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研究

创意与设计 | 设计文化与美学 Design Culture and Aesthetics 021

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研究

文/周进(复旦大学 艺术教育中心)

1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 Display in Modern China

摘要: 本文基于近代中国博物馆人创设博物馆、成立中国博物馆协会推动陈列发展的时代背景,围绕博物馆前辈们提出的陈列与研究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张謇南通博物苑的陈列思想展开思考,认为当时的博物馆人引入了西方陈列艺术的基本观点,但是博物馆陈列艺术表现形式陈旧、也没有形成体系化的陈列艺术理论与方法。

Abstract:Museum of Modern Chinese people spontaneously create museum, and establish Chinese predecessors combined display of ideas and research, and Zhang Jian’s Nantong Museum exhibi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is a major attraction. The author believe that there was a preliminary cognitive of western museum exhibition ideas, but displayed in the museum obsolete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lso the museum was not formed systematic display of art theory and methods in Modern China.

关键词: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Key words: Modern China;Museum; Display

DOI 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4.03.006

一、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发展的时代背景

近代中国出现了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创设与西方人的直接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868年,法国神职人员韩伯禄(P.M.Heude)首先建立了“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上海亚洲文会博物馆”,也称“上海博物馆”。1874年,英国领事麦华佗(Walter Henry Medhurst)创办“格致书院”,三年后书院改扩建为“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紧接着西方人在山东集中开创了一些博物馆。1876年,美国人郭显德在山东创办“烟台博物院”。三年后,德国人瑞乃尔在山东烟台创办“敬业书院”,集图书馆、博物馆于一身。同年,英国人怀恩光也在山东创办“博古堂”,1904年该馆搬迁至济南

并改名为“广智院”。1902年,英国人罗氏及其妻子郭氏在烟台创立“罗郭培真书院博物堂”。1907 年中德合作创办“德华学校教育博物馆”。1904 年法国人赫立德在天津创办“华北博物院”。以上八个博物馆,是外国人在上海以外地区建立的最早一批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该博物馆原系南通通州师范学校的公共植物园,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巨大影响带动了中国人自主创设博物馆的高潮,各地纷纷成立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驱动陈列展览。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有着一系列的重大意义,傅振伦在《三十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条件》一文中认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是推动中国博物馆发展的

直接原因。协会通过倡导对欧美博物馆建筑及其陈列的关注,使得我国的文博专家对博物馆陈列建构了最初的概念。中国博物馆协会有明确的组织架构,不少委员精通陈列。中国博物馆协会的发起人是马衡(故宫博物院院长)、袁同礼(图书馆馆长)、傅斯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协会会员包括:沈兼士、严智开、丁文江、王献唐、朱启铃、任鸿隽、徐鸿宝、庄尚严、张元济、张道藩、陈垣、黄文弼、卢作孚、梁思成、梁思永、徐悲鸿、刘海粟、叶恭绰等68人,这些委员中不少为博物馆学家、建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对陈列颇有见地,因而协会才能组织各项专门委员会,分工研究诸如:博物馆建筑设计、陈列艺术、设备改良设计等课题。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后举办的首次陈列展览即引发轰动。1935年5月,中国博

作者简介:周进,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高级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1

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国际都市艺术博物馆布局、运营及发展态势比较研究——以上海重大艺术馆、博物馆改建为契机”(项目编号:

13ZS002)的阶段性成果。

创意与设计 总第三十二期 | 2014.03 022

研究与陈列照例不分的。”2对于陈列技术手段方面,杨钟健首先认为展品的系统安排非常重要,要注意文物“演化的程序”,文物不一定是珍品,但必须在整个陈列系统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指出陈列应该与时俱进,也就是说,陈列是一个博物馆永远的课题,它体现出博物馆的科研进步程度。

另一个亮点是张謇的南通博物苑陈列思想(如图2)。张謇在论述南通博物苑陈

图1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大会

图2南通博物苑南馆

列时,受日本顾问木村的影响,常用“观览、罗列、近陈、观游、巡视”等词表达陈列思想,这说明他对陈列的认识是紧跟时代的。南通博物苑的陈列方法是主题陈列法,这种陈列法的在当时是较为前卫的,据博物馆专家苏东海先生认为,南通博物苑提出的主题陈列法比苏联的博物馆要早很多年,张謇主题陈列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受到1898年出版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著作思想的启发,赫胥黎提出的“天演论”经学者严复翻译为中文,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是可以改造社会的思想,这一点也在张謇的博物馆思想中得到证明,他认为:“论天演之进化,天产之中有历史;论人为之变更,美术之中亦有历史。”3按照进化论的观念,自然、历史、美术相互关联,陈列时要考虑展示这种关联,而且相应的博物馆科普、审美、解说、休闲、纪念品开发都按照这个系统来进行。

南通博物苑的陈列特别注意文物安全。张謇对博物馆陈列的考虑是多方面的,他认为陈列对于文物安全至关重要、任用博物馆管理人员要特别小心。他认为文物是

稀有的东西,人见人爱,容易引起一些人的物欲,博物馆陈列要做到:“示人以可欲,而又必使人不见欲而乱。”4就是说,

物馆协会在北京景山公园举行成立集会(如图1),当天代表委员们首先去故宫参观了实录大库及南三所档案,尔后参观了介绍欧美博物馆(美、英、法、德、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陈列展览,此次陈列介绍的欧美博物馆类型有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博物馆、工艺博物馆、美术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陈列的形式是明信片、照片、资料、出版刊物、展品的组合,共计2000件左右的展品;欧美博物馆建筑的照片、陈列的照片、还有在欧美著名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照片;此次陈列共展出7天,观众来访高达5万人,中国人第一次亲眼感受到了欧美博物馆的收藏、建筑与陈列状况。

协会印刷出版会报推动博物馆学交流与相关陈列研究。1935年9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面世,会报双月刊,全年5期,发行遍布国内各省,以及中国港、澳、南洋、美国、日本,以赠阅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为主。会报内容丰富,刊载学术论文为主,栏目有书评、会务纪要、研究报告、博物馆业界信息等。在1937年以前共刊载学术论文14篇,有5篇论文涉及陈列艺术,如:李瑞年著《欧美博物馆及美术馆陈列

方法之演进》、傅振伦著《吾国陶瓷器之陈列法》;杨钟健著《关于陈列馆之意见》;L.C.Everard 著、李永增译《博物馆与陈列馆》;B.T.Gilman著、李永增译《博物馆的理想建筑法》,大部分论文翻译了欧美及苏联博物馆的做法。

二、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发展的几个亮点

一个亮点是博物馆前辈们注意到陈列与研究的关系。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首先认识到陈列展览的科研特性,1878年,郭嵩焘参观了法国外科医学博物馆,发现该馆的陈列不光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独特的陈列方法传播概念,他对这种陈列的感受是:“辨证异同,循求脉络,以推究其所以然,而悟人身骨节血脉之相为维系灌输。”11905年,中国近代教育家陈宝泉于写了《天津教育品陈列馆议绅陈宝泉上周总办意见书》,提出根据陈列展柜的大小、数量、展览空间的需求来规划博物馆建筑。1937年,杨钟健撰写了《关于陈列馆的意见》一文,详细阐述了陈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提出“在西洋任何国,

1234

郭嵩焘. 伦敦与巴黎日记[A].见:钟叔河主编. 走向世界从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618页。

杨钟健.关于陈列馆的意见[A].见:李淑萍、宋伯胤选注.博物馆历史文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页。

黄然等.张謇倡办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A].见:南通博物苑编.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纪念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98页。黄然等.张謇倡办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A].见:南通博物苑编.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纪念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99页。

创意与设计 | 设计文化与美学 Design Culture and Aesthetics 023

陈列艺术中要注意防盗的问题,不能有安全风险与漏洞。南通博物苑的展品陈列可谓疏密结合,普通文物陈列密一些,重要文物陈列艺术稀疏一点;放在外面陈列的文物稀疏一些,放在陈列柜中的文物稍微密一些;文物安排较稀疏的地方,安装了一些预防盗窃、火灾装置。至于如何选择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张謇认为这些人既要对自然、美术等方面感兴趣,有又要“能精勤细事”,最重要是“丹青不偷之君子”。

再一个亮点是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引进西方的分类陈列方法。近代中国,博物馆建设与陈列向欧美学习。英国在20世纪初,博物馆界率先开始了旧陈改新的活动,也有学者称之为“标准化运动”,而中国学者又是在这个运动之后造访西方,亲眼所见各种新式陈列方法与做法,自然会把信息反馈给国内,由于博物馆展品越来越丰富,品类与种类也更庞杂,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也应运而生,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8世纪撰《自然系统》一书,书中论述的分类法极大启发了博物馆陈列专家;19世纪中期以后,哥本哈根博物馆的汤姆逊撰《汤姆逊分类法》一书,成为博物馆藏品分类的依据。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徐家汇博物馆也采用的西方的陈列分类法,该馆一层院内饲养动物,一楼内陈列兽类及鱼类、鸟类标本,二楼陈列贝类、甲虫类、禽类、蛇类标本。山东广智院分植物、动物、矿物、天文、地理、农业、生理、卫生、艺术、文教、机械、古物和历史13 个门类陈列。山东烟台博物馆陈列也做了分类:动、植物标本、珊瑚、藻、矿等海产、各种科学仪器。

尽管不同类别的博物馆陈列内容相差较大,但是因为当时是以陈列柜为陈列艺术主体的,陈列柜如何设计制作、柜内的文物与标本如何布置,成为当时陈列艺术

的重点。1924 年,上海博物院开始使用玻璃柜陈列标本,该院大小玻璃陈列柜达上百只,如:第14至17号玻璃柜是水鸟陈列,第36号柜是大小熊猫陈列;第80至90号柜特别有创意,用玻璃做了格子橱,内部放置了奇珍异宝,如同传统的博古架,便于观众系统观赏与研究。近代中国博物馆人认识到陈列柜内部设计要与文物的艺术加工紧密配合。在长期的博物馆陈列实践中,博物馆人开始认识到,没有一定的艺术加工,陈列柜会缺乏精气神,陈列柜不光是要造型美,还要注重用光、色彩等综合设计才能达到较好展示效果。曾昭燏就对陈列柜的色彩与用光还特别进行论述,认为陈列柜的造型与色彩能给整个陈列空间营造气氛,大型陈列柜内的背景色彩要统一、和谐,与墙面的颜色区分开,陈列柜内的展品座架与支架需要精心选材、在形状上应该一致,色彩上不能与文物相冲突,总之,整个陈列的效果应该达到既准确传达陈列主题思想,又增加观众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整个博物馆的环境设计应达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1的效果。

些古建筑,一方面可以保护古建筑;另一方面也起到节约资金的作用。即使该古建筑原为私人所有,也可以起到弘扬家族荣誉、发扬光大该家族历史,起到为后人谋福祉的积极作用。具体实施中,一些中小型博物馆纷纷利用古建筑作为陈列室。还有,学者们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建筑的外部空间,因为博物馆建筑空间除了内部空间,还有大量外部空间的存在,外部空间如庭院、过道、走廊等,这些空间一方面可以作为室内陈列的补充,增加陈列面积与空间总体量;另一方面,这些空间颇具特殊性,一些特定的内容很适合在这样的空间中陈列。西方博物馆一般在外部空间陈列一些体量巨大或不宜在室内陈列的文物、标本和遗迹,如:大英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陈列了各种家鸽和野鸽的标本;美国费城独立厅就是在博物馆门外矗立了华盛顿雕像。

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认识到全景画的效果。近代外交家薛福成参观法国某博物馆,看到关于普法战争的陈列,整个陈列室是一个巨大房间,光线来自屋顶的打光,墙壁四周画满了油画,画面非常逼真,景深与视野开阔;画中有城堡、山峦、小溪、树林,交战双方一派混乱与繁忙的景象;士兵中有开枪的、开炮的、拉大旗的、拉炮车的,远处有炸弹落地,整个战场火光一片,烟雾弥漫;而被炮弹击中的建筑则一片断壁危楼,被炮弹轰炸的士兵折臂断足、血流成河、姿势痛苦,让人目不忍睹。仰望天空,明月高悬、云雾当空;俯视地面,则看到青青绿草,川原无限。薛福成感慨道:“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之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2同样是外交家的黎庶昌在其游记《西洋杂志》中也关注了全景画:由布面油画裱糊在墙上,陈列室的顶是玻璃顶,顶中间向四面墙上

三、对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发展的评价

第一、初步认知了西方陈列艺术的基本思想。近代中国,各种西方博物馆陈列思想被陆续导入中国,有识之士对中国博物馆界的陈列艺术比较注重,认为陈列是博物馆研究水准的综合体现,如: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博物馆建筑相关问题的争论与思考。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陈列的重要物质载体,国外的博物馆建筑影响了近代中国,中国学者探讨中国传统古建筑如何为博物馆建筑利用的问题。近代中国古建筑遗产丰富,大量古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应充分利用这

12

曾昭燏、李济. 博物馆[M].重庆: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第78页。

宋伯胤.博物馆人丛语——宋伯胤博物馆学论著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创意与设计 总第三十二期 | 2014.03 024

馆基础较差,陈列水平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近代中国的整体发展有关,当时的中国开始向世界学习,文化上处于启蒙阶段,国际环境对我们不利;另一方面,中国地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有些地区博物馆陈列管理目标尚未建立,博物馆陈列人员的构成和经验严重不足,加上博物馆实践发展不力,所有这些叠加起来,导致陈列水平贫乏。

图3 1935年故宫景阳宫宋元明瓷陈列

图4 1936年故宫坤宁宫拓本陈列

张謇的博物馆陈列确立了16字方针“高阔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可以解读如下:“高阔广场”即建筑高大博物馆建筑,如同西方博物馆一样具备广场,但是这种思想并不能实现,因为近代中国,博物馆大都使用了古建筑,古寺庙等,这些建筑一般缺乏相应的条件,也没有经过精心的改造;“罗列物品”即当时的博物馆使用的陈列方法是罗列全部藏品,不加过多的美化与改造。“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即古今的文物都需要博物馆收藏。今天我们在建设一个博物馆使用的陈列大纲、陈列文本、陈列艺术在当时都是无从谈起的,观众来看陈列也是看到一堆缺乏艺术处理的陈列,缺乏对重要文物的特别介绍,更不提使用各种最新的陈列方法,最好的陈列材料进行布展,观众带着“鉴宝”的心理前来,陈列艺术也是主要为了展示宝贝,参观这样的陈列感觉如同进了古玩行,陈列密度偏高,视觉美感无从谈起。陈列研究也极其缺乏,陈列内容、主导思想、主题层次、经费投入比例皆是处在探索时期,今天看来是严重缺乏形式设计,著名博物馆陈列艺术专家赵春贵也对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有一个总体论断:

“总的来看,

当时的陈列是简陋而不简朴,简单而不简洁,格调很低。”3

第三、并未形成体系化的陈列艺术理

悬挂布帐,让光线斜射到墙壁上,“人从台上观之,如立城中最高处直观远近数

1十里,浅深高下、丝毫毕肖,不知其为画也。”

设备运用、陈列室的灯光布置、辅助陈列材料的使用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理清,碰到不少的困难。如:不少由古建筑改建而成的博物院在最初进行陈列开放时,就碰到陈列形式改良的问题,古建筑的布局是不能轻易改变的,空间是固定的,而新建陈列室一般又是不太可能,导致的结果是陈列只是在原有建筑布局与空间的基础上,对陈列室加以简单修缮和清扫,陈列室的面积普遍较小,空间隔断较多,陈列时自由发挥余地较小,加上古建筑的采光普遍采用自然光,廊宽檐深,窗花复杂,室内关系较为暗淡,大大影响观感与效果,而这一阶段的陈列柜良莠不齐,有的陈列柜设计笨重,放在陈列柜中的文物显得单薄和平庸,陈列柜尺寸上也没有充分关注人体工程学,往往观者弯腰弓背,很不舒适,究其原因,陈列设计者没有经验积累,陈列艺术经费拮据,因而对陈列形式缺乏考虑。所以,资深博物馆设计师费钦生认为,这一时期的陈列“以陈列密度高、展品庞杂罗列、缺乏科学的分类体系、不讲究视觉效果、陈列家具设备造型繁琐、线条粗实等为特点,陈列艺术是传教士或学者自己动手布置起来的,形式十分陈旧。”

2

可见,参观全景画给黎庶昌带来深刻的体验。

第二、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形式陈旧。进入20世纪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陈列艺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近代中国的博物馆陈列艺术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流传至今的详实的图像、照片太少,我们缺乏考证资料,但可以肯定是当时都是藏品室、研究室、陈列室“三位一体”式的陈列方式,陈列业务薄弱、陈列艺术形式也很陈旧。以故宫博物院的陈列为例,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在武英殿和文华殿设立的古物陈列所,来自热河行宫和盛京的20万件文物安置在这里陈列,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后,整个故宫的殿宇大部分改为陈列室,是宫廷原状陈列,主要围绕乾清宫等殿宇、廊房开设陈列室,展出一些文化艺术品(如图3-4)。故宫的陈列尚且如此,可见在近代中国,博物馆业务开展处于起步阶段,陈列业务的指导思想、陈列总体设计不太明晰,导致陈列的具体内容不够充实,陈列的表现形式、陈列的表现手法、陈列的空间设计、陈列的

我们应该看到,近代中国大部分博物

123

黎庶昌. 西洋杂志[A].见钟叔河主编. 走向世界从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477页。费钦生. 陈列艺术设计的现状、发展及其它[J].中国博物馆.1985年第3期6页。

赵春贵.初创、稳定、更新——谈陈列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A].见:云希正、刘国展著.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1957—1987[M].天津:

天津艺术博物馆,1987年第125页。

创意与设计 | 设计文化与美学 Design Culture and Aesthetics 025

避免这种大面积玻璃柜有反光,除了在有条件的陈列室安装天窗外,大部分陈列室注重实地调节采光窗的角度,如:墙柜放置时,适宜与陈列室长边墙面呈直角放置,一般不放在长边墙面的终点,尽量靠陈列室短边墙放置;中立式陈列柜与陈列室的长边墙面垂直,靠近陈列室中轴线,可以避开窗户的反光。

总之,近代中国博物馆学整体发展没有形成体系,博物馆陈列艺术更不可能独

图5 大英博物馆陶瓷陈列室

图6 英国伯明翰美术馆中央联合陈列柜

善其身形成体系。对于近代中国博物馆学的体系问题,梁吉生教授认为:“旧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发展缓慢,泠泠清清,没有形成一支研究队伍;博物馆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都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明显烙印,为数很少的研究成果,多是摭拾外国博物馆学的现成结论,对中国博物馆的经验缺乏深刻的总结和研究,更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博物馆学的科学体系。”1博物馆陈列学一直是滞后于其它学科的,如:一般是当博物馆的文物标本、各种藏品比较富足后,博物馆的工作开始转向以科学研究为重点,研究者期待对于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化石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成果进行充分展示,这时期才能够形成对陈列思想、技术、材料、表达的初步研究,这个过程客观存在,具体到陈列研究,陈列大纲、陈列文本、陈列总体构思又是先于陈列部分设计的,所以,博物馆陈列的相关研究不局限在陈列本身,而是与博物馆学的发展大趋势、博物馆整体业务研究融为一体的。苏东海有言:“三十年代是中国博物馆事业有希望的年代,是博物学在中国兴起的年代,可惜战争中断了这一富有希望的进程。”2

(责任编辑:

姥海永)

论与方法。近代中国,博物馆先驱们“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再回过头来应用到中国的博物馆中,这种学习本着“经世致用”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把博物馆作为新文化启蒙教育、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更加注重博物馆这一事物对当时中国发展的作用,而对西方博物馆的历史溯源、社会基础、思想演变、技术支撑等缺乏系统研究,也就是说,近代中国对西方博物馆关注的重点在于思想和结果,对于方法、过程、演化等细节缺乏系统的研究,反应在博物馆陈列上面,中国博物馆人关注博物馆陈列中具体业务和具体问题的讨论,缺乏对博物馆陈列现象背后的思想、哲学、本质的批判与探究。造成这种偏颇的原因初步探究如下:

博物馆陈列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进步,缺乏任何一个维度都无法导致博物馆陈列艺术体系的产生。自近代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博物馆陈列艺术不限于实践,更包含理论的范畴,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博物馆工作要取得长足进步,离不开优秀的博物馆陈列艺术,对博物馆陈列颇有造诣的考古学家曾昭燏在写《博物馆》一书时,特别研究了1927

年《图画陈列之馆天然受光法》、1933年《博物馆所用器具之图样及大小》等陈列方面专门著作,把最新的成果引入到书中,构建她自己的陈列思想,这些研究也是把陈列与整个博物馆科学研究融为一体。从形象思维与形象构成的角度看,博物馆陈列要为博物馆增光添彩,就要创新博物馆陈列的最新方法、关注艺术设计的最新成果,陈列本身不是独立的,需要博物馆其它工作、业务、领域的综合支撑,通过吸取考古学、文物学、动植物学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的营养而生存发展,同时其自身的进步又充实、丰富、滋养了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博物馆陈列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

与同时期西方博物馆陈列的比较更能反映当时的状况。图5和图6是《博物馆学通论》展示的近代英国博物馆陈列室内景。可见当时英国陈列柜的特点是用材先进、设计多变、制作标准。有的陈列柜已经不用木制,而采用金属框架,分量上比木制的轻便些,更便于移动,视觉上更简洁和现代、使用上更牢固也更安全,无框玻璃突出了柜内的文物,观众观看起来更方便了,全玻璃的陈列柜其锁也更考究。因为当时博物馆主要依赖自然光照明,为

1

梁吉生.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述略[A].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博物馆理论研究会编.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首届博物馆理论讨论会论文选集[C].苏东海.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1982年第54页。

2

创意与设计 | 设计文化与美学 Design Culture and Aesthetics 021

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研究

文/周进(复旦大学 艺术教育中心)

1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 Display in Modern China

摘要: 本文基于近代中国博物馆人创设博物馆、成立中国博物馆协会推动陈列发展的时代背景,围绕博物馆前辈们提出的陈列与研究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张謇南通博物苑的陈列思想展开思考,认为当时的博物馆人引入了西方陈列艺术的基本观点,但是博物馆陈列艺术表现形式陈旧、也没有形成体系化的陈列艺术理论与方法。

Abstract:Museum of Modern Chinese people spontaneously create museum, and establish Chinese predecessors combined display of ideas and research, and Zhang Jian’s Nantong Museum exhibi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is a major attraction. The author believe that there was a preliminary cognitive of western museum exhibition ideas, but displayed in the museum obsolete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lso the museum was not formed systematic display of art theory and methods in Modern China.

关键词: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Key words: Modern China;Museum; Display

DOI 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4.03.006

一、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发展的时代背景

近代中国出现了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创设与西方人的直接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868年,法国神职人员韩伯禄(P.M.Heude)首先建立了“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上海亚洲文会博物馆”,也称“上海博物馆”。1874年,英国领事麦华佗(Walter Henry Medhurst)创办“格致书院”,三年后书院改扩建为“上海格致书院博物馆”。紧接着西方人在山东集中开创了一些博物馆。1876年,美国人郭显德在山东创办“烟台博物院”。三年后,德国人瑞乃尔在山东烟台创办“敬业书院”,集图书馆、博物馆于一身。同年,英国人怀恩光也在山东创办“博古堂”,1904年该馆搬迁至济南

并改名为“广智院”。1902年,英国人罗氏及其妻子郭氏在烟台创立“罗郭培真书院博物堂”。1907 年中德合作创办“德华学校教育博物馆”。1904 年法国人赫立德在天津创办“华北博物院”。以上八个博物馆,是外国人在上海以外地区建立的最早一批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该博物馆原系南通通州师范学校的公共植物园,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巨大影响带动了中国人自主创设博物馆的高潮,各地纷纷成立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驱动陈列展览。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有着一系列的重大意义,傅振伦在《三十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条件》一文中认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是推动中国博物馆发展的

直接原因。协会通过倡导对欧美博物馆建筑及其陈列的关注,使得我国的文博专家对博物馆陈列建构了最初的概念。中国博物馆协会有明确的组织架构,不少委员精通陈列。中国博物馆协会的发起人是马衡(故宫博物院院长)、袁同礼(图书馆馆长)、傅斯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协会会员包括:沈兼士、严智开、丁文江、王献唐、朱启铃、任鸿隽、徐鸿宝、庄尚严、张元济、张道藩、陈垣、黄文弼、卢作孚、梁思成、梁思永、徐悲鸿、刘海粟、叶恭绰等68人,这些委员中不少为博物馆学家、建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对陈列颇有见地,因而协会才能组织各项专门委员会,分工研究诸如:博物馆建筑设计、陈列艺术、设备改良设计等课题。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后举办的首次陈列展览即引发轰动。1935年5月,中国博

作者简介:周进,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高级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1

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国际都市艺术博物馆布局、运营及发展态势比较研究——以上海重大艺术馆、博物馆改建为契机”(项目编号:

13ZS002)的阶段性成果。

创意与设计 总第三十二期 | 2014.03 022

研究与陈列照例不分的。”2对于陈列技术手段方面,杨钟健首先认为展品的系统安排非常重要,要注意文物“演化的程序”,文物不一定是珍品,但必须在整个陈列系统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指出陈列应该与时俱进,也就是说,陈列是一个博物馆永远的课题,它体现出博物馆的科研进步程度。

另一个亮点是张謇的南通博物苑陈列思想(如图2)。张謇在论述南通博物苑陈

图1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大会

图2南通博物苑南馆

列时,受日本顾问木村的影响,常用“观览、罗列、近陈、观游、巡视”等词表达陈列思想,这说明他对陈列的认识是紧跟时代的。南通博物苑的陈列方法是主题陈列法,这种陈列法的在当时是较为前卫的,据博物馆专家苏东海先生认为,南通博物苑提出的主题陈列法比苏联的博物馆要早很多年,张謇主题陈列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受到1898年出版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著作思想的启发,赫胥黎提出的“天演论”经学者严复翻译为中文,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是可以改造社会的思想,这一点也在张謇的博物馆思想中得到证明,他认为:“论天演之进化,天产之中有历史;论人为之变更,美术之中亦有历史。”3按照进化论的观念,自然、历史、美术相互关联,陈列时要考虑展示这种关联,而且相应的博物馆科普、审美、解说、休闲、纪念品开发都按照这个系统来进行。

南通博物苑的陈列特别注意文物安全。张謇对博物馆陈列的考虑是多方面的,他认为陈列对于文物安全至关重要、任用博物馆管理人员要特别小心。他认为文物是

稀有的东西,人见人爱,容易引起一些人的物欲,博物馆陈列要做到:“示人以可欲,而又必使人不见欲而乱。”4就是说,

物馆协会在北京景山公园举行成立集会(如图1),当天代表委员们首先去故宫参观了实录大库及南三所档案,尔后参观了介绍欧美博物馆(美、英、法、德、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陈列展览,此次陈列介绍的欧美博物馆类型有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博物馆、工艺博物馆、美术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陈列的形式是明信片、照片、资料、出版刊物、展品的组合,共计2000件左右的展品;欧美博物馆建筑的照片、陈列的照片、还有在欧美著名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照片;此次陈列共展出7天,观众来访高达5万人,中国人第一次亲眼感受到了欧美博物馆的收藏、建筑与陈列状况。

协会印刷出版会报推动博物馆学交流与相关陈列研究。1935年9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面世,会报双月刊,全年5期,发行遍布国内各省,以及中国港、澳、南洋、美国、日本,以赠阅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为主。会报内容丰富,刊载学术论文为主,栏目有书评、会务纪要、研究报告、博物馆业界信息等。在1937年以前共刊载学术论文14篇,有5篇论文涉及陈列艺术,如:李瑞年著《欧美博物馆及美术馆陈列

方法之演进》、傅振伦著《吾国陶瓷器之陈列法》;杨钟健著《关于陈列馆之意见》;L.C.Everard 著、李永增译《博物馆与陈列馆》;B.T.Gilman著、李永增译《博物馆的理想建筑法》,大部分论文翻译了欧美及苏联博物馆的做法。

二、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发展的几个亮点

一个亮点是博物馆前辈们注意到陈列与研究的关系。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首先认识到陈列展览的科研特性,1878年,郭嵩焘参观了法国外科医学博物馆,发现该馆的陈列不光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独特的陈列方法传播概念,他对这种陈列的感受是:“辨证异同,循求脉络,以推究其所以然,而悟人身骨节血脉之相为维系灌输。”11905年,中国近代教育家陈宝泉于写了《天津教育品陈列馆议绅陈宝泉上周总办意见书》,提出根据陈列展柜的大小、数量、展览空间的需求来规划博物馆建筑。1937年,杨钟健撰写了《关于陈列馆的意见》一文,详细阐述了陈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提出“在西洋任何国,

1234

郭嵩焘. 伦敦与巴黎日记[A].见:钟叔河主编. 走向世界从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618页。

杨钟健.关于陈列馆的意见[A].见:李淑萍、宋伯胤选注.博物馆历史文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页。

黄然等.张謇倡办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A].见:南通博物苑编.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纪念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98页。黄然等.张謇倡办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A].见:南通博物苑编.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纪念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99页。

创意与设计 | 设计文化与美学 Design Culture and Aesthetics 023

陈列艺术中要注意防盗的问题,不能有安全风险与漏洞。南通博物苑的展品陈列可谓疏密结合,普通文物陈列密一些,重要文物陈列艺术稀疏一点;放在外面陈列的文物稀疏一些,放在陈列柜中的文物稍微密一些;文物安排较稀疏的地方,安装了一些预防盗窃、火灾装置。至于如何选择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张謇认为这些人既要对自然、美术等方面感兴趣,有又要“能精勤细事”,最重要是“丹青不偷之君子”。

再一个亮点是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引进西方的分类陈列方法。近代中国,博物馆建设与陈列向欧美学习。英国在20世纪初,博物馆界率先开始了旧陈改新的活动,也有学者称之为“标准化运动”,而中国学者又是在这个运动之后造访西方,亲眼所见各种新式陈列方法与做法,自然会把信息反馈给国内,由于博物馆展品越来越丰富,品类与种类也更庞杂,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也应运而生,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8世纪撰《自然系统》一书,书中论述的分类法极大启发了博物馆陈列专家;19世纪中期以后,哥本哈根博物馆的汤姆逊撰《汤姆逊分类法》一书,成为博物馆藏品分类的依据。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徐家汇博物馆也采用的西方的陈列分类法,该馆一层院内饲养动物,一楼内陈列兽类及鱼类、鸟类标本,二楼陈列贝类、甲虫类、禽类、蛇类标本。山东广智院分植物、动物、矿物、天文、地理、农业、生理、卫生、艺术、文教、机械、古物和历史13 个门类陈列。山东烟台博物馆陈列也做了分类:动、植物标本、珊瑚、藻、矿等海产、各种科学仪器。

尽管不同类别的博物馆陈列内容相差较大,但是因为当时是以陈列柜为陈列艺术主体的,陈列柜如何设计制作、柜内的文物与标本如何布置,成为当时陈列艺术

的重点。1924 年,上海博物院开始使用玻璃柜陈列标本,该院大小玻璃陈列柜达上百只,如:第14至17号玻璃柜是水鸟陈列,第36号柜是大小熊猫陈列;第80至90号柜特别有创意,用玻璃做了格子橱,内部放置了奇珍异宝,如同传统的博古架,便于观众系统观赏与研究。近代中国博物馆人认识到陈列柜内部设计要与文物的艺术加工紧密配合。在长期的博物馆陈列实践中,博物馆人开始认识到,没有一定的艺术加工,陈列柜会缺乏精气神,陈列柜不光是要造型美,还要注重用光、色彩等综合设计才能达到较好展示效果。曾昭燏就对陈列柜的色彩与用光还特别进行论述,认为陈列柜的造型与色彩能给整个陈列空间营造气氛,大型陈列柜内的背景色彩要统一、和谐,与墙面的颜色区分开,陈列柜内的展品座架与支架需要精心选材、在形状上应该一致,色彩上不能与文物相冲突,总之,整个陈列的效果应该达到既准确传达陈列主题思想,又增加观众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整个博物馆的环境设计应达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1的效果。

些古建筑,一方面可以保护古建筑;另一方面也起到节约资金的作用。即使该古建筑原为私人所有,也可以起到弘扬家族荣誉、发扬光大该家族历史,起到为后人谋福祉的积极作用。具体实施中,一些中小型博物馆纷纷利用古建筑作为陈列室。还有,学者们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建筑的外部空间,因为博物馆建筑空间除了内部空间,还有大量外部空间的存在,外部空间如庭院、过道、走廊等,这些空间一方面可以作为室内陈列的补充,增加陈列面积与空间总体量;另一方面,这些空间颇具特殊性,一些特定的内容很适合在这样的空间中陈列。西方博物馆一般在外部空间陈列一些体量巨大或不宜在室内陈列的文物、标本和遗迹,如:大英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陈列了各种家鸽和野鸽的标本;美国费城独立厅就是在博物馆门外矗立了华盛顿雕像。

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认识到全景画的效果。近代外交家薛福成参观法国某博物馆,看到关于普法战争的陈列,整个陈列室是一个巨大房间,光线来自屋顶的打光,墙壁四周画满了油画,画面非常逼真,景深与视野开阔;画中有城堡、山峦、小溪、树林,交战双方一派混乱与繁忙的景象;士兵中有开枪的、开炮的、拉大旗的、拉炮车的,远处有炸弹落地,整个战场火光一片,烟雾弥漫;而被炮弹击中的建筑则一片断壁危楼,被炮弹轰炸的士兵折臂断足、血流成河、姿势痛苦,让人目不忍睹。仰望天空,明月高悬、云雾当空;俯视地面,则看到青青绿草,川原无限。薛福成感慨道:“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之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2同样是外交家的黎庶昌在其游记《西洋杂志》中也关注了全景画:由布面油画裱糊在墙上,陈列室的顶是玻璃顶,顶中间向四面墙上

三、对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发展的评价

第一、初步认知了西方陈列艺术的基本思想。近代中国,各种西方博物馆陈列思想被陆续导入中国,有识之士对中国博物馆界的陈列艺术比较注重,认为陈列是博物馆研究水准的综合体现,如: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博物馆建筑相关问题的争论与思考。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陈列的重要物质载体,国外的博物馆建筑影响了近代中国,中国学者探讨中国传统古建筑如何为博物馆建筑利用的问题。近代中国古建筑遗产丰富,大量古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应充分利用这

12

曾昭燏、李济. 博物馆[M].重庆: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第78页。

宋伯胤.博物馆人丛语——宋伯胤博物馆学论著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创意与设计 总第三十二期 | 2014.03 024

馆基础较差,陈列水平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近代中国的整体发展有关,当时的中国开始向世界学习,文化上处于启蒙阶段,国际环境对我们不利;另一方面,中国地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有些地区博物馆陈列管理目标尚未建立,博物馆陈列人员的构成和经验严重不足,加上博物馆实践发展不力,所有这些叠加起来,导致陈列水平贫乏。

图3 1935年故宫景阳宫宋元明瓷陈列

图4 1936年故宫坤宁宫拓本陈列

张謇的博物馆陈列确立了16字方针“高阔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可以解读如下:“高阔广场”即建筑高大博物馆建筑,如同西方博物馆一样具备广场,但是这种思想并不能实现,因为近代中国,博物馆大都使用了古建筑,古寺庙等,这些建筑一般缺乏相应的条件,也没有经过精心的改造;“罗列物品”即当时的博物馆使用的陈列方法是罗列全部藏品,不加过多的美化与改造。“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即古今的文物都需要博物馆收藏。今天我们在建设一个博物馆使用的陈列大纲、陈列文本、陈列艺术在当时都是无从谈起的,观众来看陈列也是看到一堆缺乏艺术处理的陈列,缺乏对重要文物的特别介绍,更不提使用各种最新的陈列方法,最好的陈列材料进行布展,观众带着“鉴宝”的心理前来,陈列艺术也是主要为了展示宝贝,参观这样的陈列感觉如同进了古玩行,陈列密度偏高,视觉美感无从谈起。陈列研究也极其缺乏,陈列内容、主导思想、主题层次、经费投入比例皆是处在探索时期,今天看来是严重缺乏形式设计,著名博物馆陈列艺术专家赵春贵也对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有一个总体论断:

“总的来看,

当时的陈列是简陋而不简朴,简单而不简洁,格调很低。”3

第三、并未形成体系化的陈列艺术理

悬挂布帐,让光线斜射到墙壁上,“人从台上观之,如立城中最高处直观远近数

1十里,浅深高下、丝毫毕肖,不知其为画也。”

设备运用、陈列室的灯光布置、辅助陈列材料的使用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理清,碰到不少的困难。如:不少由古建筑改建而成的博物院在最初进行陈列开放时,就碰到陈列形式改良的问题,古建筑的布局是不能轻易改变的,空间是固定的,而新建陈列室一般又是不太可能,导致的结果是陈列只是在原有建筑布局与空间的基础上,对陈列室加以简单修缮和清扫,陈列室的面积普遍较小,空间隔断较多,陈列时自由发挥余地较小,加上古建筑的采光普遍采用自然光,廊宽檐深,窗花复杂,室内关系较为暗淡,大大影响观感与效果,而这一阶段的陈列柜良莠不齐,有的陈列柜设计笨重,放在陈列柜中的文物显得单薄和平庸,陈列柜尺寸上也没有充分关注人体工程学,往往观者弯腰弓背,很不舒适,究其原因,陈列设计者没有经验积累,陈列艺术经费拮据,因而对陈列形式缺乏考虑。所以,资深博物馆设计师费钦生认为,这一时期的陈列“以陈列密度高、展品庞杂罗列、缺乏科学的分类体系、不讲究视觉效果、陈列家具设备造型繁琐、线条粗实等为特点,陈列艺术是传教士或学者自己动手布置起来的,形式十分陈旧。”

2

可见,参观全景画给黎庶昌带来深刻的体验。

第二、近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形式陈旧。进入20世纪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陈列艺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近代中国的博物馆陈列艺术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流传至今的详实的图像、照片太少,我们缺乏考证资料,但可以肯定是当时都是藏品室、研究室、陈列室“三位一体”式的陈列方式,陈列业务薄弱、陈列艺术形式也很陈旧。以故宫博物院的陈列为例,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在武英殿和文华殿设立的古物陈列所,来自热河行宫和盛京的20万件文物安置在这里陈列,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后,整个故宫的殿宇大部分改为陈列室,是宫廷原状陈列,主要围绕乾清宫等殿宇、廊房开设陈列室,展出一些文化艺术品(如图3-4)。故宫的陈列尚且如此,可见在近代中国,博物馆业务开展处于起步阶段,陈列业务的指导思想、陈列总体设计不太明晰,导致陈列的具体内容不够充实,陈列的表现形式、陈列的表现手法、陈列的空间设计、陈列的

我们应该看到,近代中国大部分博物

123

黎庶昌. 西洋杂志[A].见钟叔河主编. 走向世界从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477页。费钦生. 陈列艺术设计的现状、发展及其它[J].中国博物馆.1985年第3期6页。

赵春贵.初创、稳定、更新——谈陈列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A].见:云希正、刘国展著.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1957—1987[M].天津:

天津艺术博物馆,1987年第125页。

创意与设计 | 设计文化与美学 Design Culture and Aesthetics 025

避免这种大面积玻璃柜有反光,除了在有条件的陈列室安装天窗外,大部分陈列室注重实地调节采光窗的角度,如:墙柜放置时,适宜与陈列室长边墙面呈直角放置,一般不放在长边墙面的终点,尽量靠陈列室短边墙放置;中立式陈列柜与陈列室的长边墙面垂直,靠近陈列室中轴线,可以避开窗户的反光。

总之,近代中国博物馆学整体发展没有形成体系,博物馆陈列艺术更不可能独

图5 大英博物馆陶瓷陈列室

图6 英国伯明翰美术馆中央联合陈列柜

善其身形成体系。对于近代中国博物馆学的体系问题,梁吉生教授认为:“旧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发展缓慢,泠泠清清,没有形成一支研究队伍;博物馆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都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明显烙印,为数很少的研究成果,多是摭拾外国博物馆学的现成结论,对中国博物馆的经验缺乏深刻的总结和研究,更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博物馆学的科学体系。”1博物馆陈列学一直是滞后于其它学科的,如:一般是当博物馆的文物标本、各种藏品比较富足后,博物馆的工作开始转向以科学研究为重点,研究者期待对于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化石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成果进行充分展示,这时期才能够形成对陈列思想、技术、材料、表达的初步研究,这个过程客观存在,具体到陈列研究,陈列大纲、陈列文本、陈列总体构思又是先于陈列部分设计的,所以,博物馆陈列的相关研究不局限在陈列本身,而是与博物馆学的发展大趋势、博物馆整体业务研究融为一体的。苏东海有言:“三十年代是中国博物馆事业有希望的年代,是博物学在中国兴起的年代,可惜战争中断了这一富有希望的进程。”2

(责任编辑:

姥海永)

论与方法。近代中国,博物馆先驱们“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再回过头来应用到中国的博物馆中,这种学习本着“经世致用”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把博物馆作为新文化启蒙教育、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更加注重博物馆这一事物对当时中国发展的作用,而对西方博物馆的历史溯源、社会基础、思想演变、技术支撑等缺乏系统研究,也就是说,近代中国对西方博物馆关注的重点在于思想和结果,对于方法、过程、演化等细节缺乏系统的研究,反应在博物馆陈列上面,中国博物馆人关注博物馆陈列中具体业务和具体问题的讨论,缺乏对博物馆陈列现象背后的思想、哲学、本质的批判与探究。造成这种偏颇的原因初步探究如下:

博物馆陈列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进步,缺乏任何一个维度都无法导致博物馆陈列艺术体系的产生。自近代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博物馆陈列艺术不限于实践,更包含理论的范畴,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博物馆工作要取得长足进步,离不开优秀的博物馆陈列艺术,对博物馆陈列颇有造诣的考古学家曾昭燏在写《博物馆》一书时,特别研究了1927

年《图画陈列之馆天然受光法》、1933年《博物馆所用器具之图样及大小》等陈列方面专门著作,把最新的成果引入到书中,构建她自己的陈列思想,这些研究也是把陈列与整个博物馆科学研究融为一体。从形象思维与形象构成的角度看,博物馆陈列要为博物馆增光添彩,就要创新博物馆陈列的最新方法、关注艺术设计的最新成果,陈列本身不是独立的,需要博物馆其它工作、业务、领域的综合支撑,通过吸取考古学、文物学、动植物学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的营养而生存发展,同时其自身的进步又充实、丰富、滋养了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博物馆陈列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

与同时期西方博物馆陈列的比较更能反映当时的状况。图5和图6是《博物馆学通论》展示的近代英国博物馆陈列室内景。可见当时英国陈列柜的特点是用材先进、设计多变、制作标准。有的陈列柜已经不用木制,而采用金属框架,分量上比木制的轻便些,更便于移动,视觉上更简洁和现代、使用上更牢固也更安全,无框玻璃突出了柜内的文物,观众观看起来更方便了,全玻璃的陈列柜其锁也更考究。因为当时博物馆主要依赖自然光照明,为

1

梁吉生.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述略[A].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博物馆理论研究会编.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首届博物馆理论讨论会论文选集[C].苏东海.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1982年第54页。

2


相关文章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介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zhōng guó rén mín gé mìng jūn shì bó wù guǎn] 位于北京西面的延长线上,筹建于1959年,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之一.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占地面积8万 ...查看


  •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
  • 中国博物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教师及职称:李瑞平 讲师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时:36学时 教学对象:2011级文化产业专业本科学生 一.教学目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博物馆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背 ...查看


  • 李长春同志出席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仪式
  • 3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仪式在我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仪式并参观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仪式于2011年3月1日在我馆举行. ...查看


  • 天津历史博物馆
  • 隽祯博物馆 隽祯博物馆国家A级旅游景点.天津市首家私人博物馆.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道8号.是展示明清时期木器家具的专题型博物馆. 隽祯博物馆是"粤唯鲜"文化集团的三座"能吃的博物馆&quo ...查看


  •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
  • 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兴八中初一年级社会大课堂 苏艳丽 一.博物馆资源分析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国家博物馆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 ...查看


  • 博物馆学基础 名词解释
  • 考古与博物馆学复习大纲与名词解释 张传强整理 2014.6.14 博物馆学基础复习 第一讲 博物馆和博物馆学 1.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定义 2. 张謇 与南通博物院 3. 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博物馆学会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第二讲 西方博 ...查看


  • 博物馆学概论
  • <博物馆学概论> 一.课程名:博物馆学概论 二.课程号:106006030 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实验课 四.学时:51(课堂讲授43 .实验8) 学分:3 五.教学目的及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博物馆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背景 ...查看


  •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 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eum 沈承宁 (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南京 210008) 摘要:作为文化事业的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随着社会对博 ...查看


  • [博物馆学概论]总复习
  • 第一部分 博物馆的基本理论和历史 概念:博物馆 博物馆学 "三性二务" 南通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史密松学院 大英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 问题类: 1.中国与国际通行的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 2.构成博物馆的要素有哪些?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