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策略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这对于我国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融资困难却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使其发展潜力和速度受到严重制约。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客户管理的观念、技术、方法、体系和外部环境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需求。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针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几点支持中小企业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5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1-0060-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1.15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见表1。

  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中小企业户数占整个市场企业户数的99%以上;在GDP中中小企业的贡献约占60%,在税收收入中占近50%;在进出口总额中占约50%;对就业的贡献度约为75%。与此相比,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量仅占全部公司客户贷款总额的40%左右,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发展空间巨大①。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现状

  (一)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存在明显不足

  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统计,认为融资环境较以前有明显好转的中小企业不足7%,稍有好转的也仅为13.93%,而将近80%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融资环境没有变化或趋于恶化,其中认为融资环境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变化的企业为59.02%,同时认为融资环境恶化的企业竟超过了20%,这一比例与认为融资环境好转的企业的比例基本相当。在对现有融资方式满意程度这一问题上,感到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企业分别为19.84%和15.87%,而较满意的为19.84%,非常满意的为3.17%②。另外根据2005年7月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自我融资比例90%;银行贷款仅为4%;非金融机构为3%;其他渠道为2.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主要以自我融资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比例相当低,加之中小企业资本金较少,规模较小,其内源融资规模相当有限,迫切需要债务等外源融资,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较高的门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GDP的贡献率已超过60%,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7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率不足10%。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准入条件、贷款流程、贷款政策并没有给予中小企业特殊的优惠政策。企业的规模越小,其贷款要求被拒绝的比率往往越高。据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调查,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够获得,仅16%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贷款难的程度“可见一斑”。而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在我国,中型、小型企业贷款申请失败概率分别为22.13%和23%,而大企业失败概率仅为12%①。

  2005年以来,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己在稳步增长。从绝对数量来说,2009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7.1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43.5%,比2008年末加快23.4个百分点。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3.4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1%,比年初高16.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1.4%,比年初高34.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其中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40.9%、34.3%和24.8%。国家发改委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仍然很高,达到了56.1%②。当前中小企业大部分依赖间接融资,尤其是利用银行信贷进行融资居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成为目标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而且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1]。

  (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单位成本较高

  从银行业务的角度来讲,对大企业的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只相当于零售业务。目前我国银行业在贷款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上还没有分开,对大额和小额贷款审查程序基本一样。于是对任何一笔贷款,不管金额多少,银行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和监控等完整的授信流程,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少、笔数多、手续复杂,这就使得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单位成本远高于大型企业。过高的成本自然使得银行不愿意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为严重,对于贷款项目的潜在收益和风险,作为贷款者的银行通常比作为借款者的企业了解的要少。现代货币金融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不仅会导致金融市场难以有效运作,形成资金配置的低效率,而且会增加银行的贷款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低,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业务、经济效益、投资风险、还款能力的了解比较困难,加大了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寻成本乃至整个融资成本,提高了银行系统面临风险的概率。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有一个特殊的成因。即相对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多是“新生代”,或是商业银行的新客户,二者之间业务往来数量少、时间短。

  (四)商业银行自我风险约束加强,坚持审慎的低风险信贷政策

  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在风险管理上是“在政策规定的利差范围内,开展适度风险的信贷业务,并且要求担保”,而中小企业客观上具有分布面广、管理分散,不利于银行对其行业、领域及交叉风险进行有效预警,风险管理成本较高;又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品和可靠的担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畏惧”心理。中小企业的天然弱点和银行追求“低风险,高效益”的经营目标之间的矛盾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2]。

  四、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的联系,建立服务中中小企业的机制

  统筹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关系,采取分工协作,共同推动的模式。要加强总分行联系,总行要充分发挥行际间的传递作用,牵头组织管理全国的小型企业业务人才培训,在全国推广已经成形的模式经验和产品,以推动全行小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分支机构要确立“宁缺毋滥”的原则,主要营销那些产权清晰、管理已具一定层次、自身经营积累相对较好、成长性好、销售资金回笼正常、业主商誉度高、无不良记录、有培育潜力的中小企业。

  (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信用信息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企业和个人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在做好对企业和个人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工商、税务、公安、电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做好信用信息整合,建立一个分级开放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和企业多方协作、相互监督的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改进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应改变目前按大中企业的标准评估中小企业资信的做法,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内部资金评级制度,应尽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制度,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客观评定中小企业等级,合理确定对中小企业信用授信额度。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要统一行业标准,规范信息渠道、分析计算、信用评价等各个环节和操作流程,促进信用评级健康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分散信贷风险

  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是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质押和担保,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有效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加快市县两级信用担保公司的组建。对已组建的市县两级信用担保公司增加注资,落实财政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担保补偿机制,提高其担保实力;未组建担保公司的县(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组建。二是鼓励和支持发展社会商业性担保机构。鼓励有能力的大企业和行业协会与中小企业联合组建商业性担保公司,通过收取适当费用,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三是鼓励支持成立中小企业互助的会员制担保机构。借助行业协会或商会等组织牵头行业内中小企业成立担保公司,通过联保、互保或收费等形式,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提供服务。四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发挥公共财政的政策导向激励作用[3]。

  (四)商业银行应构建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核算机制

  重点推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单独核算的试点,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以评价小企业客户的优劣和利润贡献度的高低,考察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业绩。在银行内部要做到分账,加强能够衡量账户业绩和盈利能力和利润报告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建设,以便能够正确衡量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不同个人(产品经理、关系经理)对发展小企业客户的利润贡献。建立经营人员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落实岗位,分解任务,将客户经理、风险岗位人员的负责度、经营业绩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对客户经理在贷款定价中的超额定价能力和存款、中间业务等方面的组织营销能力要给予特别奖励。要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明确经营人员尽职内容和环节,既要防范个人道德风险,又较好地改变基层行对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怕承担责任的情况,鼓励客户经理营销,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姜兰.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徐登平.地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策略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9(10):100-102.

  [3]李扬.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05-210.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这对于我国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融资困难却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使其发展潜力和速度受到严重制约。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客户管理的观念、技术、方法、体系和外部环境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需求。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针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几点支持中小企业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5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1-0060-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1.15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见表1。

  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中小企业户数占整个市场企业户数的99%以上;在GDP中中小企业的贡献约占60%,在税收收入中占近50%;在进出口总额中占约50%;对就业的贡献度约为75%。与此相比,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量仅占全部公司客户贷款总额的40%左右,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发展空间巨大①。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现状

  (一)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存在明显不足

  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统计,认为融资环境较以前有明显好转的中小企业不足7%,稍有好转的也仅为13.93%,而将近80%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融资环境没有变化或趋于恶化,其中认为融资环境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变化的企业为59.02%,同时认为融资环境恶化的企业竟超过了20%,这一比例与认为融资环境好转的企业的比例基本相当。在对现有融资方式满意程度这一问题上,感到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企业分别为19.84%和15.87%,而较满意的为19.84%,非常满意的为3.17%②。另外根据2005年7月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自我融资比例90%;银行贷款仅为4%;非金融机构为3%;其他渠道为2.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主要以自我融资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比例相当低,加之中小企业资本金较少,规模较小,其内源融资规模相当有限,迫切需要债务等外源融资,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较高的门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GDP的贡献率已超过60%,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7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率不足10%。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准入条件、贷款流程、贷款政策并没有给予中小企业特殊的优惠政策。企业的规模越小,其贷款要求被拒绝的比率往往越高。据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调查,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够获得,仅16%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贷款难的程度“可见一斑”。而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在我国,中型、小型企业贷款申请失败概率分别为22.13%和23%,而大企业失败概率仅为12%①。

  2005年以来,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己在稳步增长。从绝对数量来说,2009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7.1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43.5%,比2008年末加快23.4个百分点。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3.4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1%,比年初高16.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1.4%,比年初高34.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其中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40.9%、34.3%和24.8%。国家发改委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仍然很高,达到了56.1%②。当前中小企业大部分依赖间接融资,尤其是利用银行信贷进行融资居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成为目标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而且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1]。

  (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单位成本较高

  从银行业务的角度来讲,对大企业的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只相当于零售业务。目前我国银行业在贷款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上还没有分开,对大额和小额贷款审查程序基本一样。于是对任何一笔贷款,不管金额多少,银行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和监控等完整的授信流程,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少、笔数多、手续复杂,这就使得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单位成本远高于大型企业。过高的成本自然使得银行不愿意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为严重,对于贷款项目的潜在收益和风险,作为贷款者的银行通常比作为借款者的企业了解的要少。现代货币金融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不仅会导致金融市场难以有效运作,形成资金配置的低效率,而且会增加银行的贷款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低,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业务、经济效益、投资风险、还款能力的了解比较困难,加大了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寻成本乃至整个融资成本,提高了银行系统面临风险的概率。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有一个特殊的成因。即相对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多是“新生代”,或是商业银行的新客户,二者之间业务往来数量少、时间短。

  (四)商业银行自我风险约束加强,坚持审慎的低风险信贷政策

  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在风险管理上是“在政策规定的利差范围内,开展适度风险的信贷业务,并且要求担保”,而中小企业客观上具有分布面广、管理分散,不利于银行对其行业、领域及交叉风险进行有效预警,风险管理成本较高;又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品和可靠的担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畏惧”心理。中小企业的天然弱点和银行追求“低风险,高效益”的经营目标之间的矛盾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2]。

  四、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的联系,建立服务中中小企业的机制

  统筹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关系,采取分工协作,共同推动的模式。要加强总分行联系,总行要充分发挥行际间的传递作用,牵头组织管理全国的小型企业业务人才培训,在全国推广已经成形的模式经验和产品,以推动全行小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分支机构要确立“宁缺毋滥”的原则,主要营销那些产权清晰、管理已具一定层次、自身经营积累相对较好、成长性好、销售资金回笼正常、业主商誉度高、无不良记录、有培育潜力的中小企业。

  (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信用信息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企业和个人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在做好对企业和个人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工商、税务、公安、电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做好信用信息整合,建立一个分级开放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和企业多方协作、相互监督的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改进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应改变目前按大中企业的标准评估中小企业资信的做法,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内部资金评级制度,应尽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制度,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客观评定中小企业等级,合理确定对中小企业信用授信额度。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要统一行业标准,规范信息渠道、分析计算、信用评价等各个环节和操作流程,促进信用评级健康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分散信贷风险

  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是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质押和担保,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有效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加快市县两级信用担保公司的组建。对已组建的市县两级信用担保公司增加注资,落实财政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担保补偿机制,提高其担保实力;未组建担保公司的县(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组建。二是鼓励和支持发展社会商业性担保机构。鼓励有能力的大企业和行业协会与中小企业联合组建商业性担保公司,通过收取适当费用,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三是鼓励支持成立中小企业互助的会员制担保机构。借助行业协会或商会等组织牵头行业内中小企业成立担保公司,通过联保、互保或收费等形式,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提供服务。四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发挥公共财政的政策导向激励作用[3]。

  (四)商业银行应构建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核算机制

  重点推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单独核算的试点,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以评价小企业客户的优劣和利润贡献度的高低,考察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业绩。在银行内部要做到分账,加强能够衡量账户业绩和盈利能力和利润报告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建设,以便能够正确衡量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不同个人(产品经理、关系经理)对发展小企业客户的利润贡献。建立经营人员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落实岗位,分解任务,将客户经理、风险岗位人员的负责度、经营业绩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对客户经理在贷款定价中的超额定价能力和存款、中间业务等方面的组织营销能力要给予特别奖励。要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明确经营人员尽职内容和环节,既要防范个人道德风险,又较好地改变基层行对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怕承担责任的情况,鼓励客户经理营销,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姜兰.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徐登平.地方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策略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9(10):100-102.

  [3]李扬.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05-210.


相关文章

  • 经济学类本科论文参考题目
  • 经济贸易学院 关于2006届毕业生论文指导选题的说明 各位指导教师及经贸院毕业生: 为了使我院教师所指导的毕业生在确定选题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现对论文选题做以下说明: 1.论文选题应该结合自己专业为根本,不以指导教师专业特长作为指针,遵循双 ...查看


  •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
  • 论文题目:浅析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 学校名称:滁州电大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市场营销 入学时间: 2013年春 论文提纲: 一.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 二.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 三.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 (一) ...查看


  • 2016年城商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城商行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8091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 [摘要]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在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为商业银行增加利润来源的同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操作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充分认识,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最大化发挥供应链金融的效力. ...查看


  • 首套房认定标准松绑的"靴子"终于落地
  • 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营现状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首套房认定标准松绑的"靴子"终于 落地 观研天下 出版时间:2014 年 中国报告网 企业发展咨询首站 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营现状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 ...查看


  • 体育赞助文献综述
  • 我国体育赞助研究分析 (文献综述) 1前言 体育赞助,是体育发展到体育产业化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体育的发展有赖经济的支持,两者之间互相依赖,共同发展.2008年8月,中国举办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让中国体育影响力进一步得到 ...查看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查看


  • 浅论中小企业最佳融资策略选择
  • 浅论中小企业最佳融资策略选择 文章摘要: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困难抑制了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采取有效的融资策略,使中小企业顺利发展,是当前中小企业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担 ...查看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冯中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金融业的不断扩大开放及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和营销策略的分析,找出我国商业银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