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几道的涉酒词

有人说:“北宋小令,近承五季。慢词蕃衍,其风始微。晏殊、欧阳修、张先,因雅负盛名,而砥柱中流,断非几道莫属。”[1]评价或有夸大之嫌,但足以引起读者对小晏词的重新审视与关注。在北宋词坛上,晏几道词以其特有的神韵,占据一席之地。因为人生的沧桑巨变,深深体会到繁华易失、富贵难再的痛苦,小晏词带有鲜明的感伤怀旧的特点。历代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小晏词“伤心”、“苦情”的特点,并有颇多论述。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315317.htm

为了表现凄凉感旧的情感,小晏词所用手法众多。在这其中,意象的运用对抒发词人的情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笔者粗略统计,在晏几道现存的260首词中,“酒”字出现频率极高,有54次,加上与饮酒相关的词汇,如醉(醉乡、醉枕、烂醉、醉归、浅醉等)57次、杯(离杯、绿杯等)13次,另如觞(流觞、霞觞等)8次、盏8次。总数达到140首,占全部词作的53.8%。可以说,小晏词的字里行间浸润着浓厚的酒意,而如此高频率的涉酒意象,所体现的正是词人失意落魄的人生感喟,折射出痛苦焦灼的心灵之声。

第一,从来往事都如梦,伤心最是醉归时――对往昔美好生活尤其是恋情的深沉回忆眷恋。“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纵观小晏词,可以发现其词题材没有跳出“花间”的窠臼,集中于男女相思情爱。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男欢女爱的表层之下,潜藏着词人深重的人生喟叹――对往昔美好时光尤其恋情的深沉回忆眷恋。正如其《自序》云:“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这正是陈氏所说“高处”。晏几道身为宰辅暮子却落拓半生,究其原因,乃个性使然。黄庭坚曾如此描述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贳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2]由此可知,晏几道个性孤傲耿介、而又天真单纯不通世故。为人可算得上特立独行,他与当时纷纷扰扰的世俗社会很有距离,颇有“曲高和寡”的意味。然而,个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往往导致人生价值的难以实现,造成生活的挫折与失败,小晏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为保持个性完整,他主动远离世俗社会,最终的结果是,社会现实给他的感觉越来越陌生,他在孤独的路上越走越远。当他最终与现实无法沟通时,“现在”相对的缺乏价值和意义,所能做的只能是“活在过去”。小晏作为一位已经败落的贵族子弟,他所能拥有的美丽人生只能是“过去”。因此其词中就展示着一种无法释怀的怀旧心态。的确如此,小晏时时沉浸在故梦中无法自拔,依赖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来抚平现实中受伤的心灵,缅怀过去成了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如《临江仙》两首词同样是写词人对往昔恋人的深情回忆,但叙事结构上有所区别:“斗草阶前初见”首先以回忆开端,最终回到现实中的刻骨相思,而“梦后楼台高锁”则运用从“现在”开始追溯“过去”的方式。两人的初次相见,那么清晰鲜明的烙在词人的记忆里,如此刻骨铭心,不可磨灭。而当往日的恋情最终成为行云流水时,词人仍然沉溺其中,仿佛从幻梦中不曾醒来,更足以见其情痴之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词人用到了“酒醒”,可想而知,词人对往昔的甜蜜回忆应是于醉酒的微醺之中,做了一场幻梦。酒醒“长恨锦屏空”、“帘幕低垂”,传达出词人在清醒之后的浓重失落之感。梦中的甜蜜缱绻换来现实的清冷孤寂,足以令人感慨惆怅。这一类词,“酒”、“醉”总是与“梦”同时出现,勿庸置疑的体现了词人今昔对比的苍凉感慨,对往昔幸福生活的深深眷恋。

如《阮郎归》这首词印证了黄庭坚所说“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性格特点。“旧香残粉似当初”,暗示词人是非常恋旧之人,但看来这是词人的一厢情愿,当对方逐渐拉开了相互的距离后,词人的深情相思就成为一种偏执。当此时,词人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心灰意冷,甚至连“梦”也没有了。仔细思量,这背后似乎隐藏了很深的世态炎凉之感,当小晏还是贵族公子时,对方热情有加,但一旦失势,往日的温情变成了冷漠。小晏词中所回忆的甜蜜爱情有着必要背景,那就是词人身为宰辅之子的高贵身份,一旦这种身份失去,花月情浓即成为往日风景。因此,词人对爱情的眷恋,不可避免的夹杂着对过去富贵生活的回忆哀悼,只不过这种哀悼更多时候是以爱情的面目出现罢了。

第二,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对女性尤其是歌妓苦闷凄凉生活的真实描述。晏几道在词中对歌妓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追求有较多表现,他写她们的美貌才情,写她们的追欢卖笑,更写她们的凄凉境遇,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同情。

在宋代词史上,有两位词人较多表现歌妓这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那就是柳永、晏几道。二人都与歌妓有较多交往,因而了解她们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发生过真实的恋情。两位词人都毫不顾忌的在词中直呼其名,表现出异于流俗的勇气。二人的不同点在于:柳永在描写歌妓时,往往以大胆之笔直率的表现男女欢爱,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色情气息。而晏几道的描写,则更加纯净,侧重体现出痴情相思的精神层面。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应该是与词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有关,柳永因落榜,愤世嫉俗而长期混迹于秦楼楚馆,不可否认,他也曾与某些歌妓发生过真挚的爱情,但更多时候,他的一些表现有一种玩世味道。加之个性疏狂,时而叛逆,又受到世俗风气的熏染,造成他在表现女性时的俗艳气息。而晏几道贵族公子的身份,使其即使在失意落拓之际仍然保持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同时单纯而多情的个性,使其爱情表现以清雅深纯为主,而不涉香艳。这一类作品如《生查子》《点绛唇》《醉落魄》等。

几首词均写歌妓的情感生活。歌妓因为身份低微,即使因为美貌才情博得男子的青睐,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因为种种世俗的偏见,情事最终风流云散。因此,沦落欢场的女子大多难以得到真爱与幸福婚姻。《生查子》《点绛唇》蕴藉含蓄,以“花、柳、泪、酒”等典型意象,表现女性在爱情失落之时的苦闷伤感。《醉落魄》更是以一位歌妓的口吻,幽怨的诉说着自身凄楚。她在无数个夜晚,思念曾经的恋人,也许有过不止一次约定,但最终都付与流水。无奈之际,只有借酒消愁。同时设想,如果与相爱之人重逢,一定细诉衷肠,在悔恨的泪水中,求得对方的谅解。但现实却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仍将继续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全词曲折细腻,真实地传达出主人公自我悔恨的心态,也使得读者在阅读之际,产生较深的心灵震撼。

《小山词》十之八九都是以恋情词的面目呈现在读者目前,以至于人们经常会感觉题材狭隘,但笔者认为,狭而能专,专而能深,以看似狭窄的题材亦能书尽人生诸种沉郁感触,这是晏几道的本领。“若摒除其?约绵密的外观,于表面的情词艳语中,披沙拣金,含英咀华,便会感到其中有作者真诚的心灵品质的流露,而一股郁勃而深挚的情感的力量,可使人?手踊足,动魄惊心,甚至唤起人们心灵中某种崇高美好的意念,得到一种正面的感发。”[3]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小晏运用了大量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手法,而上文所论涉酒词,亦能管中窥豹,使人体会出小晏词深沉的人生感受与高超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陈匪石.声执?宋词举[M].南京:金陵书画社,1983.

[2]黄庭坚.小山词序[A].黄庭坚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王玫.铅华销尽见天真――浅论《小山词》[J].厦门大学学报,1984,(3).

(作者简介:曹柯新,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有人说:“北宋小令,近承五季。慢词蕃衍,其风始微。晏殊、欧阳修、张先,因雅负盛名,而砥柱中流,断非几道莫属。”[1]评价或有夸大之嫌,但足以引起读者对小晏词的重新审视与关注。在北宋词坛上,晏几道词以其特有的神韵,占据一席之地。因为人生的沧桑巨变,深深体会到繁华易失、富贵难再的痛苦,小晏词带有鲜明的感伤怀旧的特点。历代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小晏词“伤心”、“苦情”的特点,并有颇多论述。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315317.htm

为了表现凄凉感旧的情感,小晏词所用手法众多。在这其中,意象的运用对抒发词人的情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笔者粗略统计,在晏几道现存的260首词中,“酒”字出现频率极高,有54次,加上与饮酒相关的词汇,如醉(醉乡、醉枕、烂醉、醉归、浅醉等)57次、杯(离杯、绿杯等)13次,另如觞(流觞、霞觞等)8次、盏8次。总数达到140首,占全部词作的53.8%。可以说,小晏词的字里行间浸润着浓厚的酒意,而如此高频率的涉酒意象,所体现的正是词人失意落魄的人生感喟,折射出痛苦焦灼的心灵之声。

第一,从来往事都如梦,伤心最是醉归时――对往昔美好生活尤其是恋情的深沉回忆眷恋。“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纵观小晏词,可以发现其词题材没有跳出“花间”的窠臼,集中于男女相思情爱。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男欢女爱的表层之下,潜藏着词人深重的人生喟叹――对往昔美好时光尤其恋情的深沉回忆眷恋。正如其《自序》云:“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这正是陈氏所说“高处”。晏几道身为宰辅暮子却落拓半生,究其原因,乃个性使然。黄庭坚曾如此描述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贳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2]由此可知,晏几道个性孤傲耿介、而又天真单纯不通世故。为人可算得上特立独行,他与当时纷纷扰扰的世俗社会很有距离,颇有“曲高和寡”的意味。然而,个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往往导致人生价值的难以实现,造成生活的挫折与失败,小晏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为保持个性完整,他主动远离世俗社会,最终的结果是,社会现实给他的感觉越来越陌生,他在孤独的路上越走越远。当他最终与现实无法沟通时,“现在”相对的缺乏价值和意义,所能做的只能是“活在过去”。小晏作为一位已经败落的贵族子弟,他所能拥有的美丽人生只能是“过去”。因此其词中就展示着一种无法释怀的怀旧心态。的确如此,小晏时时沉浸在故梦中无法自拔,依赖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来抚平现实中受伤的心灵,缅怀过去成了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如《临江仙》两首词同样是写词人对往昔恋人的深情回忆,但叙事结构上有所区别:“斗草阶前初见”首先以回忆开端,最终回到现实中的刻骨相思,而“梦后楼台高锁”则运用从“现在”开始追溯“过去”的方式。两人的初次相见,那么清晰鲜明的烙在词人的记忆里,如此刻骨铭心,不可磨灭。而当往日的恋情最终成为行云流水时,词人仍然沉溺其中,仿佛从幻梦中不曾醒来,更足以见其情痴之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词人用到了“酒醒”,可想而知,词人对往昔的甜蜜回忆应是于醉酒的微醺之中,做了一场幻梦。酒醒“长恨锦屏空”、“帘幕低垂”,传达出词人在清醒之后的浓重失落之感。梦中的甜蜜缱绻换来现实的清冷孤寂,足以令人感慨惆怅。这一类词,“酒”、“醉”总是与“梦”同时出现,勿庸置疑的体现了词人今昔对比的苍凉感慨,对往昔幸福生活的深深眷恋。

如《阮郎归》这首词印证了黄庭坚所说“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性格特点。“旧香残粉似当初”,暗示词人是非常恋旧之人,但看来这是词人的一厢情愿,当对方逐渐拉开了相互的距离后,词人的深情相思就成为一种偏执。当此时,词人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心灰意冷,甚至连“梦”也没有了。仔细思量,这背后似乎隐藏了很深的世态炎凉之感,当小晏还是贵族公子时,对方热情有加,但一旦失势,往日的温情变成了冷漠。小晏词中所回忆的甜蜜爱情有着必要背景,那就是词人身为宰辅之子的高贵身份,一旦这种身份失去,花月情浓即成为往日风景。因此,词人对爱情的眷恋,不可避免的夹杂着对过去富贵生活的回忆哀悼,只不过这种哀悼更多时候是以爱情的面目出现罢了。

第二,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对女性尤其是歌妓苦闷凄凉生活的真实描述。晏几道在词中对歌妓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追求有较多表现,他写她们的美貌才情,写她们的追欢卖笑,更写她们的凄凉境遇,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同情。

在宋代词史上,有两位词人较多表现歌妓这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那就是柳永、晏几道。二人都与歌妓有较多交往,因而了解她们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发生过真实的恋情。两位词人都毫不顾忌的在词中直呼其名,表现出异于流俗的勇气。二人的不同点在于:柳永在描写歌妓时,往往以大胆之笔直率的表现男女欢爱,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色情气息。而晏几道的描写,则更加纯净,侧重体现出痴情相思的精神层面。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应该是与词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有关,柳永因落榜,愤世嫉俗而长期混迹于秦楼楚馆,不可否认,他也曾与某些歌妓发生过真挚的爱情,但更多时候,他的一些表现有一种玩世味道。加之个性疏狂,时而叛逆,又受到世俗风气的熏染,造成他在表现女性时的俗艳气息。而晏几道贵族公子的身份,使其即使在失意落拓之际仍然保持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同时单纯而多情的个性,使其爱情表现以清雅深纯为主,而不涉香艳。这一类作品如《生查子》《点绛唇》《醉落魄》等。

几首词均写歌妓的情感生活。歌妓因为身份低微,即使因为美貌才情博得男子的青睐,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因为种种世俗的偏见,情事最终风流云散。因此,沦落欢场的女子大多难以得到真爱与幸福婚姻。《生查子》《点绛唇》蕴藉含蓄,以“花、柳、泪、酒”等典型意象,表现女性在爱情失落之时的苦闷伤感。《醉落魄》更是以一位歌妓的口吻,幽怨的诉说着自身凄楚。她在无数个夜晚,思念曾经的恋人,也许有过不止一次约定,但最终都付与流水。无奈之际,只有借酒消愁。同时设想,如果与相爱之人重逢,一定细诉衷肠,在悔恨的泪水中,求得对方的谅解。但现实却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仍将继续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全词曲折细腻,真实地传达出主人公自我悔恨的心态,也使得读者在阅读之际,产生较深的心灵震撼。

《小山词》十之八九都是以恋情词的面目呈现在读者目前,以至于人们经常会感觉题材狭隘,但笔者认为,狭而能专,专而能深,以看似狭窄的题材亦能书尽人生诸种沉郁感触,这是晏几道的本领。“若摒除其?约绵密的外观,于表面的情词艳语中,披沙拣金,含英咀华,便会感到其中有作者真诚的心灵品质的流露,而一股郁勃而深挚的情感的力量,可使人?手踊足,动魄惊心,甚至唤起人们心灵中某种崇高美好的意念,得到一种正面的感发。”[3]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小晏运用了大量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手法,而上文所论涉酒词,亦能管中窥豹,使人体会出小晏词深沉的人生感受与高超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陈匪石.声执?宋词举[M].南京:金陵书画社,1983.

[2]黄庭坚.小山词序[A].黄庭坚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王玫.铅华销尽见天真――浅论《小山词》[J].厦门大学学报,1984,(3).

(作者简介:曹柯新,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