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句名言的出处

陈福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凡中国人几乎皆知的、意思非常好的一句名言。在我读小学时,老师就告诉我,这是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顾炎武(亭林)先生的名言。后来,我长大了又得知,这八个字其实并不是顾老先生的原话,但意思还是他老人家的,而八字成文乃出自清代大学者梁启超。近年,我去过昆山顾炎武故居,讲解员就是这样讲解的。直至今天,你若上网查查“百度”等,也都是这样说的。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工具书,如《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等等,也是这样解释的。

据说,那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某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他对顾氏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找到这样一段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比较接近的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但没有找到这八个字。该研究员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书中找到了!一处是“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还不完全相同。另一处则八字完全相同:“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梁氏《痛定罪言》一文,据考写于1915年。

后来,我曾看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又说该八字名言出自晚清著名小说家吴沃尧的小说《痛史》第十回。但吴趼人比梁任公年纪大不了几岁,又怎么证明是吴氏早于梁氏提出这八字名言呢?我又读到黑龙江大学某教授所撰论文,指出早在梁氏之前,梁氏好友、维新派另一位思想家麦孟华便已提出这八字名言。麦氏文章写于1900年,并且麦氏也说这是顾炎武的话。随后,据说教育部在组织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中,也对此八字名言作了考证,所说与该教授同。然而,正当我接受了这一新说法时,国内至少有两家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了清初署名“空空主人”写的《岂有此理》一书,作者据说是乾隆中期人,该书写好后未能及时问世,于嘉庆四年(1799)始出版,打开这本书,第一句话赫然就是:“亭林先生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以为至论。”这样看来,这个“空空主人”才是第一个将顾炎武名言浓缩或改写成八字成语的人!只是,这个“空空主人”就像《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一样,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概括顾炎武上述那段话的意思,是不是完全准确,这个问题也有学者提出过,此处暂不置论;但至少,我认为在正式的论文中,是不宜直接将此八字径称为顾炎武说的话的。

近年,又常常看到不少文章(包括近期“笔会”刊发的黄轶的《在台北想起李庄》)引用同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的王夫之(船山)的一段名言:“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这句话,我觉得倒正可以与顾炎武的“亡国”“亡天下”的论述相对读的。可惜,那些引用此言的文章大多不注明出处。王夫之的书与顾炎武一样,非常多。我辛辛苦苦翻了好久,也没有查到这句话。后来,才找到这段话原来出自朱希祖的《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

朱氏回忆章太炎曾口述:“余十一二岁时,外祖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余问:‘前人有谈此语否?’外祖曰:‘王船山、顾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见1936年《制言》杂志第25期“太炎先生纪念专号”)可见,现在有些人动辄引称王夫之说的这段话,是非常不靠谱的。你想,首先,那是章太炎的外祖父记忆中的王夫之的话;其次,那还是章太炎多年后记忆中的他外祖父转述的话;再次,那又是多年后朱希祖记忆(虽然有笔记)中转述的章太炎的话。转了那么多的弯,还能径作王夫之的话来引用吗?拜托了,学者们,以后请再也不要用“船山先生说”这样的方式来引用这句名言了!

当然,章太炎等三人的回忆是真实的,章太炎说的“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也是真实的。章氏外祖记忆中的王夫之的那段话,据我查考,认为当是其名著《宋论》卷十五《度宗》说的:“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这段话确实可以与顾炎武的“亡国”“亡天下”的名言相媲美。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写到这里,我再想举一个与梁启超有关的名人名言的例子。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我在研究中国译学史时,至少读到了十几篇论述唐代大名人、翻译大家玄奘的翻译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不少是当代译界名流、著名学者写的,他们都说玄奘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了八个字高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这八个字说得真是太好了,好像也很符合玄奘的翻译实践。但这些当代学者的文章中从未注明过此八字的出处。好在我知道留存于世的玄奘的文章是不多的,史上有关玄奘的传记文章也是不多的,于是我就去一一查找,但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这八个字!直到后来有一天,我却在梁启超的《翻译文学与佛典》和《佛典之翻译》二篇文章中找到了这八个字。原来这是梁氏的话,或者说,是梁氏自以为是的对东晋、前秦时高僧道安说的佛经翻译“三不易”中的“一不易”的“撮其大意”的简述!

任公先生这八个字的意思极妙,但对照道安的原意,却差得实在太远了。道安原文说:“然《般若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道安所说的“一不易”的意思是:“圣人”本是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法的(圣必因时),而如今时代不同了(时俗有易),要改古以适今,这是第一个不容易的地方。请看,这与“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意思是不是偏离了?

最奇怪的是,后来不知道哪位学者,居然又将梁氏的这八个字阴差阳错、张冠李戴地搞到三百年后的玄奘头上去了!(这个“始作俑者”是谁,蛮值得“考证”一下的,此处不说。)后来,又有那么多学者人云亦云,装模作样,抄来抄去,这八个字也就顶着玄奘的大名造成了广泛的影响。然而,这样就可以算作是玄奘的译学理论了吗?任公若泉下有知,不亦啼笑皆非!我在二十多年前出版拙著《中国译学理论史稿》时,已经揭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八字名言的谜底,迩来不再从事译学研究,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仍然将这八个字算作唐玄奘的高论?

陈福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凡中国人几乎皆知的、意思非常好的一句名言。在我读小学时,老师就告诉我,这是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顾炎武(亭林)先生的名言。后来,我长大了又得知,这八个字其实并不是顾老先生的原话,但意思还是他老人家的,而八字成文乃出自清代大学者梁启超。近年,我去过昆山顾炎武故居,讲解员就是这样讲解的。直至今天,你若上网查查“百度”等,也都是这样说的。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工具书,如《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等等,也是这样解释的。

据说,那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某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他对顾氏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找到这样一段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比较接近的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但没有找到这八个字。该研究员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书中找到了!一处是“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还不完全相同。另一处则八字完全相同:“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梁氏《痛定罪言》一文,据考写于1915年。

后来,我曾看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又说该八字名言出自晚清著名小说家吴沃尧的小说《痛史》第十回。但吴趼人比梁任公年纪大不了几岁,又怎么证明是吴氏早于梁氏提出这八字名言呢?我又读到黑龙江大学某教授所撰论文,指出早在梁氏之前,梁氏好友、维新派另一位思想家麦孟华便已提出这八字名言。麦氏文章写于1900年,并且麦氏也说这是顾炎武的话。随后,据说教育部在组织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中,也对此八字名言作了考证,所说与该教授同。然而,正当我接受了这一新说法时,国内至少有两家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了清初署名“空空主人”写的《岂有此理》一书,作者据说是乾隆中期人,该书写好后未能及时问世,于嘉庆四年(1799)始出版,打开这本书,第一句话赫然就是:“亭林先生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以为至论。”这样看来,这个“空空主人”才是第一个将顾炎武名言浓缩或改写成八字成语的人!只是,这个“空空主人”就像《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一样,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概括顾炎武上述那段话的意思,是不是完全准确,这个问题也有学者提出过,此处暂不置论;但至少,我认为在正式的论文中,是不宜直接将此八字径称为顾炎武说的话的。

近年,又常常看到不少文章(包括近期“笔会”刊发的黄轶的《在台北想起李庄》)引用同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的王夫之(船山)的一段名言:“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这句话,我觉得倒正可以与顾炎武的“亡国”“亡天下”的论述相对读的。可惜,那些引用此言的文章大多不注明出处。王夫之的书与顾炎武一样,非常多。我辛辛苦苦翻了好久,也没有查到这句话。后来,才找到这段话原来出自朱希祖的《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

朱氏回忆章太炎曾口述:“余十一二岁时,外祖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余问:‘前人有谈此语否?’外祖曰:‘王船山、顾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见1936年《制言》杂志第25期“太炎先生纪念专号”)可见,现在有些人动辄引称王夫之说的这段话,是非常不靠谱的。你想,首先,那是章太炎的外祖父记忆中的王夫之的话;其次,那还是章太炎多年后记忆中的他外祖父转述的话;再次,那又是多年后朱希祖记忆(虽然有笔记)中转述的章太炎的话。转了那么多的弯,还能径作王夫之的话来引用吗?拜托了,学者们,以后请再也不要用“船山先生说”这样的方式来引用这句名言了!

当然,章太炎等三人的回忆是真实的,章太炎说的“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也是真实的。章氏外祖记忆中的王夫之的那段话,据我查考,认为当是其名著《宋论》卷十五《度宗》说的:“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这段话确实可以与顾炎武的“亡国”“亡天下”的名言相媲美。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写到这里,我再想举一个与梁启超有关的名人名言的例子。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我在研究中国译学史时,至少读到了十几篇论述唐代大名人、翻译大家玄奘的翻译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不少是当代译界名流、著名学者写的,他们都说玄奘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了八个字高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这八个字说得真是太好了,好像也很符合玄奘的翻译实践。但这些当代学者的文章中从未注明过此八字的出处。好在我知道留存于世的玄奘的文章是不多的,史上有关玄奘的传记文章也是不多的,于是我就去一一查找,但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这八个字!直到后来有一天,我却在梁启超的《翻译文学与佛典》和《佛典之翻译》二篇文章中找到了这八个字。原来这是梁氏的话,或者说,是梁氏自以为是的对东晋、前秦时高僧道安说的佛经翻译“三不易”中的“一不易”的“撮其大意”的简述!

任公先生这八个字的意思极妙,但对照道安的原意,却差得实在太远了。道安原文说:“然《般若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道安所说的“一不易”的意思是:“圣人”本是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法的(圣必因时),而如今时代不同了(时俗有易),要改古以适今,这是第一个不容易的地方。请看,这与“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意思是不是偏离了?

最奇怪的是,后来不知道哪位学者,居然又将梁氏的这八个字阴差阳错、张冠李戴地搞到三百年后的玄奘头上去了!(这个“始作俑者”是谁,蛮值得“考证”一下的,此处不说。)后来,又有那么多学者人云亦云,装模作样,抄来抄去,这八个字也就顶着玄奘的大名造成了广泛的影响。然而,这样就可以算作是玄奘的译学理论了吗?任公若泉下有知,不亦啼笑皆非!我在二十多年前出版拙著《中国译学理论史稿》时,已经揭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八字名言的谜底,迩来不再从事译学研究,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仍然将这八个字算作唐玄奘的高论?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 ...查看


  • 描述饮食成语和名言
  • 描述饮食成语和名言 一.饮食的名言: 1. 饮食:合理饮食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20年 2. 如果你是富翁,那么应该在高兴的时候多吃:反之,你若贫穷,那么就在能吃的时候多吃.--(德国哲学家)第欧根尼 3. 如果需要改变一种饮食习惯,那么最 ...查看


  • 有关勤俭的名言警句
  • 有关勤俭的名言警句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 ...查看


  • 爱国名言:中国爱国名言和出处
  • 中国爱国名言和出处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班固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做人最大的事 ...查看


  • 孔子的名言:孔子的名言及出处
  •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查看


  • 习近平引用的经典古语和名言
  • 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本期特别关注全面盘点习近平从去年初出访美国至今的讲话所引用的经典古语和名言,展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特别关注]习近平讲话引用 ...查看


  • 关于奋斗的名言警句大全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所有的不幸,尽管是很大的不幸,都只是片刻间的事.需要的只是坚定,只有坚定才能熬过不幸这一关. 出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我们要保证终身为人正直.坦率,不论别人怎么议论我们,怎样评价 ...查看


  • 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
  • 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 [编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 ...查看


  • 孔子的名言:孔子的句言及出处
  •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