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性质教案

18.2.2 菱形的性质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的两条特有的

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

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

绎能力

.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

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二)创设情景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知道了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

直角时,成为什么图形?(矩形,由角的变化得到)

如果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这个特殊的

四边形叫什么呢?(板书 菱形)

(三)探索新知

1、菱形的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

菱形的过程。学生观察思考,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

板书: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2、探究菱形的性质

(1)做一做

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下面我

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同桌互相帮助)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1) 观察得到的菱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并说明理由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

在哪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测量、旋转各

自手中菱形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

予鼓励与肯定。)

(3)概括菱形的性质

①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4)推理验证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已知:如图,四边ABCD是菱形

求证:AB=BC=CD=AD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

一组对角

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下图,

求证:AC⊥BD ; AC平分∠BAD和∠BCD ;BD平分∠ABC

和∠ADC D

(5)总结性质

边:菱形的对边平行,菱形的四

条边相等 角:菱形的对角相等,菱形的邻角互补

对角线:菱形的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

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四)引导落实、应用提高

例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cm,∠BAD=1200。对

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D

例题变式:菱形ABCD的周长为16,相邻两角的度数比为1:

2.⑴求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 ⑵求菱形ABCD的面积 例2: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B=1。求(1)∠ABC的度数;(2)对角线AC、BD的长; (3)菱形ABCD的面积

C

E B

(五)反馈练习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

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60度 D

则∠BAC=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 )

A.10cm B.7cm C. 5cm D.4cm

4.在菱形ABCD中,AE⊥BC,AF⊥CD,E、F分别为BC,CD的中点,那么∠EAF的度数是( )

A.75°B.60°C.45°D.30°

D

5、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对角线BD的长。

6、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

, ∠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

六、归纳总结

七、作业

教学反思

亮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多向训练,通过探究菱形的性质多种方法的证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魅力。另外,本节课思路按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必然性。

存在的问题:本节课不仅安排了菱形性质的探究,且在学生的落实练习中穿插了菱形两种面积公式的探究,课堂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课本例题的处理以及书写格式的规范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有了这节课的铺垫,学生下节课的学案完成应该较为流畅,因此,上述问题将在第二课时加以补救。

18.2.2 菱形的性质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的两条特有的

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

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

绎能力

.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

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二)创设情景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知道了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

直角时,成为什么图形?(矩形,由角的变化得到)

如果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这个特殊的

四边形叫什么呢?(板书 菱形)

(三)探索新知

1、菱形的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

菱形的过程。学生观察思考,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

板书: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2、探究菱形的性质

(1)做一做

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下面我

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同桌互相帮助)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1) 观察得到的菱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并说明理由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

在哪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测量、旋转各

自手中菱形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

予鼓励与肯定。)

(3)概括菱形的性质

①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4)推理验证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已知:如图,四边ABCD是菱形

求证:AB=BC=CD=AD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

一组对角

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下图,

求证:AC⊥BD ; AC平分∠BAD和∠BCD ;BD平分∠ABC

和∠ADC D

(5)总结性质

边:菱形的对边平行,菱形的四

条边相等 角:菱形的对角相等,菱形的邻角互补

对角线:菱形的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

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四)引导落实、应用提高

例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cm,∠BAD=1200。对

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D

例题变式:菱形ABCD的周长为16,相邻两角的度数比为1:

2.⑴求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 ⑵求菱形ABCD的面积 例2: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B=1。求(1)∠ABC的度数;(2)对角线AC、BD的长; (3)菱形ABCD的面积

C

E B

(五)反馈练习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

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60度 D

则∠BAC=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 )

A.10cm B.7cm C. 5cm D.4cm

4.在菱形ABCD中,AE⊥BC,AF⊥CD,E、F分别为BC,CD的中点,那么∠EAF的度数是( )

A.75°B.60°C.45°D.30°

D

5、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对角线BD的长。

6、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

, ∠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

六、归纳总结

七、作业

教学反思

亮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多向训练,通过探究菱形的性质多种方法的证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魅力。另外,本节课思路按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必然性。

存在的问题:本节课不仅安排了菱形性质的探究,且在学生的落实练习中穿插了菱形两种面积公式的探究,课堂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课本例题的处理以及书写格式的规范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有了这节课的铺垫,学生下节课的学案完成应该较为流畅,因此,上述问题将在第二课时加以补救。


相关文章

  • 电子教案模板
  • 课题 授课时间 4.3:菱形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2012 年 10 月 16 日星期一 知识与技能:1.菱形的定义.2.菱形的性质.3.菱形的判定.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 ...查看


  • 正方形教案
  • 正方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并能进行实际运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生活中正方形实例的研究及与矩形.菱形的类比, 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重点: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难点:对性质及判定的综合运用 一.自学互助: ...查看


  • 菱形教案与教学反思
  • §12.2 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二课时 菱形教案 教学目标透视: 1. 让学生动手探索菱形的定义,以及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 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 ...查看


  •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方形
  • <正方形>教学设计作者: 赵海霞 (初中数学 河南平顶山叶县初中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6 / 1160 发表日期: 2010-12-24 17:06:49<正方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⑴ 学习特殊的平行四 ...查看


  • 18.2.3正方形教案
  • 18.2.3 正方形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 ...查看


  •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复习教案
  • <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案(2课时) 备课人:吴娱娱 石银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 2.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与各种 ...查看


  • 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 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2.在观 ...查看


  • 初中几何全集教案
  • 平行四边形 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称为平行四边形. 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否则则是错误的. 判定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法):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查看


  • 青岛版九上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word教案
  • 教学课题§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 2.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