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陈善巧

第20卷第11期成都教育学院学报V ol20. N o 111

                    

2006年11月

JOURNA L OF CHE NG DU C O LLEGE OF E DUC ATI ON N ov 12006

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

陈善巧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摘 要] 与唐人对李白的高度评价相比, 宋人对杜甫推崇备至。由于受时代思想的影响, 苏轼苏辙兄弟对杜甫的评价

亦高于李白, 但是苏辙更多的是公然的贬斥与指责。苏轼在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 从个人性情出发, 对谪仙李白高扬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进行讴歌。文章着重从苏轼兄弟对李白态度的异同出发, 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 苏氏兄弟; 李白; 相同; 不同

[中国图书分类号] B22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44(2006) 0107-02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在《调张籍》这首诗中, 指出李杜同享盛名“: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1](P 149)

上“:, 退之之文……皆集大成

[7]

304)

中, 抓住“气”、“识”, 赞扬

段时间里, 李白的知名度甚至高于杜甫甫地位飚升, “唐人每以李、杜并诸公, 始至推尊少

[2]

陵。”

(P 341)

; 在《李白谪仙诗》中也讴歌李白的谪仙风采, 但他极力称扬的仍然是杜甫“忠孝”、“一饭不忘君”, 曾宣称“: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 终身

[6]

不用, 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P 318)

这里, , 如王安石在他所由此可见, 苏氏兄弟对李

编《四家诗》中, 以伦常道德为标准, 置杜甫于首, 李白为尾, 据惠洪《冷斋夜话》载:“舒王尝曰:‘太白词语迅快, 无疏脱

[3]

处, 然其识氵于下, 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P 43)

白的态度远不及杜甫, 而苏辙更多的是公然的贬斥与指责, 苏轼在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 也从个人性情出发, 对谪仙李白的高扬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进行讴歌。本文着重从苏轼兄弟对李白态度的异同出发, 探究其原因。

相同之处

由前可以看出, 苏氏兄弟对李白的态度远不及杜甫,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时代思想的影响。自北宋建立以来, 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 重振伦常纲纪, 中唐的儒学复兴运动再度振起。北宋再兴儒学是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 吸收佛道思想而建立的一种兼有思辨及现实纲常内容的哲学, 时理学发端。虽然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为援佛老以入儒的特性, 但是理学的核心依然是继承传统的儒家之道, 维护儒家的仁义道德、伦理纲常, 其认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而儒家的伦理道德则是“天理”的体现, 因而, 凡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都应该加以排斥, 它的实质则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从思想上抑制和消灭一切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因素。另外, 宋代理学的繁荣发展对文学思想的影响也很大,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要求一切文学艺术都要服从于它的需要, 成为宣扬理学思想的工具。当代韩经太先生认为“:理学的酝酿、成熟和衰变,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必然要影响到世人的文化心理, 不管是否真正介入理学之具体课题的思考, 理学研习和论辨的文化氛围和有关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都不能不潜移默化或明确诱导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心

[8]

理。”

(P 64)

因此李

白被位居杜甫、韩愈、欧阳修后。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丙编卷六李杜》中也批判“李太白当王室多难, 海宇横溃之日, 作为诗歌, 不过豪侠使气, 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 曾不系于心胸, 其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 岂可同年语

[2]

哉? ”

(P 341)

另一方面, 虽然没有公然贬斥李白, 但是, 更多的

是对杜甫的充分肯定, 相对而言, 李白的地位有所下降, 因为李杜向来互为参照、相提并论, 宋人对杜甫的高度推崇, 从反面意味着对李白的贬低, 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二引《蔡宽夫诗话》云“:杜子美最为晚出。三十年来, 学诗者非子美不道, 虽武夫女子皆知尊异之, 李太白而下, 殆莫与

[4]抗。”

(P 2561)

其中, 特别是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极力标榜

学杜, 他们以杜诗为圭臬与师祖, 对李白却敬而远之。

苏氏兄弟对李白的态度较为鲜明地体现了上述两种倾向, 在《诗病五事》中, 苏辙公然批评“:李白诗类其为人, 骏发豪放, 华而不实, 好事喜名, 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 则先登陷阵, 不以为难; 语游侠, 则白昼杀人, 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 白始以诗酒奉事明皇, 遇谗而去, 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窃据江淮, 白起而从之不疑, 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唐诗人李杜称首, 今其诗皆在, 杜甫有好义之心, 白

[5]所不及也。……”

(P 1552)

可谓与王安石等人同一声口。而苏

(P 2124)

轼, 虽然常常将李、杜二人并称, 如“: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

[6]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 古今诗人尽废”

在此种时代氛围中, 宋人普遍尊奉儒家伦理纲常,

, 但只向杜甫奉总是用儒家的仁义道德、理性精神随时规范着自己的举动。

【收稿日期】2006-03-24

) 女, 四川师范大学200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作者简介】陈善巧(1981—

・107・

第11期N o 111

             陈善巧: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             

2006年11月N ov 12006他们对传统进行重新的筛汰和选择, 最终杜甫以其忠君爱国的崇高品格和博大仁爱的宽广胸襟, 通过了其价值选择, 成为了宋文化的典范。在宋人普遍提倡的这种有品节而又有涵养的精神, 李白除了诗歌那种不受拘束、喷薄开张的情感抒发方式难以与这种内敛形态建立起联系外, 他在宋代的被贬抑, 还在于他诗歌在表现忧苍生、悯疮痍等思想内容方面不及杜甫, 特别是他的从永王 , 在中央集权日益发展的两宋, 不为统治者所容。因此, 就诗人的精神品质及诗歌思想内蕴而言, 杜甫远比李白更为接近宋人的期待视野。苏氏兄弟无疑在对李杜二人进行抉择的时候, 从注重道德判断出发, 在思想意义上抬高杜甫而对李白有所贬斥。因此才有苏轼肯定李杜同具“英玮绝世之姿”, 但以“一饭未尝忘君”将杜甫奉为诗人之冠冕“: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而苏辙则是典型的公然贬斥李白, 对李白非议和责难中, 着眼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所体现的道德人品以及诗人的政治见识。苏辙认为李白不及杜甫的原因, 高下, 认为“杜甫有好义之心, 另外, “:陵, 谓是道学作用。”看法, 从前面例举的王安石、苏辙、罗大经, 都有此思想倾向。这里, 陆时雍也强调了道学作用。由于宋代理学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儒家之道, 所以也就被称为道学。在理学(即道学) 思想的作用下, 特别注重“闻道”, 而所谓“闻道”的首要标志, 无非是要在诗中体现“理”、“道”等理学思想。在《诗病五事》中, 苏辙贬斥李白“不知义理之所在”的同时, 也批评唐人“工

[5]于为诗, 而陋于闻道”

(P 1554)

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 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 游方

[6]

之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

(P 348)

另外, 对“李白从永王 ”一

事, 苏氏兄弟都有所阐述。据《旧唐书・李白传》载“:禄山之乱, 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 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 白在宣州谒见, 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 兵败, 白坐长流

[10]夜郎, 后遇赦得还, 竟以饮酒过度, 醉死于宣城。”

(P 5053)

来, 即被宋人视为政治污点, 如南宋朱熹讥嘲李白“见永王 

[2]反, 便从臾之, 诗人没头脑, 至于如此”

(P 341)

苏辙也认为李白

之从李 是不知义, 而苏轼却搬出郭子仪这个中兴名将为其开脱, 认为“:太白之从 当由胁迫, 不然, 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 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 之无成, 此理之必不然者也, 吾不可以不辨。”这里, 暂不论李白从永王 “胁迫”, 因为, , 苏轼兄弟处在同样的, , , 这在很、思想修养有很大的关系。

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这样说道“:轮、辐、盖、轸, 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 去轼, 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而言车之功者, 辙不与焉。虽然, 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

[11]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 吾知免矣。”

(P 414)

文章道出苏洵

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的原因源于苏轼兄弟不同的性格。苏轼的性格较为外露, 毫无拘束, 苏洵深忧长公不和世俗, 恐其祸重, 而苏辙的性格却较为内向, 含蓄, 不同于“不外饰”的苏轼, 深沉不露, 故而“善处祸福之间”。

由于苏轼性格较为外露, 豪放, 不受羁绊, 虽其身历新旧党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 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 见义勇于敢为, 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 然终不以为

[5]恨。”

(P 1422)

, 指出整个“唐人”都是昧于“道”

的。当然他之所谓“唐人”, 主要指初盛唐人, 当然不包括杜甫在内。应该说, 从“道学作用”发展而来的“不知义理”之论, 正是宋代抑李的典型论调。

不同之处

苏辙对李白, 从符合宋代的伦理道德审美要求出发, 持鲜明的排斥态度。他所谓的李白“:华而不实, 好事喜名, 不知义理之所在”, 不能不说是太过头了, 以至于被后人斥为“狂悖庸妄”。与苏辙相比较而言, 其兄苏轼对李白的态度要客观、宽容一些。

除了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 苏轼也为李白那巨大的才华和潇洒的个性所折服, 如在《李白谪仙诗》中对李白谪仙形象的塑造“:我居青空里, 君隐红埃中。声形不相吊, 心事难形容。欲乘明月光, 访君开素怀。天杯饮清露, 展翼登蓬莱。佳人持玉尺, 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 君才无时休。对面一笑语, 共蹑金 头。绛宫楼阙百千仞, 霞衣谁与云烟浮。”

[9](P 2728)

新党掌权时, 他敢于提出异议“, 时安石创行新

(P 10804)

[12]法, 轼上书论其不便, ”(同前,10808使得“安石滋怒”

页) 。元丰二年(1079年) 八月, 苏轼因诗文讪谤新政的罪名, 被下御使台狱。对这场灾祸, 苏轼在《十二月二十八日, 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的回答

[9]

是“:此灾何必深追咎, 窃禄从来岂有因。”

(P 1006)

认为用不着

再去追究过失, 此类遭遇在官场上是司空见惯的, 苏轼在此诗第二首中还说“:平生文字为吾累”, 但他仍不放弃“诗笔”, 毅然倔强地吟咏人生或斥责时弊。在旧党执政时, 他又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以致“积以论事, 为当轴者所

[12]恨”

(P 10812)

。苏辙在《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云“:渊明不肯

(P 1422)

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 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 为狱吏

[5]

所折困, 终不能悛, 以陷于大难。”

就写出了其兄虽屡

而且, 李白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个性又暗合了遭打击, 但不易其节的高贵品质。相对而言, 苏辙为人秉节自持, 不及其兄潇洒飘逸、奔放豪迈, 但却多一些厚重笃实、沉稳干练《宋史》, 本传就指出他虽不及苏轼的英迈之气“:至

[12]论轼英迈之气, 宏肆之文, 可谓难矣”

(P 10837)

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追求。在《李太白碑阴记》中, 苏轼以令力士脱靴表彰李白的傲岸个性“, 士以气为主, 方高力士用事, 公卿大夫争事之, 而太白使脱靴殿上, 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 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 夏侯湛《赞东方生》云‘:开济明豁, 包含宏大。陵轹卿相, 嘲哂豪杰。笼罩靡前, 跆籍贵势。出不沐显, 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僚友, ・108・

, 但“辙寡言鲜

(P 10837)

[12]

欲, 素有得安石之敬心, ……若是者, 轼宜若不及。”

也正是因为苏辙“性沉静简洁, 为文汪洋澹泊, 似其为人, 不

[12]愿人知之。”

(P 10835)

(下转第130页)

第11期N o 111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N ov 12006

[14]HarryG. Henn &JohnR. Alexander ,Laws of C orporation , West Publishing C o. ,1983. 632-6331

[15]汪传才1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与少数股东的保护

[12](P 10837) (上接第108页) 他才能在“君子不党, 于辙见之”的种

[J]1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1) 1

[16]李幛吉吉1黑色镜头:证券市场39起违规案大曝光

[J]1经济管理文摘,2001, (3) 1

种纠纷中, 娴于吏事, 颇有政治头脑, 在仕途上也远较苏轼顺达。

由于兄弟二人思想、性格的差异, 导致了他们在对李白【参考文献】的态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苏轼以儒家伦理道德纲常为[1]汤贵仁. 韩愈诗选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根基, 在将具有“忠义之气、根于素守”的杜甫列为投身社会, 1984. 从事政治活动时的思想典范的基础上, 又将李白作为他精神[2]罗大经. 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家园中高扬个性, 追求自由的一面旗帜, 寄寓着苏轼本人反[3]惠 洪. 冷斋夜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抗压迫, 摆脱尘世羁绊和束缚, 渴望独立人格的要求。在《李[4]胡 仔. 苕溪渔隐丛话丛书集成初编[Z].北京:太白碑阴记》中高度赞美了李白傲睨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 中华书局1《李白谪仙诗》则显示出对李白豪放洒脱性情的真挚向往。]辙. ,1987. 另外, 从苏轼坎坷不平的经历, 屡遭打击不易其节的品质中, 苏.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我们可以窥见李白那种从心所欲, , . [J].何文焕. 历代诗话[M].北京:们不能否认, , ,1981. 脱, 他在[8]韩经太.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M].北京:中华书局, 白的同时, 。苏轼的这1997. 、从心所欲, 而不大看重自我约束、[9]苏 轼. 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自我砥砺的功夫与过程, 相比之下, 他受庄子的影响更多一[10]欧阳修, 宋 祁. 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些。而苏辙则比较重视存心养性的功夫, 重视心灵的自我锻[11]曾枣庄, 金成礼. 嘉礻右集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造与自我提升, 其著述中, 常常可见“养气”、“养心”之论, 可社,1993. 见对孟子学说比较推崇。由其思想及性情修养所决定, 他不[12]脱 脱.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可能赞扬李白豪侠任气, 狂放不羁, 而更多的是从烙守宋代

(上接第123页) 如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中

的伦理道德出发, 对李白进行批判, 这不能不说是苏辙的保

守之处。

说:理想的文学作品要“丽而不淫, 典而不野, 文质彬彬, 有君子之致”, 也即不雅不俗。同时, 民歌借机大量涌入了宫廷, 这一现象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歌的发展, 就这一点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葛晓音曾经在《论齐梁人革新晋宋诗风的功绩》一文中谈到齐梁的主要贡献之一还有对文学观念的变革, 强调文学吟咏性情的特征。此时的诗歌虽不能完全摆脱其作为政治附庸的角色, 表现的也不都是健康向上的感情, 但文学尤其是诗歌表达个人性情的成分毕竟是增强了。

明中期的复古运动和复古理论泛滥了近一个世纪, 胡氏的《诗薮》则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总结, 尽管这种整理总结也暴露出复古理论荒谬保守的一面。胡氏能认识到文学代代不同, 即“体以代变”, 但是, 他又认为诗格自周汉以后, 愈远愈下, 即“格以代降”。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传统诗歌理论日益成熟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郭绍虞, 王文生1中国历代文论选[C]1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11

[2]胡应麟1诗薮[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3]王明辉1胡应麟生平及诗学思想研究综述[J]1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

[4]姚思廉1陈书[M]1北京:中华书局,19721

[5]胡震亨1唐音癸签[M ]1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1

[6]葛晓音1汉唐文学的嬗变[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

[7]张业敏1略论唐人对齐梁诗风的批判[J]1文学遗产,19911

[8]逯钦立1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1北京:中华书局,19641

[9]曹道衡1中古文学史论文集[C]1北京:中华书局, 19861

[10]曹道衡, 沈玉成1南北朝文学史[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

H u Yinglin ’s Commentary on the Poetry of Xuling

Chen X iao -mei

(Chinese Department of G uizhou University ,G uizhou G uiyang ,550025)

Abstract :Almost every literature researcher always looks down on Xuling ′s P oetry.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se the reas on for T ang and

Ming dynasties wrong ful criticism on Xuling ′s poetry. S o that we can master Hu Y inglin ′s commentary of Xuling ′s poetry.

K ey w ords :HuY inglin ;Xuling ′P oetry

・130・

第20卷第11期成都教育学院学报V ol20. N o 111

                    

2006年11月

JOURNA L OF CHE NG DU C O LLEGE OF E DUC ATI ON N ov 12006

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

陈善巧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摘 要] 与唐人对李白的高度评价相比, 宋人对杜甫推崇备至。由于受时代思想的影响, 苏轼苏辙兄弟对杜甫的评价

亦高于李白, 但是苏辙更多的是公然的贬斥与指责。苏轼在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 从个人性情出发, 对谪仙李白高扬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进行讴歌。文章着重从苏轼兄弟对李白态度的异同出发, 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 苏氏兄弟; 李白; 相同; 不同

[中国图书分类号] B22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44(2006) 0107-02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在《调张籍》这首诗中, 指出李杜同享盛名“: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1](P 149)

上“:, 退之之文……皆集大成

[7]

304)

中, 抓住“气”、“识”, 赞扬

段时间里, 李白的知名度甚至高于杜甫甫地位飚升, “唐人每以李、杜并诸公, 始至推尊少

[2]

陵。”

(P 341)

; 在《李白谪仙诗》中也讴歌李白的谪仙风采, 但他极力称扬的仍然是杜甫“忠孝”、“一饭不忘君”, 曾宣称“: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 终身

[6]

不用, 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P 318)

这里, , 如王安石在他所由此可见, 苏氏兄弟对李

编《四家诗》中, 以伦常道德为标准, 置杜甫于首, 李白为尾, 据惠洪《冷斋夜话》载:“舒王尝曰:‘太白词语迅快, 无疏脱

[3]

处, 然其识氵于下, 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P 43)

白的态度远不及杜甫, 而苏辙更多的是公然的贬斥与指责, 苏轼在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 也从个人性情出发, 对谪仙李白的高扬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进行讴歌。本文着重从苏轼兄弟对李白态度的异同出发, 探究其原因。

相同之处

由前可以看出, 苏氏兄弟对李白的态度远不及杜甫,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时代思想的影响。自北宋建立以来, 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 重振伦常纲纪, 中唐的儒学复兴运动再度振起。北宋再兴儒学是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 吸收佛道思想而建立的一种兼有思辨及现实纲常内容的哲学, 时理学发端。虽然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为援佛老以入儒的特性, 但是理学的核心依然是继承传统的儒家之道, 维护儒家的仁义道德、伦理纲常, 其认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而儒家的伦理道德则是“天理”的体现, 因而, 凡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都应该加以排斥, 它的实质则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从思想上抑制和消灭一切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因素。另外, 宋代理学的繁荣发展对文学思想的影响也很大,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要求一切文学艺术都要服从于它的需要, 成为宣扬理学思想的工具。当代韩经太先生认为“:理学的酝酿、成熟和衰变,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必然要影响到世人的文化心理, 不管是否真正介入理学之具体课题的思考, 理学研习和论辨的文化氛围和有关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都不能不潜移默化或明确诱导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心

[8]

理。”

(P 64)

因此李

白被位居杜甫、韩愈、欧阳修后。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丙编卷六李杜》中也批判“李太白当王室多难, 海宇横溃之日, 作为诗歌, 不过豪侠使气, 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 曾不系于心胸, 其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 岂可同年语

[2]

哉? ”

(P 341)

另一方面, 虽然没有公然贬斥李白, 但是, 更多的

是对杜甫的充分肯定, 相对而言, 李白的地位有所下降, 因为李杜向来互为参照、相提并论, 宋人对杜甫的高度推崇, 从反面意味着对李白的贬低, 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二引《蔡宽夫诗话》云“:杜子美最为晚出。三十年来, 学诗者非子美不道, 虽武夫女子皆知尊异之, 李太白而下, 殆莫与

[4]抗。”

(P 2561)

其中, 特别是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极力标榜

学杜, 他们以杜诗为圭臬与师祖, 对李白却敬而远之。

苏氏兄弟对李白的态度较为鲜明地体现了上述两种倾向, 在《诗病五事》中, 苏辙公然批评“:李白诗类其为人, 骏发豪放, 华而不实, 好事喜名, 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 则先登陷阵, 不以为难; 语游侠, 则白昼杀人, 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 白始以诗酒奉事明皇, 遇谗而去, 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窃据江淮, 白起而从之不疑, 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唐诗人李杜称首, 今其诗皆在, 杜甫有好义之心, 白

[5]所不及也。……”

(P 1552)

可谓与王安石等人同一声口。而苏

(P 2124)

轼, 虽然常常将李、杜二人并称, 如“: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

[6]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 古今诗人尽废”

在此种时代氛围中, 宋人普遍尊奉儒家伦理纲常,

, 但只向杜甫奉总是用儒家的仁义道德、理性精神随时规范着自己的举动。

【收稿日期】2006-03-24

) 女, 四川师范大学200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作者简介】陈善巧(1981—

・107・

第11期N o 111

             陈善巧: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             

2006年11月N ov 12006他们对传统进行重新的筛汰和选择, 最终杜甫以其忠君爱国的崇高品格和博大仁爱的宽广胸襟, 通过了其价值选择, 成为了宋文化的典范。在宋人普遍提倡的这种有品节而又有涵养的精神, 李白除了诗歌那种不受拘束、喷薄开张的情感抒发方式难以与这种内敛形态建立起联系外, 他在宋代的被贬抑, 还在于他诗歌在表现忧苍生、悯疮痍等思想内容方面不及杜甫, 特别是他的从永王 , 在中央集权日益发展的两宋, 不为统治者所容。因此, 就诗人的精神品质及诗歌思想内蕴而言, 杜甫远比李白更为接近宋人的期待视野。苏氏兄弟无疑在对李杜二人进行抉择的时候, 从注重道德判断出发, 在思想意义上抬高杜甫而对李白有所贬斥。因此才有苏轼肯定李杜同具“英玮绝世之姿”, 但以“一饭未尝忘君”将杜甫奉为诗人之冠冕“: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而苏辙则是典型的公然贬斥李白, 对李白非议和责难中, 着眼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所体现的道德人品以及诗人的政治见识。苏辙认为李白不及杜甫的原因, 高下, 认为“杜甫有好义之心, 另外, “:陵, 谓是道学作用。”看法, 从前面例举的王安石、苏辙、罗大经, 都有此思想倾向。这里, 陆时雍也强调了道学作用。由于宋代理学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儒家之道, 所以也就被称为道学。在理学(即道学) 思想的作用下, 特别注重“闻道”, 而所谓“闻道”的首要标志, 无非是要在诗中体现“理”、“道”等理学思想。在《诗病五事》中, 苏辙贬斥李白“不知义理之所在”的同时, 也批评唐人“工

[5]于为诗, 而陋于闻道”

(P 1554)

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 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 游方

[6]

之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

(P 348)

另外, 对“李白从永王 ”一

事, 苏氏兄弟都有所阐述。据《旧唐书・李白传》载“:禄山之乱, 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 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 白在宣州谒见, 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 兵败, 白坐长流

[10]夜郎, 后遇赦得还, 竟以饮酒过度, 醉死于宣城。”

(P 5053)

来, 即被宋人视为政治污点, 如南宋朱熹讥嘲李白“见永王 

[2]反, 便从臾之, 诗人没头脑, 至于如此”

(P 341)

苏辙也认为李白

之从李 是不知义, 而苏轼却搬出郭子仪这个中兴名将为其开脱, 认为“:太白之从 当由胁迫, 不然, 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 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 之无成, 此理之必不然者也, 吾不可以不辨。”这里, 暂不论李白从永王 “胁迫”, 因为, , 苏轼兄弟处在同样的, , , 这在很、思想修养有很大的关系。

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这样说道“:轮、辐、盖、轸, 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 去轼, 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而言车之功者, 辙不与焉。虽然, 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

[11]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 吾知免矣。”

(P 414)

文章道出苏洵

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的原因源于苏轼兄弟不同的性格。苏轼的性格较为外露, 毫无拘束, 苏洵深忧长公不和世俗, 恐其祸重, 而苏辙的性格却较为内向, 含蓄, 不同于“不外饰”的苏轼, 深沉不露, 故而“善处祸福之间”。

由于苏轼性格较为外露, 豪放, 不受羁绊, 虽其身历新旧党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 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 见义勇于敢为, 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 然终不以为

[5]恨。”

(P 1422)

, 指出整个“唐人”都是昧于“道”

的。当然他之所谓“唐人”, 主要指初盛唐人, 当然不包括杜甫在内。应该说, 从“道学作用”发展而来的“不知义理”之论, 正是宋代抑李的典型论调。

不同之处

苏辙对李白, 从符合宋代的伦理道德审美要求出发, 持鲜明的排斥态度。他所谓的李白“:华而不实, 好事喜名, 不知义理之所在”, 不能不说是太过头了, 以至于被后人斥为“狂悖庸妄”。与苏辙相比较而言, 其兄苏轼对李白的态度要客观、宽容一些。

除了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 苏轼也为李白那巨大的才华和潇洒的个性所折服, 如在《李白谪仙诗》中对李白谪仙形象的塑造“:我居青空里, 君隐红埃中。声形不相吊, 心事难形容。欲乘明月光, 访君开素怀。天杯饮清露, 展翼登蓬莱。佳人持玉尺, 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 君才无时休。对面一笑语, 共蹑金 头。绛宫楼阙百千仞, 霞衣谁与云烟浮。”

[9](P 2728)

新党掌权时, 他敢于提出异议“, 时安石创行新

(P 10804)

[12]法, 轼上书论其不便, ”(同前,10808使得“安石滋怒”

页) 。元丰二年(1079年) 八月, 苏轼因诗文讪谤新政的罪名, 被下御使台狱。对这场灾祸, 苏轼在《十二月二十八日, 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的回答

[9]

是“:此灾何必深追咎, 窃禄从来岂有因。”

(P 1006)

认为用不着

再去追究过失, 此类遭遇在官场上是司空见惯的, 苏轼在此诗第二首中还说“:平生文字为吾累”, 但他仍不放弃“诗笔”, 毅然倔强地吟咏人生或斥责时弊。在旧党执政时, 他又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以致“积以论事, 为当轴者所

[12]恨”

(P 10812)

。苏辙在《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云“:渊明不肯

(P 1422)

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 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 为狱吏

[5]

所折困, 终不能悛, 以陷于大难。”

就写出了其兄虽屡

而且, 李白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个性又暗合了遭打击, 但不易其节的高贵品质。相对而言, 苏辙为人秉节自持, 不及其兄潇洒飘逸、奔放豪迈, 但却多一些厚重笃实、沉稳干练《宋史》, 本传就指出他虽不及苏轼的英迈之气“:至

[12]论轼英迈之气, 宏肆之文, 可谓难矣”

(P 10837)

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追求。在《李太白碑阴记》中, 苏轼以令力士脱靴表彰李白的傲岸个性“, 士以气为主, 方高力士用事, 公卿大夫争事之, 而太白使脱靴殿上, 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 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 夏侯湛《赞东方生》云‘:开济明豁, 包含宏大。陵轹卿相, 嘲哂豪杰。笼罩靡前, 跆籍贵势。出不沐显, 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僚友, ・108・

, 但“辙寡言鲜

(P 10837)

[12]

欲, 素有得安石之敬心, ……若是者, 轼宜若不及。”

也正是因为苏辙“性沉静简洁, 为文汪洋澹泊, 似其为人, 不

[12]愿人知之。”

(P 10835)

(下转第130页)

第11期N o 111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N ov 12006

[14]HarryG. Henn &JohnR. Alexander ,Laws of C orporation , West Publishing C o. ,1983. 632-6331

[15]汪传才1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与少数股东的保护

[12](P 10837) (上接第108页) 他才能在“君子不党, 于辙见之”的种

[J]1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1) 1

[16]李幛吉吉1黑色镜头:证券市场39起违规案大曝光

[J]1经济管理文摘,2001, (3) 1

种纠纷中, 娴于吏事, 颇有政治头脑, 在仕途上也远较苏轼顺达。

由于兄弟二人思想、性格的差异, 导致了他们在对李白【参考文献】的态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苏轼以儒家伦理道德纲常为[1]汤贵仁. 韩愈诗选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根基, 在将具有“忠义之气、根于素守”的杜甫列为投身社会, 1984. 从事政治活动时的思想典范的基础上, 又将李白作为他精神[2]罗大经. 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家园中高扬个性, 追求自由的一面旗帜, 寄寓着苏轼本人反[3]惠 洪. 冷斋夜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抗压迫, 摆脱尘世羁绊和束缚, 渴望独立人格的要求。在《李[4]胡 仔. 苕溪渔隐丛话丛书集成初编[Z].北京:太白碑阴记》中高度赞美了李白傲睨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 中华书局1《李白谪仙诗》则显示出对李白豪放洒脱性情的真挚向往。]辙. ,1987. 另外, 从苏轼坎坷不平的经历, 屡遭打击不易其节的品质中, 苏.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我们可以窥见李白那种从心所欲, , . [J].何文焕. 历代诗话[M].北京:们不能否认, , ,1981. 脱, 他在[8]韩经太.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M].北京:中华书局, 白的同时, 。苏轼的这1997. 、从心所欲, 而不大看重自我约束、[9]苏 轼. 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自我砥砺的功夫与过程, 相比之下, 他受庄子的影响更多一[10]欧阳修, 宋 祁. 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些。而苏辙则比较重视存心养性的功夫, 重视心灵的自我锻[11]曾枣庄, 金成礼. 嘉礻右集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造与自我提升, 其著述中, 常常可见“养气”、“养心”之论, 可社,1993. 见对孟子学说比较推崇。由其思想及性情修养所决定, 他不[12]脱 脱.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可能赞扬李白豪侠任气, 狂放不羁, 而更多的是从烙守宋代

(上接第123页) 如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中

的伦理道德出发, 对李白进行批判, 这不能不说是苏辙的保

守之处。

说:理想的文学作品要“丽而不淫, 典而不野, 文质彬彬, 有君子之致”, 也即不雅不俗。同时, 民歌借机大量涌入了宫廷, 这一现象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歌的发展, 就这一点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葛晓音曾经在《论齐梁人革新晋宋诗风的功绩》一文中谈到齐梁的主要贡献之一还有对文学观念的变革, 强调文学吟咏性情的特征。此时的诗歌虽不能完全摆脱其作为政治附庸的角色, 表现的也不都是健康向上的感情, 但文学尤其是诗歌表达个人性情的成分毕竟是增强了。

明中期的复古运动和复古理论泛滥了近一个世纪, 胡氏的《诗薮》则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总结, 尽管这种整理总结也暴露出复古理论荒谬保守的一面。胡氏能认识到文学代代不同, 即“体以代变”, 但是, 他又认为诗格自周汉以后, 愈远愈下, 即“格以代降”。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传统诗歌理论日益成熟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郭绍虞, 王文生1中国历代文论选[C]1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11

[2]胡应麟1诗薮[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3]王明辉1胡应麟生平及诗学思想研究综述[J]1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

[4]姚思廉1陈书[M]1北京:中华书局,19721

[5]胡震亨1唐音癸签[M ]1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1

[6]葛晓音1汉唐文学的嬗变[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

[7]张业敏1略论唐人对齐梁诗风的批判[J]1文学遗产,19911

[8]逯钦立1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1北京:中华书局,19641

[9]曹道衡1中古文学史论文集[C]1北京:中华书局, 19861

[10]曹道衡, 沈玉成1南北朝文学史[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

H u Yinglin ’s Commentary on the Poetry of Xuling

Chen X iao -mei

(Chinese Department of G uizhou University ,G uizhou G uiyang ,550025)

Abstract :Almost every literature researcher always looks down on Xuling ′s P oetry.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se the reas on for T ang and

Ming dynasties wrong ful criticism on Xuling ′s poetry. S o that we can master Hu Y inglin ′s commentary of Xuling ′s poetry.

K ey w ords :HuY inglin ;Xuling ′P oetry

・130・


相关文章

  • 金苹果幼儿园学前班秋学期知识阅览2016.1.4
  • 金苹果幼儿园学前班秋学期知识阅览 吕 品 田 苗 认 林 香 许 杜 花 李 早 明 和 舌 睛 冬 阳 识 欢 乐 杰 收 获 节 约 主 注 鸟 狗 鼠 猴 兔 杯 碗 勺 叉 盘 棒 衣 笔 正 反 关 开 瓜 果 球 哥 弟 友 师 ...查看


  • 谈交友之道
  • 从古代友道观谈交友之道 在清华大学期间,有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北京大学的前党委书记任彦申写的<后知后觉>,任彦申在序言中写到: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 以前有一本杂志叫<八小时之外& ...查看


  • 诗歌鉴赏第9课时
  •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第二节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三课时 鉴赏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 [考纲解读] 1.考纲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2.教学重点:鉴赏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的思路与方法. 3. ...查看


  • 水煮重庆|唐太宗为什么把太子发配重庆
  • 栏目介绍 水煮重庆 就是把重庆历史中的素材,用传统川菜技法,荤菜素菜一锅烩,追求个麻辣猛.滋味厚.东拉西扯的文字,就图写个开心,读个开心而已,没什么正能量,呵呵.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其它公众号请勿转载 否则一定会找你麻烦 水煮重庆|唐太宗 ...查看


  • 09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
  • 2009届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表达技巧 四川犍为纪家九年制学校 李六宏 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命题角度: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查看


  • 重阳节的习俗的诗句
  • 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屈原<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 ...查看


  • [精品资源]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
  •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红笺一叶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 太子头上的 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必修二 <诗经氓> ...查看


  • 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4月20日 一.面试高分总体思路点拨 每道题都可以从三大方面回答. 1.阐明观点,提出思路.体现首因效应. 两层意思:一是谈对题目关键词或主题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联系报考部门(政府机关或职能部门)工作 ...查看


  •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积累
  •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积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 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 然后提示争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