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有感

  “儿童是一个谜”,这是意大利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nssori)早在“儿童的世纪”之初就提醒人们去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问题。为了解读这个谜,她于1907年1月创办了“儿童之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于1936年出版了风靡全球的《童年的秘密》一书。正因如此,蒙台梭利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在1949年春访问巴基斯坦时,人们送给她一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裱成一本书并写着:“感谢您发现了童年的秘密”。  笔者曾读过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于是有了将这种感受写出来的冲动。  一 良好的童年养育是人健康发展的前提  人自从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便着手执行自己的任务——了解这个世界,同时在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完善。婴儿发育过程是一个吮吸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按照自然规律向外界吸收着营养、心理能量、认知图式,而到了他们能够表现自己的时候,他们则通过不停地活动、不停地表现来发展着自己。他们天天的“乱说”是在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天天的“乱动”是在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及各器官的功能;他们天天的“胡思乱想”是在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他们乱跑、玩耍是在丰富着自己头脑的表象与图式。一切似乎与成人对儿童的传统的看法相背。儿童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努力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工作。在这种工作中,他们也在过着美好的生活。儿童并不是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形成的。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就是在他的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完成的。这说明,能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将会影响以后成人时的幸福。如果丧失了童年时的发展机遇,也就丧失了成人后的美好生活。因为美好的童年将会给我们以美好的回忆,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点。否则,回忆将是苦涩的,我们的人生将是阴暗的。心理分析最惊人的发现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儿童期,从潜意识所唤起的一些被遗忘的事情表明,儿童是尚未被认识到的痛苦遭遇的牺牲品。  二 对儿童的教育了解是了解人的其他阶段的基础  儿童在需要、动机心理等方面的一切特点都会在他的少年期、青年期或成年期延续下来,并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所体现。人自婴儿起几乎就具备了成人的一切生理机能。通过聆听声音,婴儿在不断地发展着听觉能力,丰富着头脑的听觉表象;通过对眼前绚丽多彩的世界的观察,儿童在不断地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发展着自己的视觉能力,储存着周围各种事物的表象,并逐渐地把听觉表象同视觉表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咿呀的喊叫,儿童试图把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观点表达出来,进而使自己有关语言的各种机能逐步地结合起来。同时,婴儿通过自己的各种由感觉支配的表现向周围的世界发出各种信号,通过周围环境对这些信号的反应程度,来形成自身对周围的世界的信任,并决定着自己下一步感觉的发展,他们的心理就是在这种“感觉—需求—满足”中形成的。他们在以后的任何阶段的发展,不过是他们早期各种机能发展的继续。没有对儿童的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对教育、对人的真正了解。同时,研究儿童的教育要比研究人的其他阶段的教育重要得多、有价值得多,因为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表现具有真实性与规律性,不像成人那样具有掩饰性。  三 对儿童不断了解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境界的过程  儿童是最为纯洁天然的,自然赋予儿童一个可爱的外表,就是要让儿童吸引成人的注意力,让成人去陪伴他们,满足他们,与他们在一起娱乐。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得到了发展,获得幸福。成人在这一过程中找回了失去的童年,唤醒了内心的良知与内心的爱。那些敢于并忍心残害儿童的人都是已失去了人性的人。面对现实中为了功利摧残儿童身心的成人集体,笔者最好的建议是回忆他们的童年,回到儿童的心灵。当我们了解了儿童需要什么,就会认识到我们失去了什么。在反思自身的历史的基础上,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应该为儿童做点什么。在儿童的身上,可以发现成人世界的任何现象的根源,在儿童的行为中,任何表现形式都是有意义的。对儿童的任何行为的科学的解释说明都能使我们认识到很多关于自身的知识。任何对人生悲观的人如果回到儿童的身边,对人生的看法就会有巨大的改变。  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的例子分析了儿童心理畸变的七种表现及其原因:一是心灵神游。受到心灵神游折磨的儿童会坐立不安,毫无目的地乱动,在刚开始做某件事情尚未完成时,就把它丢下了。二是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或者正常地发展自己的智力。这种心理障碍会潜意识地阻碍儿童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念。三是依附。有这种心理畸变的儿童会变得过分依赖成人,缺乏活力,并陷入一种冷漠的状态。四是占有欲。表现出占有欲的儿童会仅仅被某些他们迫不及待想要的东西所吸引,并渴望占有或收藏它们。如果有人试图拿走他们所占有或收藏的东西,他们就会像捍卫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卫它们。五是权力欲。这是与占有欲相关的另一种特有的欲望。表现出权力欲的儿童会利用成人的让步或采取征服成人的方式来获得比通过独自努力所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六是自卑。具有自卑感的儿童往往会认为自己是低劣的和无能的,是隶属于所有人的,从而表现出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遭受压抑时就流泪等。七是说谎。有这种心理畸变的儿童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说谎情况,并把它们作为一种掩蔽自己心灵的外套。  更应该指出的是,作者还告诫父母和教师,在儿童身上发生的这些心理畸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一个儿童身上可能同时会发生几种心理畸变,而且,在儿童的发展道路上,这些心理畸变最初往往是难以察觉的。这些心理畸变之所以在儿童身上产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儿童在他自己的形成时期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环境,以及成人对儿童的压制和干涉。就好像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儿童旁边,随时准备猛扑过去并把他压垮”。如果能够理解儿童这种畸变,容忍儿童的这种畸变,那么对儿童任何其他行为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更进一步地讲,如果能够针对儿童各种畸变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儿童的这种畸变,爱心就会在这种行为中得到激发,这样会使我们对他人和自己的反常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还是告诉我们,在儿童与成人(父母或教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庞远燕〕

  “儿童是一个谜”,这是意大利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nssori)早在“儿童的世纪”之初就提醒人们去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问题。为了解读这个谜,她于1907年1月创办了“儿童之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于1936年出版了风靡全球的《童年的秘密》一书。正因如此,蒙台梭利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在1949年春访问巴基斯坦时,人们送给她一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裱成一本书并写着:“感谢您发现了童年的秘密”。  笔者曾读过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于是有了将这种感受写出来的冲动。  一 良好的童年养育是人健康发展的前提  人自从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便着手执行自己的任务——了解这个世界,同时在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完善。婴儿发育过程是一个吮吸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按照自然规律向外界吸收着营养、心理能量、认知图式,而到了他们能够表现自己的时候,他们则通过不停地活动、不停地表现来发展着自己。他们天天的“乱说”是在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天天的“乱动”是在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及各器官的功能;他们天天的“胡思乱想”是在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他们乱跑、玩耍是在丰富着自己头脑的表象与图式。一切似乎与成人对儿童的传统的看法相背。儿童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努力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工作。在这种工作中,他们也在过着美好的生活。儿童并不是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形成的。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就是在他的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完成的。这说明,能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将会影响以后成人时的幸福。如果丧失了童年时的发展机遇,也就丧失了成人后的美好生活。因为美好的童年将会给我们以美好的回忆,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点。否则,回忆将是苦涩的,我们的人生将是阴暗的。心理分析最惊人的发现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儿童期,从潜意识所唤起的一些被遗忘的事情表明,儿童是尚未被认识到的痛苦遭遇的牺牲品。  二 对儿童的教育了解是了解人的其他阶段的基础  儿童在需要、动机心理等方面的一切特点都会在他的少年期、青年期或成年期延续下来,并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所体现。人自婴儿起几乎就具备了成人的一切生理机能。通过聆听声音,婴儿在不断地发展着听觉能力,丰富着头脑的听觉表象;通过对眼前绚丽多彩的世界的观察,儿童在不断地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发展着自己的视觉能力,储存着周围各种事物的表象,并逐渐地把听觉表象同视觉表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咿呀的喊叫,儿童试图把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观点表达出来,进而使自己有关语言的各种机能逐步地结合起来。同时,婴儿通过自己的各种由感觉支配的表现向周围的世界发出各种信号,通过周围环境对这些信号的反应程度,来形成自身对周围的世界的信任,并决定着自己下一步感觉的发展,他们的心理就是在这种“感觉—需求—满足”中形成的。他们在以后的任何阶段的发展,不过是他们早期各种机能发展的继续。没有对儿童的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对教育、对人的真正了解。同时,研究儿童的教育要比研究人的其他阶段的教育重要得多、有价值得多,因为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表现具有真实性与规律性,不像成人那样具有掩饰性。  三 对儿童不断了解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境界的过程  儿童是最为纯洁天然的,自然赋予儿童一个可爱的外表,就是要让儿童吸引成人的注意力,让成人去陪伴他们,满足他们,与他们在一起娱乐。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得到了发展,获得幸福。成人在这一过程中找回了失去的童年,唤醒了内心的良知与内心的爱。那些敢于并忍心残害儿童的人都是已失去了人性的人。面对现实中为了功利摧残儿童身心的成人集体,笔者最好的建议是回忆他们的童年,回到儿童的心灵。当我们了解了儿童需要什么,就会认识到我们失去了什么。在反思自身的历史的基础上,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应该为儿童做点什么。在儿童的身上,可以发现成人世界的任何现象的根源,在儿童的行为中,任何表现形式都是有意义的。对儿童的任何行为的科学的解释说明都能使我们认识到很多关于自身的知识。任何对人生悲观的人如果回到儿童的身边,对人生的看法就会有巨大的改变。  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的例子分析了儿童心理畸变的七种表现及其原因:一是心灵神游。受到心灵神游折磨的儿童会坐立不安,毫无目的地乱动,在刚开始做某件事情尚未完成时,就把它丢下了。二是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或者正常地发展自己的智力。这种心理障碍会潜意识地阻碍儿童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念。三是依附。有这种心理畸变的儿童会变得过分依赖成人,缺乏活力,并陷入一种冷漠的状态。四是占有欲。表现出占有欲的儿童会仅仅被某些他们迫不及待想要的东西所吸引,并渴望占有或收藏它们。如果有人试图拿走他们所占有或收藏的东西,他们就会像捍卫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卫它们。五是权力欲。这是与占有欲相关的另一种特有的欲望。表现出权力欲的儿童会利用成人的让步或采取征服成人的方式来获得比通过独自努力所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六是自卑。具有自卑感的儿童往往会认为自己是低劣的和无能的,是隶属于所有人的,从而表现出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遭受压抑时就流泪等。七是说谎。有这种心理畸变的儿童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说谎情况,并把它们作为一种掩蔽自己心灵的外套。  更应该指出的是,作者还告诫父母和教师,在儿童身上发生的这些心理畸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一个儿童身上可能同时会发生几种心理畸变,而且,在儿童的发展道路上,这些心理畸变最初往往是难以察觉的。这些心理畸变之所以在儿童身上产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儿童在他自己的形成时期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环境,以及成人对儿童的压制和干涉。就好像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儿童旁边,随时准备猛扑过去并把他压垮”。如果能够理解儿童这种畸变,容忍儿童的这种畸变,那么对儿童任何其他行为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更进一步地讲,如果能够针对儿童各种畸变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儿童的这种畸变,爱心就会在这种行为中得到激发,这样会使我们对他人和自己的反常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还是告诉我们,在儿童与成人(父母或教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章

  •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读完<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作为成人,必须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在现实生活中,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成人把小孩当作 ...查看


  •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2010级小教2班 杨春雪 [1**********]3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2010级小教2班 杨春雪 [1**********]3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 ...查看


  •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秦伟 ccnu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 ...查看


  • 家庭教育经典书籍推荐(精选版)
  • 家庭教育经典书籍推荐 首推( 国内):<有效父母> 创典教育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有效父母"培训课程及开发研究,并出版此专著,深受家长欢迎.是家长的育儿手册,也是幼儿园家 ...查看


  • 推荐十五本家庭教育类书籍
  • 推荐十五本家庭教育类书籍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推荐理由: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 ...查看


  • 童年在变化,童年没消失
  • [摘要]针对技术至上主义者在电子传媒时代惊呼童年消失了的观点,本文从人类文化.个体发展和儿童认知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童年在变化,但儿童期并没有消失.一切儿童文化产品都应遵循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一部好的动漫作品就应该是儿童心灵幻想的 ...查看


  • 外国人物时间简史
  • 外国人物时间简史 (一) 苏格拉底 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智慧即德行",提倡苏格拉底问答法,也称"产婆术". (二) 柏拉图( B.C 437--348) 出生于雅 ...查看


  • 幼儿阅览室图书明细
  • 幼儿阅览室图书明细表: 1 我还不想睡觉呢(12本) 2 做鬼脸, (12本) 3 我最喜欢游泳了(12本) 4尿床了(12本) 5飞呀,飞呀,飞上天(12本) 6 我的圣诞老人呢?(12本) 7 洗澡澡,玩泡泡(12本) 8 生日快乐!, ...查看


  • 班主任阅读推荐书目
  • 班主任阅读推荐书目 第一阶梯:基本著作 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2.<班主任工作十讲>陈宇 3.<一个学期打造优秀班集体>钟杰 4.<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田恒平 5.<做一个专业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