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摘要: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时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学生和学校等三个要素的状态和作用在这项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知在学习过程和学术研究中需要规范自身行为,遵循学术道德。但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下,目前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犯与学术规范的失衡现象屡屡出现,这对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未来学术研究的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学术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对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加强建设

如今,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因为培育了大批次高层次人才感到欣慰和高兴,与此同时,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道德的失犯和失衡现象也屡屡发生,虽然有媒体不断的公开披露当前高校学术道德败坏的现象,教育部也在颁发相关文件,对高校科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学术引文规范、成果规范、评价和批评规范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学术不端的现象依旧屡禁不止,所以这篇文章主要从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表现

当前学术道德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抄袭、剽窃他人文章和研究成果,这种抄袭有的是引用他人的文章而不注明,有的是大段大段的直接据为已有,有的甚至整片论文只更改署名,便堂而皇之的

再次刊出,而抄袭刊物也从国内到国外,从核心期刊到一般刊物,从文至理,无孔不入。第二,数据造假,不据原典,生拉硬扯,无中生有胡乱得出结论,无论在理科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文科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中,这种主观臆造、主题先行的情况都一定程度的存在。第三、他人操刀代笔,有些硕士研究生本身进入研究生阶段时的素质就比较低,为了获得学位只好请人代劳,有的甚至是几乎所有课程的论文,有金钱打造研究生学位的道路畅通无阻。第四,文章署名混乱。《规范》明确指出“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这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在说是研究生培养中署名混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表现无非两种,他人搭研究生研究成果的便车,或者研究生搭名人名师的便车。第五,一稿多投多发等现象。这一问题看似无所谓,事实上反应了研究生以及社会的盲目追求数量的心态。《规定》要求“学术成果不应该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1]”

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成因

我们在痛惜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时,不妨思考下,为什么要违反学术规定、违背学术道德,又为什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学术不端的行为,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有着重要的客观社会历史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自身因素。我们先从外部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不良学术风气有关;其次研究生所在学术组织内外的规则和与之相联系的奖惩制度不科学也会导致研究生本身的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研究生受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急于求成往往导致行为不端。国内的学术评估体制不合理,也使得研究生做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来迎合评估机制[2]。同时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监督和惩罚体制不健全往往导致研究生钻制度的空子。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有学术失信行为以及师生关系不佳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的影响特别大。以上便是我所认为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外部原因[3]。

刚刚所分析的外部原因固然是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原因。目前在校研究生大多数都在20~30岁之间,在经济上尚不自立并且面临着就业及职业选择问题,需要承担的家庭社会负担也相应增多,故在思想上具有一种不稳定感。这些都导致研究生群体的道德心理是不完全成熟的。在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由于科研考核的压力同时为了得到更好的聘用和职位提升,就会想法设法去发表更多文章,展现更多科研成果,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便会复制他人研究成果[4]。另外,有一小部分研究生个人所受学术道德教育的缺乏使得学术道德水平缺乏也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另外部分研究生受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希望通过某种“捷径”来获取利益或荣誉也会使得学术道德水平缺失。虽然我国大力提倡和实践素质教育已多年,但是真正让学生学会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还有待加强。对研究生的奖励评价制度中,研究生所获得的学术成果占相当大的权重(包括发表文章、专利、会议论文等等)[5]。少部分研究生正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奖励而故意抄袭他人成果,或在实验中故意篡改数据结果等;关于研究生毕业或授予学位条件,许多高校都有

学术成果数量和级别的要求。个别研究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在毕业之前为了自己能顺利完成学业,就会挪用他人学术成果或者捏造试验数据和调查结果,甚至将几篇相关文章进行裁剪粘贴,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由于毕业时老师需要审阅的毕业论文数量多,导师或任课教师无法逐一进行鉴别,难以对这类学生进行惩处[6]。

三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建设

一、教师的责任

高校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学工作者,其特殊责任包含教学和研究两个方面。从实质上说,教学和研究都是为了发现和传播真理。高校教师应该牢记自己重要的、与众不同的使命,在一切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维护真理,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尊重真理。高校教师真正需要关心的事情是,在教学中提出的或者在研究中得出的陈述应该尽可能真实并立足于系统收集的证据和经过分析的论据,应该考虑到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状况。假如一名高校教师把一种缺乏可靠证据的观点、一项尝试性的假说当做确凿的真理加以讲授,或者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故意地、轻率地对其观测结果进行虚假的描述,那么他就严重地违背了自己的责任[7]。

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教学与研究的关系,认识到教学如果得不到研究的支持就会丧失活力。只有积极地扩充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才能使教学保持活力。由此,高校教师开展研究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但这并不意味高校教师把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研究方面。如果一名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研究成果是他在事业上

取得成功、获得职务晋升和赢得社会声望的依据,把从事研究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或唯一职责,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变得漠不关心,甚至有意逃避教学任务[8]。因此,应把教学和研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达到教学和研究责任二者在高校教师身上的有机统一。

高校教师应该以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竭尽全力向学生传授真实的知识以及获取和评价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术上的疑问和困惑。“成功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到一门学科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并且以此来改良他们的人性和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富有成效的培养,高校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履行了相应的道德责任。

高校教师还需要为自己任职的学校承担责任,应该尽职尽责地维护自己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事实上,学校不仅是学生的母校,也是教师的母校,是教师在学术上获得支持和培养的学术家园,理应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爱、尊重和忠诚。“一所大学在其他大学当中和在整个社会上赢得的好名声可以维护其成员的自豪感,并且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正因为如此,大学教师不应该去从事那些不光彩的、轻浮的或者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以免让自己的大学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上蒙受耻辱。”

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够免除基本的道德责任,“学术道德是拥有大学教职的人士所负有的责任的总和”。学术道德是真实存在的,每一名高校教师在获取和传播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活动中都承担着一定的道德责任,对于自己的学科、学生和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义务。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高校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胸怀对真理的虔诚和敬畏,彰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赢得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誉。但是,目前个别高校教师仍然存在无视职业要求、忽视教学和学生、育人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以及功利思想严重、治学态度浮躁、学术行为不端等问题,这使得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高校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是兴校强校之根本,同时也是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真正形成高尚的师德和教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的素质

从被揭露、被曝光和被查处的事件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是当事人的职务、职位和学衔越来越高,个别教授、博导、校级领导乃至院士等都名列其中;另一方面是在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学风不正问题比较突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规、违纪现象。因此,必须加大学校的工作力度,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学风,增强诚信意识。

研究生是最具创新潜力的学生群体,是学术事业的后备队伍,是未来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的关键环节,其学风、素质、道德水准应该受到格外关注。

一般说来,研究生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又不乏内在主观因素的驱

使。或者说,我国学术界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学术政治化”和“学术经济化”、学术共同体内部激励机制的功利化和约束机制的软弱化等异化现象以及个体的学术价值取向的偏离和学术目标追求的迷失等,直接或间接地共同造成了一些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和蔓延。尽管如此,我们仍必须正视和剖析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它与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具有更直接和更密切的关联[9]。

从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来看,一些学校无论是培养方案还是课程设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仅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术道德教育的倾向。有关研究生的学业评价内容和标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只注重其是否修完了必要的学分、发表了规定数量的论文以及学位论文是否能够通过评审以及取得怎样的答辩成绩,而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的高低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也没有进行相应考察的具体措施。几年前有学者针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指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哪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过科学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有谁告诉过学生和科研人员在科研中应注意的道德问题是什么,又有谁向学生分析过科研作假行为,并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做一个诚实的科学家?”这种情况导致许多学生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仍不清楚何为引用、参考、抄袭等一般常识。事实上,长期以来所谓的“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往往只是响亮的口号和美好的愿望。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普遍重“智”轻“德”、忽视学术道德培养的后果,必然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的欠缺和自律、自控能力的不足,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也就自然难以避免。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学术性,这种学术性不仅体现为研究高深的学问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也体现为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这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既是正确的、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学术道德教育应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进行,使受教育者逐渐接受正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学会对自己的学术形象负责并尊重别人的学术成果,并内化为自己的学术良心和良知,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学校的制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当前,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着力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则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对于其成员来说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是为学生成为专门人才和教师取得学术成就提供学术支持的源泉和开展学术活动的环境。所谓“一所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被真切地感受到的物质的存在,它还是一个可以对它的所有成员起到督促作用的非人格化的集体„„它是一个可以规范其成员的态度和活动的模式”。“大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也不是为了管理,而是为了各种意

义上的学术。”换句话说,高校既不是经济实体也不是行政机关,而是一个学术集体,是一个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尊重和加强的模式。它有自己的价值目标、精神传承、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行为规则,学校的制度体系成为学校正常运行和发挥其职能的制度保障[10]。

在学校的制度体系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活动影响最直接、作用最突出的无疑就是学术制度。简单地说,学校的学术制度是用以处理学校中各种关系、调整其成员从事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发挥着规范和制约、激励和导向等功能。如果学校在对待教学与研究的政策方面存在错位,使研究受到高度重视,把研究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职务晋升的硬性指标,而不是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那么,教师不潜心教学、不乐于教学,回避承担教学任务、消极对待教学工作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学术制度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在学校的学术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学术制度中,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学术离不开评价,评价是奖励的基础,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和良性运行必须以客观、公正、学术贡献和学术承认的一致性为前提。任何评价和奖励的实施都离不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评价和奖励结果的合理性。一段时间以来,正是由于过分强调量化的作用、过于追求量化的评价指标,在重视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核心期刊的“指挥棒”作用下,大量“学术泡沫”得以产生,一些教师和学生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出现,一些学校也沉浸在急功近利的

浮躁氛围中。事实表明,选择数量重于、优于质量的评价指标严重背离了学术活动的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现行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的缺陷。应该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研究类别、不同岗位职责,建立由业绩、品德、知识、能力等构成的多元化的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

目前,由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至今仍然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特点,行政职能泛化、行政级别分明,学校的学术品质难以得到充分显现。一方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严重失衡,教师在项目申报、经费获取、成果评奖等方面困难重重,学术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高度捆绑,学术权威与行政地位相辅相成,行政利益与学术利益密不可分,学术活动的管理者与学术活动的受益者合而为一[11]。因此,学校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必须尽快制定和出台“大学章程”,明确学校办学主体、管理体制、办学任务等内容,建立协调有序、规范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

总之,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创新学术制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站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上设计和制定学校的制度体系。应进一步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不断提升学术权力的地位,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和教师在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质量与数量兼顾、内涵与外延结合、质量和内涵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速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朱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考U】.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魏兆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U】.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

【3】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键康教育研究fM】.北京:跨华大学出版社,2002.

【5】保罗.奥利弗. 2007. 学术道德学生读本[M]. 金顶兵,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曹卫国. 2006. 试论学术失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3):37-40

【7】陈志宏,林茵. 2004. 新著作权法解读思考[J]. 图书馆论坛(6):6.

【8】段明莲,张久珍,李凤棠 编著. 2009. 学位论文撰写与参考文

献著录规范[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冯雪姣. 2009. 学术论文中抄袭现象的法律思疑[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15(1):15-18

【10】冯雪姣. 2009. 学术论文中“适当引用”的法律思疑[J]. 出版发行研究(1):65-68

【11】蛊学明,张海钟. 2007. 学术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问题的多

学科分析[J]. 今日科苑(22):292-293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摘要: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时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学生和学校等三个要素的状态和作用在这项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知在学习过程和学术研究中需要规范自身行为,遵循学术道德。但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下,目前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犯与学术规范的失衡现象屡屡出现,这对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未来学术研究的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学术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对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加强建设

如今,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因为培育了大批次高层次人才感到欣慰和高兴,与此同时,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道德的失犯和失衡现象也屡屡发生,虽然有媒体不断的公开披露当前高校学术道德败坏的现象,教育部也在颁发相关文件,对高校科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学术引文规范、成果规范、评价和批评规范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学术不端的现象依旧屡禁不止,所以这篇文章主要从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表现

当前学术道德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抄袭、剽窃他人文章和研究成果,这种抄袭有的是引用他人的文章而不注明,有的是大段大段的直接据为已有,有的甚至整片论文只更改署名,便堂而皇之的

再次刊出,而抄袭刊物也从国内到国外,从核心期刊到一般刊物,从文至理,无孔不入。第二,数据造假,不据原典,生拉硬扯,无中生有胡乱得出结论,无论在理科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文科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中,这种主观臆造、主题先行的情况都一定程度的存在。第三、他人操刀代笔,有些硕士研究生本身进入研究生阶段时的素质就比较低,为了获得学位只好请人代劳,有的甚至是几乎所有课程的论文,有金钱打造研究生学位的道路畅通无阻。第四,文章署名混乱。《规范》明确指出“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这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在说是研究生培养中署名混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表现无非两种,他人搭研究生研究成果的便车,或者研究生搭名人名师的便车。第五,一稿多投多发等现象。这一问题看似无所谓,事实上反应了研究生以及社会的盲目追求数量的心态。《规定》要求“学术成果不应该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1]”

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成因

我们在痛惜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时,不妨思考下,为什么要违反学术规定、违背学术道德,又为什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学术不端的行为,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有着重要的客观社会历史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自身因素。我们先从外部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不良学术风气有关;其次研究生所在学术组织内外的规则和与之相联系的奖惩制度不科学也会导致研究生本身的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研究生受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急于求成往往导致行为不端。国内的学术评估体制不合理,也使得研究生做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来迎合评估机制[2]。同时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监督和惩罚体制不健全往往导致研究生钻制度的空子。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有学术失信行为以及师生关系不佳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的影响特别大。以上便是我所认为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外部原因[3]。

刚刚所分析的外部原因固然是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原因。目前在校研究生大多数都在20~30岁之间,在经济上尚不自立并且面临着就业及职业选择问题,需要承担的家庭社会负担也相应增多,故在思想上具有一种不稳定感。这些都导致研究生群体的道德心理是不完全成熟的。在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由于科研考核的压力同时为了得到更好的聘用和职位提升,就会想法设法去发表更多文章,展现更多科研成果,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便会复制他人研究成果[4]。另外,有一小部分研究生个人所受学术道德教育的缺乏使得学术道德水平缺乏也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另外部分研究生受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希望通过某种“捷径”来获取利益或荣誉也会使得学术道德水平缺失。虽然我国大力提倡和实践素质教育已多年,但是真正让学生学会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还有待加强。对研究生的奖励评价制度中,研究生所获得的学术成果占相当大的权重(包括发表文章、专利、会议论文等等)[5]。少部分研究生正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奖励而故意抄袭他人成果,或在实验中故意篡改数据结果等;关于研究生毕业或授予学位条件,许多高校都有

学术成果数量和级别的要求。个别研究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在毕业之前为了自己能顺利完成学业,就会挪用他人学术成果或者捏造试验数据和调查结果,甚至将几篇相关文章进行裁剪粘贴,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由于毕业时老师需要审阅的毕业论文数量多,导师或任课教师无法逐一进行鉴别,难以对这类学生进行惩处[6]。

三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建设

一、教师的责任

高校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学工作者,其特殊责任包含教学和研究两个方面。从实质上说,教学和研究都是为了发现和传播真理。高校教师应该牢记自己重要的、与众不同的使命,在一切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维护真理,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尊重真理。高校教师真正需要关心的事情是,在教学中提出的或者在研究中得出的陈述应该尽可能真实并立足于系统收集的证据和经过分析的论据,应该考虑到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状况。假如一名高校教师把一种缺乏可靠证据的观点、一项尝试性的假说当做确凿的真理加以讲授,或者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故意地、轻率地对其观测结果进行虚假的描述,那么他就严重地违背了自己的责任[7]。

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教学与研究的关系,认识到教学如果得不到研究的支持就会丧失活力。只有积极地扩充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才能使教学保持活力。由此,高校教师开展研究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但这并不意味高校教师把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研究方面。如果一名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研究成果是他在事业上

取得成功、获得职务晋升和赢得社会声望的依据,把从事研究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或唯一职责,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变得漠不关心,甚至有意逃避教学任务[8]。因此,应把教学和研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达到教学和研究责任二者在高校教师身上的有机统一。

高校教师应该以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竭尽全力向学生传授真实的知识以及获取和评价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术上的疑问和困惑。“成功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到一门学科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并且以此来改良他们的人性和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富有成效的培养,高校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履行了相应的道德责任。

高校教师还需要为自己任职的学校承担责任,应该尽职尽责地维护自己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事实上,学校不仅是学生的母校,也是教师的母校,是教师在学术上获得支持和培养的学术家园,理应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爱、尊重和忠诚。“一所大学在其他大学当中和在整个社会上赢得的好名声可以维护其成员的自豪感,并且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正因为如此,大学教师不应该去从事那些不光彩的、轻浮的或者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以免让自己的大学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上蒙受耻辱。”

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够免除基本的道德责任,“学术道德是拥有大学教职的人士所负有的责任的总和”。学术道德是真实存在的,每一名高校教师在获取和传播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活动中都承担着一定的道德责任,对于自己的学科、学生和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义务。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高校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胸怀对真理的虔诚和敬畏,彰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赢得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誉。但是,目前个别高校教师仍然存在无视职业要求、忽视教学和学生、育人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以及功利思想严重、治学态度浮躁、学术行为不端等问题,这使得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高校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是兴校强校之根本,同时也是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真正形成高尚的师德和教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的素质

从被揭露、被曝光和被查处的事件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是当事人的职务、职位和学衔越来越高,个别教授、博导、校级领导乃至院士等都名列其中;另一方面是在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学风不正问题比较突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规、违纪现象。因此,必须加大学校的工作力度,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学风,增强诚信意识。

研究生是最具创新潜力的学生群体,是学术事业的后备队伍,是未来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的关键环节,其学风、素质、道德水准应该受到格外关注。

一般说来,研究生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又不乏内在主观因素的驱

使。或者说,我国学术界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学术政治化”和“学术经济化”、学术共同体内部激励机制的功利化和约束机制的软弱化等异化现象以及个体的学术价值取向的偏离和学术目标追求的迷失等,直接或间接地共同造成了一些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和蔓延。尽管如此,我们仍必须正视和剖析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它与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具有更直接和更密切的关联[9]。

从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来看,一些学校无论是培养方案还是课程设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仅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术道德教育的倾向。有关研究生的学业评价内容和标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只注重其是否修完了必要的学分、发表了规定数量的论文以及学位论文是否能够通过评审以及取得怎样的答辩成绩,而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的高低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也没有进行相应考察的具体措施。几年前有学者针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指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哪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过科学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有谁告诉过学生和科研人员在科研中应注意的道德问题是什么,又有谁向学生分析过科研作假行为,并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做一个诚实的科学家?”这种情况导致许多学生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仍不清楚何为引用、参考、抄袭等一般常识。事实上,长期以来所谓的“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往往只是响亮的口号和美好的愿望。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普遍重“智”轻“德”、忽视学术道德培养的后果,必然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的欠缺和自律、自控能力的不足,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也就自然难以避免。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学术性,这种学术性不仅体现为研究高深的学问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也体现为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这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既是正确的、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学术道德教育应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进行,使受教育者逐渐接受正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学会对自己的学术形象负责并尊重别人的学术成果,并内化为自己的学术良心和良知,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学校的制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当前,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着力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则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对于其成员来说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是为学生成为专门人才和教师取得学术成就提供学术支持的源泉和开展学术活动的环境。所谓“一所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被真切地感受到的物质的存在,它还是一个可以对它的所有成员起到督促作用的非人格化的集体„„它是一个可以规范其成员的态度和活动的模式”。“大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也不是为了管理,而是为了各种意

义上的学术。”换句话说,高校既不是经济实体也不是行政机关,而是一个学术集体,是一个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尊重和加强的模式。它有自己的价值目标、精神传承、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行为规则,学校的制度体系成为学校正常运行和发挥其职能的制度保障[10]。

在学校的制度体系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活动影响最直接、作用最突出的无疑就是学术制度。简单地说,学校的学术制度是用以处理学校中各种关系、调整其成员从事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发挥着规范和制约、激励和导向等功能。如果学校在对待教学与研究的政策方面存在错位,使研究受到高度重视,把研究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职务晋升的硬性指标,而不是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那么,教师不潜心教学、不乐于教学,回避承担教学任务、消极对待教学工作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学术制度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在学校的学术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学术制度中,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学术离不开评价,评价是奖励的基础,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和良性运行必须以客观、公正、学术贡献和学术承认的一致性为前提。任何评价和奖励的实施都离不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评价和奖励结果的合理性。一段时间以来,正是由于过分强调量化的作用、过于追求量化的评价指标,在重视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核心期刊的“指挥棒”作用下,大量“学术泡沫”得以产生,一些教师和学生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出现,一些学校也沉浸在急功近利的

浮躁氛围中。事实表明,选择数量重于、优于质量的评价指标严重背离了学术活动的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现行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的缺陷。应该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研究类别、不同岗位职责,建立由业绩、品德、知识、能力等构成的多元化的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

目前,由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至今仍然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特点,行政职能泛化、行政级别分明,学校的学术品质难以得到充分显现。一方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严重失衡,教师在项目申报、经费获取、成果评奖等方面困难重重,学术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高度捆绑,学术权威与行政地位相辅相成,行政利益与学术利益密不可分,学术活动的管理者与学术活动的受益者合而为一[11]。因此,学校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必须尽快制定和出台“大学章程”,明确学校办学主体、管理体制、办学任务等内容,建立协调有序、规范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

总之,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创新学术制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站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上设计和制定学校的制度体系。应进一步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不断提升学术权力的地位,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和教师在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质量与数量兼顾、内涵与外延结合、质量和内涵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速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朱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考U】.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魏兆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U】.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

【3】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键康教育研究fM】.北京:跨华大学出版社,2002.

【5】保罗.奥利弗. 2007. 学术道德学生读本[M]. 金顶兵,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曹卫国. 2006. 试论学术失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3):37-40

【7】陈志宏,林茵. 2004. 新著作权法解读思考[J]. 图书馆论坛(6):6.

【8】段明莲,张久珍,李凤棠 编著. 2009. 学位论文撰写与参考文

献著录规范[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冯雪姣. 2009. 学术论文中抄袭现象的法律思疑[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15(1):15-18

【10】冯雪姣. 2009. 学术论文中“适当引用”的法律思疑[J]. 出版发行研究(1):65-68

【11】蛊学明,张海钟. 2007. 学术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问题的多

学科分析[J]. 今日科苑(22):292-293


相关文章

  • 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王天兵
  • 行思探理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7期 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天兵/杨大伟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和现象的曝光,学术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术道德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从现 ...查看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杜鹏 杨燕萍 关晓斌 [摘要]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于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评价为研究视角, 基于对全国42所高校3805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专家学者的专题访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学 ...查看


  • 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 人才培养航海教育研究2005. 1 加强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蒋华林Ξ, 吴 强2, 李 华1 (1. 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重庆400044; 2. 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400047) 摘 要:高校研究生学术腐败的 ...查看


  • 学术道德与规范心得
  • 近年越来越多的学术抄袭.造假.腐败等问题被报道出来,学术道德俨然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很多科研从业者只关注眼前的课题,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最后导致学术道德的缺失,限制了思维,并在往后的工作或学习中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查看


  • 树立良好学风,规范学术行为
  • 树立良好学风,规范学术行为 刘学政 锦州医学院教务处 锦州121001 [摘要] "学术腐败"是当今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的学术腐败既会阻滞我国学术的发展与繁荣,也会延缓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学术腐败 ...查看


  • 1-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当前,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 ...查看


  •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问题对策初探
  •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继本科生扩招后,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研究生已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体.然而,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缺位等问题已日益暴露,并引起全社会 ...查看


  • 惩治学术不端行为
  • 摘 要:近年来,学术活动领域内各种不正之风盛行,学术不端现象日益严重,已造成学术工作者素质的严重缺损,浪费了社会大量的研究资源.面对上述现状,如何采取措施遏制学术研究活动中存在的不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不可否认 ...查看


  • 学术道德规范与知识产权学习心得
  • 学术道德规范与知识产权学习心得 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知识产权与学术道德规范,让我对知识产权的概念.作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术道德的规范有了一些了解,硕士阶段再次学习了这门课,使我对知识产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出高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