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季图(节选)阅读答案

二十四季图(节选)

文/鲁迅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A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B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啊。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然而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C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有删改)

1.《朝花夕拾》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文言句子。画线的B、C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B句:________________

C句:________________

2.“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许多句子内涵丰富,如画线句A,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拿着“摇咕咚”的老莱子和郭巨的儿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啊”,他究竟有何不同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根据选文推断出《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以及《朝花夕拾》的写作风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尽孝的故事?结合选文和现实生活,说说你对“尽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迅的文章难懂难学,有一句顺口溜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于是,有人建议语文教材取消鲁迅作品的学习,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1.B句:这是我母亲喜爱的东西,我要把它带回去送给她老人家。

  C句:郭巨跟妻子商量说,我们家里穷,不能供养母亲,儿子又分享了母亲的一部分伙食,何不把这孩子埋了?

  2.高兴的是:①书是长辈的赠品,为我一人所独有;②书中鬼少人多;③那里面的故事知道的人多。扫兴的是:知道了“孝”非常难,对于先前的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3.封建孝道已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的心中。

  4.对老莱子: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

  对郭巨的儿子:实在值得同情;先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后来觉得轻松。然而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做孝子。

  5.内容: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风格:①夹叙夹议;②叙事简洁生动,寓庄于谐;③回忆过程中引述丰富的资料;④小中见大。

  6.尽孝故事示例:曾国藩在京城为官,时刻惦念父母的衣食住行,曾托人千里迢迢将阿胶等营养品带回湖南老家孝敬父母。

  看法:“孝”产生于封建社会,却是中华民族高尚人格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我们自然要舍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愚昧做法,但同样需要遵守“以孝敬父母为荣,以虐待父母为耻”的基本伦理道德,从力所能及的做起,把“孝道”发扬光大。

  7.无标准答案,示例:鲁迅的文章确实有不少很难懂,但也有很多十分生动;鲁迅乃一代文学宗师,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刻,他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我们是无法回避的。所以,鲁迅作品的学习不可取消。

二十四季图(节选)

文/鲁迅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A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B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啊。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然而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C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有删改)

1.《朝花夕拾》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文言句子。画线的B、C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B句:________________

C句:________________

2.“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许多句子内涵丰富,如画线句A,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拿着“摇咕咚”的老莱子和郭巨的儿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啊”,他究竟有何不同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根据选文推断出《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以及《朝花夕拾》的写作风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尽孝的故事?结合选文和现实生活,说说你对“尽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迅的文章难懂难学,有一句顺口溜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于是,有人建议语文教材取消鲁迅作品的学习,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1.B句:这是我母亲喜爱的东西,我要把它带回去送给她老人家。

  C句:郭巨跟妻子商量说,我们家里穷,不能供养母亲,儿子又分享了母亲的一部分伙食,何不把这孩子埋了?

  2.高兴的是:①书是长辈的赠品,为我一人所独有;②书中鬼少人多;③那里面的故事知道的人多。扫兴的是:知道了“孝”非常难,对于先前的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3.封建孝道已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的心中。

  4.对老莱子: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

  对郭巨的儿子:实在值得同情;先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后来觉得轻松。然而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做孝子。

  5.内容: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风格:①夹叙夹议;②叙事简洁生动,寓庄于谐;③回忆过程中引述丰富的资料;④小中见大。

  6.尽孝故事示例:曾国藩在京城为官,时刻惦念父母的衣食住行,曾托人千里迢迢将阿胶等营养品带回湖南老家孝敬父母。

  看法:“孝”产生于封建社会,却是中华民族高尚人格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我们自然要舍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愚昧做法,但同样需要遵守“以孝敬父母为荣,以虐待父母为耻”的基本伦理道德,从力所能及的做起,把“孝道”发扬光大。

  7.无标准答案,示例:鲁迅的文章确实有不少很难懂,但也有很多十分生动;鲁迅乃一代文学宗师,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刻,他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我们是无法回避的。所以,鲁迅作品的学习不可取消。


相关文章

  • 想念地坛(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以下4题.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牺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 ...查看


  • 蜻蜓(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蜻蜓(节选) 钱谷融 蜻蜓活动的季节是夏天.夏天是四季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出现的昆虫也特别多.除蜻蜓外,知了.纺织娘.萤火虫等,都是儿童捕捉的对象.捉到了,把它们放在帐子里,自己躺在床上看着,天真的脑海里交织着许 ...查看


  •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__端午的鸭蛋(节选)
  • 如果你采访黄先生,你会向他提问什么问题,为什么想问这个问题? 有什么好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能接触 到民间文化? 因为我发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 化非常陌生,黄先生又是行家,如果能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必定可以让广大的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获得 ...查看


  • 江南的冬景(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江南的冬景(节选)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 ...查看


  • [祖国山川颂(节选)]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祖国山川颂(节选)>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我爱祖国,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 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岛群 ...查看


  • ①生命如四季.阅读答案 1
  • ①生命如四季. ②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 磕绊着我的犁头, 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 ...查看


  • 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22分) 苦 夏 冯骥才 ①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②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 ...查看


  • 小石潭记中考题汇编
  • 中考题<小石潭记>专练 一.2007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 ...查看


  • 郦道元[三峡]中考阅读精选(附答案)
  • 三  峡 郦道元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