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从幼儿园开始

  从幼儿园就为孩子进行职业规划?这似乎听起来很不靠谱。但在专家看来,这显然是不了解“职业规划”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造成的。“让孩子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昨天举行的教育名家讲堂上,崂山二中的陈文老师告诉家长,越早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对他的成长越有好处。

  尽早让孩子了解职业、了解自己

  很多人知道职业规划,但大部分人认为这应该是孩子上了大学,进行就业准备时应做的事情。陈文在高中开设职业规划课10余年,听到最多的反对声音就是:高中就开职业规划课,是不是太早了。

  显然陈文并不认同。“每年的高三毕业生,高考结束后,不知道自己报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校。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替他们做出的决定。而老师和家长的决定一般是根据专业热门的程度来决定。但孩子到学校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四年下来其实很痛苦。”

  陈文将其归结于没有过早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造成的结果。

  “我们给孩子灌输的成长理念,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那考上大学干什么?不知道。”陈文认为,这种理念让孩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而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其实,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朦胧的职业梦想。一份面向初中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确立,有75.16%的学生选择这一目标的原因是“我喜欢”。

  对于孩子喜欢的职业,陈文认为,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和引导,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不可能而加以否定。“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去了解他喜欢的这个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让孩子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有家长对此的疑问是:孩子会变,可能过两天他又不喜欢当科学家了,要当运动员,这怎么办?陈文说,这是孩子的一种选择,在这种改变中,也是一种成长。“每一次的改变,既是他对这一职业的认识的加深,也是对自己认识的加深。”

  陈文介绍,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都会从小学开始职业规划的教育,甚至有些国家从幼儿园就开始类似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尽可能早、尽可能多的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从而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

  体验是了解社会和自己的最佳方式

  如何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指导,陈文说,这种指导应该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是让孩子认识自我,让孩子了解到“我是什么样的人(性格、优缺点)”、“我最在乎什么”、“我喜欢做什么(爱好)”、“我能做什么(特长、能力倾向)”、“我的生理特征如何”、“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家庭因素、教育因素)”。

  这些认识的取得,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工具。

  “喜欢和能力是要匹配的。”陈文说,“我喜欢”的同时,也要“我能”,通过一些测评,可以分析出孩子具备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发现他的能力与他喜欢的职业是否合适。

  了解了自己,接下来就是了解、体验职业。用陈文的话说,对社会的体验,对职业的了解,没有什么办法比亲身体验更直接、更深刻的了。

  陈文举了自己学生的一个例子。每届学生,她都会带着他们去人才市场,以中专毕业生的身份进行应聘。陈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应聘5家企业。

  “活动搞完之后,孩子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在人才市场上,学历最重要,能力也很重要。不用老师家长多说什么,他们自然而然的认识到取得更高学历的重要性。”陈文说,当孩子明确这一概念后,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其实就轻松了许多,“就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问题,再就是他们懈怠的时候给他们鼓鼓劲儿。”

  这种体验式教育,在国外开展的很早,“在德国,小孩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

  当孩子对自己和社会、职业都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最后一步,就是让孩子学会选择。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职业、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的人。

  对于家长来说,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怎样给孩子他们想要的幸福,其实就是让孩子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的幸福。而达到这个目的,离不开对孩子的职业规划教育。

  本报官微现场互动

  网友:家长经常在孩子教育管理上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种现状?

  陈文:首先,家庭教育,理念先行。好的理念决定好的态度、好的行动。这个理念就是,到底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让他成为他自己。不要老说“你看人家谁谁谁”,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成为自己呢?其次是方法问题。这取决于你拥有的教育知识有多少,其中包括一些技巧和手段。网友:现在的兴趣是否就是孩子的职业梦想?

  陈文: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决定了他适合从事什么的职业,不适合什么样的领域。其实,我们家长对现在职业的了解太少,也就很难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指导。网友:残酷的现实和职业梦想如何平衡?

  陈文:只有孩子的梦想实现不了时,现实才残酷。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网友:孩子上初中时因为在学校做小生意被处分过后来考上了艺术专业。要毕业了,孩子说不想从事艺术,要去做保险业务。该支持吗?

  陈文:你的孩子已经独立了,他已经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了,你可以不用再操心了。现在你再纠结的话,反而是给孩子添乱。其实这个孩子表现出了适合经商的潜质,而家长为了完成让孩子上本科这个梦想,让孩子选择了另一条路。如果这个孩子上了高职学习商业,现在说不定已经是经理人了。现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不要再去干涉了。

  从幼儿园就为孩子进行职业规划?这似乎听起来很不靠谱。但在专家看来,这显然是不了解“职业规划”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造成的。“让孩子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昨天举行的教育名家讲堂上,崂山二中的陈文老师告诉家长,越早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对他的成长越有好处。

  尽早让孩子了解职业、了解自己

  很多人知道职业规划,但大部分人认为这应该是孩子上了大学,进行就业准备时应做的事情。陈文在高中开设职业规划课10余年,听到最多的反对声音就是:高中就开职业规划课,是不是太早了。

  显然陈文并不认同。“每年的高三毕业生,高考结束后,不知道自己报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校。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替他们做出的决定。而老师和家长的决定一般是根据专业热门的程度来决定。但孩子到学校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四年下来其实很痛苦。”

  陈文将其归结于没有过早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造成的结果。

  “我们给孩子灌输的成长理念,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那考上大学干什么?不知道。”陈文认为,这种理念让孩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而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其实,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朦胧的职业梦想。一份面向初中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确立,有75.16%的学生选择这一目标的原因是“我喜欢”。

  对于孩子喜欢的职业,陈文认为,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和引导,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不可能而加以否定。“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去了解他喜欢的这个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让孩子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有家长对此的疑问是:孩子会变,可能过两天他又不喜欢当科学家了,要当运动员,这怎么办?陈文说,这是孩子的一种选择,在这种改变中,也是一种成长。“每一次的改变,既是他对这一职业的认识的加深,也是对自己认识的加深。”

  陈文介绍,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都会从小学开始职业规划的教育,甚至有些国家从幼儿园就开始类似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尽可能早、尽可能多的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从而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

  体验是了解社会和自己的最佳方式

  如何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指导,陈文说,这种指导应该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是让孩子认识自我,让孩子了解到“我是什么样的人(性格、优缺点)”、“我最在乎什么”、“我喜欢做什么(爱好)”、“我能做什么(特长、能力倾向)”、“我的生理特征如何”、“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家庭因素、教育因素)”。

  这些认识的取得,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工具。

  “喜欢和能力是要匹配的。”陈文说,“我喜欢”的同时,也要“我能”,通过一些测评,可以分析出孩子具备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发现他的能力与他喜欢的职业是否合适。

  了解了自己,接下来就是了解、体验职业。用陈文的话说,对社会的体验,对职业的了解,没有什么办法比亲身体验更直接、更深刻的了。

  陈文举了自己学生的一个例子。每届学生,她都会带着他们去人才市场,以中专毕业生的身份进行应聘。陈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应聘5家企业。

  “活动搞完之后,孩子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在人才市场上,学历最重要,能力也很重要。不用老师家长多说什么,他们自然而然的认识到取得更高学历的重要性。”陈文说,当孩子明确这一概念后,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其实就轻松了许多,“就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问题,再就是他们懈怠的时候给他们鼓鼓劲儿。”

  这种体验式教育,在国外开展的很早,“在德国,小孩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

  当孩子对自己和社会、职业都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最后一步,就是让孩子学会选择。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职业、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的人。

  对于家长来说,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怎样给孩子他们想要的幸福,其实就是让孩子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的幸福。而达到这个目的,离不开对孩子的职业规划教育。

  本报官微现场互动

  网友:家长经常在孩子教育管理上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种现状?

  陈文:首先,家庭教育,理念先行。好的理念决定好的态度、好的行动。这个理念就是,到底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让他成为他自己。不要老说“你看人家谁谁谁”,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成为自己呢?其次是方法问题。这取决于你拥有的教育知识有多少,其中包括一些技巧和手段。网友:现在的兴趣是否就是孩子的职业梦想?

  陈文: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决定了他适合从事什么的职业,不适合什么样的领域。其实,我们家长对现在职业的了解太少,也就很难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指导。网友:残酷的现实和职业梦想如何平衡?

  陈文:只有孩子的梦想实现不了时,现实才残酷。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网友:孩子上初中时因为在学校做小生意被处分过后来考上了艺术专业。要毕业了,孩子说不想从事艺术,要去做保险业务。该支持吗?

  陈文:你的孩子已经独立了,他已经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了,你可以不用再操心了。现在你再纠结的话,反而是给孩子添乱。其实这个孩子表现出了适合经商的潜质,而家长为了完成让孩子上本科这个梦想,让孩子选择了另一条路。如果这个孩子上了高职学习商业,现在说不定已经是经理人了。现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不要再去干涉了。


相关文章

  • 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籍 贯: 身份证号码: 学校及系别: 年级及专业: 学 号: 地 址: 邮 编: 联系方式: E-mail: 目录 自我分析------------3 职业分析------------4 职 ...查看


  •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方向和主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存在着两条路径:即外控式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和内驱式的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前者是指对幼儿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 ...查看


  • 优秀职业规划书案例1
  • 破茧成蝶--我的蝶进化 茧成蝶的艰难旅程 蝴蝶把自己紧紧地包围在茧里,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将自 己身上厚厚的皮蜕去,而每一次蜕皮,那撕心裂肺的痛都令它 生不如死.终于七七四十九天到了,最后一次蜕皮了.这是化 蝶的成败.它剧烈地颤动着,身体里面 ...查看


  •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规划实施的启示
  •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国家对于教育工作越老越关注,根据我国的国情,"强国必先要强教"因此对于教育工作的实施应该从幼儿教育开始,根据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中可以总结到,要对我国额学前教育进行改革,要提高幼儿园的教 ...查看


  • 谈谈幼儿园的环境规划
  • 幼儿园的环境规划无形中透露出我们在教育上的思考.我们应该回到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立场,提供给孩子人性化的教学环境,让孩子能充分地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地探索. 一.室内环境的规划 我们曾看到过这样的"画面":教室中 ...查看


  • 职业技能实训作业封面(打印)
  • 宜宾电大职业技能实训(一)作业册 教学点:宜宾电大 专 业:学前教育 年 级: 学 号:姓 名: 15春学前教育 [1**********]98 赵宇琴 作业日期2017年11月22日 幼儿观察记录 串项链 区域活动开始啦!明明小朋友选择了 ...查看


  •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_学前教育系_114班11号詹xx
  • 前 言 人生就如同一本书,一本自传.需要作者去书写,去经营他的旅程.不同的人他书中也有着不同的内容.书中可能有彩色的,黑白的图片:有繁华的,纯朴的文章:有快乐的,痛苦的情绪-- 在书中,我们的经历就是那书中的书页,辞去了旧的一天,页码就会相 ...查看


  • 浅谈对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认识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对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认识 作者:宋真真 来源:<求知导刊>2014年第06期 摘 要:工学结合的职教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查看


  • 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
  • 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 高等教育驶入了大众教育的历史发展快车道,扩招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供大于求.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的开始就等于失业的开始.相比之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成了市场宠儿,大有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