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 谈以课例为主体的校本教研

磐安县实验小学 陈新芳

【摘要】 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本文根据实践的经验,从以课例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的合作开放教研机制、合作互动的教研渠道、多平台资源整合的科研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 合作开放 合作互动 资源整合

什么是“校本教研?”专家们给它下的比较一致的定义是: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根据我的理解,我们通常讲的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和反思教学行为,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一种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由此看来,开展校本教研的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质量,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这个两个目的中,我认为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在合作中专业成长是关键。

有一份对教师的“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您的帮助最大”问卷调查(295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纯粹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并不大,而立足实践的专家指导和同事互助对自身的帮助很大。我们认为,以上的调查反映出了大部分教师的共同心理,因为高深的理论难以让他们学以致用,而纯粹的教学案例由于缺乏行为自省只能让他们东施效颦。只有通过对自身教学全过程的行为反省的行动式指导和帮助,才能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同事间的研讨与共享是教师最直接的学习资源,因为在相近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个体间尽管存在差异,但经常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当教师间不同的观念、教学法模式或方式方法发生交流、冲突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能得到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的管理理念,并在校本教研中得以全面落实。

一 建立合作开放的校验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培养教师功能,我们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学科备课小组,并对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

组织范围、活动内容、考核方法、教师的调配等都作了导向性的规定,提出了《磐安县实验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操作性的意见》,建立了一套合作开放的教研机制。

1. 以校为本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首先,我们把开展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定位为: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因此,我们摒弃了那种追风、作秀、赶时式的教研形式。其次,学校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研组长带头,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树立培养更多年轻教师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的意识,并把它列入学期学年考核内容。在教师中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协作精神,鼓励教师多渠道向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特色教师努力,走专业化之路。再次,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使校本教研植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并为所有的教师所体验、所认同、其研究的成果逐步沉淀为学校的传统和文化,使教师成长的同时促进。

2. 全员参与

校长亲自担任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长,并参与校本研究活动,让教师明白参与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要求人人参与教研活动,并把参与教研活动情况列入教师考核。同时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分级管理组织网络,提出了”教师(发现问题)---教研组(确定主题)--教师(学习理论)---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组(上课、听课、评课)----教师(上课发现新问题)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使全体教师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

3. 强化研讨

“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文化’。”校本教研的生命就在于研讨,它不可能是某个教师独立摸索、闭门研究,更多的是同伴的互助和必要的专家引领,是在各种合作以及探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因此,我们努力营造“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员”的氛围,要求教师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于同事积极交流。同时,积极实行“开门主义”,接受外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于教研员、专家、兄弟学校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由于合作开放的教研机制的建成,这几年,我校的教师在专业方面迅速成长,全县一半以上的小学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县优秀人才都在我校,教坛新秀、优质课评选推一个成功一个,推一节成功一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 创设合作互动的教研渠道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教育是科学”,说明有它特定的规律,“教育是艺术”,说明不同的教师,

教学方法又各不相同。为了减轻教师机械、重复、低效的劳动,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和指导学生,经过慎重考虑,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在学期初,在组织整册教材的备课任务进行分解,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要点进行第一次备课,然后把教学设计印发给同组的每位教师:每位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重点进行“二度备课”。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本人教学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旁注和记录作业情况、教学反思、学校重点对教师的“二度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每周备课组内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几个自己设计的创新教学设计和课件。

集体备课制度为教师间交流提供了平台,备课组内每位教师将自己的优点输送给了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了更多的优点,形成了“合作链”,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各自为战和鼓励无助的现象,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转换评课角度

传统的评课“三重三轻”现象十分明显: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每位教师听课笔记记的内容差不多,评课时说的也差不多,往往是人云亦云。更是由于面子观,在校内的评课常常流于客套、形式,很少有研讨的场面。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我们实行“合作听课制”,就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阵地,先讨论筛选出具有研讨价值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研讨主题和上课内容;再由备课组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对听课过程中的课堂教师行为、学生反应、数据统计等记录作明确分工,要求课前去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最后在评课过程中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评议,通过大家共同的评课活动,形成立体的课堂教学观。由于教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中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实例,既有直观案例数据,又有理性思考,几番点评,不仅对上课教师的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提高很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活动参与者的理论素养、观察的敏锐度、理性的思考等专业的成长。

3、 灵活开课形式

在同事、教研员的指点帮助下,能上公开课并上好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是最好的历练。综观教师的成长过程,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我校积极创造条件,采用研讨课、汇报课、随堂课、观摩课、交流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开课活动,给广大教师提高磨练的机会。如:(1)备课组成员相互开课;(2)年级组开课(3)学科校教研组开课(4)校结对开课(5)开放日随堂听课(6)向家长开课(7)向教研员、学校中层干部开课。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现“同内容多人上”“同一个老师到不同的班级上”这两种教研方法对教师反思意识的形成、领悟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

4. 强化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颇似那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校本教研强调的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教研活动我们抓好“一个课例、三次讨论、三个关注、两次反思”。即一个教师小组共同讨论某一课例,设计学习策略---上课、听课、评课,讨论修改学习策略-----再上课、听课、评课、修改……日常教学,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堂课后写“教学反思”,一学期上交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故事,学校每年汇编成集。 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角度进行反思。一是反思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经历:哪位教师对你的影响最大,这就是你今天努力的方向,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这就是你今天想为学生创设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挫败感,这就是你在教学中想避免的,哪种同学关系是你喜欢的,这就是你今天在同学提倡的,哪种教育方式是你接受的,这就是你今天尽力模仿的,二是反思自己作为教学者的经历:反思自己的教学仪表,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反思自己的教材的处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方式于态度,反思这一学期自己所得所失,观察自己同事这一学期所得所思,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剖析自己的教育性格,提炼或规划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

不断反思的结果,正如几位教师所写:“在提出的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生出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不经意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录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对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厚积薄发,从‘教后反思’到‘案例分析’是自己研究的一次次飞跃。

5. 深化教育科研

这几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率居全县首位,靠的就是科研和教研合二为一,使教育教学经验与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成果双丰收。我们做到了三点:一是学校大课题做好序列研究。从实验小学创办时的“寄宿制管理模式研究”到“寄宿制小学享受亲情教育”,再到今年准备申报的“创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依据学校的发展不断深化,深入。二是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子课题的研究。三是以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牵头,做好人人参与的学科专题研究。

三 重视多平台资源的整合

为了给教师合作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我们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眼见、创新的教研氛围,建立了多个教师交流的平台。

1. 理论学习平台

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培训、聘请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确定科研的课题,制定课题方案、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每年拨出上万元的专款用于教育理论于科研刊物的征订,要求教师每周必须有半天的时间在阅览室学习,把业务学习列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印制了《业务学习摘记本》,要求每学年完成一本的摘抄任务,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抓好继续教育培训,为了便于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教科室组织印制了《磐安科研》内部交流材料,设立“理论和学习”,“教改信息”,“课题交

流”,“实践和探索”,“转变与反思”,“讨论与争鸣”等栏目,每月定期刊出一次,现已编了30多期,每学年组织编印《教师优秀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故事集》等供教师交流学习。学校还成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小组,由各科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组成,起到专业的引领作用。

2. 网络交流平台

便捷的网络为实现教师间更大范围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便利。我们十分重视校园网的创设,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加强了网络使用培训,便于学习和教学;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周组织一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学习意识和使用技能,三是建好学校网站,开辟教师原地专栏,实现教师课题研究,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的网上交流,四是做好骄傲学资源库建设,收集教师制作的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资料等实现资源共享,五是积极向县、市、省教研网投稿,达到于外界的交流。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形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富有实效,在课堂里讨论、情景设计、行为反省等过程中,教师处处表现为与人合作,变被动为主动,变统一水平的行为重复为解决问题式的行为跟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大部分教师养成了记教后反思、记教学日记、课程故事、教学随感的好习惯。

两位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就是良好总经验思想的碰撞,融合,十位教师的合作交流,就是十种经验思想的相互交融。一个学校、一个县及至一个地球村,那就是数不清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教师在合作致用快速成长。

(本文在《名校管理》中刊出)

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 谈以课例为主体的校本教研

磐安县实验小学 陈新芳

【摘要】 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本文根据实践的经验,从以课例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的合作开放教研机制、合作互动的教研渠道、多平台资源整合的科研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 合作开放 合作互动 资源整合

什么是“校本教研?”专家们给它下的比较一致的定义是: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根据我的理解,我们通常讲的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和反思教学行为,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一种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由此看来,开展校本教研的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质量,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这个两个目的中,我认为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在合作中专业成长是关键。

有一份对教师的“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您的帮助最大”问卷调查(295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纯粹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并不大,而立足实践的专家指导和同事互助对自身的帮助很大。我们认为,以上的调查反映出了大部分教师的共同心理,因为高深的理论难以让他们学以致用,而纯粹的教学案例由于缺乏行为自省只能让他们东施效颦。只有通过对自身教学全过程的行为反省的行动式指导和帮助,才能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同事间的研讨与共享是教师最直接的学习资源,因为在相近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个体间尽管存在差异,但经常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当教师间不同的观念、教学法模式或方式方法发生交流、冲突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能得到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的管理理念,并在校本教研中得以全面落实。

一 建立合作开放的校验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培养教师功能,我们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学科备课小组,并对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

组织范围、活动内容、考核方法、教师的调配等都作了导向性的规定,提出了《磐安县实验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操作性的意见》,建立了一套合作开放的教研机制。

1. 以校为本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首先,我们把开展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定位为: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因此,我们摒弃了那种追风、作秀、赶时式的教研形式。其次,学校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研组长带头,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树立培养更多年轻教师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的意识,并把它列入学期学年考核内容。在教师中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协作精神,鼓励教师多渠道向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特色教师努力,走专业化之路。再次,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使校本教研植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并为所有的教师所体验、所认同、其研究的成果逐步沉淀为学校的传统和文化,使教师成长的同时促进。

2. 全员参与

校长亲自担任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长,并参与校本研究活动,让教师明白参与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要求人人参与教研活动,并把参与教研活动情况列入教师考核。同时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分级管理组织网络,提出了”教师(发现问题)---教研组(确定主题)--教师(学习理论)---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组(上课、听课、评课)----教师(上课发现新问题)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使全体教师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

3. 强化研讨

“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文化’。”校本教研的生命就在于研讨,它不可能是某个教师独立摸索、闭门研究,更多的是同伴的互助和必要的专家引领,是在各种合作以及探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因此,我们努力营造“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员”的氛围,要求教师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于同事积极交流。同时,积极实行“开门主义”,接受外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于教研员、专家、兄弟学校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由于合作开放的教研机制的建成,这几年,我校的教师在专业方面迅速成长,全县一半以上的小学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县优秀人才都在我校,教坛新秀、优质课评选推一个成功一个,推一节成功一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 创设合作互动的教研渠道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教育是科学”,说明有它特定的规律,“教育是艺术”,说明不同的教师,

教学方法又各不相同。为了减轻教师机械、重复、低效的劳动,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和指导学生,经过慎重考虑,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在学期初,在组织整册教材的备课任务进行分解,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要点进行第一次备课,然后把教学设计印发给同组的每位教师:每位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重点进行“二度备课”。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本人教学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旁注和记录作业情况、教学反思、学校重点对教师的“二度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每周备课组内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几个自己设计的创新教学设计和课件。

集体备课制度为教师间交流提供了平台,备课组内每位教师将自己的优点输送给了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了更多的优点,形成了“合作链”,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各自为战和鼓励无助的现象,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转换评课角度

传统的评课“三重三轻”现象十分明显: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每位教师听课笔记记的内容差不多,评课时说的也差不多,往往是人云亦云。更是由于面子观,在校内的评课常常流于客套、形式,很少有研讨的场面。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我们实行“合作听课制”,就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阵地,先讨论筛选出具有研讨价值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研讨主题和上课内容;再由备课组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对听课过程中的课堂教师行为、学生反应、数据统计等记录作明确分工,要求课前去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最后在评课过程中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评议,通过大家共同的评课活动,形成立体的课堂教学观。由于教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中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实例,既有直观案例数据,又有理性思考,几番点评,不仅对上课教师的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提高很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活动参与者的理论素养、观察的敏锐度、理性的思考等专业的成长。

3、 灵活开课形式

在同事、教研员的指点帮助下,能上公开课并上好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是最好的历练。综观教师的成长过程,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我校积极创造条件,采用研讨课、汇报课、随堂课、观摩课、交流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开课活动,给广大教师提高磨练的机会。如:(1)备课组成员相互开课;(2)年级组开课(3)学科校教研组开课(4)校结对开课(5)开放日随堂听课(6)向家长开课(7)向教研员、学校中层干部开课。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现“同内容多人上”“同一个老师到不同的班级上”这两种教研方法对教师反思意识的形成、领悟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

4. 强化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颇似那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校本教研强调的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教研活动我们抓好“一个课例、三次讨论、三个关注、两次反思”。即一个教师小组共同讨论某一课例,设计学习策略---上课、听课、评课,讨论修改学习策略-----再上课、听课、评课、修改……日常教学,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堂课后写“教学反思”,一学期上交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故事,学校每年汇编成集。 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角度进行反思。一是反思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经历:哪位教师对你的影响最大,这就是你今天努力的方向,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这就是你今天想为学生创设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挫败感,这就是你在教学中想避免的,哪种同学关系是你喜欢的,这就是你今天在同学提倡的,哪种教育方式是你接受的,这就是你今天尽力模仿的,二是反思自己作为教学者的经历:反思自己的教学仪表,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反思自己的教材的处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方式于态度,反思这一学期自己所得所失,观察自己同事这一学期所得所思,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剖析自己的教育性格,提炼或规划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

不断反思的结果,正如几位教师所写:“在提出的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生出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不经意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录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对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厚积薄发,从‘教后反思’到‘案例分析’是自己研究的一次次飞跃。

5. 深化教育科研

这几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率居全县首位,靠的就是科研和教研合二为一,使教育教学经验与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成果双丰收。我们做到了三点:一是学校大课题做好序列研究。从实验小学创办时的“寄宿制管理模式研究”到“寄宿制小学享受亲情教育”,再到今年准备申报的“创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依据学校的发展不断深化,深入。二是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子课题的研究。三是以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牵头,做好人人参与的学科专题研究。

三 重视多平台资源的整合

为了给教师合作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我们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眼见、创新的教研氛围,建立了多个教师交流的平台。

1. 理论学习平台

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培训、聘请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确定科研的课题,制定课题方案、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每年拨出上万元的专款用于教育理论于科研刊物的征订,要求教师每周必须有半天的时间在阅览室学习,把业务学习列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印制了《业务学习摘记本》,要求每学年完成一本的摘抄任务,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抓好继续教育培训,为了便于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教科室组织印制了《磐安科研》内部交流材料,设立“理论和学习”,“教改信息”,“课题交

流”,“实践和探索”,“转变与反思”,“讨论与争鸣”等栏目,每月定期刊出一次,现已编了30多期,每学年组织编印《教师优秀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故事集》等供教师交流学习。学校还成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小组,由各科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组成,起到专业的引领作用。

2. 网络交流平台

便捷的网络为实现教师间更大范围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便利。我们十分重视校园网的创设,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加强了网络使用培训,便于学习和教学;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周组织一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学习意识和使用技能,三是建好学校网站,开辟教师原地专栏,实现教师课题研究,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的网上交流,四是做好骄傲学资源库建设,收集教师制作的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资料等实现资源共享,五是积极向县、市、省教研网投稿,达到于外界的交流。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形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富有实效,在课堂里讨论、情景设计、行为反省等过程中,教师处处表现为与人合作,变被动为主动,变统一水平的行为重复为解决问题式的行为跟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大部分教师养成了记教后反思、记教学日记、课程故事、教学随感的好习惯。

两位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就是良好总经验思想的碰撞,融合,十位教师的合作交流,就是十种经验思想的相互交融。一个学校、一个县及至一个地球村,那就是数不清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教师在合作致用快速成长。

(本文在《名校管理》中刊出)


相关文章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摘要]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校本教研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使我们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 ...查看


  • 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自我反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 1.反思与教师发展 波斯纳(Posner)曾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 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 ...查看


  • 阳光心态,健康成长--从教师的职责帮助中学生拥有美好中学生活
  • 阳光心态,健康成长 --从教师的职责论帮助中学生拥有美好中学生活 罗定市黎少中学 谢少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系到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态与人格等德育问题日益被教育界所关注,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出发,围绕教师的职责,重点讨论教师的模范 ...查看


  •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
  •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李步真 摘要: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也正逐步地完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查看


  • 学生成长的坚强后盾--家校合作
  • 学生成长的坚强后盾 --论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学生的三股重要力量,其中家庭和学校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 ...查看


  • 二年级传统文化课时备课
  • 第一单元 一.指导思想:经典驿站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 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查看


  • 骨干教师培训之[骨干教师如何突破发展高原区 ]
  • 孔凡哲 (东北 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在本专题中,我们将集中围绕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骨干教师如何突破高原区实现专业成长的快速发展,展开相对系统的分析. 一 ...查看


  • 打造团队精神,引领专业成长
  • 打造团队精神,引领专业成长 --浅谈圣水峪小学团队建设之初感 柏 震 2011年8月23日,我带着自信不足与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具有显著山区特色的圣水峪小学.无论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与原单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在现有背景下,在原有基础上 ...查看


  •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传 统 文 化 教 案 六年级(寺台小学)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