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卷答案

单元评价卷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1.D 2.C 3.D 4.B 5.D 6.A 7.B 8.A 9.B 10.D 11.D 12.C 13.B 14.B 15.A 16.D 17.B 18.D 19.A 20.C

二、(1)分封制。 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赋,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奴隶

(4)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帮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1)战国时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代。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要么生存要么灭亡。只有壮大自身的实力,才能生存和兼并其他国家,而不被其他国家兼并。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以强大图存为目标,竞相开展变法运动

(2)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断进步的。治理国家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时代的需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与历史一起发展,一起前进。

(3)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一场社会变革看其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是否生是否死。

(4)吴起、商鞅这些变法的人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利挑战,甚至是不畏流血牺牲,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们应该向先人一样,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

3.(1)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注重“因材施教”。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东西,以便温故知新;他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2)孔子认为学习耕田种菜没有出息,反映了他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3)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4.示例:西周后期的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残酷的暴君。他把原来公有的据为己有,独占山林川泽之利,而不许人民采樵渔猎。他为这种做法触犯了社会阶层的利益,失掉了王室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尤其是损害了广大平民的利益,使他们忍无可忍,纷纷抨击周厉王的暴政。而周厉王竟派人严密监视人民。大肆屠杀有意见的百姓。暂时压制住了人民的言论,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的这种独断专行终

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周厉王残暴的统治被推翻了。(本题也可以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为例进行说明)

期中综合评价卷

一、1.C 2.C 3.D 4.D 5.C 6.B 7.C 8.C 9.A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A 18.B 19.C 20.A 二、1.

2. (1)大禹治水 (2)疏导 (3)都江堰 李冰 战国 (4)①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②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③防洪、灌溉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3.(1)商鞅变法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

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承认土地私有 (3)建立县制 (4)奖励军功 4.(1.)

(2)人与自然---------(庄子) 法制在线--------------(韩非) 军事天地---------(孙武) 教育论坛--------------(孔子) (3) 龟甲 甲骨文 商朝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1.C 2.C 3.D 4.C 5.A 6.A 7.D 8.C 9.D 10.C 11.A 12.C 13.C 14.B 15.B 16.A 17.A 18.C 19.B 20.B

二、1.(1.)丝绸之路。 长安, 大秦。

(2)西汉武帝时期。 联合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加强了古代西方的沟通,促进了思想、经济、文化的交流 (4)问题与麻烦:面临孤单寂寞,以及水源、食物缺少的困扰,甚至还有强盗打劫。 启示:做事要成功就必须经历磨难,要战胜困难。

2.(1)加强了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言论和思想

(3)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3.(1)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伐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2)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

(3)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 后两句是昭君出塞

(4)持赞同态度, 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含胸之间的战争,为匈汉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5)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

4.(1)竹木简 竹简十分笨重。 龟甲、兽骨、帛等

(2)蔡伦 东汉时期 。造纸术改进以后,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所以能够得到普及.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 BADAB CDAAB BCAAB CDCAA 二、 1.(1)东汉末年

(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3)官渡之战

(4)联吴抗曹。 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1)大量北方人口南下,补充了劳动力;南迁人口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总之,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材料三说明了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这位统治者是北魏孝文帝。 改革内容: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具体政策也可) (3)如汉族人吃新疆羊肉串;汉族人跳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穿汉族衣服;少数民族过春节等

3.(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认为前代没有分封子弟为王,使中央政权孤立无援,错误的总结了前代覆亡的教训。

(2)西汉初期,王国问题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统治。晁错、主父偃认为应当解决王国问题,强化中央集权。但是晁错主张采取直接“削藩”的办法,主父偃主张推恩分子弟的策略,削弱各王国。 4.(1)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王羲之 祖冲之 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2)诸葛亮。他的作为属于政治领域,而其他三人属于科技文化领域。

期末综合评价卷(一) 一

1.A2.D3.D4.B5.A6.C7.D8.C9.D10.C11.D12.B13.A14.B15.C16.D17.D18.B19.A20.B

二、1.(1)秦始皇(或嬴政)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韩非的法家思想 (4)汉武帝 诸侯国 (5)董仲舒 独尊儒术 儒家

(6)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完成国家统一,并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1)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西域都护。 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派兵反击,设置机构管理。 友好交往。 (4)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等。 3.(1)商鞅。 建立县制。奖励军功。

(2)北魏孝文帝。 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4)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秦国发

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期末综合评价卷(二) CCBACACABADABCACDBCA

二、1、(1)甲骨文 小篆 金文(铭文) 行书 (2)1324

(3)《兰亭序》是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它遒媚劲健,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2.(1)建立县制

(2)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4)加强了中央集权

3.示例:①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②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

领先世界近一千年。③.李冰:主持修建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人民④.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对我国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四选三即可,选孙武不给分) 4.(1)匈奴、鲜卑、羯、羌。 (2)北方战乱。

(3)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4)要保证黄河三角洲地区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引进人才和高新技术;合理、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

单元评价卷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1.D 2.C 3.D 4.B 5.D 6.A 7.B 8.A 9.B 10.D 11.D 12.C 13.B 14.B 15.A 16.D 17.B 18.D 19.A 20.C

二、(1)分封制。 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赋,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奴隶

(4)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帮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1)战国时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代。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要么生存要么灭亡。只有壮大自身的实力,才能生存和兼并其他国家,而不被其他国家兼并。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以强大图存为目标,竞相开展变法运动

(2)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断进步的。治理国家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时代的需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与历史一起发展,一起前进。

(3)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一场社会变革看其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是否生是否死。

(4)吴起、商鞅这些变法的人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利挑战,甚至是不畏流血牺牲,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们应该向先人一样,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

3.(1)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注重“因材施教”。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东西,以便温故知新;他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2)孔子认为学习耕田种菜没有出息,反映了他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3)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4.示例:西周后期的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残酷的暴君。他把原来公有的据为己有,独占山林川泽之利,而不许人民采樵渔猎。他为这种做法触犯了社会阶层的利益,失掉了王室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尤其是损害了广大平民的利益,使他们忍无可忍,纷纷抨击周厉王的暴政。而周厉王竟派人严密监视人民。大肆屠杀有意见的百姓。暂时压制住了人民的言论,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的这种独断专行终

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周厉王残暴的统治被推翻了。(本题也可以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为例进行说明)

期中综合评价卷

一、1.C 2.C 3.D 4.D 5.C 6.B 7.C 8.C 9.A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A 18.B 19.C 20.A 二、1.

2. (1)大禹治水 (2)疏导 (3)都江堰 李冰 战国 (4)①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②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③防洪、灌溉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3.(1)商鞅变法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

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承认土地私有 (3)建立县制 (4)奖励军功 4.(1.)

(2)人与自然---------(庄子) 法制在线--------------(韩非) 军事天地---------(孙武) 教育论坛--------------(孔子) (3) 龟甲 甲骨文 商朝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1.C 2.C 3.D 4.C 5.A 6.A 7.D 8.C 9.D 10.C 11.A 12.C 13.C 14.B 15.B 16.A 17.A 18.C 19.B 20.B

二、1.(1.)丝绸之路。 长安, 大秦。

(2)西汉武帝时期。 联合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加强了古代西方的沟通,促进了思想、经济、文化的交流 (4)问题与麻烦:面临孤单寂寞,以及水源、食物缺少的困扰,甚至还有强盗打劫。 启示:做事要成功就必须经历磨难,要战胜困难。

2.(1)加强了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言论和思想

(3)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3.(1)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伐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2)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

(3)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 后两句是昭君出塞

(4)持赞同态度, 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含胸之间的战争,为匈汉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5)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

4.(1)竹木简 竹简十分笨重。 龟甲、兽骨、帛等

(2)蔡伦 东汉时期 。造纸术改进以后,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所以能够得到普及.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 BADAB CDAAB BCAAB CDCAA 二、 1.(1)东汉末年

(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3)官渡之战

(4)联吴抗曹。 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1)大量北方人口南下,补充了劳动力;南迁人口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总之,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材料三说明了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这位统治者是北魏孝文帝。 改革内容: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具体政策也可) (3)如汉族人吃新疆羊肉串;汉族人跳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穿汉族衣服;少数民族过春节等

3.(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认为前代没有分封子弟为王,使中央政权孤立无援,错误的总结了前代覆亡的教训。

(2)西汉初期,王国问题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统治。晁错、主父偃认为应当解决王国问题,强化中央集权。但是晁错主张采取直接“削藩”的办法,主父偃主张推恩分子弟的策略,削弱各王国。 4.(1)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王羲之 祖冲之 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2)诸葛亮。他的作为属于政治领域,而其他三人属于科技文化领域。

期末综合评价卷(一) 一

1.A2.D3.D4.B5.A6.C7.D8.C9.D10.C11.D12.B13.A14.B15.C16.D17.D18.B19.A20.B

二、1.(1)秦始皇(或嬴政)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韩非的法家思想 (4)汉武帝 诸侯国 (5)董仲舒 独尊儒术 儒家

(6)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完成国家统一,并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1)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西域都护。 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派兵反击,设置机构管理。 友好交往。 (4)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等。 3.(1)商鞅。 建立县制。奖励军功。

(2)北魏孝文帝。 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4)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秦国发

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期末综合评价卷(二) CCBACACABADABCACDBCA

二、1、(1)甲骨文 小篆 金文(铭文) 行书 (2)1324

(3)《兰亭序》是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它遒媚劲健,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2.(1)建立县制

(2)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4)加强了中央集权

3.示例:①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②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

领先世界近一千年。③.李冰:主持修建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人民④.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对我国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四选三即可,选孙武不给分) 4.(1)匈奴、鲜卑、羯、羌。 (2)北方战乱。

(3)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4)要保证黄河三角洲地区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引进人才和高新技术;合理、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


相关文章

  •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答规律探索(肖先成)
  •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答规律探索(一) 〇肖先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历史体验以 及对历史的探究.考试大纲在"论证和探讨问题"中也 加深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 ...查看


  •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真题答案
  •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真 题答案 (考生回忆版,仅作参考)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总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 ...查看


  • 2015年山西省中考文综答案
  • 2015年山西省中考文科综合试题答案 思品部分 答案:C 答案:A答案:A 答案:B 答案:D 答案:D 答案:A 答案:D 答案:A 答案:C 答案:C 答案:B 答案:改革创新 答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案: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解析: ...查看


  •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一.材料题答题方法策略 (1)一般材料题解题步骤: ①审设问:有几问.问什么.怎么答. 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并划出关键信息(与设问相关的句.段.词): 一粗读:读标题.材料出处.作者.时地人(分析材料所处时代.作者立场, ...查看


  •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4.doc
  • 题型14 史观史研类训练 (限时40分钟) 1.(2015·浙江杭州调研)"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 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 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 ...查看


  •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_课题实验成果简介 1
  •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实验初步阶段汇报 我校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实施近一年实践中,学生学习的历史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合作交流的明 ...查看


  • 总结贞观之治间和谐表现
  • 篇一:第2课 贞观之治 知识总结与梳理 第2 课 贞观之治 知识总结与梳理 1. 隋朝灭亡与唐 朝建立: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 渊(唐高祖)建立 唐朝,后传位于李世民(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 2. 贞观之治局面 的形成原因: ...查看


  • 2016历史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 2016年<历史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 2.一般来说.文明的交流方式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即__________与 ...查看


  •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实验成果简介
  •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实验成果简介 于学伟 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 二零一一年六月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实验成果简介 我校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查看


  • 高中历史教案
  • 秦朝统治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建议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