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

B、医学词典

C、百科大全

D、医学经典

E、经方典籍

D

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C

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D

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A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卫气

E

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一致

B、离合

C、一阴一阳

D、一元

E、气

C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对水谷消化吸收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B

8、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以上均不是

A

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

A、水液

B、尿液

C、水湿

D、水谷精微

E、汗液

D

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表现为

A、不夜瞑

B、昼不精,夜不瞑

C、昼瞑

D、夜瞑

E、夜昼不瞑

D

1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

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A

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A、五味失调

B、感受六淫

C、情志所伤残

D、阳热耗伤

E、劳倦所伤

A

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

A、诸痿喘呕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A

14、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

A、房事

B、劳作

C、肉食

D、七情

E、风湿

C

15、《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

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B、烦满喘而呕

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A

16、肌肉不仁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

B、肉痿

C、脉痿

D、肌痿

E、痿躄

B

17、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

A 、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

A

1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E、取之营

D

19、《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

A、神气是血产生的物质基础

B、血是中焦化生的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

C、血就是神气

D、血受神气支配

E、血是心神所化

B

2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背俞之脉

B、五脏

C、冲脉

D、厥阴之脉

E、阴股

C

21、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A

22、《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

B、李中梓

C、吴昆

D、滑寿

E、高士宗

A

23、《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主水”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

E、生殖之精

B

2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固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阳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A

2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是指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A

2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这句经文说明了

A、阴阳的统一性

B、阴阳的对立性

C、阴阳的运动性

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的物质性

D

2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

A、三焦

B、脾

C、肝

D、肾

E、命门

C

28、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

E、以上均不是

C

2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脾不主时

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

E、以上均不是

C

3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

A、昼不精,夜不瞑

B、不昼瞑

C、夜瞑

D、昼精

E、夜昼不瞑

A

3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B

3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

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

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

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

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

E、天气清静正常

B

3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D

34、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

A、热甚而强食

B、热甚而再感

C、热甚而忧思

D、热甚而热食

E、复感热邪

A

35、《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B

36、腰脊不举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

B、痿躄

C、脉痿

D、筋痿

E、肉痿

A

3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D

3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E、取之营

C

39、《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

A、营气与卫气

B、体内与体表

C、白天与晚上

D、气与血

E、阴经与阳经

A

4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日久而成积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小肠膜原之间

B、侠脊之脉

C、背俞之脉

D、肠胃之间,膜原之下

E、小肠

A

4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

42、《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A、王冰

B、张介宾

C、吴昆

D、马莳

E、杨上善

E

43、《类经》的作者是

A、王冰

B、张介宾

C、张志聪

D、马莳

E、高士宗

A

44、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

A、上部

B、下部

C、五脏

D、经脉

E、络脉

A

45、《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

A、神气是血产生的物质基础

B、血是中焦化生的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

C、血就是神气

D、血受神气支配

E、血是心神所化

B

4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夜半后为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

E、阴阳俱衰

A

47、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治疗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

A、五脏

B、阴分

C、少阴

D、厥阴

E、太阴

C

48、《素问·评热病论》认为劳风病的病位在于

A、太阴

B、肺下

C、太阳

D、少阴

E、厥阴

B

49、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

A、五脏内舍五气

B、五脏内舍五志

C、五脏内藏气血

D、五脏内守中气

E、五脏内藏精气

50、据 《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

A、面色如赭

B、面色如盐

C、面色如蓝

D、面色如地苍

E、面色黄如蟹腹

E

51、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

A、热病

B、暑病

C、寒病

D、温病

E、湿病

A

52、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

A、虚里

B、膻中

C、心包

D、气海

E、胸中之气

A

53、《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

A、本

B、标

C、标本同治

D、逆

E、从

A

54、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当以

A、厚药

B、薄药

C、无毒药

D、针石

E、食治

A

5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濡之

B、温之

C、缓之

D、润之

E、攻之

A

56、《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覃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A

57、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

A、体液

B、精气

C、水气

D、尿液

E、汗液

C

58、《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

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

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

C、微动四极

D、温衣

A

59、最早全面注释《内经》的古代医家是

A、王冰

B、马莳

C、李中梓

D、张介宾

E、张志聪

B

60、《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

A、肾气虚

B、肾精亏

C、血不足

D、阳气衰于上

E、阳明脉衰

E

6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固表发汗

B、发散属阳

C、宣通肺气

D、补虚

E、涌泄属阴

B

62、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以上均不是

A

6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

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C

64、《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C

6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卫气

E

6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E

67、《素问·五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A、视

B、步

C、握

D、摄

E、行

D

6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B

6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

E、笑不休

B

70、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A、淖泽注于骨

B、熏肤、充身、泽毛

C、骨属屈伸

D、泄泽补益脑髓

E、皮肤润泽

B

71、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

A 、病重

B、 病甚

C、 必不免于死

D、 易已

E、 病愈

C

72、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

A、咳呕胆汁

B、咳而胁痛

C、咳而遗失

D、咳而遗尿

E、胁痛

A

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E

74、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行痹

B、痛痹

D、肾痹

E、骨痹

E

7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

A、肉痿

B、痿躄

C、脉痿

D、肌痿

E、骨痿

B

76、据《素问·举痛论》,疼痛出现胁肋与少腹相引痛者,是寒气客于

A、小肠

B、膜原

C、少腹

D、厥阴之脉

E、少阴之脉

D

7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补之

C、平之

D、摩之

E、润之

C

78.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阳气

B.肾气

C.气血

D.天癸

E.精神

B

79.男女具有生殖能力的条件,最确切的是

A.形体壮

B.胃气强

C.脾气旺

D.肾气盛

E.肝气旺

D

80.《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

A.肾气衰

B.阳明脉衰

C.太冲脉衰

D.任脉衰

E.三阳脉衰

B

81.《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

A.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B.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C.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D.外避邪气,内养精神

E.不妄作劳,劳逸适度

D

82.《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肺肝

E.心肝

B

83.《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

A.正气虚与虚邪

B. 胃气虚与虚邪

C.表里曲虚

D.阴阳两虚

E.气血两虚

A

84.《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病

A.吐血

B.衄血

C.咳血

D.尿血

E.便血

B

85.在《素问·举痛论》中疼痛的原因主要指的是

A.风

B.寒

C.暑

D.燥

E.湿

B

86.《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塞

A.经脉

B.肌肉

C.脏腑

D.关节

E.筋骨

A

87.据《灵枢·水胀》所述,肠覃的起因为

A.瘀血

B.水气

C.热毒

D.寒气

E.湿气

D

88.女子七岁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B

89.女子二七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A

90.女子七七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D

91.风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A

92.热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B

6.湿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D

93.心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B

94.肺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D

95.肾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E

96.与心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A

97.与脾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D

98.与肺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E

99.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A

100.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D

101.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肾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C

102.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D

103.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肺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A

104.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肾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C

105.《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D

106.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A

10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C

108.《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A

109.《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E

110.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A. 脉细气少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C

111.《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D

112.《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A

113.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D

114.《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 所致?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C

11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D

11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D. 温里

E. 补气

B

117.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B

118.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E

119.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E

12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D

121.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B

122.《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D

123.《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泽夭,以观 ”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B

124.《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浮沉,以知 ”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A

125.据《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

A. 腹胀飧泄

B. 笑不休

C. 四肢不用

D. 喘咳上气

E. 腹胀,泾溲不利

E

126.据《素问·调经论》“志有余”则:

A. 腹胀飧泄

B. 笑不休

C. 四肢不用

D. 喘咳上气

E. 腹胀,泾溲不利

A

127.《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

A. 太阳经

B. 阳明经

C. 少阳经

D. 太阴经

E. 少阴经

B

128.《素问·热论》所述头项痛,腰脊强是哪经病证?

A. 太阳经

B. 阳明经

C. 少阳经

D. 太阴经 E. 少阴经 A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

B、医学词典

C、百科大全

D、医学经典

E、经方典籍

D

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C

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D

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A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卫气

E

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一致

B、离合

C、一阴一阳

D、一元

E、气

C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对水谷消化吸收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B

8、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以上均不是

A

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

A、水液

B、尿液

C、水湿

D、水谷精微

E、汗液

D

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表现为

A、不夜瞑

B、昼不精,夜不瞑

C、昼瞑

D、夜瞑

E、夜昼不瞑

D

1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

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A

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A、五味失调

B、感受六淫

C、情志所伤残

D、阳热耗伤

E、劳倦所伤

A

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

A、诸痿喘呕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A

14、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

A、房事

B、劳作

C、肉食

D、七情

E、风湿

C

15、《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

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B、烦满喘而呕

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A

16、肌肉不仁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

B、肉痿

C、脉痿

D、肌痿

E、痿躄

B

17、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

A 、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

A

1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E、取之营

D

19、《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

A、神气是血产生的物质基础

B、血是中焦化生的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

C、血就是神气

D、血受神气支配

E、血是心神所化

B

2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背俞之脉

B、五脏

C、冲脉

D、厥阴之脉

E、阴股

C

21、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A

22、《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

B、李中梓

C、吴昆

D、滑寿

E、高士宗

A

23、《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主水”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

E、生殖之精

B

2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固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阳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A

2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是指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A

2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这句经文说明了

A、阴阳的统一性

B、阴阳的对立性

C、阴阳的运动性

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的物质性

D

2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

A、三焦

B、脾

C、肝

D、肾

E、命门

C

28、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

E、以上均不是

C

2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脾不主时

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

E、以上均不是

C

3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

A、昼不精,夜不瞑

B、不昼瞑

C、夜瞑

D、昼精

E、夜昼不瞑

A

3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B

3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

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

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

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

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

E、天气清静正常

B

3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D

34、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

A、热甚而强食

B、热甚而再感

C、热甚而忧思

D、热甚而热食

E、复感热邪

A

35、《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B

36、腰脊不举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

B、痿躄

C、脉痿

D、筋痿

E、肉痿

A

3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D

3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E、取之营

C

39、《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

A、营气与卫气

B、体内与体表

C、白天与晚上

D、气与血

E、阴经与阳经

A

4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日久而成积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小肠膜原之间

B、侠脊之脉

C、背俞之脉

D、肠胃之间,膜原之下

E、小肠

A

4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

42、《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A、王冰

B、张介宾

C、吴昆

D、马莳

E、杨上善

E

43、《类经》的作者是

A、王冰

B、张介宾

C、张志聪

D、马莳

E、高士宗

A

44、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

A、上部

B、下部

C、五脏

D、经脉

E、络脉

A

45、《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

A、神气是血产生的物质基础

B、血是中焦化生的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

C、血就是神气

D、血受神气支配

E、血是心神所化

B

4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夜半后为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

E、阴阳俱衰

A

47、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治疗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

A、五脏

B、阴分

C、少阴

D、厥阴

E、太阴

C

48、《素问·评热病论》认为劳风病的病位在于

A、太阴

B、肺下

C、太阳

D、少阴

E、厥阴

B

49、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

A、五脏内舍五气

B、五脏内舍五志

C、五脏内藏气血

D、五脏内守中气

E、五脏内藏精气

50、据 《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

A、面色如赭

B、面色如盐

C、面色如蓝

D、面色如地苍

E、面色黄如蟹腹

E

51、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

A、热病

B、暑病

C、寒病

D、温病

E、湿病

A

52、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

A、虚里

B、膻中

C、心包

D、气海

E、胸中之气

A

53、《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

A、本

B、标

C、标本同治

D、逆

E、从

A

54、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当以

A、厚药

B、薄药

C、无毒药

D、针石

E、食治

A

5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濡之

B、温之

C、缓之

D、润之

E、攻之

A

56、《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覃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A

57、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

A、体液

B、精气

C、水气

D、尿液

E、汗液

C

58、《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

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

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

C、微动四极

D、温衣

A

59、最早全面注释《内经》的古代医家是

A、王冰

B、马莳

C、李中梓

D、张介宾

E、张志聪

B

60、《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

A、肾气虚

B、肾精亏

C、血不足

D、阳气衰于上

E、阳明脉衰

E

6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固表发汗

B、发散属阳

C、宣通肺气

D、补虚

E、涌泄属阴

B

62、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以上均不是

A

6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

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C

64、《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C

6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卫气

E

6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E

67、《素问·五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A、视

B、步

C、握

D、摄

E、行

D

6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B

6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

E、笑不休

B

70、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A、淖泽注于骨

B、熏肤、充身、泽毛

C、骨属屈伸

D、泄泽补益脑髓

E、皮肤润泽

B

71、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

A 、病重

B、 病甚

C、 必不免于死

D、 易已

E、 病愈

C

72、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

A、咳呕胆汁

B、咳而胁痛

C、咳而遗失

D、咳而遗尿

E、胁痛

A

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E

74、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行痹

B、痛痹

D、肾痹

E、骨痹

E

7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

A、肉痿

B、痿躄

C、脉痿

D、肌痿

E、骨痿

B

76、据《素问·举痛论》,疼痛出现胁肋与少腹相引痛者,是寒气客于

A、小肠

B、膜原

C、少腹

D、厥阴之脉

E、少阴之脉

D

7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补之

C、平之

D、摩之

E、润之

C

78.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阳气

B.肾气

C.气血

D.天癸

E.精神

B

79.男女具有生殖能力的条件,最确切的是

A.形体壮

B.胃气强

C.脾气旺

D.肾气盛

E.肝气旺

D

80.《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

A.肾气衰

B.阳明脉衰

C.太冲脉衰

D.任脉衰

E.三阳脉衰

B

81.《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

A.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B.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C.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D.外避邪气,内养精神

E.不妄作劳,劳逸适度

D

82.《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肺肝

E.心肝

B

83.《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

A.正气虚与虚邪

B. 胃气虚与虚邪

C.表里曲虚

D.阴阳两虚

E.气血两虚

A

84.《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病

A.吐血

B.衄血

C.咳血

D.尿血

E.便血

B

85.在《素问·举痛论》中疼痛的原因主要指的是

A.风

B.寒

C.暑

D.燥

E.湿

B

86.《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塞

A.经脉

B.肌肉

C.脏腑

D.关节

E.筋骨

A

87.据《灵枢·水胀》所述,肠覃的起因为

A.瘀血

B.水气

C.热毒

D.寒气

E.湿气

D

88.女子七岁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B

89.女子二七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A

90.女子七七

A.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B.肾气盛,齿更发长

C.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E.筋骨坚,发长极

D

91.风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A

92.热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B

6.湿胜则

A.动摇眩晕

B.痈疡红肿

C.浮肿

D.濡泻

E.干燥证

D

93.心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B

94.肺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D

95.肾

A.在志为怒

B.在志为喜

C.在志为思

D.在志为忧

E.在志为恐

E

96.与心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A

97.与脾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D

98.与肺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诸痛痒疮

B.诸风掉眩

C.诸寒收引

D.诸湿肿满

E.诸气脓郁

E

99.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A

100.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D

101.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肾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封藏之本

D.罴极之本

E.仓廪之本

C

102.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D

103.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肺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A

104.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肾失守则

A.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B.仓廪不藏

C.水泉不止

D.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

E.声如从室中言

C

105.《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D

106.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A

10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C

108.《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A

109.《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E

110.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A. 脉细气少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C

111.《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D

112.《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A

113.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D

114.《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 所致?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C

11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D

11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D. 温里

E. 补气

B

117.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B

118.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E

119.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E

12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D

121.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B

122.《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D

123.《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泽夭,以观 ”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B

124.《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浮沉,以知 ”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A

125.据《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

A. 腹胀飧泄

B. 笑不休

C. 四肢不用

D. 喘咳上气

E. 腹胀,泾溲不利

E

126.据《素问·调经论》“志有余”则:

A. 腹胀飧泄

B. 笑不休

C. 四肢不用

D. 喘咳上气

E. 腹胀,泾溲不利

A

127.《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

A. 太阳经

B. 阳明经

C. 少阳经

D. 太阴经

E. 少阴经

B

128.《素问·热论》所述头项痛,腰脊强是哪经病证?

A. 太阳经

B. 阳明经

C. 少阳经

D. 太阴经 E. 少阴经 A


相关文章

  •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
  •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 1. 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 的医学分科.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2. 纸草文"-古埃及医学史料:①史密斯(Edwin Smith )纸草文,外科知识 ② 埃伯斯(Ebers ...查看


  •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中医学医史题常考经典著作汇总记忆
  •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中医学医史题常考经典著作汇总记忆 在中医学的考试中,医史文献.经典著作的名称虽然考查分值不多,但却是每次必考的项目.而这些内容又不像中医学其他部分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记忆点比较散碎.所以考生也经常会在这上面失分.今天中公 ...查看


  • [中国医学史]试题
  • <中国医学史>试题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 ...查看


  • 中医文献发展史考试重点参考
  • 中医文献发展史重点 1. 上古医疗技术的传播方式是(言传口授)或者(口耳相传). 周秦医学文献 2. 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简书<万物>,该书为汉以前之早期本草类著作. 3. 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计有<足臂十一脉灸经>. ...查看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第一章 中国历史知识 1.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2.人类起源的几种说法:A由猿进化成人,劳动创造人类 B神学家督,上帝(耶和华)创造人类 C女娲造人 3.中国历史发展顺序: (1)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约115~ ...查看


  • 中国古代有哪些传世的科学著作?
  • 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从夏朝就有开始研究的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等都体现了我国先民曾经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天文.数学.地理.农业.手工业等都有着领先世界的杰出成就. 数学:<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 ...查看


  • 中医文献学笔记
  • 中医文献学笔记 第一章 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 1.最早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人. 2.元朝,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 3.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权威定义).三大要义:知识. ...查看


  • 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 教材中的"最" 1.我国最早药物学著作(东汉<神农本草经>) . 2.我国现存最早医书(西汉<黄帝内经>) . 3.最早应用四诊法的人(战国扁鹊) . 4.世界最早地震仪器(东汉张衡地动仪.浑天仪 ...查看


  • 七年级期末复习
  • 七年级期末复习(人物篇)(朝代篇特点)(战争篇)(事件篇)(精神启示篇)(过关篇)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目前所知我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石器工具:知道用火.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生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