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训练试卷(1)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训练试卷(1)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3分)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化合物 ④混合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3分)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一种元素的是( )

A .2O B .H 2 C .N D .Fe

3.(3分)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 .①单质、③氧化物

C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4.(3分)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分别属于①②③的是( )

A .液态氧 氯化氢 干冰 B.CaO 洁净的空气 氮气

C .铜 Na 2CO 3 Ca (OH )2 D .天然气 酒精 水

5.(3分)纳来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如右下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纳米级发动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以及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运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纳米球中含有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不为1:2

B .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范围

C .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硅是催化剂

D .因为二氧化硅晶体能与水反应而溶解,所以该纳米级发动机可以用于水污染的控制

6.(3分)经测定,某温度下,某含有S 、O 两种元素的混合气体中,S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混合物中( )(现有条件下理解为三氧化硫为气体进行解析,否则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就没有任何思考价值)

A .一定有SO 2 B .一定有SO 3

C .一定有O 2 D .一定有SO 2 SO3

7.(3分)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N 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 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 4是一种单质

C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 4与N 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8.(3分)某物质经分析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不是单质 D.一定是混合物

9.(3分)某氧化铁样品中混有一种杂质,经测,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的杂质可能是( )

A .CuO B .Fe 3O 4 C .CaO D .Al 2O 3

10.(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体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1.(3分)一氧化碳属于( )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

A .①④ B .② C .①③⑤ D.①③④

12.(3分)依据如图所示,小兰自制净水器进行实验,从上口倒入带有红色的水之后,最初下口出现的是黑水,一段时间后,下口出现的是红水,于是小兰改进了自己的净水器.关于小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现墨水说明刚好做好的净水器需要被洗涤

B .出现红水说明活性炭没有起吸附作用

C .小兰应减少净水器中的活性炭

D .小兰应在净水器中加入更多的石英沙

13.(3分)X 、Y 两种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7:8,由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已知X 元素的化合价为+a ,则化合物Y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B.﹣ C .﹣ D .﹣

二、非选择题:

1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有三种物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有白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用混合物加热制氧气 ,有液态金属单质和气体单质生成的反应 ,有两种气体单质参加的反应 .

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 .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目的为 .

16.小明对一种暗紫色固体A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下列物质:B 是 ,D 是 ,E 是 ,F 是 ;

(2)反应⑤的条件是 ,实验现象是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17.某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 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第一步梯上.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最终水面将大约置于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金属梯”的每一步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置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

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19.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1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2)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实验步骤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 “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等.

【第三组实验】小明欲探究Fe 2O 3能否作为H 2O 2分解的催化剂,并与MnO 2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小明、小李、小张三位同学同时进行H 2O 2的分解与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秒生成气体为准(H 2O 2均未全部分解)(见图2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相

20,则此时气体的体积为 mL .

(2)欲探究Fe 2O 3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应比较 和 (选择a 、b 、c 填空)的大小,还需补充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实验结论:Fe 2O 3能加快H 2O 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20.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 2O 2)和呼出的CO 2反应来制取氧气提供呼吸.某实验小组为验证这一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在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浓硫酸有吸水性.3.2NaOH +CO 2=Na2CO 3+H 2O

设计装置】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B 装置中盛装NaOH 溶液.

【实验过程】向装置A 中通入足量CO 2气体,观察到A 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B 、C 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1)为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实验小组采用的验证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

(2)装置C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这是根据浓硫酸具有 的原理;

(3)装置B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 ,这是根据 ;

(4)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5)实验证明:Na 2O 2和CO 2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可得到氧气.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在实验室不用加热的方法,用气体也可制得氧气.按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经验,你采用的方法是: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21.A ~G 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 、C 是无色液体,

B 、F 、G 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 会引起温室效应,D 是黑色固体,E 在纯净的B 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G ,H .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式表达式:

①A →B

②B →F ,

③C →B

22.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③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我猜想的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a ”或“b ”) 通入.

(2)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 收集装置可采用图中的 (填序号).

23.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24.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 的名称: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 (填化学式),

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 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 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 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 :反应生成的MnO 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 2Mn04分解放出O 2.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 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 2MnO 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 2O 对其分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

25.用装置图所示仪器测定空气中O 2体积含量,A 为标有将容积分成五等份标线的集气瓶,B 为固定一燃烧匙的单孔胶塞,烧杯中盛红墨水,通过下列实验步骤,①打开夹子K ②点燃匙中红磷③夹紧K 夹④将B 按进A 瓶口,塞紧.回答;

(1)打开K 夹的时间应为 .

(2)实验步骤顺序为 .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4)若水进入A 瓶量达不到标线,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

26.“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 2,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 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3)取a 、b 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 2粉末、CuO 粉末,发现a 中比b 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 中火星复燃,b 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火星更明亮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27.如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

(1)如图甲所示,天平无法调节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小璐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 g ,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28.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设计实验】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用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写出操作的方法)

【实验现象】在②中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此气体是 ,该无色溶液是 .原假设成立.

29.过碳酸钠固体是过氧化氢和碳酸钠加合而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2Na 2CO 3•3H 2O 2,有关该化合物叙述如下.

①外观为白色固体,

②稳定性较差,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

③易溶于水,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④低温下有漂白作用,可做洗涤助剂,

⑤1%的过碳酸钠溶液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

阅读小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叙述中属于过碳酸钠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主要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2)小明想探究过碳酸钠溶液能否制取氧气,请帮助小明完成探究报告.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如图(部分夹持略),药品略.

猜想:过碳酸钠溶于水,有过氧化氢溶液,可制取氧气.

(3)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0.小红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氧气是否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小红提出假设: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老师指导小红要进行对比实验,小红设计并完成了如下2个实验.

(1)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①准备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A 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B 为1瓶空气,C 瓶中为空气,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 ;

②在C 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 ,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

(2)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

小红为了探查集气瓶A 、B 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

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 瓶中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

(3)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 .

31.小明的爷爷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家里备有一台制氧机.使用时先向制氧机中加入水,再依次加入一包白色粉末和一包黑色粉末,就有气泡冒出来.小明很好奇,请你和他一起动手做探究某种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分别是什么?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吗?

【查阅资料】获得的资料有:

(1)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固体.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

(2)碳酸钠溶液不与二氧化锰反应. (3)过碳酸钠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和大量水.

【猜想与假设】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得出猜想:白色粉末是过碳酸钠,黑色粉末是 .

【实验拓展】(1)小明根据资料,认为可加热白色粉末制取氧气(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该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 .下列序号的仪器名称是③ ,⑦ .

(2)使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加热时试管口应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消毒用的双氧水,其成分为过氧化氢溶液,其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3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 n H 2n +2,通式中碳原子数n=18~30.

和氢气.

【分析和讨论】

(1)实验I 中的实验现象为 .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实验Ⅲ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

4)实验 IV 的目的是 .

(5)分析实验

IV 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 .

33.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1)甲的化学式为 ;

(2)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34.如图所示是王军同学自制的过滤柱,观察图中的填充物和水流方向

(1)填充物颗粒大小顺序为什么是由大到小?

(2)水流方向为什么采取由下而上的逆流?

35.李婉榕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

请问:①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②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③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④改进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的看法?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 .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训练试卷

(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C ;2.D ;3.A ;4.A ;5.B ;6.C ;7.B ;8.C ;9.D ;10.B ;11.C ;12.A ;

13.D ;

二、非选择题:

14

15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放出大量的热;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16.氧气;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点燃;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17.白磷像“

上楼梯”般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在倒置试管的上部出现黄烟.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后恒定不动;418

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不变;19.冷凝水蒸气;双氧水没质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温度、催化剂;31.8;a ;b ;氧化铁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氧化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20.放在尖嘴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干燥氧气;吸水性;除去混合气体

21

22;

;;

23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 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24氧元素的化合物;I ;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取等量的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氧化钾.用同样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一瓶氧气,所用时间作比较,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25.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②④③①;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白烟;红磷的量不足;26.①③⑤④②(或27;天平仍保持平衡(或称量结果仍为73.2g );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或指示中和反应是否完全)了化学反应,生成部分碳酸钠;28.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内;木条复燃;催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29.①③;②;④⑤;bdc 或bcef ;二氧化锰;过碳酸钠溶液能制取氧气;314;30.氧;氮气;苹果变色与氧气有关;分别在AB 两瓶中做红磷燃烧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水的体积便知红磷消耗氧气的体积;8mL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31.二氧化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②③④⑤⑦⑧;试管;集气瓶;略向下倾斜;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过氧化氢水+氧气;32.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烧焦,与内焰接触部分烤黄,与焰心接触部分无明显变化;可燃性;戊烷;石蜡受热分裂(或分解)为碳原子数较少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探究内焰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碳;在内焰燃烧的物质中,含有碳;3334;

35杯不干净;不正确;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训练试卷(1)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3分)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化合物 ④混合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3分)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一种元素的是( )

A .2O B .H 2 C .N D .Fe

3.(3分)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 .①单质、③氧化物

C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4.(3分)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分别属于①②③的是( )

A .液态氧 氯化氢 干冰 B.CaO 洁净的空气 氮气

C .铜 Na 2CO 3 Ca (OH )2 D .天然气 酒精 水

5.(3分)纳来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如右下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纳米级发动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以及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运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纳米球中含有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不为1:2

B .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范围

C .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硅是催化剂

D .因为二氧化硅晶体能与水反应而溶解,所以该纳米级发动机可以用于水污染的控制

6.(3分)经测定,某温度下,某含有S 、O 两种元素的混合气体中,S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混合物中( )(现有条件下理解为三氧化硫为气体进行解析,否则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就没有任何思考价值)

A .一定有SO 2 B .一定有SO 3

C .一定有O 2 D .一定有SO 2 SO3

7.(3分)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N 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 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 4是一种单质

C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 4与N 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8.(3分)某物质经分析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不是单质 D.一定是混合物

9.(3分)某氧化铁样品中混有一种杂质,经测,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的杂质可能是( )

A .CuO B .Fe 3O 4 C .CaO D .Al 2O 3

10.(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体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1.(3分)一氧化碳属于( )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

A .①④ B .② C .①③⑤ D.①③④

12.(3分)依据如图所示,小兰自制净水器进行实验,从上口倒入带有红色的水之后,最初下口出现的是黑水,一段时间后,下口出现的是红水,于是小兰改进了自己的净水器.关于小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现墨水说明刚好做好的净水器需要被洗涤

B .出现红水说明活性炭没有起吸附作用

C .小兰应减少净水器中的活性炭

D .小兰应在净水器中加入更多的石英沙

13.(3分)X 、Y 两种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7:8,由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已知X 元素的化合价为+a ,则化合物Y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B.﹣ C .﹣ D .﹣

二、非选择题:

1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有三种物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有白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用混合物加热制氧气 ,有液态金属单质和气体单质生成的反应 ,有两种气体单质参加的反应 .

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 .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目的为 .

16.小明对一种暗紫色固体A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下列物质:B 是 ,D 是 ,E 是 ,F 是 ;

(2)反应⑤的条件是 ,实验现象是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17.某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 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第一步梯上.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最终水面将大约置于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金属梯”的每一步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置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

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19.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1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2)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实验步骤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 “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等.

【第三组实验】小明欲探究Fe 2O 3能否作为H 2O 2分解的催化剂,并与MnO 2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小明、小李、小张三位同学同时进行H 2O 2的分解与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秒生成气体为准(H 2O 2均未全部分解)(见图2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相

20,则此时气体的体积为 mL .

(2)欲探究Fe 2O 3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应比较 和 (选择a 、b 、c 填空)的大小,还需补充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实验结论:Fe 2O 3能加快H 2O 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20.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 2O 2)和呼出的CO 2反应来制取氧气提供呼吸.某实验小组为验证这一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在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浓硫酸有吸水性.3.2NaOH +CO 2=Na2CO 3+H 2O

设计装置】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B 装置中盛装NaOH 溶液.

【实验过程】向装置A 中通入足量CO 2气体,观察到A 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B 、C 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1)为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实验小组采用的验证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

(2)装置C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这是根据浓硫酸具有 的原理;

(3)装置B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 ,这是根据 ;

(4)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5)实验证明:Na 2O 2和CO 2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可得到氧气.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在实验室不用加热的方法,用气体也可制得氧气.按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经验,你采用的方法是: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21.A ~G 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 、C 是无色液体,

B 、F 、G 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 会引起温室效应,D 是黑色固体,E 在纯净的B 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G ,H .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式表达式:

①A →B

②B →F ,

③C →B

22.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③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我猜想的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a ”或“b ”) 通入.

(2)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 收集装置可采用图中的 (填序号).

23.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24.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 的名称: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 (填化学式),

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 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 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 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 :反应生成的MnO 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 2Mn04分解放出O 2.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 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 2MnO 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 2O 对其分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

25.用装置图所示仪器测定空气中O 2体积含量,A 为标有将容积分成五等份标线的集气瓶,B 为固定一燃烧匙的单孔胶塞,烧杯中盛红墨水,通过下列实验步骤,①打开夹子K ②点燃匙中红磷③夹紧K 夹④将B 按进A 瓶口,塞紧.回答;

(1)打开K 夹的时间应为 .

(2)实验步骤顺序为 .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4)若水进入A 瓶量达不到标线,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

26.“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 2,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 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3)取a 、b 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 2粉末、CuO 粉末,发现a 中比b 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 中火星复燃,b 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火星更明亮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27.如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

(1)如图甲所示,天平无法调节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小璐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 g ,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28.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设计实验】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用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写出操作的方法)

【实验现象】在②中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此气体是 ,该无色溶液是 .原假设成立.

29.过碳酸钠固体是过氧化氢和碳酸钠加合而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2Na 2CO 3•3H 2O 2,有关该化合物叙述如下.

①外观为白色固体,

②稳定性较差,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

③易溶于水,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④低温下有漂白作用,可做洗涤助剂,

⑤1%的过碳酸钠溶液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

阅读小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叙述中属于过碳酸钠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主要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2)小明想探究过碳酸钠溶液能否制取氧气,请帮助小明完成探究报告.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如图(部分夹持略),药品略.

猜想:过碳酸钠溶于水,有过氧化氢溶液,可制取氧气.

(3)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0.小红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氧气是否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小红提出假设: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老师指导小红要进行对比实验,小红设计并完成了如下2个实验.

(1)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①准备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A 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B 为1瓶空气,C 瓶中为空气,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 ;

②在C 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 ,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

(2)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

小红为了探查集气瓶A 、B 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

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 瓶中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

(3)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 .

31.小明的爷爷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家里备有一台制氧机.使用时先向制氧机中加入水,再依次加入一包白色粉末和一包黑色粉末,就有气泡冒出来.小明很好奇,请你和他一起动手做探究某种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分别是什么?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吗?

【查阅资料】获得的资料有:

(1)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固体.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

(2)碳酸钠溶液不与二氧化锰反应. (3)过碳酸钠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和大量水.

【猜想与假设】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得出猜想:白色粉末是过碳酸钠,黑色粉末是 .

【实验拓展】(1)小明根据资料,认为可加热白色粉末制取氧气(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该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 .下列序号的仪器名称是③ ,⑦ .

(2)使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加热时试管口应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消毒用的双氧水,其成分为过氧化氢溶液,其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3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 n H 2n +2,通式中碳原子数n=18~30.

和氢气.

【分析和讨论】

(1)实验I 中的实验现象为 .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实验Ⅲ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

4)实验 IV 的目的是 .

(5)分析实验

IV 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 .

33.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1)甲的化学式为 ;

(2)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34.如图所示是王军同学自制的过滤柱,观察图中的填充物和水流方向

(1)填充物颗粒大小顺序为什么是由大到小?

(2)水流方向为什么采取由下而上的逆流?

35.李婉榕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

请问:①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②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③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④改进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的看法?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 .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训练试卷

(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C ;2.D ;3.A ;4.A ;5.B ;6.C ;7.B ;8.C ;9.D ;10.B ;11.C ;12.A ;

13.D ;

二、非选择题:

14

15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放出大量的热;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16.氧气;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点燃;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17.白磷像“

上楼梯”般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在倒置试管的上部出现黄烟.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后恒定不动;418

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不变;19.冷凝水蒸气;双氧水没质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温度、催化剂;31.8;a ;b ;氧化铁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氧化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20.放在尖嘴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干燥氧气;吸水性;除去混合气体

21

22;

;;

23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 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24氧元素的化合物;I ;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取等量的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氧化钾.用同样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一瓶氧气,所用时间作比较,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25.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②④③①;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白烟;红磷的量不足;26.①③⑤④②(或27;天平仍保持平衡(或称量结果仍为73.2g );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或指示中和反应是否完全)了化学反应,生成部分碳酸钠;28.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内;木条复燃;催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29.①③;②;④⑤;bdc 或bcef ;二氧化锰;过碳酸钠溶液能制取氧气;314;30.氧;氮气;苹果变色与氧气有关;分别在AB 两瓶中做红磷燃烧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水的体积便知红磷消耗氧气的体积;8mL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31.二氧化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②③④⑤⑦⑧;试管;集气瓶;略向下倾斜;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过氧化氢水+氧气;32.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烧焦,与内焰接触部分烤黄,与焰心接触部分无明显变化;可燃性;戊烷;石蜡受热分裂(或分解)为碳原子数较少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探究内焰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碳;在内焰燃烧的物质中,含有碳;3334;

35杯不干净;不正确;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


相关文章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景虎小学 四年级 语文科 姓名:景孝婷 联系电话:[1**********]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本次考试立足于四年级语文课本一到四单元知识,在充分研究课本的基础上,灵活安排试题, ...查看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2016小学数学教研组期中质量分析
  • 2016小学数学教研组期中质量分析 小学数学教研组期中质量分析 第三小学数学教研组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工作已圆满结束了.以课改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将数 ...查看


  • 2016_2017学年三年级科学期中试卷分析1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应参加19人,实考19人.平均分45.55分,合格率89.47%,综合得分76.30分. 二.试题情况 本次试题主要有这些类型的题目:填空.选择.判断.看图填各部分名 ...查看


  • 2016学年备课组考核奖励方案
  • 2016学年备课组考核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强化备课组建设,构建和谐高效的备课组团队,较好完成"三考一赛"的目标,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省级名校的创建步伐,特制订备课组考核奖励方案. 二.考核原则 1.效益优先 ...查看


  • 2015-2016学年(上)七年级地理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科 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出卷校: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命题人:吴珍珍.赖惠贞 班级: 姓名: 座号 :准考号: 注意事项: 1. 全卷两大题,共30小题.试卷共6页,答题卡 ...查看


  • 小学语文六年级2015--2016上期中试卷分析和评价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中试卷分析 2015--2016年上期期中 期中考试结束了, 题型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难度适中,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成绩并不理想,优秀率特低,上90分的只有1人.合格率也不高,不及格6人.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 ...查看


  • 2015-201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15-2016学年上期期中五年级语文试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0分) 1. 抄写下列句子,书写要正确.端正.(3分) 2bi àn 几( ) ( )别 ( )论 ( )子 l à ( )月 ( )烛 毒( ) ( )下 m 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