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几种辅助性策略论文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种辅助性策略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论及,而且不乏创见。但就笔者看来,许多主张或建议还是比较宽泛,或者总是强调兴趣、情感、个性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际的可操作性并不强。笔者认为,既然是作文教学,那就必然强调其实践性,所谓的“有效”,也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实现的。所以,有效的作文教学必然离不开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在作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中得以实施。

当然,日常的写作教学并不仅限于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策略也不应只着眼于写作本身。笔者下面要谈的内容并非如何传授学生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方法,而是一般写作教学流程之外的措施,可以称之为写作教学辅助性策略。

因为充实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不可能只是由作文课堂教学流程实现的,对于辅助性的教学策略,也绝不能忽视。关于这方面,笔者提出几点措施: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所谓读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意识,简单地讲就是写给谁看的问题。从广义上讲,读者意识就是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和评价等对写作主体的语言表达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在写作教学中倡导“读者意识”,就是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读者、运用什么样的表述方式能引起读者兴趣或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写文章时总是想到有一位读者会

读到它,“心有戚戚焉”,这就是有读者意识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关注的主要是“写什么”、“怎么写”,而对“为什么写”、“写给谁看”等问题则认识模糊。因此,不少学生把写作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或者是为考试而作文;而老师(包括阅卷老师)似乎也就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这样,学生难以用一种诚实、信任、恳切的态度与老师交流,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表达真情实感就难以保证;没有读者对象,没有倾诉对象,感情无法定位,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堆砌,于是对作文的兴趣逐渐消失。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一向的写作练习都有假想的读者。”而且,学生“不意识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的写下去。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便不合适”。[1]因此,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读者意识。

在写作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白,树立“读者意识”,就相当于确定自己倾诉与交流的对象(如同龄人、父母老师等),给自己的写作以具体的定位,也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表达的特定“情境”。具体到每一篇作文,读者不同,写作的内容、表述的方式可能会有差异。比如《谈友谊》这样的命题作文,如果假想的对象是将“酒肉之交”、“哥儿们义气”误以为友谊的读者,就可以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友

谊”;如果假想的对象性格孤僻、内向,独往独来,就不妨谈谈友谊的价值;如果假想的对象是渴望友谊而不得的人,就得阐述怎样才能获得友谊。这样,学生便能够有的放矢,激发情感,活跃思维,作文也就容易写好。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书信体的作文往往质量最高,也许就是因为有了倾诉对象的缘故。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胡编乱造,多半是因为“没有东西写”。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应对学习和考试就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于是很多人会抱怨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另一方面,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也爱幻想,所以常常喜欢甚至痴迷于武侠、奇幻、言情类的东西。而写作中更为普遍的是,学生作文动不动就拿古人“说事”,每次作文,总是有写不尽的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仿佛当代的生活、当代的人物没有什么可写的。

对此,我们要认识到,高中生接触的生活面狭窄,这是事实,但并不是没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生活本身往往是平常的却又是丰富的,只要我们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生的作文是不会没有东西可写的。吕叔湘曾谈到作文虚构、写幻想的问题,他说:“这只好偶一为之,占第二位、第三位,第一位的还是写实际生活方面。”[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

作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写作的技术性因素,而是依靠对生活的体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首先应该在设计写作训练时注意这种导向性。吕叔湘说过:“题目要出得学生生活里头有。”[3]写作训练可以先从观察自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入手,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比较关心的一些内容为切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也直接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其次,要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在课堂作文训练之外,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写身边发生的事。这就可以让学生养成积累生活素材、感悟人生哲理的习惯。笔者除了要求学生每周写不少于600字的周记外,还布置了“班级日记”,即全班共用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名学生写一篇日记,字数不做严格要求(一般300字左右),全班学生轮流写,可以记述事件,可以对事件发表评论,也可以写片刻的感受。学生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有的学生可以写到千字以上,还有不少学生对前面的日记进行了点评,皆有可嘉之处。

再次,在写作指导上,倡导用细节表现生活的理念。倡导细节,就是要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新的素材,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倡导细节,就是要“以小见大”,通过日常小事表现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许多反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文章,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细节,

捕捉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因此,“用细节表现生活”不仅是对写作素材的选取,也是一种写作技法的训练,更是学生观察生活的一个诱因。“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4]笔者曾要求学生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分别给父母写封信,讲述生活和学习的感受,许多家长反映从不知孩子观察如此细致、内心如此细腻丰富。

三、写作训练与阅读有机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实践证明,将阅读和写作训练相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前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足以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阅读首先应立足于教材,即立足于课文阅读教学。语文教材历来都是精选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它既包含了人文思想、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丰富内容,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往往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本。因此,阅读教学要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揣摩和学习,领会构思的巧妙,借鉴常见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思路,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比如有一次指导学生学习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的表现方法,不少学生就是参考老舍《想北平》、归有光《项脊轩志》等文章,选取身边小事、寻常之物,写出了很好的作文。

其次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前面讲到,学生接触

的生活面相对比较狭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从而

弥补这一缺憾。这几年本人一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我从接班起就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每周写读书笔记,定期小组或全班交流。即使在高三最后两个月也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一节课用来阅读各类作品,或学生自备阅读文本,或上阅览室;另一节课用来朗读背诵有关的语段或篇章,并作适当抽查。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学生作文中使用的材料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构思和语言也多有改进,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也会更加有意识地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四、写作训练与口语训练有机结合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口头言语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指出,作文是由思维到表达的心理过程,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言语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第一级转换是从思维到内部言语的转换;第二级转换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口头言语表达的转换;而内部言语到外部书面言语表达的转换要经过前两级转换过程进入到第三级转换。虽然口头言语表达与书面言语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过程,但由于两种表达共同经历了前两级转换过程,在前两级转换特别是第二级转换的结果中,可以直接用于书面言语表达的东西越多,书面言语表达就越容易;而二级转换结果中可以直接用于书面言语表达的质量越高,其书面言语表达的水平就越高。因此,一定量的高水平的口语训练会促进书面写作的提高,而口述作文是降低写作训练难度的有效途径。[5]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曾采取过让全班学生在课前自由口头作文的做法,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也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辩论、时事评论等活动,学生从准备到口头表达出来,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作文教学要关注生活,着眼于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丰富写作素材;而将写作与阅读、口语训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实际上就是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这样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辅助性教学策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做法,但一定要能切实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c].朱自清全集(2),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52.

[2] 王晨.重读吕叔湘,走进新课标[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4.

[3] 王晨.重读吕叔湘,走进新课标[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91.

[4] 张定远.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15.

[5]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0.226.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种辅助性策略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论及,而且不乏创见。但就笔者看来,许多主张或建议还是比较宽泛,或者总是强调兴趣、情感、个性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际的可操作性并不强。笔者认为,既然是作文教学,那就必然强调其实践性,所谓的“有效”,也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实现的。所以,有效的作文教学必然离不开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在作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中得以实施。

当然,日常的写作教学并不仅限于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策略也不应只着眼于写作本身。笔者下面要谈的内容并非如何传授学生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方法,而是一般写作教学流程之外的措施,可以称之为写作教学辅助性策略。

因为充实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不可能只是由作文课堂教学流程实现的,对于辅助性的教学策略,也绝不能忽视。关于这方面,笔者提出几点措施: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所谓读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意识,简单地讲就是写给谁看的问题。从广义上讲,读者意识就是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和评价等对写作主体的语言表达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在写作教学中倡导“读者意识”,就是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读者、运用什么样的表述方式能引起读者兴趣或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写文章时总是想到有一位读者会

读到它,“心有戚戚焉”,这就是有读者意识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关注的主要是“写什么”、“怎么写”,而对“为什么写”、“写给谁看”等问题则认识模糊。因此,不少学生把写作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或者是为考试而作文;而老师(包括阅卷老师)似乎也就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这样,学生难以用一种诚实、信任、恳切的态度与老师交流,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表达真情实感就难以保证;没有读者对象,没有倾诉对象,感情无法定位,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堆砌,于是对作文的兴趣逐渐消失。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一向的写作练习都有假想的读者。”而且,学生“不意识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的写下去。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便不合适”。[1]因此,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读者意识。

在写作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白,树立“读者意识”,就相当于确定自己倾诉与交流的对象(如同龄人、父母老师等),给自己的写作以具体的定位,也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表达的特定“情境”。具体到每一篇作文,读者不同,写作的内容、表述的方式可能会有差异。比如《谈友谊》这样的命题作文,如果假想的对象是将“酒肉之交”、“哥儿们义气”误以为友谊的读者,就可以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友

谊”;如果假想的对象性格孤僻、内向,独往独来,就不妨谈谈友谊的价值;如果假想的对象是渴望友谊而不得的人,就得阐述怎样才能获得友谊。这样,学生便能够有的放矢,激发情感,活跃思维,作文也就容易写好。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书信体的作文往往质量最高,也许就是因为有了倾诉对象的缘故。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胡编乱造,多半是因为“没有东西写”。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应对学习和考试就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于是很多人会抱怨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另一方面,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也爱幻想,所以常常喜欢甚至痴迷于武侠、奇幻、言情类的东西。而写作中更为普遍的是,学生作文动不动就拿古人“说事”,每次作文,总是有写不尽的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仿佛当代的生活、当代的人物没有什么可写的。

对此,我们要认识到,高中生接触的生活面狭窄,这是事实,但并不是没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生活本身往往是平常的却又是丰富的,只要我们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生的作文是不会没有东西可写的。吕叔湘曾谈到作文虚构、写幻想的问题,他说:“这只好偶一为之,占第二位、第三位,第一位的还是写实际生活方面。”[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

作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写作的技术性因素,而是依靠对生活的体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首先应该在设计写作训练时注意这种导向性。吕叔湘说过:“题目要出得学生生活里头有。”[3]写作训练可以先从观察自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入手,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比较关心的一些内容为切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也直接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其次,要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在课堂作文训练之外,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写身边发生的事。这就可以让学生养成积累生活素材、感悟人生哲理的习惯。笔者除了要求学生每周写不少于600字的周记外,还布置了“班级日记”,即全班共用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名学生写一篇日记,字数不做严格要求(一般300字左右),全班学生轮流写,可以记述事件,可以对事件发表评论,也可以写片刻的感受。学生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有的学生可以写到千字以上,还有不少学生对前面的日记进行了点评,皆有可嘉之处。

再次,在写作指导上,倡导用细节表现生活的理念。倡导细节,就是要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新的素材,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倡导细节,就是要“以小见大”,通过日常小事表现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许多反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文章,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细节,

捕捉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因此,“用细节表现生活”不仅是对写作素材的选取,也是一种写作技法的训练,更是学生观察生活的一个诱因。“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4]笔者曾要求学生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分别给父母写封信,讲述生活和学习的感受,许多家长反映从不知孩子观察如此细致、内心如此细腻丰富。

三、写作训练与阅读有机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实践证明,将阅读和写作训练相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前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足以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阅读首先应立足于教材,即立足于课文阅读教学。语文教材历来都是精选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它既包含了人文思想、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丰富内容,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往往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本。因此,阅读教学要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揣摩和学习,领会构思的巧妙,借鉴常见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思路,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比如有一次指导学生学习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的表现方法,不少学生就是参考老舍《想北平》、归有光《项脊轩志》等文章,选取身边小事、寻常之物,写出了很好的作文。

其次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前面讲到,学生接触

的生活面相对比较狭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从而

弥补这一缺憾。这几年本人一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我从接班起就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每周写读书笔记,定期小组或全班交流。即使在高三最后两个月也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一节课用来阅读各类作品,或学生自备阅读文本,或上阅览室;另一节课用来朗读背诵有关的语段或篇章,并作适当抽查。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学生作文中使用的材料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构思和语言也多有改进,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也会更加有意识地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四、写作训练与口语训练有机结合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口头言语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指出,作文是由思维到表达的心理过程,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言语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第一级转换是从思维到内部言语的转换;第二级转换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口头言语表达的转换;而内部言语到外部书面言语表达的转换要经过前两级转换过程进入到第三级转换。虽然口头言语表达与书面言语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过程,但由于两种表达共同经历了前两级转换过程,在前两级转换特别是第二级转换的结果中,可以直接用于书面言语表达的东西越多,书面言语表达就越容易;而二级转换结果中可以直接用于书面言语表达的质量越高,其书面言语表达的水平就越高。因此,一定量的高水平的口语训练会促进书面写作的提高,而口述作文是降低写作训练难度的有效途径。[5]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曾采取过让全班学生在课前自由口头作文的做法,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也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辩论、时事评论等活动,学生从准备到口头表达出来,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作文教学要关注生活,着眼于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丰富写作素材;而将写作与阅读、口语训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实际上就是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这样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辅助性教学策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做法,但一定要能切实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c].朱自清全集(2),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52.

[2] 王晨.重读吕叔湘,走进新课标[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4.

[3] 王晨.重读吕叔湘,走进新课标[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91.

[4] 张定远.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15.

[5]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0.226.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
  •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高中语文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如何让高中语文作业更有效 绍兴市稽山中学 惊回首感慨百年话古文--论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绍兴市稽山中学 教育心理学在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的应用 绍兴市高级 ...查看


  • 2013毕业论文(语文教育学)参考题
  • 语文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题 说明:以下题目有些只是选题范围,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教育教学现状确定具体论题,切忌大而空. 一. 毕业论文 1.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取向的新认识 2.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3.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研究 ...查看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1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查看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蚌埠人社职改办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蚌埠人社职改办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论文选题题目 蚌埠人社职改办代理 ...查看


  • 江城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江城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江城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高中地理|教学职称论文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