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梅尧臣)赏析(网友来稿)

xuyuanlaile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阳修)、尹(洙)之下。”这是南宋刘克庄对梅尧臣的评价。确实,在英才辈出的北宋前期,梅尧臣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创作实绩与尹洙一起成为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的左臂右膀。但梅尧臣仕途一直不顺,以门荫做过几任主簿、知县。科场上屡屡失意,直到皇祐三年(1051年)五十岁时,才得仁宗皇帝赐同进士出身。 不料朝廷竟要他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去监守永济仓,这个任命大出他的意料,不免令他灰心丧气,带着“老之将至”的感觉和疾病缠身的状况,却又无可奈何,“强欲活妻子,勉焉事徂征”(《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只好强压心中的怨气与不满,走马上任。  一年后,嫡母束氏年九十而亡。由于经济的拮据,竟无力雇船护柩归故里,多亏一位朋友帮忙,“开后门”调了一只运粮的官船给他。《东溪》大约就作于这次守制将要结束的那年(1055年)春天。  为母服丧,既不能外出远游,交友也不多,日子过得很宽闲。故乡宣城又是个令迁客骚人咏叹不绝的地方,无论谢朓还是李白抑或别的一些到过宣城的人都留下了遗迹。城外有两条小河,句溪和宛溪。宛溪即东溪,自南向北蜿蜒而去。但日子一长,仍不免感到无聊、焦躁。看看还有几个月守制就结束了,心里却愈加不平静,贺知章的“近乡情更怯”是不是也有一种事到临头的激动呢?每天无事,信步而游,也不知为什么脚步总往东溪而去。 一个人选了个僻静处坐下,觉得自己身处孤岛,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亲朋老友,或存或亡,或升或降,只有自己的生活仍无变化。他看到水中行进的船只着实艰难,一如这寂寥的日子,不知向何处去,很无赖。原来不是看水而是看船!水往北流,船往北行,思绪也投向北方。江南地方,秋水照例没有春水大,对常假舟楫长途跋涉的梅尧臣而言,春天是最好的赶路季节。可是不行,还要耐心等待几个月。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向为人称颂。看似写景,其实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激动澎湃、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绪。野鸭子在水中游累了,正在岸边打着盹,悠闲自在;岸边有一株年纪很老的树,冬天光秃秃的,衰老、丑陋,这时为春气所动,竟绽开朵朵鲜花,显示出勃勃生机。很愿意过一种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鸭子那样;可那株老树更像自己。  春还不到最浓处。蒲草还只短短地长出一截,细绒绒的,很齐整,像被人剪过一般;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很洁净。自然的造化偏偏很刻意,很雕琢。一“剪”一“筛”似乎在有意提醒自己是生活在人世间。身为凡夫俗子,是极难超凡脱俗的。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应该说“车马”是虚写,“疲”才是实写。这两句点出了情与理之间的矛盾,把内心的冲突外化了。为什么用“不厌”而不用“喜爱”或“不舍”?李白在宣城作过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味道两样,差别全在两人观景时心境不同。李白面对敬亭山,会产生一种天地之间,唯我独存的幻觉,而梅尧臣是绝对不会有的。 从个人喜好上讲,眼前的景致确实令人百看不厌。可是梅尧臣不属于自己,他的缧绁太多。因此,明明对此情此景恋恋不舍,却压住心头的眷恋,用平淡无所谓的口吻道出句“情虽不厌住不得”。如一个玩童,虽十分贪恋野外趣味,天色将暝,家是一定要归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回家?不回行不行?是很少想一想的。即便偶尔冒出这个念头,也很快自我湮灭了,因为潜意识中,这不回家的念头是要不得的。为什么要不得,照例也很少去想。梅尧臣已完全把自己融进那个社会集体,个人的喜好理所当然退避三舍,个人的取舍去留均应听命。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敢让自己太贴近眼中景,生怕放纵了心中的感情,时时处处保持距离,把一件赏心乐事弄得别别扭扭,几近身心交瘁。几番反抗,几番挣扎,终挣不脱自身的社会意识织成的大网。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

xuyuanlaile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阳修)、尹(洙)之下。”这是南宋刘克庄对梅尧臣的评价。确实,在英才辈出的北宋前期,梅尧臣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创作实绩与尹洙一起成为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的左臂右膀。但梅尧臣仕途一直不顺,以门荫做过几任主簿、知县。科场上屡屡失意,直到皇祐三年(1051年)五十岁时,才得仁宗皇帝赐同进士出身。 不料朝廷竟要他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去监守永济仓,这个任命大出他的意料,不免令他灰心丧气,带着“老之将至”的感觉和疾病缠身的状况,却又无可奈何,“强欲活妻子,勉焉事徂征”(《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只好强压心中的怨气与不满,走马上任。  一年后,嫡母束氏年九十而亡。由于经济的拮据,竟无力雇船护柩归故里,多亏一位朋友帮忙,“开后门”调了一只运粮的官船给他。《东溪》大约就作于这次守制将要结束的那年(1055年)春天。  为母服丧,既不能外出远游,交友也不多,日子过得很宽闲。故乡宣城又是个令迁客骚人咏叹不绝的地方,无论谢朓还是李白抑或别的一些到过宣城的人都留下了遗迹。城外有两条小河,句溪和宛溪。宛溪即东溪,自南向北蜿蜒而去。但日子一长,仍不免感到无聊、焦躁。看看还有几个月守制就结束了,心里却愈加不平静,贺知章的“近乡情更怯”是不是也有一种事到临头的激动呢?每天无事,信步而游,也不知为什么脚步总往东溪而去。 一个人选了个僻静处坐下,觉得自己身处孤岛,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亲朋老友,或存或亡,或升或降,只有自己的生活仍无变化。他看到水中行进的船只着实艰难,一如这寂寥的日子,不知向何处去,很无赖。原来不是看水而是看船!水往北流,船往北行,思绪也投向北方。江南地方,秋水照例没有春水大,对常假舟楫长途跋涉的梅尧臣而言,春天是最好的赶路季节。可是不行,还要耐心等待几个月。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向为人称颂。看似写景,其实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激动澎湃、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绪。野鸭子在水中游累了,正在岸边打着盹,悠闲自在;岸边有一株年纪很老的树,冬天光秃秃的,衰老、丑陋,这时为春气所动,竟绽开朵朵鲜花,显示出勃勃生机。很愿意过一种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鸭子那样;可那株老树更像自己。  春还不到最浓处。蒲草还只短短地长出一截,细绒绒的,很齐整,像被人剪过一般;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很洁净。自然的造化偏偏很刻意,很雕琢。一“剪”一“筛”似乎在有意提醒自己是生活在人世间。身为凡夫俗子,是极难超凡脱俗的。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应该说“车马”是虚写,“疲”才是实写。这两句点出了情与理之间的矛盾,把内心的冲突外化了。为什么用“不厌”而不用“喜爱”或“不舍”?李白在宣城作过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味道两样,差别全在两人观景时心境不同。李白面对敬亭山,会产生一种天地之间,唯我独存的幻觉,而梅尧臣是绝对不会有的。 从个人喜好上讲,眼前的景致确实令人百看不厌。可是梅尧臣不属于自己,他的缧绁太多。因此,明明对此情此景恋恋不舍,却压住心头的眷恋,用平淡无所谓的口吻道出句“情虽不厌住不得”。如一个玩童,虽十分贪恋野外趣味,天色将暝,家是一定要归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回家?不回行不行?是很少想一想的。即便偶尔冒出这个念头,也很快自我湮灭了,因为潜意识中,这不回家的念头是要不得的。为什么要不得,照例也很少去想。梅尧臣已完全把自己融进那个社会集体,个人的喜好理所当然退避三舍,个人的取舍去留均应听命。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敢让自己太贴近眼中景,生怕放纵了心中的感情,时时处处保持距离,把一件赏心乐事弄得别别扭扭,几近身心交瘁。几番反抗,几番挣扎,终挣不脱自身的社会意识织成的大网。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不绝的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赏析(网友来稿)
  •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陶晓跃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 ...查看


  • 心中那朵"未眠"的海棠花--[花未眠]赏析(网友来稿)
  • 邓金平 对<花未眠>这篇文章,我们一般都围绕着作者对自然美的探讨,对他所提出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论点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当然是不错的,因为从读者角度来说,能够从文中获得一些感悟 ...查看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网友来稿)
  • 南向店一中 闵守辉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 ...查看


  • [诗经]三首简明课堂实录:[氓][无衣][静女](网友来稿)
  • 周道宝 示标: 1. 了解<诗经> 2. 赏析<氓> 一.导入: 请一生背诵<沁园春·雪> 北月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风,望长城内外,唯条茫茫,大江上下,顿头滔滔,心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往晴 ...查看


  •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卫风·氓]赏析(网友来稿)
  • 苏州园区三中 许国庆 "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恩格斯<家庭·私 ...查看


  • 热爱生命(二)杰克•伦敦(网友来稿)
  • seraphzzy 教学目标1.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2. 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3.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 ...查看


  • 关于高中作文的互批(网友来稿)
  • jcq65 好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所以有人说"修改出佳作".文章就不能厌改.如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规定自己的文章要改上十遍二十遍.他所写的一篇题为"为克莱塞尔乐章而做&qu ...查看


  • [文史天地]2014年第12期征联揭晓
  • <文史天地>2014年第12期征联揭 亲爱的读者: <文史天地>2014年第12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出句(上):剑术名天下,击贼抗倭,时号俞龙戚虎 对句(下):书风誉世 ...查看


  • 不求甚解(教案)(网友来稿)
  • 侯清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