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自然美1

我眼中的自然美

蒲建玲 汉语1001 100103115

晏殊面对明媚的春光,吟出了“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词句,张先在夜阑人静之时写出了“沙上立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赞赏,苏轼行走在庐山之上,发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体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管是山川草木,还是鸟兽虫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诗人们用他们敏感而纤细的心捕捉到了这些自然物的魅力,并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诗人们所看到的这些,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 那么,什么是自然美呢?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千姿百态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源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这也就揭示了自然美产生的基本条件,即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事物的自然属性。所谓社会实践,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的人化”。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力量利用自然,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协调,使原来与人类无关或对人类有害的事物变成对人类有益的了,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所认为的“自然的人化”,此过程使得自然物打上了人类本质力量的烙印,从而有了对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的审美,自然美也就随之产生了。相反,对于一个随时可能会伤害甚至夺去人类生命的自然,又怎会产生美感?“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又天下大水,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自然以绝对的强势姿态凌驾于人类之上,人类对自然充满了恐惧和敬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说“人类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自然美。此外,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也是形成自然美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自然美的形成首先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然后以这个存在为载体,以自然物的线条,色彩,形状,大小等形式要素为媒介,获得审美感受,这就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美,人们看着花朵的色彩绚烂,咏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对着飘落的雪花,想起“千树万树梨花开”,走在池边,惊喜于“小荷才露尖尖角”,花的色彩,雪的洁白,荷苗的尖等,都是人直接的感受,所以说,审美开始于对形式要素的感性认识。

上面谈了自然美的产生,那么自然美有哪些基本形态呢?自然美有三种基本形态。其一: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是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简而言之,就是人类使得自然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人类对经改造过的自然物获得美的享受,与其说人类在欣赏自然物,还不如说是人类在重温实践的过程时对自身力量的肯定与赞扬。古代人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科学的认识宇宙,因而常常对其神秘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和幻想,这样很难对宇宙产生理性审美。现代科技的发展,例如宇宙飞船,卫星,空间站等使人类对宇宙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将人类的足迹和视野推向更宽更广的领域,人们在感叹于宇宙的真实情况的时候,更为现代科技的先进所折服。其二,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人化”的意义。从人类出生之日起,许多的自然物就已经存在了,然而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自然物才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在特定的境况下人们会对这些事物产生特殊的情感,比如在人们面对明月会思念家乡,看见大雁会想到亲人的书信,面对落花会感叹红颜薄命,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其三,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象征,显示审美意义。人们对自然物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此产生无限联想与想象,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自然物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意象中,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孤高清傲,超凡脱俗,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凌寒而立,不畏风霜,凡此种种,无一不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情思。

以上所说三点,便是自然美的三种状态。

说完了自然美的形态,我再来简单谈谈我对自然美特征的认识。自然美的的特征之一:自然性。自然物的色彩,线条,声音等属性是它们所特有的,每一个自然物都有着自身的存在规律,并且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人们对它们的欣赏是建立在其自然属性之上的,人们只有尊重它们,才能获得完整的自然美,如若强行干预他们的生存规律,必将适得其反。古代有按照养人的方式养鸟的,结果三天下来,鸟就饿死了。特征之二:侧重于形式美。色彩,线条,声音,形状,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自然美整体构成的突出部分,居于压倒性地位。这是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的,人们在欣赏事物的时候,首先看到的都是它的形式要素,之后才回去探究它们的内容。上面在谈到自然美的属性时已经谈过了。特征之三:多面性。同一自然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美,而且,面对同一自然物,不同的审美主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面对潺潺流水,足有千种情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诗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深闺怨妇哀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对于自然物呈现出的多面性,有相对美好的一面,也有相对丑陋的一面,这就产生了事物的美丑二重性。自然物的多面性和美丑二重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从水的特性来说,水及既可以美丽的自然物供人们欣赏,也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这时候它是美的象征,但水也可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夺去人的生命,这时的水便是丑的化身。

以上所述是从自然美的产生,形态及特征三个方面谈了我对自然美的认识,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还望童老师多多指正。

我眼中的自然美

蒲建玲 汉语1001 100103115

晏殊面对明媚的春光,吟出了“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词句,张先在夜阑人静之时写出了“沙上立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赞赏,苏轼行走在庐山之上,发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体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管是山川草木,还是鸟兽虫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诗人们用他们敏感而纤细的心捕捉到了这些自然物的魅力,并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诗人们所看到的这些,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 那么,什么是自然美呢?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千姿百态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源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这也就揭示了自然美产生的基本条件,即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事物的自然属性。所谓社会实践,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的人化”。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力量利用自然,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协调,使原来与人类无关或对人类有害的事物变成对人类有益的了,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所认为的“自然的人化”,此过程使得自然物打上了人类本质力量的烙印,从而有了对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的审美,自然美也就随之产生了。相反,对于一个随时可能会伤害甚至夺去人类生命的自然,又怎会产生美感?“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又天下大水,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自然以绝对的强势姿态凌驾于人类之上,人类对自然充满了恐惧和敬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说“人类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自然美。此外,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也是形成自然美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自然美的形成首先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然后以这个存在为载体,以自然物的线条,色彩,形状,大小等形式要素为媒介,获得审美感受,这就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美,人们看着花朵的色彩绚烂,咏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对着飘落的雪花,想起“千树万树梨花开”,走在池边,惊喜于“小荷才露尖尖角”,花的色彩,雪的洁白,荷苗的尖等,都是人直接的感受,所以说,审美开始于对形式要素的感性认识。

上面谈了自然美的产生,那么自然美有哪些基本形态呢?自然美有三种基本形态。其一: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是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简而言之,就是人类使得自然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人类对经改造过的自然物获得美的享受,与其说人类在欣赏自然物,还不如说是人类在重温实践的过程时对自身力量的肯定与赞扬。古代人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科学的认识宇宙,因而常常对其神秘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和幻想,这样很难对宇宙产生理性审美。现代科技的发展,例如宇宙飞船,卫星,空间站等使人类对宇宙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将人类的足迹和视野推向更宽更广的领域,人们在感叹于宇宙的真实情况的时候,更为现代科技的先进所折服。其二,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人化”的意义。从人类出生之日起,许多的自然物就已经存在了,然而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自然物才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在特定的境况下人们会对这些事物产生特殊的情感,比如在人们面对明月会思念家乡,看见大雁会想到亲人的书信,面对落花会感叹红颜薄命,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其三,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象征,显示审美意义。人们对自然物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此产生无限联想与想象,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自然物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意象中,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孤高清傲,超凡脱俗,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凌寒而立,不畏风霜,凡此种种,无一不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情思。

以上所说三点,便是自然美的三种状态。

说完了自然美的形态,我再来简单谈谈我对自然美特征的认识。自然美的的特征之一:自然性。自然物的色彩,线条,声音等属性是它们所特有的,每一个自然物都有着自身的存在规律,并且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人们对它们的欣赏是建立在其自然属性之上的,人们只有尊重它们,才能获得完整的自然美,如若强行干预他们的生存规律,必将适得其反。古代有按照养人的方式养鸟的,结果三天下来,鸟就饿死了。特征之二:侧重于形式美。色彩,线条,声音,形状,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自然美整体构成的突出部分,居于压倒性地位。这是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的,人们在欣赏事物的时候,首先看到的都是它的形式要素,之后才回去探究它们的内容。上面在谈到自然美的属性时已经谈过了。特征之三:多面性。同一自然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美,而且,面对同一自然物,不同的审美主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面对潺潺流水,足有千种情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诗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深闺怨妇哀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对于自然物呈现出的多面性,有相对美好的一面,也有相对丑陋的一面,这就产生了事物的美丑二重性。自然物的多面性和美丑二重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从水的特性来说,水及既可以美丽的自然物供人们欣赏,也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这时候它是美的象征,但水也可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夺去人的生命,这时的水便是丑的化身。

以上所述是从自然美的产生,形态及特征三个方面谈了我对自然美的认识,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还望童老师多多指正。


相关文章

  • 我眼中的世界作文
  • 我眼中的世界作文(一) 清晨,当拉开窗帘的那一瞬间,在我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朝气的世界:独自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林荫小道上,在我眼中的世界是宁静的世界:深秋,捡起一片落叶,在我眼中的世界是诗意的世界:雨夜,倾听窗外淅沥的雨声,在我眼中的世界是浪漫的 ...查看


  • 我眼中的明星
  • 我眼中的明星 我眼中的明星 张汶文 我眼中的明星--他是一个极有情调的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别样风景出自他的笔下,用十三字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元夕的繁荣之景,遥想当年,他直立站在櫆树下,守夜赏街,有感而发 ...查看


  • 浅析霍布斯眼中的"自然状态"及"利维坦"的诞生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霍布斯眼中的"自然状态"及"利维坦"的诞生 作者:罗世军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8期 摘 要 霍布斯眼中的&qu ...查看


  • 我眼中的大自然
  • 我眼中的大自然 哪里是欣赏美景的最佳去处?大自然.哪里是我们玩乐的人间天堂?大自然.哪里是抛掉一切烦恼,只有快乐,没有忧愁的地方?答案仍是大自然.自古以来,多少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又有多少人宁愿在她的怀抱里安详地度过一生.大自然就宛如一位 ...查看


  • 孔子眼中的颜回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孔子眼中的颜回.能够忍受别人人受不了的穷困清苦,必然意味着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清醒顿悟,意味着美好的人格修养:能够耐得住陋巷的寂寞,必然意味着包容天下,无所在并无所 ...查看


  • 谈谈我眼中的中国美学史
  • 我眼中的中国美学史 船建学院 王蒙 5100109163 中国古代美学是在和西方古代美学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很早,原始氏族社会延续了很长时期,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在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未能完全 ...查看


  • 我眼中的徐志摩
  • 我眼中的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 普通却又特别的文字饱含了作者的依惜与不舍之情,让读到这句诗的人心里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愫,我想,这正是徐志摩诗作的独特魅力.也正因为是这句 ...查看


  • 我眼中的梅花作文
  • 篇一:我眼中的梅花 梅花,古代的"四君子"之一,但她却如竹一般的清瘦,松一般的多姿,也像兰花一样的芳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冰枝嫩绿,在早春的严寒中怒放,像雪一 ...查看


  •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