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希望之星”

同文中学生物组

教学设计王超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⑴ 知识方面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 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

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四、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共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五.教学资源

PPT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较为抽象。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引导和帮助的方法;学生则进行研究、体验,由基础知识出发深入研究、联想、开动积极思维,得出结论,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研究、体验,

感悟研究的愉悦,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人格。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领悟 “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习。

关于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情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更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借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以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结合板书教学,从多角度加深学生映像,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分析:

过程思考:过程上遵循现象→问题→解释→验证→总结的探究式学习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剖析,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标要求。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利用原有知识展开研究的能力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概率计算和统计学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分析的方法和思想在生物学习、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通过学生的研究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介绍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四点原因(选择了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单因子分析法,由简到繁;数理统计分析;巧妙的设计了测交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由于本节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在没有学习减数分裂,基因、染色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行为关系的情况下,学习起来难度更大。因此,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使其在更有效的掌握本节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及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希望之星”

同文中学生物组

教学设计王超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⑴ 知识方面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 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

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四、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共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五.教学资源

PPT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较为抽象。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引导和帮助的方法;学生则进行研究、体验,由基础知识出发深入研究、联想、开动积极思维,得出结论,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研究、体验,

感悟研究的愉悦,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人格。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领悟 “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习。

关于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情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更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借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以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结合板书教学,从多角度加深学生映像,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分析:

过程思考:过程上遵循现象→问题→解释→验证→总结的探究式学习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剖析,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标要求。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利用原有知识展开研究的能力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概率计算和统计学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分析的方法和思想在生物学习、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通过学生的研究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介绍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四点原因(选择了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单因子分析法,由简到繁;数理统计分析;巧妙的设计了测交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由于本节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在没有学习减数分裂,基因、染色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行为关系的情况下,学习起来难度更大。因此,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使其在更有效的掌握本节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及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尝试假说--演绎法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常见的遗传现象. 过程与方 ...查看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g ...查看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新疆阜康市九运街中学翟晓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查看


  • 11第1章_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测试题)
  •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F2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显性纯合子的几率依次是 A.18,6,1/32 B.27,8,1/32 C.27,8,1/64 D.18,6,1/64 2.蚕 ...查看


  • 遗传的基本规律测试题 1
  • 遗传的基本规律测试题(一) (重点班使用) 命题人:舒伦文 2104.2.28 1.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他做出的"演绎"是 A. ...查看


  • 第一章_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梳理
  •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 ...查看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知识点1: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子 ...查看


  • 高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 高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二)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专题五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因子的发现) 考点解读 内容标准和学习要求: 一.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能说明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能分析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的过 ...查看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2009年第44卷第2期生物学通报29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设计 赵晓刚 中国图书分类号:G633.91 (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 100034) 文献标识码:C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