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世界就业的影响

作者:储祥银

国际经济合作 1995年08期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制的《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当今的世界上共有3.7万家跨国公司,其在海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多达20余万家。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生活的核心组织者,通过自己的跨国投资与经营活动,跨国公司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和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日渐显要,作用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发展演变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历了多国国内、简单一体化和复合一体化三个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

  所谓多国国内经营战略,就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在当地组织生产和销售。这一经营战略的主要特征是,独立的子公司或多国国内子公司针对单一东道国或东道地区进行生产,母公司给子公司高度的自主权,子公司对自己价值链上的行为负责,在许多情况下,子公司都作为独立的实体采取行动。许多跨国公司最初的跨国经营都是从在不同国家设立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开始的。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日益倾向于利用外部资源来为自己的价值增值经营服务。跨国经营企业因此也加强了与自己国外分支机构的联系,加强了与分包商和被许可人等独立企业的联系,由此而产生了简单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战略。在简单一体化企业经营战略下,作为外部资源利用承担者的子公司和分包商无法独立存在,在一些关键活动中,它们必须依赖母公司,而母公司也在其总体价值链的某些方面依赖子公司。然而,从本质上讲,这仍然属于独立企业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只适用于某些具体行为,外部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东道国在特定零部件生产中的成本优势。

  最近,许多跨国公司已经超越了简单一体化战略的范围,它们将子公司从事的活动作为其整体价值链的组成部分来看待,采取了新的、更为高级的“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通讯信息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各国市场需求结构的趋同是促进“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讯和信息方面的技术突破使跨国公司得以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及时地协调更多的子公司行动。同时,这些技术突破又进一步改进了跨国公司协调和组织各类经济行为的方法,导致了跨国公司内部关系的重构。各国市场需求结构的趋同也是促进复合一体化战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产品以相同或类似的面孔和方式销往不同的国家,竞争迫使企业寻求其整体价值链的成本节约和利润最大化,所有这些都要求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整体利益重新安排自己的职能布局和生产布局。这种重新安排需要母公司及其子公司间和联盟企业之间加强联系和加强协调,采取一致的行动。因此,在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下,不同国际区位独立行为的价值将根据其对公司整体目标的贡献来判断,而不是依据其在东道国获得的利润来衡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战略下,跨国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整体发展目标,将公司的任务职能安排在世界任何地方,并用统一的方法为整个公司服务,只要需要,跨国公司可以将自己的生产安排在不同的区位,形成世界范围的产品生产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推行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发展演变带来了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复合的经营战略导致了复杂的管理体制,在跨国公司内部,企业职能权力下放,地区总部兴起,地区总部的权力扩大,设在某一东道国的产品总部负责特定产品地区,乃至全球的生产与销售安排,设在某一东道国的职能总部可以管理整个公司的某一特定职能。

  公司价值链各种行为的分散化导致了职能责任的分散化。除了跨国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外,公司间战略联盟的出现更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间的联系。战略联盟要求共担责任,相互协调,要求精心设计各类活动的时间衔接,因而模糊了公司的界限,使得各个公司为着一个目标而采取一致的行动。从跨国公司的管理体制来看,公司内和公司间联系的多样性,权威领导关系的水平性与垂直性,单位间和国家间资源的流动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无所不包的和无处不至的网络体系,跨国公司通过这一网络体系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寻求一切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机会。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日本大汽车制造跨国公司在美国进行他们的研究开发活动,在美国设计其全球销售的汽车型号:ITT公司将其主要生产投入品之一的纸张的全球采购功能集中于其在比利时的子公司:本田、尼桑和丰田汽车公司在欧、美、亚等主要地区均设有自己的生产销售网络:瑞士航空公司将公司的收益会计职能集中于其在印度孟买的子公司,该子公司按照每天的经营单证对瑞航全球收益情况和应收款项进行追踪。

  跨国公司的世界就业效应

  所谓跨国公司的世界就业效应主要是指跨国公司投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世界范围的就业增加,包括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两个方面。

  就业仍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重要问题,经济衰退期间尤甚。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估计,1992年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雇用的人员总数为7300万,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3%,占世界非农业薪俸就业的10%,如果只考虑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接近20%。跨国公司对世界就业量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其直接雇用人员的规模上,通过原材料采购,分包商和外部供应商的零部件加工等经济联系,跨国公司行为导致的间接就业效应甚至大于直接就业效应。近年来,跨国公司趋向于生产产品中附加值较高的核心部分,其它零部件则倾向于依赖国际、国内的加工,跨国公司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因此而更显重要。耐克制鞋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该公司的核心直接雇员只有9000人,但耐克的分包安排,雇用了75000人,其间接就业远大于直接就业。如果每个跨国公司的直接雇员再带来一个间接就业机会,那么,保守地估计90年代初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就业量总数可达1.5亿人。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变化,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对世界就业量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带来的就业增长低于其对世界范围直接投资的增长。从1985年到1992年,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从5066亿美元增加到19323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而同期跨国公司带来的就业仅从6500万人增加到7300万人,增长率只有12%。导致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密集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较快;国际国内分包安排的广泛使用创造了间接就业,而不是直接就业;跨国公司努力通过合理化和缩小就业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

  与母公司相比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就业增加较快。一般讲母公司是跨国公司就业的主体,母公司雇员约占跨国公司直接雇用人员总数的2/3。但是,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直接雇用人员的增加主要集中于其国外分支机构。例如,从1985年至1990年间美国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就业人员略有减少而同期其国外分支机构雇用人员却增多了,1986年至1990年间在国内雇员大为减少的同时,瑞典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雇员的比重从41%增加到61%,日本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在此期间的就业增加了一倍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跨国公司设置在发展中国家分支机构的就业增长较快。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绝对值的多数都投放在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外国分支机构带来的就业增长都微乎其微,在跨国公司总就业增量中的比重甚小。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行业变化,投向发达国家的外国资金更多地流向服务行业。在服务行业中,每一美元直接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只有制造业投资的一半。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就业增加效果较为明显。1985年发展中国家外国分支机构的就业只有700万人,1992年增加到1200万人。

  国际直接投资导致的就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十分有限。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之一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扩大与某些就业的再分配,特别是与区域层次上的就业再分配联系在一起,与全球层次上的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在一起。但是,总起来看,与发达国家劳动力规模相比,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就业量是很小的。这里的原因包括:

  (1)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服务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许多服务尚不具备可容易性,必须在当地投资才能为当地提供此类服务,服务业投资带来的就业机会本来就少,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员的素质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这类投资带来的就业转移效应极小;

  (2)虽然对于某些生产行为来说,劳动成本影响较大,但在当代的国际直接投资中,劳动成本本身不是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决策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劳动成本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两者间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所抵消;

  (3)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向来看,他们很少因劳动成本因素在一国关闭生产设施,而又在另一国重开同样的新厂。与此相反,在生产变化已经出现的前提下,跨国公司可能会将需要采用新设施生产的部分安排在发展中国家,这类做法不涉及就业转移问题;

  (4)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而且这类投资大多流向发达国家,这更抵消了就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效应。

  跨国公司对就业质量提高带来的影响

  跨国公司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推行不仅促进了世界就业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世界就业质的变化和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相对于国内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企业,外国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就业人员一般均享有较好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险福利。跨国公司,特别是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凭借自己综合经营的巨大规模,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方面有能力为其海外分支机构员工支付较高的工资和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本身的经营行为更趋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对其员工本身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极高,因此也有必要支付比当地企业更高的工资和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由于跨国公司的示范作用,跨国公司可以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工资提高和工作条件改善施加积极的影响,进而推动世界各国工作条件的改善与进步。

  2.跨国公司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作出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营运的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大。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自己的经营利润和切身利益,跨国公司十分注意对其职工的培训,努力将世界一般性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发生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开发。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可以来自五个不同的方面:第一,来自跨国公司为其国外分支机构雇员提供的学习与培训机会。虽然培训的程度和性质因国家、行业和跨国公司从事的活动而异,因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和人才管理战略而异,但从总体看,跨国公司所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一般比当地企业多。由于国际化经营跨国公司可以比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当地企业制订更好的正式和非正式培训计划,较大型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常设培训中心,经常为其员工提供正式的脱产培训。第二,来自跨国公司内部的技能转让。跨国公司经常将自己分支机构的雇员送到母国的实际操作部门学习,进行在职现岗培训,以掌握公司统一标准和操作规范;有时,跨国公司还将其雇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派到不同职位学习,以掌握更为全面的管理经验,提高不同条件下的工作适应能力。第三,来自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技术、技能在整个经济中扩散。外国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在当地的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前后向联系,将自己的管理经验、经营规范和产品质量要求等,传播到东道国整个经济中去,进而可以更新观念,提高东道国人员的素质,增强东道国经济的竞争能力。第四来自跨国公司为东道国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提供的支持与资助。为了树立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或出于其它考虑,不少跨国公司(或其分支机构)都为当地教育或培训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或给予资助,有的跨国公司甚至设有自己的学校,这些无疑都会对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五,来自东道国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而进行的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开发。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日益认识到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排斥跨国公司投资的政策倾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各国竞相实行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在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日渐认识到国民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对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性,一些国家开始重视教育,追加教育投资,并实施一些适应跨国公司投资人才需求的培训计划,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3.跨国公司、尤其是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一般都具有自己的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标准,在发展中国家中,这些标准一般都高于当地的标准,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类标准至少也不会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这有助于世界各国工作条件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进。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变化及其对世界就业带来的影响也不总是积极的。由于跨国公司及其对外投资本身的逐利性,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会对世界就业和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跨国公司重化工业的发展及其投资区位的变化给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某些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对劳动保护的忽视而造成的伤亡和某些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雇员工资收入太低,工作条件太差而导致的劳资关系紧张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跨国经营活动参加者——跨国公司、东道国政府、跨国公司从业人员、有关工会组织,积极地配合,认真地重视,妥善地加以解决,努力使跨国公司对世界就业扩大和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的积极效应最大化。

作者介绍:储祥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储祥银

国际经济合作 1995年08期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制的《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当今的世界上共有3.7万家跨国公司,其在海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多达20余万家。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生活的核心组织者,通过自己的跨国投资与经营活动,跨国公司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和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日渐显要,作用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发展演变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历了多国国内、简单一体化和复合一体化三个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

  所谓多国国内经营战略,就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在当地组织生产和销售。这一经营战略的主要特征是,独立的子公司或多国国内子公司针对单一东道国或东道地区进行生产,母公司给子公司高度的自主权,子公司对自己价值链上的行为负责,在许多情况下,子公司都作为独立的实体采取行动。许多跨国公司最初的跨国经营都是从在不同国家设立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开始的。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日益倾向于利用外部资源来为自己的价值增值经营服务。跨国经营企业因此也加强了与自己国外分支机构的联系,加强了与分包商和被许可人等独立企业的联系,由此而产生了简单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战略。在简单一体化企业经营战略下,作为外部资源利用承担者的子公司和分包商无法独立存在,在一些关键活动中,它们必须依赖母公司,而母公司也在其总体价值链的某些方面依赖子公司。然而,从本质上讲,这仍然属于独立企业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只适用于某些具体行为,外部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东道国在特定零部件生产中的成本优势。

  最近,许多跨国公司已经超越了简单一体化战略的范围,它们将子公司从事的活动作为其整体价值链的组成部分来看待,采取了新的、更为高级的“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通讯信息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各国市场需求结构的趋同是促进“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讯和信息方面的技术突破使跨国公司得以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及时地协调更多的子公司行动。同时,这些技术突破又进一步改进了跨国公司协调和组织各类经济行为的方法,导致了跨国公司内部关系的重构。各国市场需求结构的趋同也是促进复合一体化战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产品以相同或类似的面孔和方式销往不同的国家,竞争迫使企业寻求其整体价值链的成本节约和利润最大化,所有这些都要求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整体利益重新安排自己的职能布局和生产布局。这种重新安排需要母公司及其子公司间和联盟企业之间加强联系和加强协调,采取一致的行动。因此,在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下,不同国际区位独立行为的价值将根据其对公司整体目标的贡献来判断,而不是依据其在东道国获得的利润来衡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战略下,跨国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整体发展目标,将公司的任务职能安排在世界任何地方,并用统一的方法为整个公司服务,只要需要,跨国公司可以将自己的生产安排在不同的区位,形成世界范围的产品生产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推行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发展演变带来了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复合的经营战略导致了复杂的管理体制,在跨国公司内部,企业职能权力下放,地区总部兴起,地区总部的权力扩大,设在某一东道国的产品总部负责特定产品地区,乃至全球的生产与销售安排,设在某一东道国的职能总部可以管理整个公司的某一特定职能。

  公司价值链各种行为的分散化导致了职能责任的分散化。除了跨国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外,公司间战略联盟的出现更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间的联系。战略联盟要求共担责任,相互协调,要求精心设计各类活动的时间衔接,因而模糊了公司的界限,使得各个公司为着一个目标而采取一致的行动。从跨国公司的管理体制来看,公司内和公司间联系的多样性,权威领导关系的水平性与垂直性,单位间和国家间资源的流动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无所不包的和无处不至的网络体系,跨国公司通过这一网络体系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寻求一切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机会。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日本大汽车制造跨国公司在美国进行他们的研究开发活动,在美国设计其全球销售的汽车型号:ITT公司将其主要生产投入品之一的纸张的全球采购功能集中于其在比利时的子公司:本田、尼桑和丰田汽车公司在欧、美、亚等主要地区均设有自己的生产销售网络:瑞士航空公司将公司的收益会计职能集中于其在印度孟买的子公司,该子公司按照每天的经营单证对瑞航全球收益情况和应收款项进行追踪。

  跨国公司的世界就业效应

  所谓跨国公司的世界就业效应主要是指跨国公司投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世界范围的就业增加,包括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两个方面。

  就业仍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重要问题,经济衰退期间尤甚。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估计,1992年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雇用的人员总数为7300万,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3%,占世界非农业薪俸就业的10%,如果只考虑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接近20%。跨国公司对世界就业量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其直接雇用人员的规模上,通过原材料采购,分包商和外部供应商的零部件加工等经济联系,跨国公司行为导致的间接就业效应甚至大于直接就业效应。近年来,跨国公司趋向于生产产品中附加值较高的核心部分,其它零部件则倾向于依赖国际、国内的加工,跨国公司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因此而更显重要。耐克制鞋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该公司的核心直接雇员只有9000人,但耐克的分包安排,雇用了75000人,其间接就业远大于直接就业。如果每个跨国公司的直接雇员再带来一个间接就业机会,那么,保守地估计90年代初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就业量总数可达1.5亿人。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变化,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对世界就业量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带来的就业增长低于其对世界范围直接投资的增长。从1985年到1992年,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从5066亿美元增加到19323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而同期跨国公司带来的就业仅从6500万人增加到7300万人,增长率只有12%。导致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密集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较快;国际国内分包安排的广泛使用创造了间接就业,而不是直接就业;跨国公司努力通过合理化和缩小就业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

  与母公司相比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就业增加较快。一般讲母公司是跨国公司就业的主体,母公司雇员约占跨国公司直接雇用人员总数的2/3。但是,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直接雇用人员的增加主要集中于其国外分支机构。例如,从1985年至1990年间美国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就业人员略有减少而同期其国外分支机构雇用人员却增多了,1986年至1990年间在国内雇员大为减少的同时,瑞典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雇员的比重从41%增加到61%,日本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在此期间的就业增加了一倍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跨国公司设置在发展中国家分支机构的就业增长较快。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绝对值的多数都投放在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外国分支机构带来的就业增长都微乎其微,在跨国公司总就业增量中的比重甚小。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行业变化,投向发达国家的外国资金更多地流向服务行业。在服务行业中,每一美元直接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只有制造业投资的一半。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就业增加效果较为明显。1985年发展中国家外国分支机构的就业只有700万人,1992年增加到1200万人。

  国际直接投资导致的就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十分有限。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之一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扩大与某些就业的再分配,特别是与区域层次上的就业再分配联系在一起,与全球层次上的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在一起。但是,总起来看,与发达国家劳动力规模相比,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就业量是很小的。这里的原因包括:

  (1)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服务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许多服务尚不具备可容易性,必须在当地投资才能为当地提供此类服务,服务业投资带来的就业机会本来就少,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员的素质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这类投资带来的就业转移效应极小;

  (2)虽然对于某些生产行为来说,劳动成本影响较大,但在当代的国际直接投资中,劳动成本本身不是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决策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劳动成本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两者间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所抵消;

  (3)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向来看,他们很少因劳动成本因素在一国关闭生产设施,而又在另一国重开同样的新厂。与此相反,在生产变化已经出现的前提下,跨国公司可能会将需要采用新设施生产的部分安排在发展中国家,这类做法不涉及就业转移问题;

  (4)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而且这类投资大多流向发达国家,这更抵消了就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效应。

  跨国公司对就业质量提高带来的影响

  跨国公司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推行不仅促进了世界就业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世界就业质的变化和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相对于国内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企业,外国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就业人员一般均享有较好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险福利。跨国公司,特别是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凭借自己综合经营的巨大规模,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方面有能力为其海外分支机构员工支付较高的工资和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本身的经营行为更趋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对其员工本身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极高,因此也有必要支付比当地企业更高的工资和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由于跨国公司的示范作用,跨国公司可以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工资提高和工作条件改善施加积极的影响,进而推动世界各国工作条件的改善与进步。

  2.跨国公司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作出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营运的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大。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自己的经营利润和切身利益,跨国公司十分注意对其职工的培训,努力将世界一般性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发生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开发。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可以来自五个不同的方面:第一,来自跨国公司为其国外分支机构雇员提供的学习与培训机会。虽然培训的程度和性质因国家、行业和跨国公司从事的活动而异,因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和人才管理战略而异,但从总体看,跨国公司所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一般比当地企业多。由于国际化经营跨国公司可以比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当地企业制订更好的正式和非正式培训计划,较大型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常设培训中心,经常为其员工提供正式的脱产培训。第二,来自跨国公司内部的技能转让。跨国公司经常将自己分支机构的雇员送到母国的实际操作部门学习,进行在职现岗培训,以掌握公司统一标准和操作规范;有时,跨国公司还将其雇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派到不同职位学习,以掌握更为全面的管理经验,提高不同条件下的工作适应能力。第三,来自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技术、技能在整个经济中扩散。外国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在当地的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前后向联系,将自己的管理经验、经营规范和产品质量要求等,传播到东道国整个经济中去,进而可以更新观念,提高东道国人员的素质,增强东道国经济的竞争能力。第四来自跨国公司为东道国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提供的支持与资助。为了树立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或出于其它考虑,不少跨国公司(或其分支机构)都为当地教育或培训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或给予资助,有的跨国公司甚至设有自己的学校,这些无疑都会对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五,来自东道国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而进行的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开发。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日益认识到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排斥跨国公司投资的政策倾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各国竞相实行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在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日渐认识到国民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对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性,一些国家开始重视教育,追加教育投资,并实施一些适应跨国公司投资人才需求的培训计划,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3.跨国公司、尤其是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一般都具有自己的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标准,在发展中国家中,这些标准一般都高于当地的标准,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类标准至少也不会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这有助于世界各国工作条件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进。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变化及其对世界就业带来的影响也不总是积极的。由于跨国公司及其对外投资本身的逐利性,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会对世界就业和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跨国公司重化工业的发展及其投资区位的变化给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某些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对劳动保护的忽视而造成的伤亡和某些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雇员工资收入太低,工作条件太差而导致的劳资关系紧张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跨国经营活动参加者——跨国公司、东道国政府、跨国公司从业人员、有关工会组织,积极地配合,认真地重视,妥善地加以解决,努力使跨国公司对世界就业扩大和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的积极效应最大化。

作者介绍:储祥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相关文章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题目选择
  •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一.管理学方向参考题目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体系:该理论的基本命题研究,如积累性学识.路径依赖.边际搜寻.能力演进和起源,等等: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企 ...查看


  • 2018高考专题 政治必修一主观题依据
  •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1课 神奇的货币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物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 货币 纸币发行量大于流通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 中所需货币量 中所需货币量 总供给>总需求 总供给<总需求 通过膨胀 通过紧缩 物价全面 ...查看


  • 2017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 商品的理论: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两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 ...查看


  •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 2005年第6期(总第42期 ) 11月15日出版学报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肖 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1) ① [摘 要]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 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 规模日益 ...查看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 经济生活>考试说明解析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一:[A]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查看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查看


  • 国际投资名词解释
  • 第一章 1.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输出或输入,也就是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即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2.国际资本输出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私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和对外扩张而就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3..国际 ...查看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 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 ...查看


  • 2015[经济生活]总复习提纲
  • <经济生活>总复习考点说明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生活与消费 1.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①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A.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