(1) 土方施工阶段,主要采取淋水降尘措施,必须根据计算土方量运土填格构梁。

(2)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污染。

(3) 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及时洒水降尘。

(4) 对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在装料、运输、卸料的全过程中精心驾驶。

(5)生活基地内设置宿舍和临时食堂,施工人员一律在基地住宿就餐,需要送饭到现场,在指定区域内就餐。清洁人员及时将饭后垃圾清除。

(6)加强对现场的烟尘监测,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现场烟尘程度进行观测,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烟尘排放度达到林格曼I级以下。

5.9.2防止对水污染

(1)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在搅拌站和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将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明沟,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排洪沟。土方运输时,车辆冲洗干净,并派专人清扫,混凝土浇筑时,不允许将多余混凝土随意卸在现场。

(2)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生活区设化粪池,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后再排入排洪沟。

5.9.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1)现场混凝土震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震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

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2)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3)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使用大锤。

(4 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5)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

(6)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5.9.4废弃物管理

(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

(2)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建设单位指定场所进行处理、消纳。

(3)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5.10其他管理

(1) 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贮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

(2) 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泄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3) 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

(4) 施工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外逗留、休息,人员用餐必须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内。

六、保密、保卫措施

6.1保密措施

6.1.1保密制度的建立

施工前严格按建设单位交底要求,制订项目施工专项目保密制度,严密控制各项工程信息外传。

上下班严禁将施工图等文件资料带出办公室,严禁通过电话、手机、信件等方式将工程信息外传给与本工程无关的他人。

6.1.2组织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为首的项目保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的安全保密工作的落实,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按要求共同做好工程各项保密工作。

我公司所有进场参建人员均必须经过本公司内部保卫、组织人劳等部门的联合资格审查,相关人员备案资料符合保密规定的方许进场;同时我方完全接受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对进场人员的审查要求,确保此项目工作圆满落实。

6.1.3硬件的投入

规范现场办公的管理,各部门均设足够的保密文件柜,存档文必须加锁,以防泄露。 安装防盗门窗,重要涉密部门安装保险、报警装置。

重要所门窗必须加固,下班后要配专人巡逻。

6.1.4保密教育

加强进场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教育,在进行“三级教育”的同时,组织学习《国家保密法》和建设单位的保密要求。

下发的施工文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严审,特别是施工技术交底,其内容必须符合工程保密要求。

6.1.5办公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文件的复印、发放和传输,所有发放或要传输的文件必须经过综合办公室的严审查,通过后方可办理。

严格建立通信、通讯管理理制度,控制须保密的文件通过通讯、电话、网络等方式外传。

6.2安全保卫

1、成立以施工经理为首、项目安全负责人为辅的现场保卫领导小组。成立专职现场保卫工作组,例行日常的各项安全保卫、夜巡、检查等工作。保卫工作组直接同地方派出所、建设单位保卫保密门定期联系,经常沟通。

2、工地设门卫值班室,由2人昼夜轮流值班,每天对外来人和进出车辆及所有物资进行登记,夜间值班巡逻护场。

3、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治安教育,每季度召开一次治保会,定期组织保卫检查,并将会议教育整改记录存入内业资料以备查。

4、对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设专库专管,各分包方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必须纳入总包的工作范围,非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批准,任何人都不得动用。

5、定期召开现场保卫工作会议,对安全保卫做总结评价,不断改进。预防和杜绝安全、刑事、扰乱社会法安现象的发生。

6、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火。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人。

7、施工现场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昼夜值班,做好进入施工现场人。

员的登记手续,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车辆必须登记进场,在场内要服从现场人员的调度安排。

8、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必须配佩工作卡,标明相片、姓名、单位、工种或职务,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标卡应分颜色区别。

9、现场不准留宿家属及闲杂人员。

821厂极低放固体废物填埋场——边坡支护工程 抗滑桩施工方案

821厂极低放固体废物填埋场—边坡治理

锚杆格构梁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日 期:

目 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施工准备„„„„„„„„„„„„„„„„„„„„„„„„2

三、主要施工方案„„„„„„„„„„„„„„„„„„„„„„2

1、测量方案„„„„„„„„„„„„„„„„„„„„„„2

2、脚手架工程„„„„„„„„„„„„„„„„„„„„„3

3、锚杆施工„„„„„„„„„„„„„„„„„„„„„„4

4、格构梁施工„„„„„„„„„„„„„„„„„„„„„6

5、梁格内填土„„„„„„„„„„„„„„„„„„„„„9

6、绿化施工„„„„„„„„„„„„„„„„„„„„„„10

四、质量保证措施„„„„„„„„„„„„„„„„„„„„„„10

五、安全文明保证措施„„„„„„„„„„„„„„„„„„„„15

六、保密、保卫措施„„„„„„„„„„„„„„„„„„„„„2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采用C25混凝土正方形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板块中间铺贴预制空心混凝土六棱砖,砖内填土植草。格构尺寸:3m³3m,格构梁规格:250mm³300mm,主筋上下各两根螺纹钢Φ14,箍筋φ6间距200mm,锚杆位置在格构梁十字交点中心布置,采用螺纹钢Φ25,锚杆送入岩层不小于6m,锚杆间距水平3m,竖向2.5m~2.6m,入射角10度,采用M30纯水泥浆压力注浆。

二、施工准备

1、按规范对进场的原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记性复查,并抽样送检。

2、根据设计要求定出钻孔水平坐标和钻孔方位,作出标识,搭设脚手架平台安设钻机等施工设施。钻机就位后再重新复核孔位,定位误差不宜大于20mm,同时用钻机测斜仪器控制钻孔方向,确保钻孔偏斜度不大于5%。

三、主要施工方案

1 测量方案

本工程测量工作包括,锚杆钻孔点的测设、格构梁的定位测设、排水沟的定位及坡度控制和边坡沉降变形监测点的监测。

测量工进入现场后,首先复测基准点坐标和标高,核对无误后,引入工程现场使用。根据设计要求,每个边坡格构梁自坡顶向坡脚排列划线,当梁间距不到3m时,可适当调整。故需在每个坡面上放出纵横格构梁的中心线,首先找直坡顶线,两头设桩,并拉通线,然后按设计要求向下排列其他格构横梁,弧线段可自台阶顶用钢尺向下。均分同样将中心线拉出。定纵格构梁中心线时,首先确定工作缝位置,然后按间距向另外一侧排列,并钉桩拉线。纵横线交点即为钻孔点,用白灰做出标记。

排水沟的定位及坡度控制,采用全站仪进行。

监测测量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按设计要求定时监测。

1.1测量工作的难点

(1) 自然影响:在高空作业时,易受日照、风力、摇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2) 建筑物变形影响: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一般网点边长会缩短,影响测量精度。

(3) 使用绝对标高的影响:按设计规定,标高引测必须使用绝对标高。要考虑沉降量,势必增加许多工作量。其次是标高线(点)变化亦不尽相同,要经常检查和修正。

1.2测量控制原则

测量原则:根据业主移交的坐标点及水准点、图纸进行复核、测设边坡,布设控制网及高程引测。应用单三角形法(有三角和的检查)、三点前方交会法(两组坐标校核)、三边测距交会法等,严禁用二点测角交会法测定轴线点位。

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小组成员如下:1名专业测绘工程师,2名经培训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和放线工作。

1.3仪器设备的选用

测量仪器选项表

2 脚手架工程

2.1搭设方法

本工程脚手架搭设采用φ48³3.5钢管,扣件采用铸铁扣件。主要用于锚杆钻孔操作平台及格构梁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和浇注混凝土操作平台。施工时,顺边坡坡面向上搭设双排架。搭设规格:歩距1.0m,立杆间距1.0m,排距2.0m,小横杆间距1.0m。搭设时,须配合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为一个平台斜坡。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操作平台满铺50mm厚跳板,外圈设300mm高挡脚板,并按安全规范要求设防护栏和安全网。

因锚杆钻孔与格构梁模板施工工艺及脚手架搭设要求不同,故在进行格构梁模板施工时,原来搭设的钻孔用脚手架需拆除并重新搭设。

锚杆系统施工用双排脚手架,架体除支撑于马道面上的双排立杆,另外还需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交点处增设撑杆,垂直撑于坡面上;另外,为保证锚杆钻孔的入射角(设计为10°,其控制措施见后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需在脚手架靠近坡面一侧钻孔位置增设大横杆,调整角度以固定锚杆钻机。进入格构梁模板支设工程施工阶段时,需调整原双排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和加固体系以及浇筑混凝土时的操作平台。

另外,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架设泵管时需搭设专用支撑架并要与模板加固体系分离,以免泵送混凝土时造成模板体系的松动或移位。

2.2搭拆一般要求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采用厚度50mm的木垫板。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它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

接;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1.5m设置一根抛。

——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大于2米;

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

3)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各接头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4)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6)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接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接点处 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脚手架的拆除时,拆除的管件要派专人接递传送,严禁下抛。在未到拆除层时,任何拉结紧固杆件均不能解除。

——拆除过程中,应在地面设置危险区,派专人看护,严禁任何人员在施工时进入危险区域。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3锚杆施工方案

3.1施工准备

3.1.1组织施工器材进场,按规范对进场的原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进行复查,并抽样送检。

3.1.2根据设计要求定出钻孔水平坐标和钻孔方位,做出标识,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安设钻机等施工设施。钻机就位后重新复核孔位,定位误差不宜大于20mm,同时

定钻孔方向,确保钻孔偏斜度不大于5%。

3.2锚杆制作

3.2.1锚杆钢筋,采用φ25、HRB335螺纹钢筋。

3.2.2锚杆制作均应在加工棚内进行,按计算好的长度下料,下料时要考虑锚杆锚入格构梁中的长度,下好料后将钢筋平顺放在棚内的台架上,同时做好去污防锈处理。锚杆连接及与的固定钢筋的连接用电焊机焊接,固定钢筋φ8@2000mm。

3.3钻孔

钻孔宜采用潜孔锤或钻机钻进,当无垮孔、掉块的情况(如基岩地段钻进)时,不用跟管钻进;当有垮孔、掉块等情况发生时,可适当跟管钻进,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垮孔。钻进前应再次检查钻机倾角和方位角以及相邻钻孔轴向间距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再次紧固钻机。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清除沉渣,进行钻孔质量检查。用孔斜仪测量,孔斜不超过孔深的5%,孔径误差不超过设计孔径的3%,锚孔轴线平直,实际孔深应大于设计孔深500mm以上。

接长钻杆

钻头钻机钻杆电动机操作脚手架

钻机架钢管支架

锚杆钻机简图

钻机

坡面线说明:施工时,首先搭设操作脚手架,然后根据钻孔位置及锚杆入射角固定锚杆钻

机。固定钻机时,采用扣件将钻机的钢管

支架与脚手架管固定即可,固定好后采用

孔斜仪测量入射角,确认无误后即可开钻。

马 道锚杆钻孔示意图

3.4下锚

锚杆入孔前应先用与锚杆直径相同的探头探孔,确定钻孔畅通及确认孔深,下锚前仔细核对孔深与锚杆长度、编号是否相符。下锚中途如果受阻,须将锚杆退出来,用钻机扫孔,待畅通后再下。

3.5注浆

3.5.1水泥砂浆配合比

采用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注浆,设计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强度为M30,水泥强度等级PO32.5R,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采用0.42~0.45。如需添加外加剂,则各种外加剂均不能含有对锚杆有腐蚀的成份,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硫化物等。

3.5.2注浆

注浆采用孔底注浆法,注浆压力0.2~0.4MPa,稳压3~5分钟,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完毕,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凝固收缩后,孔口应进行补充注浆(见下图)。

搅拌机拌和 → 搅拌贮浆 → 注浆机 → 注浆

3.6锚杆验收试验

锚杆验收试验的数量取每种锚杆总数的3%,且均不得少于3根。具体试验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及《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进行。锚杆抗拔试验应的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抗拔试验,待抗拔试验合格后再开始大面积施工。并在施工中随时按照试验规定,抽查锚杆进行抗拔试验,对施工中出现锚杆抗拔力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由设计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加深锚孔或加密锚杆的方法予以补强,以确保锚杆挡墙达到设计要求。

4 格构梁施工

格构梁截面为250mm³300mm,受力主筋为4根Ф14、HBB335螺纹钢,箍筋为Ф6.5、HPB335圆钢,箍筋间距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格构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4.1施工准备

格构梁的施工应配合坡面锚杆的施工。

4.1.1施工流程

精测锚孔与相邻四个锚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坡面清理、开槽,支模→ 钢筋制作安装→浇混凝土、捣实→取混凝土样送检→格构梁养护→验收。

4.1.2钢筋制作

钢筋的下料、制作、焊接等工作在加工棚内完成。

4.1.3原材料

①水泥: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PO32.5R。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进场后按批次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水: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规定的拌制混凝土用水。

③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等有害物质含量不应超过总重量的3%;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时,不应深于标准色。

④混凝土强度:C25。

⑤混凝土均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每次拌应在初凝前用完。

4.1.4格构梁施工注意事项

①放线定位

A、作好格构梁的测量放线工作。

B、对局部不平整位置边坡进行人工修边检底。

4.2模板工程

模板体系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补缺模板采用木板配制,侧模板与坡面间缝隙采用1:2.5水泥砂浆堵塞。钢模板之间用U型卡连接,支撑固定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模板的垂直运输采用垂直运输机械和人工运到使用地点。

4.2.1模板的处理及校对

新购的钢模在使用前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平整,必要时可采用模板脱模剂进行保护。每次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模板及支撑的检查校对,确保模板位置正确,表面平整无错台,支撑牢固,连接紧密无间隙,模板安装允许误差见下表。

4.2.2模板的拆除

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或超过该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拆模。

4.2.3质量控制

²模板制作、购置须选用合格材料,其刚度和稳定性要满足施工要求。

²支撑合理、牢固,模板与支撑密贴,模板间无错台、拼缝采用胶带粘贴,保证浇注混凝土时,不漏灰浆。

²模板平整、位置正确。

4.3混凝土工程

4.3.1混凝土生产流程

原材料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要进行复检,合格后才能作为混凝土生产的原料,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清出现场。对混凝土生产设备进行保养,以确保混凝土生产的连续性;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测、调试,确保混凝土生产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根据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现场搅拌,地泵输送,坍落度控制在180mm~200mm

之间,用锥筒检测,具体流程图如下图:

图6-1-4 混凝土生产流程图混凝土生产流程图

4.3.2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规格、型号、数量、间距、搭接和锚固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经有关部门签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施工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保证几何尺寸准确,并将模板内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搭设好混凝土浇筑操作架,做好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定位。

将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堵严,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玷污钢筋。 混凝土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操作时,振捣间距不大于30cm,采用梅花式插点,快插慢拔,振捣时间每点不少于30S,,贯入下层不少于50mm。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止。

钢筋的保护层必须留足,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必须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浇捣梁混凝土时不许踩踏钢筋,振动棒应避免碰撞钢筋。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当预留施工缝时,留缝位置应在两相邻锚杆作用的中心部位。 混凝土试验取样严格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应连续对称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大于600mm,并要振捣密实,模板、钢筋预埋件周围的空间应用混凝土封堵,不留缝隙。

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和设备要满足规定的坍落度,不离析的要求,拌合到卸料区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5分钟。

4.3.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10—12h后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来定,养护用水与拌制水相同。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纹时,要加强养护工作,充分浇水,并延长浇水时间,必要时加草袋覆盖,加以补

救。

5 梁格内填土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梁格内填土粉质粘土,并挂Φ1.9mm、孔径5cm铁丝网保护。粉质粘土根据业主制定地点采集,并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施工时,通过垂直运输机械运至使用地点。填粘土时,采用人工或浇水夯实,以免填土下滑。填土完成,并按要求夯实后,挂铁丝网,采用钢钉将铁丝网固定在格构梁上。

由于工程边坡坡度大,格构梁内填土可能会出现滑落等不稳定现象,为保证填土进度及质量,填土前可采取在格构量内砌筑砖挡墙的办法,将格仓分成更小的块。

5.1填土前准备工作

5.1.1在土方填筑之前,人工必须平整场地及修整边坡,在每个格构梁填土区域、每个马道上,存在着大量挖方遗留下来的或自然风化的石渣,石渣厚度平均在3-7 cm。

5.1.2整个坡面凹凸不平,差异很大,必须人工用风镐凿平,误差不超过5cm,以保证填土的整体厚度。这样,方能保证以后种草的整体成活率。

5.1.3同业主、监理选择好填土取土点,准备好填土挖运设备。

5.2格构梁内培土

填土时,先将土方运至填土点,将土装入格仓内,然后进行人工平整夯实。格仓内填土时,人工用铁锹、锄头将运到各个马道的土方以人工堆筑土丘的方式进行堆筑填土。(所谓人工堆筑土丘,是边坡填土最常用的填土方式,就是人工用铁锹进行填土,土方随坡度自由落下,随填土方的增多逐渐将同一坡面的格构梁内土方自由填满而成,用人工传土添平,用铁锹、锄头拍实,采用浇水方式相结合保证坡面填土方的质量要求)。在人工填土过程中,每个坡面中间段填土需搭设简易脚手架方能施工,人站在脚手架板上进行作业,既保证安全又能保证每个空格都能填到。脚手架搭设沿马道长度方向、搭设高度为7.0—8.0米、宽度根据坡度根据情况而定。脚手架每个马道填土顺序从上到下进行,并排专人采用人工浇水夯实,以免填土下滑。

填完土方后,按照绿化工程中整理绿化地要求将格构梁内随坡找平、耙细,清除石子等杂物后,按照设计要求并挂φ1.9mm、孔径5cm铁丝网保护。所有铁丝网挂好后,用扫帚将格构梁上所粘的泥土清扫干净后,并人工用水进行冲洗干净。

5.3挂铁丝网

首先搭设可移动的简易式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在梁上弹出钢钉位置线,钢钉间距取500mm,铁丝网规格每捆宽度1.63米、长度20米,施工时竖向满铺,横向延伸至两侧竖梁130mm,每格内两片铁丝网,搭接宽度300mm,铁丝网之间用8#铁丝绑扎固定,扎点间距500mm。

铁丝网用钢钉钉入格构梁固定,横梁中间部位钢钉采用射钉枪射入,四周边沿处采用钢钉入射时易损伤混凝土,采用电锤钻孔后钉入塑料膨胀螺丝,再钉钢钉。

施工时,还需预制100mm³30mm铁片,对折后勾住铁丝网,然后再用钢钉穿透铁片

并固定在格构梁上。张挂时,务须将铁丝网拉紧并固定牢靠。

6绿化工程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梁格构内填土后,需种植草皮;草皮由专业园林绿化队伍施工,届时可根据填土土质、草皮成活要求及种植季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目标

遵守合同约定,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工程保证达到现行国家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我司对于本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为:符合国家验收标准,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

4.2管理措施

4.2.1管理体系

(1)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工期、质量及承包方式,将成立以优秀项目经理挂帅的项目管理班子,由技术业务骨干、事业心强的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层,配置具有专业技术能力、操作水平高的工人,组成专业班组。

(2) 建立质量目标管理网络,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以及本工程质量目标的要求,编制相应的质量保证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多相关因素,专题研究重点攻关,以实现质量目标。

4.2.2组织管理措施

(1) 认真学习和执行国家验收规范、规程及上级部门颁发的建筑法规、规定、文件,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开好设计交底会议,对有可能影响质量和施工难度的问题尽量预先与设计沟通,取得共识,为创优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在全面深刻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的情况下,根据工程特点编制科学、先进和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经上级总工审批,并上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全面规划和指导整个工程的施工。

(3) 根据提出的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保证质量的措施,确定质量管理点,并在工程施工前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报公司审批后,遵照执行。

(4) 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组员由施工、技术、质量、作业队等部门负责人员组成,全面督促检查工程质量。

(5) 领导小组将建立施工方案预评审制度,编制项目部创质量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方案包括质量目标、工作计划、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等一整套全过程的措施方案,施工过程中,落实跟踪措施,检查方案的落实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及时调整,落实最优、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

(6) 质量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项目部开展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施工现场各生产施工班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小组,通过计划、

实施、检查、总结的工作程序,以达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标准的目的,为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先决条件。

(7) 建立工作例会制,配合现场施工进度进行开展工作,每星期至少开一次现场例会,对当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后进行评定,提出整改的措施意见,以便工程质量向更高层次标准提高。

(8) 编写关键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和做好分部分项技术交底工作,应先对施工员、技术员交底、预先列出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指导,对基层、面层等主要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先做样板段、再全面推广。

(9) 在每个施工操作面,增加有经验的管理员做质量安全监护员,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监护和动态管理,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确保工程的质量。

(10) 根据技术交底,由质检员进行跟踪,对工序质量过程进行检查,做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11) 认真及时做好“三检一验”工作,“三检”就是自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一验”就是工序质量验收。

(1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消除质量通病等QC攻关小组,通过PDCA循环,不断克服质量薄弱环节,攻克工程难题,提高工程质量。

(13) 加强全员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质量方针、政策和规定,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质量和用户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质量和进度的关系,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做到好中求快。

4.2.3管理制度

(1) 坚持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预制品的检查制度,在订货时根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必须保证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 坚持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验收是防止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项目的主要措施之一。隐蔽工程验收后要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3)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交底必须清晰、全面,使工人全面掌握各工序的施工要点、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

(4)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对一些大面积施工的分项工程,坚持先做样板后施工。 (5) 坚持质量奖罚制度。

(6) 各部门、班组执行“三工序”和“三检制”制度,各负其责,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7) 坚持质量大检查制度,公司主管领导、质安部门、施工部门每月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项目经理不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并总结改进,提高工程质量。

4.2.4工序质量控制

(1) 确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规定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

(2) 控制工序活动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等。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应从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人的使用。

材料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订货采购,检查验收,正确堆放保存,合理使用。 机械设备、工具应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技术先进、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维修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施工方案制定切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及时督促检查施工工艺文件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是否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

对工程地质、水文、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现场布置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 及时检验工序的质量,实行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使每道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4.3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4.3.1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满足设计要求进行。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测量后视方向不少于2个,在只有一个后视的条件下,完成测量作业后,必须回到后视方向,检查后视角度,偏差不超过5秒。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每次定位放线须相关部门联合检查。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控制点的保护,所有控制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按照设计和资料要求进行测量各种报告的归档。

4.3.2 锚杆工程

4.3.2.1钻孔

(1)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作出标记。

(2)锚杆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 (3)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3%,可用钻空测斜仪控制孔方向。

(4)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的1%。 4.3.2.2杆体的组装与安放

(1)组装前钢筋应平直、除锈和除油

(2)Ⅱ、Ⅲ级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的搭接接头,焊接长度为30D,不小于500mm,并排钢筋的连接也应采用焊接。

(3)沿杆体轴线方向应间隔2000mm设置一处对中固定支架(具体做法见设计施工图纸),第一个固定支架距杆体端部不大于500mm,排气管应与锚杆杆体帮扎牢固。

(4)杆体放入钻孔之前,应检查杆体的质量,确保杆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 (5)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压、弯曲,注浆管随锚杆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部距孔底宜为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

(6)杆体插入孔深度不小于锚杆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

6.3.2.3注浆

(1)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

(2)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

(3)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 (4)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 6.3.2.4抗拔实验

锚杆待注浆后28天后方可进行抗拔实验,抗拔实验的锚杆应在注浆结束后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及甲方代表现场随机指定并做好标记和编号。

4.3.3 主体工程

(1) 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凡工程需要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材料等严格按质量标准采购,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和材料使用并做好储运。

(2) 模板工程

模板支设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支设过程中必须复核轴线、标高、断面尺寸、模板接缝、支撑体系等,确保模板体系安全、牢固、准确。支设时,必须严格按照模板支设图进行支设,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改变支设方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进行模板看护工作,若发现跑模、漏浆等问题,应立即停止此处混凝土的浇筑,进行整改;并记录备案,作为分项分部工程评定的标准。支设后,及时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 钢筋工程

结构钢筋绑扎时,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之规定要求进行,严格按有关钢筋连接规范

执行,由钢筋翻样员向钢筋班组仔细全面交底,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复核、验收、验证工作。

工程所用的钢筋,进场时必须具备厂方提供的原材料质保书及合格的复试报告资料,并同步收集归档。浇捣混凝土时派专人负责看护,发现有钢筋移位现象,及时纠偏固定,混凝土在浇捣时应铺板增加操作面,避免作业人员直接踩踏钢筋使其变形而影响施工质量。

(4)混凝土工程

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混凝土浇筑前对砂、石、水泥进行检查,石子必须是5—31.5mm的连续级配石子,针片状小于10%,含泥量小于1%,砂子含泥量小于3%,水泥、外加剂必须复试合格。

浇筑时,派专人在后台监督原材料计量及上料、搅拌时间、坍落度等,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加强现场坍落度检查控制,对不能达标的混凝土一律严禁使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内掺水。

按照浇捣方案,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个操作工人对技术要求、混凝土下料方式、振捣步骤等做到心中有数。

混凝土的自由落度高不得大于1.5m,超过时,必须留振捣口。 混凝土浇捣必须连续进行,中途操作者、管理人员轮流交替用餐。

对一些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精工细做,杜绝出现夹渣等现象。 混凝土终凝后派专人及时浇水养护,在混凝土上覆盖草袋一层,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节点要求及材料特性情况,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加强层层把关验收。

4.4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保护是本工程竣工和施工过程中,防止对已完成的工程或部位及已建工程的损坏而采取的措施,它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4.4.1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计划

施工作业前,应熟悉图纸,制定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计划,既要考虑在时间上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又要考虑保证交叉施工不产生相互干扰。防止盲目施工和不合理赶进度以及不采取防护措施而造成的互相损坏,反复污染等现象的产生。

4.4.2交接清楚、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提高成品质量保护意识,以合同、协议等形式明确各工种对上道工序质量的保护责任及本工序工程的保护,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的责任心。材料质量应符合标准或合同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书,材料进场要验收,材料堆放、保管及运输应有防止损坏的措施,保证合格材料用上工程。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应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以明确各方的责

任。尤其是收尾阶段,应有专人分层、分片监管,以防产品损坏。

五、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1安全管理目标

本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目标:满足文明施工要求,杜绝重伤以上事故。

5.2

5.3安全管理内容

5.3.1安全教育

建立、健全对施工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上岗制度,特别是对于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

5.3.2安全管理责任人

项目经理为负责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人。根据本工程的性质、规模和特点,配备专责的安全管理员。

5.3.3安全技术措施

在编制正式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人员向安全员、施工人员(包括管理和劳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3.4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现场施工应达到安全条件,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按下列要求: 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护措施。

对于施工安全隐患易发区,设置专项的安全设施及醒目的警示标志。如:“当心坠落”、“防止伤手”、“安全通道”等。

根据季节或天气变化,调整安全防护措施。

5.3.5机械机具、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使用前按规定进行安全性能试验,合格后使用。

使用期间,指定专人负责维修、保养,保证其完好、安全。

5.3.6电气安全保护和防火安全

保持变配电设施和输配电线路处于安全、可靠的使用状态。确保用火作业符合消防要求。

5.3.7施工中的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以及各分布分项的特点,编制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

5.3.8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必须使用符合规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按下列安全要求操作: 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和国家劳动保护规定进行施工。 针对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的技术措施。

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5.3.9现场日常安全管理

建立施工现场日常安全巡查和检查制度,发现事故隐患及违反安全标准应及时纠正。

5.3.10安全监督检查

由安全员进行自始至终的跟踪检查,项目部进行周或月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

期整改。

5.3.11安全生产实施标准

现场防火措施及标准

实施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 机械安全管理标准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及检查评分

5.3.12安全管理流程及控制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控制、安全保证、安全方针、安全筹划、安全改进等内容。安全控制和安全保证的某些活动相互关联。

5.3.13材料的安全保管控制

安全设施包括所需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的采购,原则上同材料采购质量工作流程图,所不同的是还需记录安全用品的验收台帐。

5.3.14施工现场的安全过程控制

进场安全交底; 工种操作交底;

分部、分项安全交底; 安全监控培训、交底、监控; 安全设施交接; 特殊工种人员名册管理;

5.3.15安全检查、检验控制

检查和检验工作流程图如下图示。

5.3.16教育和培训

新进场人员的教育、交换工种安全教育、节前节后教育、各工种安全规程的学习、

定期的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的记录。

(1) 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由项目经理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 (2) 员工的培训 现场培训分四个层次:

入场培训:对新入场员工进行项目安全和项目规定的培训;

每天的开工前安全交底会:由班长/工长主持,对当天的工作的安全进行讲解; 周安全专题培训:安全经理根据现场需要,主持的周专题安全培训;

专项作业安全培训(宣传):是专业人员主持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允许从事相关的工作。对于特殊工种,在现场考核前,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培训工作不断重复,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技能。

5.3.17安全防护管理

边坡应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在边沿处设置两道护身栏杆。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台阶边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 所有防护栏杆均刷红白漆标志。红白油漆间隔80mm。

各类施工脚手架严格按照脚手架安全技术防护标准和支搭规范搭设,脚手架立网统一采用绿色密目网防护,密目网应绷拉平直,封闭严密。钢管脚手架应用外径48毫米、壁厚3.5毫米,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的钢管。脚手架不得钢木混搭。

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钢扣件,不得使用铅丝或其它材料绑扎。 脚手架必须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米,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米。

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应为1.5米。

5.3.18临时用电管理

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国家及地方的有关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须统一式样、统一配制,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拦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联接,采用外插联接方式。

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

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施工现场的临时照明一般采用220V电源照明,照明必须搭设灯架,灯架高度不得低于2米,并做好绝缘。

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米。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5.3.19施工机械管理

机械必须搭设防砸、防雨的专用操作棚。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操作人员作业中停电时,应切断电源。

蛙式打夯机必须两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手柄应采取绝缘措施。打夯机用后应切断电源,严禁在打夯机运转时清除积土。

5.4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本工程将全面履行合同内文明施工的要求。

5.5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5.1管理规定

施工期间需做到以下几点: (1)现场入口设置“五牌一图”。

(2)施工现场的临建搭设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3)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积水,场地设置连续畅通的排水设施,临建周围设排水明沟,场地设置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外部下水道。

(4) 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冲洗干净,并派专人清扫;混凝土浇筑时,不允许将多余混凝土随意倒卸在现场。

(5)施工作业时必须坚持边做、边清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并对垃圾及时分类清理。

(6)现场搅拌站应浇筑地坪,设置排水沟,沉淀池,保持排水畅通,砂石分类,材料集中堆放,砌体料归码成垛,堆放整齐,无底脚散料,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安全整洁,灰不外溢,渣不乱倒。

(7)进入施工现场的钢材、周转工具、构配件等材料堆放整齐,并按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的有关要求进行挂牌标识,要求做到钢管上架,扣件进箱。

(8)现场用火、电焊必须执行“动火申领制度”,并在现场区域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9)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卫生方面的各项要求,针对厂内卫生要求对施工区域逐项检查落实,设专人负责并建立检查制度,场地内不允许随地大小便,垃圾集中堆放,由专人负责。

(10)工地保证茶水供应,严禁食用生水;为保证职工住宿、饮食、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社会的安定,现场进行封闭式生活管理,集中进餐,按时关闭电源,并派专人进行监督检查。

(11)现场保持整洁的环境,不得杂乱无章,分区包干,责任落实到人。

(12)统一制作各类标牌,如设备操作规程、安全警示牌、宣传标语牌等,保持现场整齐化一,规范有序。

5.6环境管理目标

管理管理目标:

工程中将依据现行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现场。

本工程中,我们将重点控制对大气污染、对水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管理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等。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区关注程度、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等。

5.7组织管理

5.7.1项目经理部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项目经理部的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并保持一

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5.7.2场容清洁队

根据现场情况,项目经理部成立2-4人的场容清洁队,每天负责施工现场周围及进厂道路的清洁保洁,并洒水降尘。

5.8工作制度

5.8.1工作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5.8.2检查制度

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由各专业施工队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记录表》评比打分,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施工单位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 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5.9管理规定

5.9.1防止对大气污染

(1) 土方施工阶段,主要采取淋水降尘措施,必须根据计算土方量运土填格构梁。

(2)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污染。

(3) 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及时洒水降尘。

(4) 对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在装料、运输、卸料的全过程中精心驾驶。

(5)生活基地内设置宿舍和临时食堂,施工人员一律在基地住宿就餐,需要送饭到现场,在指定区域内就餐。清洁人员及时将饭后垃圾清除。

(6)加强对现场的烟尘监测,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现场烟尘程度进行观测,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烟尘排放度达到林格曼I级以下。

5.9.2防止对水污染

(1)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在搅拌站和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将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明沟,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排洪沟。土方运输时,车辆冲洗干净,并派专人清扫,混凝土浇筑时,不允许将多余混凝土随意卸在现场。

(2)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生活区设化粪池,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后再排入排洪沟。

5.9.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1)现场混凝土震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震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

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2)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3)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使用大锤。

(4 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5)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

(6)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5.9.4废弃物管理

(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

(2)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建设单位指定场所进行处理、消纳。

(3)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5.10其他管理

(1) 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贮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

(2) 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泄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3) 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

(4) 施工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外逗留、休息,人员用餐必须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内。

六、保密、保卫措施

6.1保密措施

6.1.1保密制度的建立

施工前严格按建设单位交底要求,制订项目施工专项目保密制度,严密控制各项工程信息外传。

上下班严禁将施工图等文件资料带出办公室,严禁通过电话、手机、信件等方式将工程信息外传给与本工程无关的他人。

6.1.2组织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为首的项目保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的安全保密工作的落实,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按要求共同做好工程各项保密工作。

我公司所有进场参建人员均必须经过本公司内部保卫、组织人劳等部门的联合资格审查,相关人员备案资料符合保密规定的方许进场;同时我方完全接受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对进场人员的审查要求,确保此项目工作圆满落实。

6.1.3硬件的投入

规范现场办公的管理,各部门均设足够的保密文件柜,存档文必须加锁,以防泄露。 安装防盗门窗,重要涉密部门安装保险、报警装置。

重要所门窗必须加固,下班后要配专人巡逻。

6.1.4保密教育

加强进场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教育,在进行“三级教育”的同时,组织学习《国家保密法》和建设单位的保密要求。

下发的施工文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严审,特别是施工技术交底,其内容必须符合工程保密要求。

6.1.5办公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文件的复印、发放和传输,所有发放或要传输的文件必须经过综合办公室的严审查,通过后方可办理。

严格建立通信、通讯管理理制度,控制须保密的文件通过通讯、电话、网络等方式外传。

6.2安全保卫

1、成立以施工经理为首、项目安全负责人为辅的现场保卫领导小组。成立专职现场保卫工作组,例行日常的各项安全保卫、夜巡、检查等工作。保卫工作组直接同地方派出所、建设单位保卫保密门定期联系,经常沟通。

2、工地设门卫值班室,由2人昼夜轮流值班,每天对外来人和进出车辆及所有物资进行登记,夜间值班巡逻护场。

3、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治安教育,每季度召开一次治保会,定期组织保卫检查,并将会议教育整改记录存入内业资料以备查。

4、对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设专库专管,各分包方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必须纳入总包的工作范围,非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批准,任何人都不得动用。

5、定期召开现场保卫工作会议,对安全保卫做总结评价,不断改进。预防和杜绝安全、刑事、扰乱社会法安现象的发生。

6、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火。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人。

7、施工现场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昼夜值班,做好进入施工现场人。

员的登记手续,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车辆必须登记进场,在场内要服从现场人员的调度安排。

8、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必须配佩工作卡,标明相片、姓名、单位、工种或职务,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标卡应分颜色区别。

9、现场不准留宿家属及闲杂人员。

821厂极低放固体废物填埋场——边坡支护工程 抗滑桩施工方案


相关文章

  • 1需做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
  • 需做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的分部 分项工程目录 1.基坑施工方案 (深度3米以下):安全检查标准 2.基坑专项支护.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深度3米以上)87号文 基坑专项支护.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深度5米以上,需专家 ...查看


  • 广东整改单
  • 说明:本表为审核专项方案专用表,各基层公司送审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时,必须同时填好:<申报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备案资料专项方案会签表和公司新开工项目一览表>,并一同送总师办备案,否则专项方案不予审 说明:本表为审核专项方案专用表,各基层 ...查看


  • 专项方案评审办法
  • 武汉市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实施细则 为认真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以下简称"建设部87号文件")和省住房和城乡 ...查看


  • 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
  •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 (第五册) 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新盛花苑安置房A区二期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江苏苏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无锡市建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建筑安全监督总站制 目 录 5.1 ...查看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1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一. 根据国务院令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文要求 ...查看


  • 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审查
  • 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的技术性文件,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经济和技术进行的全面策划,是改善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是建筑施工安全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 ...查看


  •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 附件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AQ/T 9002-2006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 ...查看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保证<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重大专项)任务 ...查看


  • 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和专家评审的专项方案范围
  • 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和专家评审的专项方案范围 摘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6条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 ...查看


  •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专家论证范围
  •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