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习题 1

鱼我所欲也04——11中考题

一、2004年常州市

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共12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参考答案:

1、(1)好处、益处、裨益等 (2)感谢、感激、感恩等 (3)从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抛弃、丢弃等(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

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对即可。)

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从正面阐述亦可。如是套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简单翻译,最多只能得1分。)

二、2004年广东省河源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苟: (2)辟: (3)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4.简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参考答案:

1.(1)苟且(2)通“避”,躲避(3)丢掉、遗失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

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A

4.(1)舍生取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2004年江苏省镇江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3分)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2.(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4.(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四、2004年自贡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患:

②何不用也: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就是 。

参考答案:

1.①祸患,灾难。 ②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正反。 ②义,不义。

五、2004年桂林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8~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 意义:

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译文: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译文:

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 的观点。

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8.B

9.“辟”通“避”意义:躲避(全对才给分)

10.D

11.①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认识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句式和关键词“非、是”、“莫、贵”翻译对才得分。

12.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13.万事莫贵于义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六、2005年宿迁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

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参考答案:

7.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8.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9.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

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七、2006年广西省河池市

鱼我所欲也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

8、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如 使 人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9、翻译句子。(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 。

10、《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

这种情趣和态度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7、B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处停顿1分,共2分)

9、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 l0、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八、2006年浙江省金华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2.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

23.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

参考答案:

20.(1)通“避”,躲避。 (2)丢掉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

22.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23.略(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

九、2007年安徽省芜湖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

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

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十、2007年辽宁省

(一)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0—13题。(10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

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译文:

12.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13.[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0.(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11.(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

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12.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

13.舍生取义

十一、2007年浙江省嘉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21、补出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乡为( )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

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2分)

参考答案

19、(1)益处、好处(2)通“向”,从前(3)侍奉(4)停止、放弃

20、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21、义;万钟或施舍

22、“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

十二、2007年济宁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

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10.请你从〔 甲〕 〔 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参考答案:

7.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

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

思对即可。

9.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十三、2007年滕州市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1.下

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二者不可得兼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

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参考答案:

10.(2分) ①祸患灾难; ②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

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十四、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

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十五、2008年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鱼,是我所喜欢的。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7.略。

十六、2008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七、2008年湘潭市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

答: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 答:

参考答案:

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

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

12 、①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②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分。.

十八、2008年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参考答案:

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十九、2009年赤峰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二十、2009年山东滨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二十一、2009年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参考答案:

15.(4分)(1)苟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 (各占1分)

16

.(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

18.(5分)

二十二、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参考答案:

20.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 义 生 (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二十三、2009年四川泸州市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9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

参考答案:

6.(4分)患—祸患,灾难 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

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呼尔而与之(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于虑(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2)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6.D(2分)7.(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10.示例:怒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2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鱼我所欲也2004——2011中考题(三)

(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句中词语。(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 得: (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 ④ 蹴尔而与之 蹴尔:(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一)7、[答案]A.得:能;B.得:同“德”,恩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C.是故:“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D.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舍生取义;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或人在接受优厚的俸禄时也要讲“礼义”)[评分] 4分。每问2分,意

思对即可。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呼尔而与之(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于虑(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2)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6.D(2分)

7.(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10.示例:怒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2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2010年云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呼尔而与之 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4分)9.(4分)(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用脚踢(3)乡通“向”;从前(4)停止、放弃(每小题1分)10.A(3分)

11.(4分)(1)(对于)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2分)

(2)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的天良(或人所固有的羞耻之心)。(2分)

12.(3分)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

(2011•北京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⑦

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11年四川省广安市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

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

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四)文言言比较阅读(15分)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于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 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 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10. B(于:比,介词)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

鱼我所欲也04——11中考题

一、2004年常州市

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共12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参考答案:

1、(1)好处、益处、裨益等 (2)感谢、感激、感恩等 (3)从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抛弃、丢弃等(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

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对即可。)

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从正面阐述亦可。如是套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简单翻译,最多只能得1分。)

二、2004年广东省河源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苟: (2)辟: (3)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4.简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参考答案:

1.(1)苟且(2)通“避”,躲避(3)丢掉、遗失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

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A

4.(1)舍生取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2004年江苏省镇江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3分)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2.(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4.(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四、2004年自贡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患:

②何不用也: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就是 。

参考答案:

1.①祸患,灾难。 ②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正反。 ②义,不义。

五、2004年桂林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8~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 意义:

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译文: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译文:

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 的观点。

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8.B

9.“辟”通“避”意义:躲避(全对才给分)

10.D

11.①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认识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句式和关键词“非、是”、“莫、贵”翻译对才得分。

12.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13.万事莫贵于义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六、2005年宿迁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

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参考答案:

7.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8.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9.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

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七、2006年广西省河池市

鱼我所欲也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

8、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如 使 人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9、翻译句子。(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 。

10、《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

这种情趣和态度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7、B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处停顿1分,共2分)

9、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 l0、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八、2006年浙江省金华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2.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

23.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

参考答案:

20.(1)通“避”,躲避。 (2)丢掉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

22.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23.略(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

九、2007年安徽省芜湖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

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

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十、2007年辽宁省

(一)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0—13题。(10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

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译文:

12.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13.[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0.(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11.(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

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12.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

13.舍生取义

十一、2007年浙江省嘉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21、补出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乡为( )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

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2分)

参考答案

19、(1)益处、好处(2)通“向”,从前(3)侍奉(4)停止、放弃

20、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21、义;万钟或施舍

22、“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

十二、2007年济宁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

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10.请你从〔 甲〕 〔 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参考答案:

7.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

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

思对即可。

9.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十三、2007年滕州市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1.下

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二者不可得兼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

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参考答案:

10.(2分) ①祸患灾难; ②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

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十四、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

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十五、2008年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鱼,是我所喜欢的。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7.略。

十六、2008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七、2008年湘潭市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

答: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 答:

参考答案:

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

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

12 、①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②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分。.

十八、2008年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参考答案:

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十九、2009年赤峰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二十、2009年山东滨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二十一、2009年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参考答案:

15.(4分)(1)苟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 (各占1分)

16

.(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

18.(5分)

二十二、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参考答案:

20.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 义 生 (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二十三、2009年四川泸州市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9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

参考答案:

6.(4分)患—祸患,灾难 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

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呼尔而与之(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于虑(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2)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6.D(2分)7.(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10.示例:怒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2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鱼我所欲也2004——2011中考题(三)

(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句中词语。(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 得: (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 ④ 蹴尔而与之 蹴尔:(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一)7、[答案]A.得:能;B.得:同“德”,恩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C.是故:“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D.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舍生取义;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或人在接受优厚的俸禄时也要讲“礼义”)[评分] 4分。每问2分,意

思对即可。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呼尔而与之(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于虑(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2)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6.D(2分)

7.(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10.示例:怒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2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2010年云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呼尔而与之 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4分)9.(4分)(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用脚踢(3)乡通“向”;从前(4)停止、放弃(每小题1分)10.A(3分)

11.(4分)(1)(对于)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2分)

(2)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的天良(或人所固有的羞耻之心)。(2分)

12.(3分)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

(2011•北京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⑦

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11年四川省广安市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

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

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四)文言言比较阅读(15分)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于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 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 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10. B(于:比,介词)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


相关文章

  • 文言文全解试题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 1.通假字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即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句意:所认识.. 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 古今异义词 ① 一豆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 ...查看


  • [市场营销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 <市场营销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知识题 一.判断题 1. ×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的科学. 2. × 企业市场营销是一种有 ...查看


  • 陈涉世家一句一译(含习题)
  • (2011·甘肃省兰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15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查看


  • 高中生物教研组工作专题总结
  • 高中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年度工作我们总结如下: 一.研究大纲.考纲,认真做好高考复习和会考复习 复习的重点仍是考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概念.规律.理论和技能.高考中的大多数试题都可以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总复习题中找到它们的"影 ...查看


  •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
  • 班级 姓名 小组学号 任 于 是 也 苦 劳 饿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 空乏 拂 乱 动心忍性 曾益 恒过 一.学习目标 困于心 衡于虑 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1) 入 法家拂士 出 敌国 2) 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 ...查看


  •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2.字形.字音(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让背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 4.实词翻译(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 ...查看


  •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柝,寒光照铁衣.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 ...查看


  • 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 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凝(nínɡ)聚 倾(qūn)吐 湿(shī)润 轻捷(jié) B.一缕(lóu) 调(tiáo)色板 要(yāo)挟 曾(cénɡ)经 C.塞(sài)外 ...查看


  • 我(来自二本学校)考上北航的一些经历
  • 大家很想知道二本考上是怎麽考上北航的吧!我就把我的一点经历告诉大家吧 本人由于高考发挥的不好来到了一所很不入流的二本学校.所以我决定利用考研的机会进入理想大学.跟大家一样我也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的,由于本人英语还可以,所以对于英语我花 ...查看


  • 初中语文古文中的成语集萃
  • 初中语文古文中的成语集萃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 梁惠王上>:&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