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时代 中国构造期(图)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云台山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30公里的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范围北起晋豫省界,南到山前西村一方庄一线,西起艾曲一裴庄一线,东止修武县界。

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以其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太行山风景名胜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四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北邻山西省,东接辉县市,西与方山对峙,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云台山古称:“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又名云台山。神话传说:“黄帝陶正之官宁封子授黄帝御龙飞云之术。自焚则随路五色之烟上下升腾,其骨骸葬于'宁北山'中。此宁北山即今修武县北云台山。”修武县古称为“宁”。后来,神话传说称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峦云台山满山覆盖原始生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这些都使得云台山形成了其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

云台山在元古时代(注1)乃是一片汪洋,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注4),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2300万年前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注5)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园区内山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自北而南,由中山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和山前缓倾斜冲洪积平原,山地由于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且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这里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年~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尤其是新构造运动遗迹,遍布园区各处,十分典型。

景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由于北部太行山系的屏障作用,背风向阳。平原为豫北高温少雨区。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以及茱萸、连翘、天麻、当归等二百多种。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至今这一带山区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

山区各种地方特产与秀美的山水同享盛名。这里有被列为国家优良羊种的修武黑山羊,个大肉多,体质健壮,肉鲜香细腻,且无膻味。其营养价值很高,有较强的益气补肾,祛寒暖胃功能,为老年人和久病弱者的滋补佳品。另外,还有十足全虫、白山药、山木耳等,均别有特色,远近闻名。

园区内,已开发的各类自然景观共有7种170余处,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处,峡谷中保留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园区内群峰耸峙、直插云端,山势雄特、拔地通天,断崖飞瀑、幽谷清泉,潭池辉映、峰异石奇,生态植被点缀群山,人文景观历史久远,古生物化石竞相争艳,地质遗迹丰富多样,矿产资源种类齐全。

红石峡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春日山花烂漫,夏季满目苍翠,秋季红叶似火,冬天苍茫雄劲。风景之美,兼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奇、青城之幽于一身。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茱萸峰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留连忘返。

景区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等景点。

万善寺

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猕猴谷

云台山以文聚友,唐代诗人王维在茱萸峰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白居易也留下了“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的诗词,而山中更留有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这又使云台山具有了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云台山以史颂名,汉献帝在此留有避暑台和陵基;这里还曾是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至今有刘伶醒酒台、稽康淬剑石、孙登啸台等遗迹);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玄帝宫、重阳阁等等。众多的名人都曾到过云台山,也为云台山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了钟灵毓秀的云台山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山区人民,民风淳朴,向往真、善、美,对云台山有着深厚的情感。一道泉流,一块石头,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有血、有肉、有活泼生命的东西,并把他们溶进自己的思想情感,编织出许多神奇美妙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寄托了云台山人民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爱憎情感与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

子房湖

注释:

1. 元古宙(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5.7亿年,Proterozoic,符号PR),又稱元古代、原生代,是地质时代中的一個時期,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00Ma(即“百万年”) 前,结束于542.0±1.0Ma。这个时期已经发现了许多菌类、藻类植物化石和古代微生物化石,因此也被称为“菌藻时代”。元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太古宙,下一个宙是显生宙。

2. 奥陶纪(5.1亿年前—4.35亿年前,Ordovician,符号O)是地质时代显生宙古生代中的第二个纪,包括了早奥陶纪、中奥陶纪、晚奥陶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88.3±1.7Ma,结束于443.7±1.5Ma。“奥陶”(Ordovices)原是英国威尔士一古代民族名,后被地质学家用来作地质年代名。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奥陶纪”。

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是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比较剧烈的时代,也是气候分异、冰川发育的时代。在奥陶纪后期,各大陆上不少地区发生重要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热变质作用,使得这些活动区的部分地区褶皱成为山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壳构造和古地理轮廓。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的生物界较寒武纪(地质时代显生宙古生代中的第一个纪)更为繁盛,藻类如钙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和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如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

3. 埃迪卡拉纪(620—542百万年前,Ediacaran),又称震旦纪,是地质时代元古宙新元古代最后的一段时期。

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不同阶段,但是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宣定日期,这是这个组织在120年第一次加时期定义。震旦纪的名称来源于中国,“震旦”是中国的古称。时至今日,中国教科书上一直称此纪为震旦纪。

埃迪卡拉动物群因为发现于南澳的埃迪卡拉山而得名。1946年,一位澳洲地质学家(Reg Sprigg)在古代的沙岩板中留意到一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科学家(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水母和蠕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它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都叫作埃迪卡拉动物。

埃迪卡拉动物和今天的大多数动物不同,它们既没头、尾、四肢,又没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们大概只能从水中摄取养份。大多的埃迪卡拉动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它的则平躺在浅海处,等待营养顺水流而送上门来。

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像后来动物的先驱。最古老的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但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于约六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一开始,人们认为埃迪卡拉动物是寒武纪的动物,但经过仔细的观察,埃迪卡拉化石比寒武纪还久远,应属于埃迪卡拉纪。

第一批埃迪卡拉生物群实体于中国出土,由台湾教授黄大一所发现,哈佛大学教授Knoll及天体物理博士Foxman协助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检测确认,这个发现改写了地球生命史。

4. 燕山构造期

中国构造期

新生代

新近纪(第四纪)

全新世

新构造期

更新世

喜马拉雅构造期

上新世

新近纪

中新世

古近纪

渐新世

华北构造期

始新世

古新世

四川构造期

中生代

白垩纪

燕山构造期

侏罗纪

三叠纪

印支构造期

古生代

二叠纪

天山构造期

石炭纪

泥盆纪

祁连构造期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震旦构造期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震旦纪

成冰纪

南华纪

南华构造期

青白口纪

青白口构造期

拉伸纪

中元古代

狭带纪

蓟县纪

蓟县构造期

延展纪

盖层纪

长城纪

长城构造期

古元古代

固结纪

造山纪

吕梁构造期

层侵纪

成铁纪

新太古代

五台构造期

中太古代

阜平构造期

古太古代

迁西构造期

燕山构造期,简称燕山期,是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早期(205—13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燕山运动或称燕山事件。

燕山期是中国地质学家翁文灏最早提出的术语,用来表述以侏罗纪为主发生的构造事件。燕山期对于中国的东部地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期间,由于鄂霍次克板块和伊邪那岐板块先后与欧亚板块东北部碰撞,不仅造成了包括中国东部在内的大面积地区的褶皱隆起,形成李四光命名的“新华夏构造体系”,而且使欧亚板块逆时针旋转了30度,使这一板块逐渐接近现在的取向。相比之下,燕山运动对中国西部的地质影响就十分微弱。

具体来说,鄂霍次克板块前缘的一个碎片完达山—西锡霍特阿林地块在中国东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了完达山碰撞带,这是燕山期中国大陆上唯一的碰撞带。

与此同时,伊邪那岐板块在相当于今日本列岛、琉球列岛的地方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中国东部原先已经存在的几条断层带——如绍兴—十万大山断层带、阴山北—西拉木伦断层带、郯城—庐江断层带出现剧烈活动,特别是郯城—庐江断层带,此时继续向北发育,直抵今哈尔滨和中俄边境。此外,原来一些板块内软弱的地区,这时也发育出大型断层,如尚义—平泉断层带、辽西断层带、大兴安岭东侧断层带、太行山东侧断层带、沧东—聊城断层带、雪峰山断层带等等,至今仍有活动。其中,阴山北—西拉木伦断层带和郯城—庐江断层带、大兴安岭东侧—太行山东侧断层带在今燕山地区相会,使这一地区的岩石圈十分软弱,发生了大规模的拗陷,接受了厚达35.4千米的沉积。

大量断层的出现,还造成了燕山期中国东部强烈的岩浆活动。其中华南地区(特别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岩浆活动更为剧烈,这可能是因为这一地区的地壳在莫霍面处发生滑脱,大陆性的地壳直接推覆到了大洋性的地幔岩石圈之上。在这些岩浆活动中喷出或侵入的岩浆增加了华南地区岩石圈的刚性,从而使之在以后的构造运动中相对比较稳定,在今天也是中国地震较少出现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东部因碰撞褶皱而形成山地和深谷的同时,中国中西部地区在近东西向的张裂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的构造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其中鄂尔多斯盆地现在在地貌上已经不存在)。更西部的地区则构造活动微弱,很多地区的沉积基本没有间断。

燕山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和之前的印支期有很大不同,按今天的方向来说,已经变为北西西—南东东走向,这也说明燕山期的构造运动主要是受欧亚板块以东的大洋型板块向西的碰撞控制。此时的印度板块还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尚不足以影响中国大陆的构造运动。

燕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的现代地貌。李四光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包括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除了其中的第一沉降带和第二沉降带外,都在燕山期开始发育。比如,作为第二隆起带南段的东南丘陵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育的,当时是比现在高得多的山地。作为第三隆起带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等分隔开中国大陆地貌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近南北向的山地也开始发育。

5.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指地壳局部受力,岩石急剧变形而大规模隆起形成山脉的运动。仅影响地壳局部的狭长地带。其速度快、幅度大、范围广,常引起地势高低的巨大变化;同时,随着岩层的强烈变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

中国地区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距今约60万年至1500万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期间,长白山区又经历了一个地壳活动的时期,地质上称为白头山期。最后的造山运动燕山运动结束的时间白垩纪末期距今也有1亿年了。我国的天山、昆仑山、四川盆地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云台山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30公里的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范围北起晋豫省界,南到山前西村一方庄一线,西起艾曲一裴庄一线,东止修武县界。

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以其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太行山风景名胜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四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北邻山西省,东接辉县市,西与方山对峙,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云台山古称:“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又名云台山。神话传说:“黄帝陶正之官宁封子授黄帝御龙飞云之术。自焚则随路五色之烟上下升腾,其骨骸葬于'宁北山'中。此宁北山即今修武县北云台山。”修武县古称为“宁”。后来,神话传说称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峦云台山满山覆盖原始生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这些都使得云台山形成了其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

云台山在元古时代(注1)乃是一片汪洋,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注4),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2300万年前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注5)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园区内山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自北而南,由中山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和山前缓倾斜冲洪积平原,山地由于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且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这里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年~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尤其是新构造运动遗迹,遍布园区各处,十分典型。

景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由于北部太行山系的屏障作用,背风向阳。平原为豫北高温少雨区。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以及茱萸、连翘、天麻、当归等二百多种。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至今这一带山区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

山区各种地方特产与秀美的山水同享盛名。这里有被列为国家优良羊种的修武黑山羊,个大肉多,体质健壮,肉鲜香细腻,且无膻味。其营养价值很高,有较强的益气补肾,祛寒暖胃功能,为老年人和久病弱者的滋补佳品。另外,还有十足全虫、白山药、山木耳等,均别有特色,远近闻名。

园区内,已开发的各类自然景观共有7种170余处,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处,峡谷中保留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园区内群峰耸峙、直插云端,山势雄特、拔地通天,断崖飞瀑、幽谷清泉,潭池辉映、峰异石奇,生态植被点缀群山,人文景观历史久远,古生物化石竞相争艳,地质遗迹丰富多样,矿产资源种类齐全。

红石峡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春日山花烂漫,夏季满目苍翠,秋季红叶似火,冬天苍茫雄劲。风景之美,兼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奇、青城之幽于一身。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茱萸峰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留连忘返。

景区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等景点。

万善寺

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猕猴谷

云台山以文聚友,唐代诗人王维在茱萸峰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白居易也留下了“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的诗词,而山中更留有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这又使云台山具有了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云台山以史颂名,汉献帝在此留有避暑台和陵基;这里还曾是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至今有刘伶醒酒台、稽康淬剑石、孙登啸台等遗迹);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玄帝宫、重阳阁等等。众多的名人都曾到过云台山,也为云台山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了钟灵毓秀的云台山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山区人民,民风淳朴,向往真、善、美,对云台山有着深厚的情感。一道泉流,一块石头,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有血、有肉、有活泼生命的东西,并把他们溶进自己的思想情感,编织出许多神奇美妙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寄托了云台山人民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爱憎情感与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

子房湖

注释:

1. 元古宙(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5.7亿年,Proterozoic,符号PR),又稱元古代、原生代,是地质时代中的一個時期,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00Ma(即“百万年”) 前,结束于542.0±1.0Ma。这个时期已经发现了许多菌类、藻类植物化石和古代微生物化石,因此也被称为“菌藻时代”。元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太古宙,下一个宙是显生宙。

2. 奥陶纪(5.1亿年前—4.35亿年前,Ordovician,符号O)是地质时代显生宙古生代中的第二个纪,包括了早奥陶纪、中奥陶纪、晚奥陶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88.3±1.7Ma,结束于443.7±1.5Ma。“奥陶”(Ordovices)原是英国威尔士一古代民族名,后被地质学家用来作地质年代名。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奥陶纪”。

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是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比较剧烈的时代,也是气候分异、冰川发育的时代。在奥陶纪后期,各大陆上不少地区发生重要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热变质作用,使得这些活动区的部分地区褶皱成为山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壳构造和古地理轮廓。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的生物界较寒武纪(地质时代显生宙古生代中的第一个纪)更为繁盛,藻类如钙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和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如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

3. 埃迪卡拉纪(620—542百万年前,Ediacaran),又称震旦纪,是地质时代元古宙新元古代最后的一段时期。

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不同阶段,但是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宣定日期,这是这个组织在120年第一次加时期定义。震旦纪的名称来源于中国,“震旦”是中国的古称。时至今日,中国教科书上一直称此纪为震旦纪。

埃迪卡拉动物群因为发现于南澳的埃迪卡拉山而得名。1946年,一位澳洲地质学家(Reg Sprigg)在古代的沙岩板中留意到一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科学家(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水母和蠕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它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都叫作埃迪卡拉动物。

埃迪卡拉动物和今天的大多数动物不同,它们既没头、尾、四肢,又没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们大概只能从水中摄取养份。大多的埃迪卡拉动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它的则平躺在浅海处,等待营养顺水流而送上门来。

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像后来动物的先驱。最古老的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但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于约六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一开始,人们认为埃迪卡拉动物是寒武纪的动物,但经过仔细的观察,埃迪卡拉化石比寒武纪还久远,应属于埃迪卡拉纪。

第一批埃迪卡拉生物群实体于中国出土,由台湾教授黄大一所发现,哈佛大学教授Knoll及天体物理博士Foxman协助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检测确认,这个发现改写了地球生命史。

4. 燕山构造期

中国构造期

新生代

新近纪(第四纪)

全新世

新构造期

更新世

喜马拉雅构造期

上新世

新近纪

中新世

古近纪

渐新世

华北构造期

始新世

古新世

四川构造期

中生代

白垩纪

燕山构造期

侏罗纪

三叠纪

印支构造期

古生代

二叠纪

天山构造期

石炭纪

泥盆纪

祁连构造期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震旦构造期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震旦纪

成冰纪

南华纪

南华构造期

青白口纪

青白口构造期

拉伸纪

中元古代

狭带纪

蓟县纪

蓟县构造期

延展纪

盖层纪

长城纪

长城构造期

古元古代

固结纪

造山纪

吕梁构造期

层侵纪

成铁纪

新太古代

五台构造期

中太古代

阜平构造期

古太古代

迁西构造期

燕山构造期,简称燕山期,是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早期(205—13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燕山运动或称燕山事件。

燕山期是中国地质学家翁文灏最早提出的术语,用来表述以侏罗纪为主发生的构造事件。燕山期对于中国的东部地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期间,由于鄂霍次克板块和伊邪那岐板块先后与欧亚板块东北部碰撞,不仅造成了包括中国东部在内的大面积地区的褶皱隆起,形成李四光命名的“新华夏构造体系”,而且使欧亚板块逆时针旋转了30度,使这一板块逐渐接近现在的取向。相比之下,燕山运动对中国西部的地质影响就十分微弱。

具体来说,鄂霍次克板块前缘的一个碎片完达山—西锡霍特阿林地块在中国东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了完达山碰撞带,这是燕山期中国大陆上唯一的碰撞带。

与此同时,伊邪那岐板块在相当于今日本列岛、琉球列岛的地方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中国东部原先已经存在的几条断层带——如绍兴—十万大山断层带、阴山北—西拉木伦断层带、郯城—庐江断层带出现剧烈活动,特别是郯城—庐江断层带,此时继续向北发育,直抵今哈尔滨和中俄边境。此外,原来一些板块内软弱的地区,这时也发育出大型断层,如尚义—平泉断层带、辽西断层带、大兴安岭东侧断层带、太行山东侧断层带、沧东—聊城断层带、雪峰山断层带等等,至今仍有活动。其中,阴山北—西拉木伦断层带和郯城—庐江断层带、大兴安岭东侧—太行山东侧断层带在今燕山地区相会,使这一地区的岩石圈十分软弱,发生了大规模的拗陷,接受了厚达35.4千米的沉积。

大量断层的出现,还造成了燕山期中国东部强烈的岩浆活动。其中华南地区(特别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岩浆活动更为剧烈,这可能是因为这一地区的地壳在莫霍面处发生滑脱,大陆性的地壳直接推覆到了大洋性的地幔岩石圈之上。在这些岩浆活动中喷出或侵入的岩浆增加了华南地区岩石圈的刚性,从而使之在以后的构造运动中相对比较稳定,在今天也是中国地震较少出现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东部因碰撞褶皱而形成山地和深谷的同时,中国中西部地区在近东西向的张裂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的构造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其中鄂尔多斯盆地现在在地貌上已经不存在)。更西部的地区则构造活动微弱,很多地区的沉积基本没有间断。

燕山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和之前的印支期有很大不同,按今天的方向来说,已经变为北西西—南东东走向,这也说明燕山期的构造运动主要是受欧亚板块以东的大洋型板块向西的碰撞控制。此时的印度板块还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尚不足以影响中国大陆的构造运动。

燕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的现代地貌。李四光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包括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除了其中的第一沉降带和第二沉降带外,都在燕山期开始发育。比如,作为第二隆起带南段的东南丘陵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育的,当时是比现在高得多的山地。作为第三隆起带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等分隔开中国大陆地貌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近南北向的山地也开始发育。

5.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指地壳局部受力,岩石急剧变形而大规模隆起形成山脉的运动。仅影响地壳局部的狭长地带。其速度快、幅度大、范围广,常引起地势高低的巨大变化;同时,随着岩层的强烈变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

中国地区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距今约60万年至1500万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期间,长白山区又经历了一个地壳活动的时期,地质上称为白头山期。最后的造山运动燕山运动结束的时间白垩纪末期距今也有1亿年了。我国的天山、昆仑山、四川盆地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


相关文章

  •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简介
  •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简介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中国的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首批世界地 ...查看


  • 云台山导游词
  • 尊敬的游客朋友: 您好,欢迎您到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xx,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希望我的真诚服务能换来您的满意笑容.也希望大家在云台山度过一个开心愉快的假期.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百家岩综合服务大厅 现在我 ...查看


  • 河南导游词
  • 河南总体导游词 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这些词汇或许大家都不陌生.看到它们你马上会联想到河南,因为它们是河南旅游的"王牌"景点.你来过河南吗?你了解河南旅游的现状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河南的旅游. 河南的旅游曾经在全 ...查看


  • 河南主要景点.红色景点
  • 世界文化遗产3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洛阳(1张) 国家5A 级旅游景区9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 ...查看


  • 2016超星尔雅慕课景观地学答案期末答案
  • 景观地学 本试题与你的试题对不上怎么办?第 7 页有解决方案 同学请注意,所有超星慕课考试题最后 都是从以前做的课后练习中抽出来的, 所以就不要再找什么期末考试题了. 最 好的 办法就是将课后练习题全部下载下来, 考试的的时候再你懂的. * ...查看


  •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话: 土木1101 王久涛 [1**********]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 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 了解三大岩石 ...查看


  • 自驾游之河南中西部
  • 北京-焦作-济源-洛阳-郑州-新乡-安阳-白洋淀-易县-野三坡-北京(全程来回2000余公里)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辖4个市辖区.4个县.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2个县级市,即: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修武县.武陟县.温 ...查看


  • 焦作云台山景区导游词
  • 焦作云台山景区导游词(沿途:1300字)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我是来自郑州AB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A,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A.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陈先生,此次的云台山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来 ...查看


  • 科技图书策划与"三贴近"原则
  • 党中央要求从"三贴近"人手,切实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科技图书编辑工作也要按照"三贴近"原则,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前提下,分析发展实践当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科技图书出版新选题,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