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霜教授谈精神病理学之客体关系的失败和镜像的偏差

一 客体关系的失败

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theory)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主体)精神发展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简而言之,早期婴儿(主体)与母亲(客体)的关系将决定该个体此生与其他人(客体)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早年,这个婴儿如果没有感觉到被母亲所爱:缺爱(创伤性体验),他在此后便难以感觉到他仍可能被他人所爱。因而恐惧无比,所以要依赖他人(共生symbiosis)、要控制他人(攻击)、要躲开他人(孤独).......。这就是克莱因所识的精神病的缘起。

因为早年缺爱,所以对爱极感饥饿,于是对爱的对象(客体)极端的攫取、奢求、控制,这样一来,事与愿违,反而往往会让这个个体(主体)失去爱的对象(客体),这样的悲剧天天发生着。

照克莱因的想法:正是早年的悲剧决定了后来的悲剧。

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个体在与他人的情感的关系之中,因渴求被爱,而完全丢弃了自我, 有点夸父追日、飞蛾扑火似的风格。

再走远一点,因需要爱而误读,出现一种悲剧式的移情和投射:固执地认为对方很钟情于自己,这在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体系中,叫做“钟情妄想”。

早年缺爱的另一种表现是:因着对爱、对情感的无边的渴求,而完全失去了自我的边界,即与对象完完全全地融合和粘连。

有的人对某一个挚爱的对象,首先是完全彻底的移情、然后是完全彻底的控制,以致于表现出诸多“施虐-受虐”的征象。

还有一种表现,个体对爱的渴求永无休止,在一个客体身上实难餍足,于是无休止的从一个客体移情到另一个,再到另一个,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呈现出一幅幅巨大的悲剧的画面。

二 镜像的偏差

拉康的镜像关系理论也有些类似:婴儿在出生后6-18个月,会在镜子中、更主要是在母亲目光的注视中渐渐的发现自己的身体、自己, 并完全依据母亲的眼色来获知自己是可爱的还是不可爱的。遗憾的是,母亲的眼色可能颇为冷漠、否定。

依照拉康的看法,这种眼色颇具杀伤性。这种眼色让婴儿自惭形秽:“支离破碎”。对有些敏感脆弱的人而言,这种“被破碎”的感觉终其一生也难以修复。会在后来的生活中时时让这个人沉沦、幻灭、自毁。

简明的讲,似乎是个体在此一遭(6-18个月)未能被母亲所爱,即再也难以感觉到自己仍可能为他人所爱,此生再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

除此以外,可以发现镜像的失败的个体,精神分裂症常常对自己身体有些不接受,身体隔膜、张皇、局促、尴尬、刻板、僵硬,自己对自己都很有些搞不清楚、关于高矮、胖瘦、大小都有些模糊,难以贴切的领会,好像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是陌生的、异己的、甚至是可恨的。对他人的解读同样如此希里糊涂。这样的生活将是一种多么大的误会。

照拉康的见解,这是因为在镜像之初,自己的身体不曾为母亲接受的原故。如果仔细考究,还会发现,种种支离破碎的身体意象,也会从语言或者其他无意识的产物(梦、绘画、语误等等)之中展示出来。

一 客体关系的失败

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theory)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主体)精神发展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简而言之,早期婴儿(主体)与母亲(客体)的关系将决定该个体此生与其他人(客体)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早年,这个婴儿如果没有感觉到被母亲所爱:缺爱(创伤性体验),他在此后便难以感觉到他仍可能被他人所爱。因而恐惧无比,所以要依赖他人(共生symbiosis)、要控制他人(攻击)、要躲开他人(孤独).......。这就是克莱因所识的精神病的缘起。

因为早年缺爱,所以对爱极感饥饿,于是对爱的对象(客体)极端的攫取、奢求、控制,这样一来,事与愿违,反而往往会让这个个体(主体)失去爱的对象(客体),这样的悲剧天天发生着。

照克莱因的想法:正是早年的悲剧决定了后来的悲剧。

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个体在与他人的情感的关系之中,因渴求被爱,而完全丢弃了自我, 有点夸父追日、飞蛾扑火似的风格。

再走远一点,因需要爱而误读,出现一种悲剧式的移情和投射:固执地认为对方很钟情于自己,这在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体系中,叫做“钟情妄想”。

早年缺爱的另一种表现是:因着对爱、对情感的无边的渴求,而完全失去了自我的边界,即与对象完完全全地融合和粘连。

有的人对某一个挚爱的对象,首先是完全彻底的移情、然后是完全彻底的控制,以致于表现出诸多“施虐-受虐”的征象。

还有一种表现,个体对爱的渴求永无休止,在一个客体身上实难餍足,于是无休止的从一个客体移情到另一个,再到另一个,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呈现出一幅幅巨大的悲剧的画面。

二 镜像的偏差

拉康的镜像关系理论也有些类似:婴儿在出生后6-18个月,会在镜子中、更主要是在母亲目光的注视中渐渐的发现自己的身体、自己, 并完全依据母亲的眼色来获知自己是可爱的还是不可爱的。遗憾的是,母亲的眼色可能颇为冷漠、否定。

依照拉康的看法,这种眼色颇具杀伤性。这种眼色让婴儿自惭形秽:“支离破碎”。对有些敏感脆弱的人而言,这种“被破碎”的感觉终其一生也难以修复。会在后来的生活中时时让这个人沉沦、幻灭、自毁。

简明的讲,似乎是个体在此一遭(6-18个月)未能被母亲所爱,即再也难以感觉到自己仍可能为他人所爱,此生再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

除此以外,可以发现镜像的失败的个体,精神分裂症常常对自己身体有些不接受,身体隔膜、张皇、局促、尴尬、刻板、僵硬,自己对自己都很有些搞不清楚、关于高矮、胖瘦、大小都有些模糊,难以贴切的领会,好像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是陌生的、异己的、甚至是可恨的。对他人的解读同样如此希里糊涂。这样的生活将是一种多么大的误会。

照拉康的见解,这是因为在镜像之初,自己的身体不曾为母亲接受的原故。如果仔细考究,还会发现,种种支离破碎的身体意象,也会从语言或者其他无意识的产物(梦、绘画、语误等等)之中展示出来。


相关文章

  • 自我的凝视:白居易的写真诗与对镜诗
  • 一.前言:看见自我 本文探讨的是作者书写"看见自我"的视觉经验及其反思.写作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它指向作者对于自身存在意义与生命价值的认知.自我意 ...查看


  • 回归佛洛依德
  • 回归佛洛依德/Retour a Freud [真实的][想像的][病症][语言的] 阅读策略 基本上,这是一份读书报告.文本是香港评论家梁浓刚所著的「回归佛 洛依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远流/1989年」. 据原书序中所言拉康在二十多年的讲座 ...查看


  • 社会心理学重难点汇总
  • 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 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依据的学科. 2.思考社会心理分类系统与社会心理学的定位. 社会心里分类系统是一个旨在确 ...查看


  • [老人与海]的象征寓意美
  • K老人与海>的象征寓意奠 口丁志斌(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简单的故事情节塑造一个硬汉的形象,成为20世纪欧美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对欧美文学的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查看


  • 现代管理学 答案
  • 现代管理学 一. 概念题 1.从一般意义上来定义管理:(P5)一般意义上的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2.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6)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 ...查看


  •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
  •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以高效地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人们所拥有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 ...查看


  • 丛中:主体心理治疗
  •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把你当客体),只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把你当主体)."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历史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quo ...查看


  • 第七章 表象 知觉 表征
  •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表象(Medal Image )亦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普通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不仅是信息加工的成果,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表象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心理过程 ...查看


  •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
  • <心理学报> 2014年01期 加入收藏 投稿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 周璠  石岩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B201401011.htm [摘要]:以女性身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