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

186

州学刊

总第178期

蓄的;而辛词抒写痛苦和愤慨是溢于言表的

苏词种种忧郁的情绪总会在词人超脱和达观的心态中被排除和化解,最终也会表现出坦荡潇洒、积极乐观的情怀。“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了很广阔的社会现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辛词所承载的内容,远比苏词要沉重、深刻!

三、在艺术方面,苏词自然流畅,读来清新。明白如话;而辛词喜用典。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晦涩

苏轼有着豪放不羁的心灵、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以消极形式表现积极内容的战斗方式,这一切都在清新流畅、处处生春的语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清人沈德潜日“苏子瞻……其笔之超逸,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换”,这很能说明其词的语言风格。

辛词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用典。不难看出,辛词用典

全。”(《水调歌头》),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健康开朗的思想情绪。

辛词则不然,其所流露的悲愤和哀痛总是那么悲壮、深切,那么激越、苍凉!读辛词,自有一种热血奔涌、悲壮慷慨、甚而至于潸

然涕下的激情,英雄末路的无限孤独和对现实的怨愤溢于言表,

那种孤独和怨愤,是不能排除也是无法排除的!“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神州毕竟,几番离合”。(《贺新郎》)满腔怨愤,悲壮慷慨。“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魂

无不与词人内心的情感有关:他无处不在讲自己,不在诉说自己

的悲愤。我们不可忘记辛弃疾是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的英雄词人,愈是关系到朝廷面子和威信的问题,愈有难言之隐,不能白描直说,只好通过许多典故曲折的表达。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一连用了五个典故,正是运用这五个典故,寄托了词人对南归四十三年的沉痛经历的总结,是他才兼文武,富于韬略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语言以少胜多的作用和词的精炼性、含蓄性。

【收稿Et期】2008—03—07

[责任编辑:刘俊沅】

没,弦解语恨难说”(《贺新郎・赋・琵琶》),如呜咽悲歌,感慨

悲凉。

说到底,苏词中的悲愤和痛苦,毕竟只是苏轼个人怀才不遇情绪的表露,加之苏轼固有的开朗和放旷的性格,自然会有苏词达观飘逸、豪迈奔放的风格。而辛词中的忧愤之情,悲伤之意,远非辛弃疾个人之悲痛。辛弃疾一生以报国为志,然而他的一腔爱国激情无处可发,他的忧愤不只是从个人得失出发,而与当时的民族灾难是一致的。辛词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以敏锐的

眼光,深刻的笔触描写。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词有

(上接第188页)

[收稿日期】2008一02一13

译》(1986);王克勤《(格萨尔)翻译工作杂谈》(载《(格萨尔)工作通讯>总第15期);角巴东主《略论(格萨尔王传)的书名、人名、地名等的翻译>(载青海省《格萨尔>研究所《格萨尔研究11991年第l期);马进武《谈谈(格萨尔)的整理和翻译问题》(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为06XZW010,2008

年12月底完成)“‘格萨尔)文学翻译论”(完成后j该专著共约45万字)前期成果中“总论”之一节。

张积诚《试论<格萨尔)的艺术性翻译问题》(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93年第l期);洛珠加措《关于(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和翻译问题的一

些想法》(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等。

注释

①据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治渠乡治加牧业村艺人才仁索南自报的目录,竟达324部。是目前所知最多的《格萨尔)部本数。若平均按每部至少

6000诗行计算,则这部史诗达194万诗行,总字数约6000万字(对该艺

④已故王沂暖教授生前曾对《格萨尔143部分部本藏文原本数过诗行,合

计达257520行,即平均每部约6000诗行(见王沂暖《关于藏族<格萨尔

王传)的部数与诗行——第三次不完全的统计>,载《格萨尔学集成》第二

卷120r7一1286页,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人的介绍及其说唱目录详见扎西东珠、王兴先《(格萨尔)学史稿》第596

—601页,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⑤《格萨尔文库>,五卷本大型系列丛书(由王兴先研究员任总主编),系

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第一卷第一、二册[藏族《格萨尔》规范本之<英雄成长>、《降伏四魔》]、第三卷第一册[土族《格萨尔>(以国际音标记音对译的科学版本)之上、中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卷第一、二、三册[蒙古族《格斯尔)规范本之‘鄂尔多斯本)‘卫拉特本>《琶杰说唱本>],共计约950万字。

②据我国蒙古族学者格日勒扎布《<格斯尔)最早版本考辨》(载《格萨尔

学集成)第二卷1296页,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一文考证,发现于蒙古国的因其跋语中有“……诺木其哈敦提议……翻译”等字样而被定名为《诺木其哈敦本)的《格斯尔>,是《格萨尔>最早的蒙古文译本。该译本“于万历十八年(1590)在三娘子钟金哈敦的提议和主持下,由锡呼图・固什・绰尔济翻译,灌顶固什・瓦齐尔・图迈欢津笔录。”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133.

(责任编辑:刘俊沅】

③这几篇论文是:降边嘉措专著<(格萨尔)初探》中<关于(格萨尔>的翻

TheImportanceandProblemsofGesarEpicTranslation

ZhaxiDongzhu

Abstract:Gesarheroicsearch

COVels

epicisvenerableandlive。it

isalsofullofcultureconnotation

anddisquisitivevalueabout

epic.

multi—subjects.The

gesar

translation睁

theuniversaltranslationtheoriesandthespecialtranslationproblemaboutGesar

OII

Keywords:translation;Gesar;significance;reseawh

literaturetranslation

试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王艳芳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科研处,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学刊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2008,(7)0次

相似文献(7条)

1.期刊论文 李艳军. LI Yan-jun 试论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创作上的差异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

苏轼、辛弃疾同属豪放派词人,但苏词在豪放中蕴有清旷之意,较偏于洒脱疏朗,旷达雄放;而辛词则在豪情之外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繁盛而辉煌的豪放词派.

2.期刊论文 陈景云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苏轼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开创一代豪放词风.辛弃疾是两宋豪放词的集大成者,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苏辛词在表现豪放风格方面,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但又有明显的差别.第一,苏词主要表现为面对人生挫折时表现出达观情怀;辛词则表现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苏词善于将个人的遭遇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豪放中蕴含着凄楚.而辛词则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连结在一起,豪放中蕴含悲壮.第三,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辛弃疾"以文为词",使宋词散文化:同时对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

3.期刊论文 张福庆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外交学院学报2003(4)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4.期刊论文 齐东风 历史回声如缕牵千古江山显风流——《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与鉴赏2008(3)

与从遥远的大宋王朝向我们走来,又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未来走去,它们永恒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对他们的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5.期刊论文 秦晓梅. QIN Xiao-mei 简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之异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苏轼和辛弃疾是两宋词坛上的重要人物,两人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人生观的不同必然会造成他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苏轼以诗为词,在词中表现出了自已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追求失败之后的洒脱旷达;辛弃疾以文为词,在词中表现出了因无丢实现

6.期刊论文 杨小青 深广的内涵与炽烈的情感-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区别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15(1)

苏轼和辛弃疾作为词中的两大家、具有各自独特的美学风貌;苏词的豪放是深广的内涵与漫不经心、自然流露的表现手法的结合体,而辛词的豪放则是炽热爱国情怀与表现手法的细腻多姿的结合体.

7.期刊论文 刘杰 析苏、辛词对婉约手法的继承与融合——以《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 -语文学刊2009(9)

在词学界,苏轼和辛弃疾是公认的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许多豪放词作往往流露出和婉之音,呈现出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综观全貌,苏、辛词从所写题材、所抒情感、所绘意境方面都对婉约手法有所继承和融合.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zxk20080705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186

州学刊

总第178期

蓄的;而辛词抒写痛苦和愤慨是溢于言表的

苏词种种忧郁的情绪总会在词人超脱和达观的心态中被排除和化解,最终也会表现出坦荡潇洒、积极乐观的情怀。“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了很广阔的社会现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辛词所承载的内容,远比苏词要沉重、深刻!

三、在艺术方面,苏词自然流畅,读来清新。明白如话;而辛词喜用典。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晦涩

苏轼有着豪放不羁的心灵、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以消极形式表现积极内容的战斗方式,这一切都在清新流畅、处处生春的语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清人沈德潜日“苏子瞻……其笔之超逸,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换”,这很能说明其词的语言风格。

辛词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用典。不难看出,辛词用典

全。”(《水调歌头》),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健康开朗的思想情绪。

辛词则不然,其所流露的悲愤和哀痛总是那么悲壮、深切,那么激越、苍凉!读辛词,自有一种热血奔涌、悲壮慷慨、甚而至于潸

然涕下的激情,英雄末路的无限孤独和对现实的怨愤溢于言表,

那种孤独和怨愤,是不能排除也是无法排除的!“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神州毕竟,几番离合”。(《贺新郎》)满腔怨愤,悲壮慷慨。“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魂

无不与词人内心的情感有关:他无处不在讲自己,不在诉说自己

的悲愤。我们不可忘记辛弃疾是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的英雄词人,愈是关系到朝廷面子和威信的问题,愈有难言之隐,不能白描直说,只好通过许多典故曲折的表达。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一连用了五个典故,正是运用这五个典故,寄托了词人对南归四十三年的沉痛经历的总结,是他才兼文武,富于韬略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语言以少胜多的作用和词的精炼性、含蓄性。

【收稿Et期】2008—03—07

[责任编辑:刘俊沅】

没,弦解语恨难说”(《贺新郎・赋・琵琶》),如呜咽悲歌,感慨

悲凉。

说到底,苏词中的悲愤和痛苦,毕竟只是苏轼个人怀才不遇情绪的表露,加之苏轼固有的开朗和放旷的性格,自然会有苏词达观飘逸、豪迈奔放的风格。而辛词中的忧愤之情,悲伤之意,远非辛弃疾个人之悲痛。辛弃疾一生以报国为志,然而他的一腔爱国激情无处可发,他的忧愤不只是从个人得失出发,而与当时的民族灾难是一致的。辛词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以敏锐的

眼光,深刻的笔触描写。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词有

(上接第188页)

[收稿日期】2008一02一13

译》(1986);王克勤《(格萨尔)翻译工作杂谈》(载《(格萨尔)工作通讯>总第15期);角巴东主《略论(格萨尔王传)的书名、人名、地名等的翻译>(载青海省《格萨尔>研究所《格萨尔研究11991年第l期);马进武《谈谈(格萨尔)的整理和翻译问题》(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为06XZW010,2008

年12月底完成)“‘格萨尔)文学翻译论”(完成后j该专著共约45万字)前期成果中“总论”之一节。

张积诚《试论<格萨尔)的艺术性翻译问题》(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93年第l期);洛珠加措《关于(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和翻译问题的一

些想法》(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等。

注释

①据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治渠乡治加牧业村艺人才仁索南自报的目录,竟达324部。是目前所知最多的《格萨尔)部本数。若平均按每部至少

6000诗行计算,则这部史诗达194万诗行,总字数约6000万字(对该艺

④已故王沂暖教授生前曾对《格萨尔143部分部本藏文原本数过诗行,合

计达257520行,即平均每部约6000诗行(见王沂暖《关于藏族<格萨尔

王传)的部数与诗行——第三次不完全的统计>,载《格萨尔学集成》第二

卷120r7一1286页,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人的介绍及其说唱目录详见扎西东珠、王兴先《(格萨尔)学史稿》第596

—601页,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⑤《格萨尔文库>,五卷本大型系列丛书(由王兴先研究员任总主编),系

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第一卷第一、二册[藏族《格萨尔》规范本之<英雄成长>、《降伏四魔》]、第三卷第一册[土族《格萨尔>(以国际音标记音对译的科学版本)之上、中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卷第一、二、三册[蒙古族《格斯尔)规范本之‘鄂尔多斯本)‘卫拉特本>《琶杰说唱本>],共计约950万字。

②据我国蒙古族学者格日勒扎布《<格斯尔)最早版本考辨》(载《格萨尔

学集成)第二卷1296页,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一文考证,发现于蒙古国的因其跋语中有“……诺木其哈敦提议……翻译”等字样而被定名为《诺木其哈敦本)的《格斯尔>,是《格萨尔>最早的蒙古文译本。该译本“于万历十八年(1590)在三娘子钟金哈敦的提议和主持下,由锡呼图・固什・绰尔济翻译,灌顶固什・瓦齐尔・图迈欢津笔录。”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133.

(责任编辑:刘俊沅】

③这几篇论文是:降边嘉措专著<(格萨尔)初探》中<关于(格萨尔>的翻

TheImportanceandProblemsofGesarEpicTranslation

ZhaxiDongzhu

Abstract:Gesarheroicsearch

COVels

epicisvenerableandlive。it

isalsofullofcultureconnotation

anddisquisitivevalueabout

epic.

multi—subjects.The

gesar

translation睁

theuniversaltranslationtheoriesandthespecialtranslationproblemaboutGesar

OII

Keywords:translation;Gesar;significance;reseawh

literaturetranslation

试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王艳芳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科研处,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学刊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2008,(7)0次

相似文献(7条)

1.期刊论文 李艳军. LI Yan-jun 试论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创作上的差异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

苏轼、辛弃疾同属豪放派词人,但苏词在豪放中蕴有清旷之意,较偏于洒脱疏朗,旷达雄放;而辛词则在豪情之外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繁盛而辉煌的豪放词派.

2.期刊论文 陈景云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苏轼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开创一代豪放词风.辛弃疾是两宋豪放词的集大成者,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苏辛词在表现豪放风格方面,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但又有明显的差别.第一,苏词主要表现为面对人生挫折时表现出达观情怀;辛词则表现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苏词善于将个人的遭遇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豪放中蕴含着凄楚.而辛词则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连结在一起,豪放中蕴含悲壮.第三,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辛弃疾"以文为词",使宋词散文化:同时对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

3.期刊论文 张福庆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外交学院学报2003(4)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4.期刊论文 齐东风 历史回声如缕牵千古江山显风流——《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与鉴赏2008(3)

与从遥远的大宋王朝向我们走来,又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未来走去,它们永恒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对他们的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5.期刊论文 秦晓梅. QIN Xiao-mei 简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之异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苏轼和辛弃疾是两宋词坛上的重要人物,两人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人生观的不同必然会造成他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苏轼以诗为词,在词中表现出了自已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追求失败之后的洒脱旷达;辛弃疾以文为词,在词中表现出了因无丢实现

6.期刊论文 杨小青 深广的内涵与炽烈的情感-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区别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15(1)

苏轼和辛弃疾作为词中的两大家、具有各自独特的美学风貌;苏词的豪放是深广的内涵与漫不经心、自然流露的表现手法的结合体,而辛词的豪放则是炽热爱国情怀与表现手法的细腻多姿的结合体.

7.期刊论文 刘杰 析苏、辛词对婉约手法的继承与融合——以《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 -语文学刊2009(9)

在词学界,苏轼和辛弃疾是公认的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许多豪放词作往往流露出和婉之音,呈现出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综观全貌,苏、辛词从所写题材、所抒情感、所绘意境方面都对婉约手法有所继承和融合.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zxk20080705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相关文章

  •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1
  • 试比较苏轼豪放词与辛弃疾豪放词之异同 摘要: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创作并峙的双峰.他们用大胆的创作思路,将自己的人生豪气注入词中.将豪放词的发展推向了顶峰,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比较他们的豪放词,可以看出一些共同之处,但在豪放风 ...查看


  • 论苏轼与辛弃疾的不同词风
  • 论苏轼与辛弃疾的不同词风 摘要:说道豪放词我们不得不提到苏轼与辛弃疾,二人同为宋词豪放派的重要人物但是由于两人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人生观的不同,必然会造成他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 辛弃疾独创" ...查看


  • 浅议苏轼与辛弃疾古诗异同
  • 浅议苏轼.辛弃疾怀古诗的异同 摘要: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属豪放派,但又具有不同风格.以<念奴娇·赤 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它们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本文 ...查看


  • 浅析苏轼与辛弃疾词风异同
  • 浅析苏轼与辛弃疾词的异同 内容摘要:在词的发展史上,由于苏轼.辛弃疾打破了晚唐五代和宋代文人惯用的用词佑觞,遣兴,娱宾,写那女恋情和离别惆怅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辛弃疾的词都 ...查看


  • 苏轼与辛弃疾词的比较
  • 苏轼与辛弃疾词的比较 宋朝两大著名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他们的词都以豪放著称,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以"艳科"的传统格局,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和词境.由他开创的豪放一派,后被南宋辛弃疾继承 ...查看


  • 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审美比较
  • 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审美比较 作者:方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12期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的婉约派与豪放派在词的创作中,从题材.形式.语言以及写景物.写人物等方面风格迥异的不同,展现出了各自流派不同 ...查看


  • 论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
  • 试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之异同 [中文摘要]: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苏.辛豪放词中同题材词作的对比上,可见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 ...查看


  • 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
  • <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众多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其中,词是重要的一部分.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而盛于宋.宋词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元曲 ...查看


  • 词两首比较教学
  •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教学实录 作者: 加入日期:10-07-13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第二板块"千古江山" <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