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 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 1
二、基础知识介绍 ....................................................................................................... 2
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单介绍.................................... 2
2.2 PIR的原理特性 ............................................. 2
2.3 AT89C51单片机简单概述 .................................. 3
2.3.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 3
2.3.2 AT89C51管脚说明 ...................................... 4
3 方案设计 ................................................................................................................... 6
3.1 总体设计思路................................................ 6
3.2 具体电路模块设计............................................ 7
3.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 7
3.2.2 放大电路的设计........................................ 8
3.2.3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2.4 复位电路的设计........................................ 9
3.2.5 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的设计………………………………………9
3.2.6 声音报警电路的设计................................... 10
4 软件的程序流程图及程序 ..................................................................................... 11
5 总结 ......................................................................................................................... 15
参考文献 ..................................................................................................................... 15
附件总原理图………………………………………………………………………..16
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内容摘要:本系统采用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同时它的信号经过单片机系统处理后方便和PC机通信,便于多用户统一管理。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红外探头电路、驱动执行报警电路、LED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1,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工作的。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数据采集;报警电路
1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1)、该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模块划分为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等模块子函数。
(2)、本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报警器、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控制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用户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功能设定、本地报警等功能。终端由中央处理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功能设定模块等部分组成。
(3)、系统可实现功能。当人员外出时,可把报警系统设置在外出布防状态,探测器工作起来,当有人闯入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探测到动作,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送至门限开关,打开门限阀
门送出TTL 电平至AT89C51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运算后驱动执行报警电路使警号发声。
(4)、红外线具有隐蔽性,在露天防护的地方设计一束红外线可以方便地检测到是否有人出入。此类装置设计的要点:其一是能有效判断是否有人员进入;其二是尽可能大地增加防护范围。当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追求的重要指标。至于报警可采用声光信号。
2 基础知识介绍
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单介绍
热释电红外线(PIR)传感器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将这个电压信号加以放大,便可驱动各种控制电路[2]。如图1示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内部电路框图。
图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内部电路框图
2.2 PIR的原理特性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制成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探测元件将探测并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
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而探测元件的波长灵敏度在0.2--20um范围内几乎稳定不变。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这样便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作探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传感器。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输出电压信号。
本设计所用的热释感器就采用这种双探测元的结构。其工作电路原理及设计电路如图2示, 在VCC电源端利用C1和R2来稳定工作电压,同样输出端也多加了稳压元件稳定信号。当检测到人体移动信号时,电荷信号经过FET放大后,经过C2,R1的稳压后使输出变为高电位,再经过NPN的转化,输出OUT为低电平。
图2热释感器
2.3 AT89C51单片机简单概述
2.3.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AT89C51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EPROM)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取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 存储单元,功能强大[3]。AT89C51单片机可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图3为AT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功能方块图。由图可见,在这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CPU、存储器、可编程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等,各部分通过内部总线相连。下面介绍几个主要部分。
外中断 控制 并行口 串行通信
图3 AT89C51 功能方块图
2.3.2 AT89C51管脚说明
ATMEL公司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采用40引脚双列直插封装形式。AT89C51单片机是高性能单片机,因为受引脚数目的限制,所以有不少引脚具有第二功能。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L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
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P3口管脚 备选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端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址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
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端。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
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当EA
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反向振荡器的输出,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应不接。
3 方案设计
3.1 总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模块划分为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等子模块。电路结构可划分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报警器、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控制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用户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功能设定、本地报警等功能。
就此设计的核心模块来说,单片机就是设计的中心单元,所以此系统也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种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也是有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外围应用电路等组成的系统,软件是各种工作程序的总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制过程包括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几个阶段。
从设计的要求来分析该设计须包含如下结构:热释电红外传感探头电路、报警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它们之间的构成框图如
图4总体设计框图所示:
图4 总体设计框图
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1。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工作的。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送至门限开关,打开门限阀门送出TTL 电平至AT89C51单片机。在单片机内,经软件查询、识别判决等环节实时发出入侵报警状态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将控制信号放大并推动声光报警设备完成相应动作。当报警延迟10s一段时间后自动解除,也可人工手动解除报警信号,当警情消除后复位电路使系统复位,或者是在声光报警10s钟后有定时器实现自动消除报警。
3.2 具体电路模块设计
3.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
本设计所用的热释感器就采用这种双探测元的结构。其工作电路原理及设计电路如图5所示, 在VCC电源端利用C1和R2来稳定工作电压,同样输出端也多加了稳压元件稳定信号。当检测到人体移动信号时,电荷信号经过FET放大后,经过C2,R1的稳压后使输出变为高电位,再经过NPN的转化,输出OUT为低电平。
图5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图
3.2.2 放大电路的设计
如图6所示为最基本的放大电路,Vi是输入电压信号,Vo是输出放大的电压信号。
图6 放大电路图
3.2.3 时钟电路的设计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
因为一个机器周期含有6个状态周期,而每个状态周期为2个振荡周期,所以一个机器周期共有12个振荡周期,如果外接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12MHZ,一个振荡周期为1/12us,故而一个机器周期为1us。如图7所示为时钟电路。
由4个发光二极管接上电阻后连上单片的RXD的引脚,外接VCC,当单片机的RXD引脚被置低电平后,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起到报警作用。图9所示为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
构
图10 声音报警电路图
4软件的程序流程图及程序
按上述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分析可知系统主程序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中断服务程序工作流程图
本主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当单片机检测到外部热释电传感器送来的脉冲信号
后,表示有人闯入监控区,从而经过单片机内部程序处理后,驱动声光报警电路开始报警,报警持续10秒钟后自动停止报警,然后程序开始循环工作,检测是否还有下次触发信号,等待报警从而使报警器进入连续工作状态。同时,利用中断方式可以实现报警持续时间未到10秒时,用手工按键停止的声光报警的作用。手工按键停止报警中断服务程序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整个设计的源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PINT0 ORG 0200H
MAIN: MOV IE,#81H ;CPU开放中断,INT0允许中断 SETB IT0 ;外部中断为边沿触发方式 MOV SP,#30H ;指针入口地址 SETB P3.0 CLR P3.1
MOV P1,#0FFH ;使P1口全部置1
MOV P2,#00H ;P2口清零 CLR P1.2
LP: JNB P1.0,LA ;监测输入信号,是否有输入信号 LA: ACALL DELAY ;延时消抖
JNB P1.0,ALARM ;再次监测输入信号,若有输入信号转入报警子程序 AJMP LP
DELAY: MOV R1,0AAH LD2: MOV R2,0BBH LD1: NOP
DJNZ R2,LD1 DJNZ R1,LD2 RET
ALARM: SETB P1.2 ;开始报警使运行正常绿指示灯熄灭,红灯和声报警启动
CPL P3.0 CPL P3.1 ;10S钟定时:
MOV 51H,#0C8H ;10S循环次数 MOV TMOD,#01H ;定时器T0定时 方式1 MOV TL0,#0B0H ;置50ms定时初值 MOV TH0,#3CH
SETB TR0 ;启动T0 L2:JBC TF0,L1 ;查询记数溢出 SJMP L2 L1:MOV TL0 ,#0B0H MOV TH0 ,#3CH
DJNZ 51H,L2 ;未到10S继续循环 SETB P3.0 ;10s到关闭报警 CLR P3.1
CLR P1.2 ;报警结束,正常运行绿指示灯亮
LJMP LP ;循环,继续工作
PINT0: CLR EX0 ;外部中断0服务程序开始,屏蔽外部中断
PUSH PSW PUSH ACC
JNB P3.2,LN ;监测是否有中断输入 LN: LCALL DELAY ;延时消抖 JNB P3.2,LN1
AJMP LN2 ;无中断输入,中断返回 LN1: SETB P3.0 CLR P3.1
CLR P1.2 ;使报警结束,绿指示灯亮 POP ACC POP PSW
SETB EX0 ;开放外部中断0
LCALL LP ;在中断继续检测是否有输入信号 LN2: RETI
END
5总结
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书本中的知识掌握的更扎实了,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也使自己对于如何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产品,有了一定了解,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都得以解决,这锻炼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课程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我相信这对于我今后走上社会工作时一定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政江. 单片机控制红外线防盗报警器[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4]、宋文绪.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唐桃波, 陈玉林. 基于AT89C51的智能无线安防报警器 [J]. 电子设计应用, 2003 [6]、李全利.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7]、薛均义, 张彦斌.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2005. [8]、徐爱钧, 彭秀华. 单片机高级语言C51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2006. [9]、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附件:总原理图
目 录
一、 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 1
二、基础知识介绍 ....................................................................................................... 2
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单介绍.................................... 2
2.2 PIR的原理特性 ............................................. 2
2.3 AT89C51单片机简单概述 .................................. 3
2.3.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 3
2.3.2 AT89C51管脚说明 ...................................... 4
3 方案设计 ................................................................................................................... 6
3.1 总体设计思路................................................ 6
3.2 具体电路模块设计............................................ 7
3.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 7
3.2.2 放大电路的设计........................................ 8
3.2.3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2.4 复位电路的设计........................................ 9
3.2.5 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的设计………………………………………9
3.2.6 声音报警电路的设计................................... 10
4 软件的程序流程图及程序 ..................................................................................... 11
5 总结 ......................................................................................................................... 15
参考文献 ..................................................................................................................... 15
附件总原理图………………………………………………………………………..16
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内容摘要:本系统采用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同时它的信号经过单片机系统处理后方便和PC机通信,便于多用户统一管理。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红外探头电路、驱动执行报警电路、LED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1,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工作的。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数据采集;报警电路
1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1)、该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模块划分为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等模块子函数。
(2)、本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报警器、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控制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用户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功能设定、本地报警等功能。终端由中央处理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功能设定模块等部分组成。
(3)、系统可实现功能。当人员外出时,可把报警系统设置在外出布防状态,探测器工作起来,当有人闯入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探测到动作,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送至门限开关,打开门限阀
门送出TTL 电平至AT89C51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运算后驱动执行报警电路使警号发声。
(4)、红外线具有隐蔽性,在露天防护的地方设计一束红外线可以方便地检测到是否有人出入。此类装置设计的要点:其一是能有效判断是否有人员进入;其二是尽可能大地增加防护范围。当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追求的重要指标。至于报警可采用声光信号。
2 基础知识介绍
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单介绍
热释电红外线(PIR)传感器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将这个电压信号加以放大,便可驱动各种控制电路[2]。如图1示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内部电路框图。
图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内部电路框图
2.2 PIR的原理特性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制成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探测元件将探测并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
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而探测元件的波长灵敏度在0.2--20um范围内几乎稳定不变。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这样便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作探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传感器。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输出电压信号。
本设计所用的热释感器就采用这种双探测元的结构。其工作电路原理及设计电路如图2示, 在VCC电源端利用C1和R2来稳定工作电压,同样输出端也多加了稳压元件稳定信号。当检测到人体移动信号时,电荷信号经过FET放大后,经过C2,R1的稳压后使输出变为高电位,再经过NPN的转化,输出OUT为低电平。
图2热释感器
2.3 AT89C51单片机简单概述
2.3.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AT89C51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EPROM)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取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 存储单元,功能强大[3]。AT89C51单片机可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图3为AT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功能方块图。由图可见,在这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CPU、存储器、可编程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等,各部分通过内部总线相连。下面介绍几个主要部分。
外中断 控制 并行口 串行通信
图3 AT89C51 功能方块图
2.3.2 AT89C51管脚说明
ATMEL公司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采用40引脚双列直插封装形式。AT89C51单片机是高性能单片机,因为受引脚数目的限制,所以有不少引脚具有第二功能。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L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
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P3口管脚 备选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端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址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
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端。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
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当EA
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反向振荡器的输出,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应不接。
3 方案设计
3.1 总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模块划分为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等子模块。电路结构可划分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报警器、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控制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用户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功能设定、本地报警等功能。
就此设计的核心模块来说,单片机就是设计的中心单元,所以此系统也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种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也是有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外围应用电路等组成的系统,软件是各种工作程序的总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制过程包括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几个阶段。
从设计的要求来分析该设计须包含如下结构:热释电红外传感探头电路、报警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它们之间的构成框图如
图4总体设计框图所示:
图4 总体设计框图
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1。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工作的。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送至门限开关,打开门限阀门送出TTL 电平至AT89C51单片机。在单片机内,经软件查询、识别判决等环节实时发出入侵报警状态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将控制信号放大并推动声光报警设备完成相应动作。当报警延迟10s一段时间后自动解除,也可人工手动解除报警信号,当警情消除后复位电路使系统复位,或者是在声光报警10s钟后有定时器实现自动消除报警。
3.2 具体电路模块设计
3.2.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
本设计所用的热释感器就采用这种双探测元的结构。其工作电路原理及设计电路如图5所示, 在VCC电源端利用C1和R2来稳定工作电压,同样输出端也多加了稳压元件稳定信号。当检测到人体移动信号时,电荷信号经过FET放大后,经过C2,R1的稳压后使输出变为高电位,再经过NPN的转化,输出OUT为低电平。
图5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图
3.2.2 放大电路的设计
如图6所示为最基本的放大电路,Vi是输入电压信号,Vo是输出放大的电压信号。
图6 放大电路图
3.2.3 时钟电路的设计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
因为一个机器周期含有6个状态周期,而每个状态周期为2个振荡周期,所以一个机器周期共有12个振荡周期,如果外接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12MHZ,一个振荡周期为1/12us,故而一个机器周期为1us。如图7所示为时钟电路。
由4个发光二极管接上电阻后连上单片的RXD的引脚,外接VCC,当单片机的RXD引脚被置低电平后,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起到报警作用。图9所示为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
构
图10 声音报警电路图
4软件的程序流程图及程序
按上述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分析可知系统主程序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中断服务程序工作流程图
本主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当单片机检测到外部热释电传感器送来的脉冲信号
后,表示有人闯入监控区,从而经过单片机内部程序处理后,驱动声光报警电路开始报警,报警持续10秒钟后自动停止报警,然后程序开始循环工作,检测是否还有下次触发信号,等待报警从而使报警器进入连续工作状态。同时,利用中断方式可以实现报警持续时间未到10秒时,用手工按键停止的声光报警的作用。手工按键停止报警中断服务程序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整个设计的源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PINT0 ORG 0200H
MAIN: MOV IE,#81H ;CPU开放中断,INT0允许中断 SETB IT0 ;外部中断为边沿触发方式 MOV SP,#30H ;指针入口地址 SETB P3.0 CLR P3.1
MOV P1,#0FFH ;使P1口全部置1
MOV P2,#00H ;P2口清零 CLR P1.2
LP: JNB P1.0,LA ;监测输入信号,是否有输入信号 LA: ACALL DELAY ;延时消抖
JNB P1.0,ALARM ;再次监测输入信号,若有输入信号转入报警子程序 AJMP LP
DELAY: MOV R1,0AAH LD2: MOV R2,0BBH LD1: NOP
DJNZ R2,LD1 DJNZ R1,LD2 RET
ALARM: SETB P1.2 ;开始报警使运行正常绿指示灯熄灭,红灯和声报警启动
CPL P3.0 CPL P3.1 ;10S钟定时:
MOV 51H,#0C8H ;10S循环次数 MOV TMOD,#01H ;定时器T0定时 方式1 MOV TL0,#0B0H ;置50ms定时初值 MOV TH0,#3CH
SETB TR0 ;启动T0 L2:JBC TF0,L1 ;查询记数溢出 SJMP L2 L1:MOV TL0 ,#0B0H MOV TH0 ,#3CH
DJNZ 51H,L2 ;未到10S继续循环 SETB P3.0 ;10s到关闭报警 CLR P3.1
CLR P1.2 ;报警结束,正常运行绿指示灯亮
LJMP LP ;循环,继续工作
PINT0: CLR EX0 ;外部中断0服务程序开始,屏蔽外部中断
PUSH PSW PUSH ACC
JNB P3.2,LN ;监测是否有中断输入 LN: LCALL DELAY ;延时消抖 JNB P3.2,LN1
AJMP LN2 ;无中断输入,中断返回 LN1: SETB P3.0 CLR P3.1
CLR P1.2 ;使报警结束,绿指示灯亮 POP ACC POP PSW
SETB EX0 ;开放外部中断0
LCALL LP ;在中断继续检测是否有输入信号 LN2: RETI
END
5总结
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书本中的知识掌握的更扎实了,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也使自己对于如何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产品,有了一定了解,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都得以解决,这锻炼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课程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我相信这对于我今后走上社会工作时一定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政江. 单片机控制红外线防盗报警器[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4]、宋文绪.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唐桃波, 陈玉林. 基于AT89C51的智能无线安防报警器 [J]. 电子设计应用, 2003 [6]、李全利.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7]、薛均义, 张彦斌.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2005. [8]、徐爱钧, 彭秀华. 单片机高级语言C51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2006. [9]、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附件:总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