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平衡 2

物体的平衡

1、在长为5m 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在竖直插在地面上相距4m 的两杆顶端,AB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端悬挂一重为12牛的重物,平衡时绳中的张力为?

解析:因挂钩光滑,挂钩O 两侧的细绳属于同一根绳。绳中张力处处相等,均为T 。点评 :此种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了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的相似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2、如图,将一根光滑的轻绳两端固定在两等高的竖直杆顶,将一重物用轻质挂钩挂到轻绳上.两杆之间的距离为2m ,绳长为2.5m ,已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N ,则

悬挂重物的质量不能超过( )(g 取10m/s2

3、(山东)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

A 、2 B、3 C、4 D、5

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竖直墙面的水平支持力,还有B 对A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这样才能使平衡.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对B 也有压力力和摩擦力,B 还受到重力和推力F ,所以受四个力作用.故选C .

4、一根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桌面上,下端固定,上端放一个重物,稳定后弹簧的长度为L 。现将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将重物等分成两块,如图所示连接后,

稳定时两段弹簧的总长度为L' ,则L 与L’的长度关系?

5、如图A 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线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 1cos θ=mg,T 1sin θ=T2

T2=mgtgθ,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mgtg θ=ma,所以加速度a=gtgθ,方向在T 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 中的细线l 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 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gtg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

线上拉力为T 2,物体重力为mg ,在三力作用下物体保持平衡,有T 1cos θ=mg, T1sin θ=T2 得 T2=mgtanθ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L 1上的张力大小发生了突变. 此时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T 1′-mgcos θ=0,mgsin θ=ma,所以剪断L 2瞬间物体的加速度a=gsinθ,方向与L 1垂直.

(2)对图2,因为L 2被剪断的瞬间,弹簧L 1的长度来不及发生变化,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能发生突变,物体在此时所受的合力和T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mgtan θ=ma,所以加速度a=gtanθ,方向与T 2方向相反.

物体的平衡

1、在长为5m 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在竖直插在地面上相距4m 的两杆顶端,AB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端悬挂一重为12牛的重物,平衡时绳中的张力为?

解析:因挂钩光滑,挂钩O 两侧的细绳属于同一根绳。绳中张力处处相等,均为T 。点评 :此种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了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的相似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2、如图,将一根光滑的轻绳两端固定在两等高的竖直杆顶,将一重物用轻质挂钩挂到轻绳上.两杆之间的距离为2m ,绳长为2.5m ,已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N ,则

悬挂重物的质量不能超过( )(g 取10m/s2

3、(山东)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

A 、2 B、3 C、4 D、5

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竖直墙面的水平支持力,还有B 对A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这样才能使平衡.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对B 也有压力力和摩擦力,B 还受到重力和推力F ,所以受四个力作用.故选C .

4、一根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桌面上,下端固定,上端放一个重物,稳定后弹簧的长度为L 。现将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将重物等分成两块,如图所示连接后,

稳定时两段弹簧的总长度为L' ,则L 与L’的长度关系?

5、如图A 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线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 1cos θ=mg,T 1sin θ=T2

T2=mgtgθ,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mgtg θ=ma,所以加速度a=gtgθ,方向在T 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 中的细线l 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 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gtg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

线上拉力为T 2,物体重力为mg ,在三力作用下物体保持平衡,有T 1cos θ=mg, T1sin θ=T2 得 T2=mgtanθ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L 1上的张力大小发生了突变. 此时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T 1′-mgcos θ=0,mgsin θ=ma,所以剪断L 2瞬间物体的加速度a=gsinθ,方向与L 1垂直.

(2)对图2,因为L 2被剪断的瞬间,弹簧L 1的长度来不及发生变化,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能发生突变,物体在此时所受的合力和T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mgtan θ=ma,所以加速度a=gtanθ,方向与T 2方向相反.


相关文章

  •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平衡专题
  • 一.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合力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任一分力.合力的效果与其所有分力的共同效果相同. 2.运算法则: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讨论 (1)两个力F1.F2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 ...查看


  • 3.5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3.5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学案(粤教版必修1) 1.物体处于静止或者保持______________的状态,称为物体的平衡状态.如桌面上静止的书.弹簧上静止的小球和在吊环上静止的运动员等,都处于平衡状态. 2.高中物理研究的物体平衡包括以下 ...查看


  • 初中物理教案
  • 第2节 二力平衡 整体设计 本节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延伸,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遵循的规律.实际上没有受到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自然界中保持静止的物体却比比 皆是,由此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查看


  • 二力平衡的教案
  • 课题 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 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 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 教材学情 的关系以及 ...查看


  • 2.3.5二力平衡的条件
  • 2.3.5 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索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知道平衡状态时受到的时平衡力 3.通过实验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4.知道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预习导航]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就说这两个力是 相互 ...查看


  • 1[1].1.5 一般物体的平衡
  • §1.5 一般物体的平衡 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各部位所受力的合力对物体的平动有影响,合力矩对物体的转动有影响.如果两种影响都没有,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一般物体处于平衡时,要求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和合力矩为零 (∑ ...查看


  • 二力平衡同步练习题2
  • 二力平衡 上小学的小丽同学听老师说,由于地球自转,当地地面的速度大约是360m/s,便产生了一 个想法:地球既然转得这么快,那么当自己跳起来落回地面时,地面一定转动了一段很大的距离,自己就不会落在原地. 下课后便急忙跑到操场上去试试.使劲向 ...查看


  • 第六章第三节力的平衡
  •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三节 力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 ...查看


  • 力与运动的关系
  • 试题(2011•永州)有关运动和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 B.击打排球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投出去的篮球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在空中飞行 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 ...查看


  • 高中物理竞赛全套教程讲座之一:1[1]
  • 1.1.1. 力的概念和量度 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作用,它就保持其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有所改变,必是由于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在力学中将这种作用称为力.凡是讲到一个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