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芦笙的基本演奏

浅谈苗族芦笙的基本演奏

作者:吴辉林(芦笙专业)

指导老师:杨昌树

内容摘要:苗族芦笙是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民族吹管传统和声乐器。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的苗族聚集区中,由于语言、生产、生活、文化、经济状况的差异,各地区的芦笙音乐调式和乐曲风格等方面稍有各异,但是其吹奏方法确大体是相同的。

关键词:芦笙 演奏姿势 演奏方法 演奏技巧 和声的运用 乐曲的展现

芦笙是少数民族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和声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演奏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动听,它与苗族人民的伦理观念、道德文化、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苗族人民授之为“母亲”,人们通过芦笙这一艺术形式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感情、审美理想,从中获得及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因而,苗族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等方面也是较为丰富的。

一、芦笙的演奏姿势

姿势是给人一种美感的肢体语言。苗族芦笙的演奏姿势大都伴随着舞蹈的动作而形成。但总的来说有三种,即走(跳)式,以及伴随着改良多管(音)芦笙的出现而应运而生的立(站)式或坐式。

走(跳)式:民间芦笙演奏中最常见的姿势,即芦笙演奏者边吹边舞蹈,舞蹈动作的大小、快慢与芦笙旋律的快慢、强弱息息相关。演奏时,身体要正、腰要直、面向正前方、两脚自然

分开、挺胸而不挺腹。

坐式或立(站)式:一般在改良芦笙的合奏、伴奏或个人练习时最常用。演奏时,具体要求与走(跳)式大体相同,另外坐式不要叠腿。

二、演奏方法

1、运指法

古今中外,绝大部分的吹管乐器,其音位都是按照音阶的高低顺序排列的,而苗族芦笙是一种边吹边舞、乐舞结合的特殊民族乐器。其指法则是根据手指的运用和民族民间吹奏的习惯来排列的。尽管如此,如何使用正确的运指法对演奏好芦笙还是十分重要的。

有的演奏者手持芦笙过紧,有的则不用指头按孔,而用指头下端的关节按孔,这样不但有损美观,还影响到手指固有的灵敏度。因此,不管吹奏民间六管芦笙还是改良多管(音)芦笙,两手必须自然放松,并将需要按的音孔按严密,如稍有偏离,便发不出音来。所以,演奏时最好的方法是用指头按音孔。这样能更好的利用手指固有的灵敏度,两手放松了,应用也自如。否则影响乐曲的演奏表现效果。

2、用气法

芦笙的演奏主要是依靠运用气息的力量来冲击簧片振动而产生音响,呼和吸气均能使其发出声音。一位芦笙演奏者的演奏是否自如、流畅,与用气的正确与否是分不开的。因此,正确地掌握呼、吸的用气方法,对学习和提高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是格外的重要。

呼气:嘴唇要含住吹口、胸部要挺直、上身肌肉放松,保持正常的呼吸方法,小腹部用力收缩,形成往上顶的力量,有节制地使气息似一条线似的向外输出,随着气息的减弱小腹部随之

打音要求手指必须反应灵敏,一触即放、一响即止。打音大都用在强拍或前半拍上。 倚音(装饰音):芦笙乐曲和其他乐曲一样,也都有单倚音和复倚音,上倚音和下倚音。使用倚音主要是起到为乐曲装饰润色的作用。但必须视其效果而用。倚音在贵州革家民间芦笙曲演奏中使用较多。

颤音:在芦笙(还有汉族的笙)的演奏上,手指在按孔上作快速的开或闭,使其产生颤音(波浪式的音)。

磨音:手指在相邻的两个音孔来回作快速的磨动。

2、口内技巧则包括吐音和花舌音

a、吐音包括单吐、双吐、三吐和软吐。

单吐:吹奏单吐音时,舌尖的运动如同人们说话一样,只要舌头轻轻顶住齿龈,依靠呼气或吸气的力量来冲击,发出“吐”的声音,继而气息使芦笙的簧片发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单吐音的效果听起来各音之间比较干净、流畅,连续演奏时,声音很清晰。但必须注意两点:

① 演奏单吐音时要严格把握舌尖的位置,舌尖要顶住齿龈。

②舌尖顶住齿龈的同时,要注意和气流配合好,让气流出入流畅,不可堵死或隔断。 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配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在气流的冲击下发出“吐”的声音,然后不动,继而在舌面的中部发出“苦”的声音,然后快速收回舌尖。前后连贯起来,持续发出“吐苦吐苦”的声音。练习双吐时要求均匀、有力

度。

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结合,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前面是单吐后面是双吐,即前半拍是八分音符后半拍是十六分音符;另一种,反之。两种形式即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结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二顶三收或一顶二发“苦”三顶,发出“吐吐苦”或“吐苦吐”的声音。练习时要求有力度、有弹性,还要注意强弱关系。

软吐:把舌尖放在口腔中间,呼气或吸气(喉节和下颚要有节奏的颤动),在气流的作用下,将舌先向前一伸后向后一缩,发出“哟”的声音,持续重复这一动作,奏出与二胡或小提琴等弦乐颤弓的效果。

b、花舌音:分大花舌(慢大花舌、快大花舌)、暴花舌、双舌音(民间芦笙的一种演奏技巧)、小花舌。

慢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用吸入的气流冲击舌,使舌振动后快速地发出“噜、噜...”的声音(喉节与下颚之间的部位要颤动)。

快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强有力的吸入气流冲击舌,使舌发出像摩托车发动时那一瞬间的声音。此种技巧就是比慢大花舌发出的速度快、急促。

暴花舌:舌尖往上卷,顶住硬腭,然后呼气,气流冲击舌振动,使其快速而强烈的发出“嘟、嘟…”的声音。常用于乐曲中时值很短的音或装饰音。

双舌音:把舌顶住上齿龈,在气流的带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发出“噜”的声音,然后放松不动,在气流的作用下,舌根发出“苦”的声音,前后连贯起来连续发出“噜苦噜苦…”

度。

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结合,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前面是单吐后面是双吐,即前半拍是八分音符后半拍是十六分音符;另一种,反之。两种形式即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结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二顶三收或一顶二发“苦”三顶,发出“吐吐苦”或“吐苦吐”的声音。练习时要求有力度、有弹性,还要注意强弱关系。

软吐:把舌尖放在口腔中间,呼气或吸气(喉节和下颚要有节奏的颤动),在气流的作用下,将舌先向前一伸后向后一缩,发出“哟”的声音,持续重复这一动作,奏出与二胡或小提琴等弦乐颤弓的效果。

b、花舌音:分大花舌(慢大花舌、快大花舌)、暴花舌、双舌音(民间芦笙的一种演奏技巧)、小花舌。

慢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用吸入的气流冲击舌,使舌振动后快速地发出“噜、噜...”的声音(喉节与下颚之间的部位要颤动)。

快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强有力的吸入气流冲击舌,使舌发出像摩托车发动时那一瞬间的声音。此种技巧就是比慢大花舌发出的速度快、急促。

暴花舌:舌尖往上卷,顶住硬腭,然后呼气,气流冲击舌振动,使其快速而强烈的发出“嘟、嘟…”的声音。常用于乐曲中时值很短的音或装饰音。

双舌音:把舌顶住上齿龈,在气流的带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发出“噜”的声音,然后放松不动,在气流的作用下,舌根发出“苦”的声音,前后连贯起来连续发出“噜苦噜苦…”

的声音。

小花舌:将舌尖轻微地顶在上齿龈,放松,在呼出或吸入气流的作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持续重复这一动作,有节奏地发出“哒嘎哒嘎”的声音,使其发出的声音形成波浪式。一般一个四分音符用小花舌演奏则变成两个八分音符。该技巧适宜于乐曲慢板、抒情优美的部分。

喉颤音:是在呼气或吸气的过程中,喉部中的舌根连续发出“苦苦苦苦…”的声音,多用于较慢的旋律和长音。

气揉音:将腹部放松,呼气或吸气,有节制地将轻微气流顶着腹部(气流不能断),奏出与弦乐揉弦一样的效果。

四、苗族芦笙吹奏中的和声运用

芦笙的和声吹奏,在许多传统的民间乐曲中都有体现,归纳起来看,其方法主要是在旋律的上方配上纯四度、纯五度和纯八度,由于改良芦笙的出现,芦笙的音阶得到了丰富,从而也丰富了和声的运用。许多演奏者们在民间乐曲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对吹奏三、四、五、七等相对复杂的和弦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运用。以改良芦笙15管(音)

(a c1 d1 e1 f1 g1 a1 b1 b1 c2 d2 e2 f2 g2 a2 )为例,常用和声大致如下:

5 6 1 2 3

纯四度: 2 3 5 6 7

传统和声: 6 2 3 5

纯五度: 2 5 6 1

3 5 1 6 3 5 1 2

大三度: 1 小三度: 3 6 大二度: 5 2 小七度: 6 2 3

在三个音的和弦中,按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叠置的也用,但以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征的四度、五度

5 2 5

叠置的最为常用。如: 2 6 1 等。在芦笙的音域范围内,只要不超过八度,可以构 6 2 5

成任意的三和弦、六和弦,但开放排列的原位三和弦、六和弦、四六和弦和七和弦等效果不好,应避免使用,其原因主要是高音太弱听不出和声效果。

芦笙的和声音响效果比较特殊,改良后的芦笙在某些音管上安装上了共鸣筒,音量比传统的没安装上共鸣筒的要大得多,所以各和弦音音色各异、起伏不一。因此,在演奏芦笙运用和声时,如使用得当,则在合奏或独奏中增加色彩、丰富表现力,如盲目的追求和声的运用,不仅给演奏者造成技术障碍,同时还有可能达不到曲作者所要的效果。

五、芦笙乐曲的展现

展现是掌握所有技术的最终目标,演奏技术则是达到乐曲展现的手段。但是在演奏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技术表现,充其量只算是一个乐匠。对于一个成功的演奏者来说,要求不仅能轻松驾驭乐曲所需的演奏技巧,还得透彻的理解音乐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色彩,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舞台演出中,要求演奏者完全陶醉于音乐中,把自己被乐曲的感动溶入到演奏中去,只有用这种即兴的“二度创作”来把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容传送给观众,才能感动观众(听众),才

能达到曲作者的要求,也才能算是成功的演奏者。在我们演奏芦笙时,即兴的成分力求准确,在乐曲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的演奏者,不要让自己的感情过于放纵。即兴的成分要在演奏作品允许的范围之内,表情动作都要符合演奏乐曲的风格和表现需要。音乐表现只能建立在从技术上完全掌握了各种表现乐段的基础上。

从艺术化的意义上讲,芦笙演奏的展示是不能完全直接教出来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个性、创造性等元素才算是艺术化,从教师那里学来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即模仿式的表现,是很难成为成功的演奏者的(此种境界是建立在模仿老师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芦笙演奏中,在各种演奏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在对作品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要尽情的发挥,溶入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才能使自己演奏的乐曲打动观众(听众),从而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演奏者。

参考文献:

1、《略谈芦笙演奏法及其他》杨昌树

2、《苗族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余富文

3、《浅谈改良芦笙的演奏》杨正平

4、《芦笙吹奏法》任永福、吴道忠

浅谈苗族芦笙的基本演奏

作者:吴辉林(芦笙专业)

指导老师:杨昌树

内容摘要:苗族芦笙是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民族吹管传统和声乐器。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的苗族聚集区中,由于语言、生产、生活、文化、经济状况的差异,各地区的芦笙音乐调式和乐曲风格等方面稍有各异,但是其吹奏方法确大体是相同的。

关键词:芦笙 演奏姿势 演奏方法 演奏技巧 和声的运用 乐曲的展现

芦笙是少数民族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和声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演奏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动听,它与苗族人民的伦理观念、道德文化、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苗族人民授之为“母亲”,人们通过芦笙这一艺术形式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感情、审美理想,从中获得及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因而,苗族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等方面也是较为丰富的。

一、芦笙的演奏姿势

姿势是给人一种美感的肢体语言。苗族芦笙的演奏姿势大都伴随着舞蹈的动作而形成。但总的来说有三种,即走(跳)式,以及伴随着改良多管(音)芦笙的出现而应运而生的立(站)式或坐式。

走(跳)式:民间芦笙演奏中最常见的姿势,即芦笙演奏者边吹边舞蹈,舞蹈动作的大小、快慢与芦笙旋律的快慢、强弱息息相关。演奏时,身体要正、腰要直、面向正前方、两脚自然

分开、挺胸而不挺腹。

坐式或立(站)式:一般在改良芦笙的合奏、伴奏或个人练习时最常用。演奏时,具体要求与走(跳)式大体相同,另外坐式不要叠腿。

二、演奏方法

1、运指法

古今中外,绝大部分的吹管乐器,其音位都是按照音阶的高低顺序排列的,而苗族芦笙是一种边吹边舞、乐舞结合的特殊民族乐器。其指法则是根据手指的运用和民族民间吹奏的习惯来排列的。尽管如此,如何使用正确的运指法对演奏好芦笙还是十分重要的。

有的演奏者手持芦笙过紧,有的则不用指头按孔,而用指头下端的关节按孔,这样不但有损美观,还影响到手指固有的灵敏度。因此,不管吹奏民间六管芦笙还是改良多管(音)芦笙,两手必须自然放松,并将需要按的音孔按严密,如稍有偏离,便发不出音来。所以,演奏时最好的方法是用指头按音孔。这样能更好的利用手指固有的灵敏度,两手放松了,应用也自如。否则影响乐曲的演奏表现效果。

2、用气法

芦笙的演奏主要是依靠运用气息的力量来冲击簧片振动而产生音响,呼和吸气均能使其发出声音。一位芦笙演奏者的演奏是否自如、流畅,与用气的正确与否是分不开的。因此,正确地掌握呼、吸的用气方法,对学习和提高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是格外的重要。

呼气:嘴唇要含住吹口、胸部要挺直、上身肌肉放松,保持正常的呼吸方法,小腹部用力收缩,形成往上顶的力量,有节制地使气息似一条线似的向外输出,随着气息的减弱小腹部随之

打音要求手指必须反应灵敏,一触即放、一响即止。打音大都用在强拍或前半拍上。 倚音(装饰音):芦笙乐曲和其他乐曲一样,也都有单倚音和复倚音,上倚音和下倚音。使用倚音主要是起到为乐曲装饰润色的作用。但必须视其效果而用。倚音在贵州革家民间芦笙曲演奏中使用较多。

颤音:在芦笙(还有汉族的笙)的演奏上,手指在按孔上作快速的开或闭,使其产生颤音(波浪式的音)。

磨音:手指在相邻的两个音孔来回作快速的磨动。

2、口内技巧则包括吐音和花舌音

a、吐音包括单吐、双吐、三吐和软吐。

单吐:吹奏单吐音时,舌尖的运动如同人们说话一样,只要舌头轻轻顶住齿龈,依靠呼气或吸气的力量来冲击,发出“吐”的声音,继而气息使芦笙的簧片发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单吐音的效果听起来各音之间比较干净、流畅,连续演奏时,声音很清晰。但必须注意两点:

① 演奏单吐音时要严格把握舌尖的位置,舌尖要顶住齿龈。

②舌尖顶住齿龈的同时,要注意和气流配合好,让气流出入流畅,不可堵死或隔断。 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配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在气流的冲击下发出“吐”的声音,然后不动,继而在舌面的中部发出“苦”的声音,然后快速收回舌尖。前后连贯起来,持续发出“吐苦吐苦”的声音。练习双吐时要求均匀、有力

度。

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结合,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前面是单吐后面是双吐,即前半拍是八分音符后半拍是十六分音符;另一种,反之。两种形式即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结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二顶三收或一顶二发“苦”三顶,发出“吐吐苦”或“吐苦吐”的声音。练习时要求有力度、有弹性,还要注意强弱关系。

软吐:把舌尖放在口腔中间,呼气或吸气(喉节和下颚要有节奏的颤动),在气流的作用下,将舌先向前一伸后向后一缩,发出“哟”的声音,持续重复这一动作,奏出与二胡或小提琴等弦乐颤弓的效果。

b、花舌音:分大花舌(慢大花舌、快大花舌)、暴花舌、双舌音(民间芦笙的一种演奏技巧)、小花舌。

慢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用吸入的气流冲击舌,使舌振动后快速地发出“噜、噜...”的声音(喉节与下颚之间的部位要颤动)。

快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强有力的吸入气流冲击舌,使舌发出像摩托车发动时那一瞬间的声音。此种技巧就是比慢大花舌发出的速度快、急促。

暴花舌:舌尖往上卷,顶住硬腭,然后呼气,气流冲击舌振动,使其快速而强烈的发出“嘟、嘟…”的声音。常用于乐曲中时值很短的音或装饰音。

双舌音:把舌顶住上齿龈,在气流的带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发出“噜”的声音,然后放松不动,在气流的作用下,舌根发出“苦”的声音,前后连贯起来连续发出“噜苦噜苦…”

度。

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结合,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前面是单吐后面是双吐,即前半拍是八分音符后半拍是十六分音符;另一种,反之。两种形式即舌尖顶住硬腭或齿龈,结合呼或吸的气流自然地往前一顶二顶三收或一顶二发“苦”三顶,发出“吐吐苦”或“吐苦吐”的声音。练习时要求有力度、有弹性,还要注意强弱关系。

软吐:把舌尖放在口腔中间,呼气或吸气(喉节和下颚要有节奏的颤动),在气流的作用下,将舌先向前一伸后向后一缩,发出“哟”的声音,持续重复这一动作,奏出与二胡或小提琴等弦乐颤弓的效果。

b、花舌音:分大花舌(慢大花舌、快大花舌)、暴花舌、双舌音(民间芦笙的一种演奏技巧)、小花舌。

慢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用吸入的气流冲击舌,使舌振动后快速地发出“噜、噜...”的声音(喉节与下颚之间的部位要颤动)。

快大花舌:把舌往上卷成“C”状,放松,强有力的吸入气流冲击舌,使舌发出像摩托车发动时那一瞬间的声音。此种技巧就是比慢大花舌发出的速度快、急促。

暴花舌:舌尖往上卷,顶住硬腭,然后呼气,气流冲击舌振动,使其快速而强烈的发出“嘟、嘟…”的声音。常用于乐曲中时值很短的音或装饰音。

双舌音:把舌顶住上齿龈,在气流的带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发出“噜”的声音,然后放松不动,在气流的作用下,舌根发出“苦”的声音,前后连贯起来连续发出“噜苦噜苦…”

的声音。

小花舌:将舌尖轻微地顶在上齿龈,放松,在呼出或吸入气流的作用下,快速地从上齿龈弹下来,持续重复这一动作,有节奏地发出“哒嘎哒嘎”的声音,使其发出的声音形成波浪式。一般一个四分音符用小花舌演奏则变成两个八分音符。该技巧适宜于乐曲慢板、抒情优美的部分。

喉颤音:是在呼气或吸气的过程中,喉部中的舌根连续发出“苦苦苦苦…”的声音,多用于较慢的旋律和长音。

气揉音:将腹部放松,呼气或吸气,有节制地将轻微气流顶着腹部(气流不能断),奏出与弦乐揉弦一样的效果。

四、苗族芦笙吹奏中的和声运用

芦笙的和声吹奏,在许多传统的民间乐曲中都有体现,归纳起来看,其方法主要是在旋律的上方配上纯四度、纯五度和纯八度,由于改良芦笙的出现,芦笙的音阶得到了丰富,从而也丰富了和声的运用。许多演奏者们在民间乐曲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对吹奏三、四、五、七等相对复杂的和弦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运用。以改良芦笙15管(音)

(a c1 d1 e1 f1 g1 a1 b1 b1 c2 d2 e2 f2 g2 a2 )为例,常用和声大致如下:

5 6 1 2 3

纯四度: 2 3 5 6 7

传统和声: 6 2 3 5

纯五度: 2 5 6 1

3 5 1 6 3 5 1 2

大三度: 1 小三度: 3 6 大二度: 5 2 小七度: 6 2 3

在三个音的和弦中,按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叠置的也用,但以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征的四度、五度

5 2 5

叠置的最为常用。如: 2 6 1 等。在芦笙的音域范围内,只要不超过八度,可以构 6 2 5

成任意的三和弦、六和弦,但开放排列的原位三和弦、六和弦、四六和弦和七和弦等效果不好,应避免使用,其原因主要是高音太弱听不出和声效果。

芦笙的和声音响效果比较特殊,改良后的芦笙在某些音管上安装上了共鸣筒,音量比传统的没安装上共鸣筒的要大得多,所以各和弦音音色各异、起伏不一。因此,在演奏芦笙运用和声时,如使用得当,则在合奏或独奏中增加色彩、丰富表现力,如盲目的追求和声的运用,不仅给演奏者造成技术障碍,同时还有可能达不到曲作者所要的效果。

五、芦笙乐曲的展现

展现是掌握所有技术的最终目标,演奏技术则是达到乐曲展现的手段。但是在演奏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技术表现,充其量只算是一个乐匠。对于一个成功的演奏者来说,要求不仅能轻松驾驭乐曲所需的演奏技巧,还得透彻的理解音乐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色彩,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舞台演出中,要求演奏者完全陶醉于音乐中,把自己被乐曲的感动溶入到演奏中去,只有用这种即兴的“二度创作”来把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容传送给观众,才能感动观众(听众),才

能达到曲作者的要求,也才能算是成功的演奏者。在我们演奏芦笙时,即兴的成分力求准确,在乐曲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的演奏者,不要让自己的感情过于放纵。即兴的成分要在演奏作品允许的范围之内,表情动作都要符合演奏乐曲的风格和表现需要。音乐表现只能建立在从技术上完全掌握了各种表现乐段的基础上。

从艺术化的意义上讲,芦笙演奏的展示是不能完全直接教出来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个性、创造性等元素才算是艺术化,从教师那里学来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即模仿式的表现,是很难成为成功的演奏者的(此种境界是建立在模仿老师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芦笙演奏中,在各种演奏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在对作品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要尽情的发挥,溶入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才能使自己演奏的乐曲打动观众(听众),从而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演奏者。

参考文献:

1、《略谈芦笙演奏法及其他》杨昌树

2、《苗族芦笙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余富文

3、《浅谈改良芦笙的演奏》杨正平

4、《芦笙吹奏法》任永福、吴道忠


相关文章

  • 万种风情看凉都
  • 六盘水古属中原西南边陲之地,美丽的乌蒙山区成为历朝历代各族人民避乱躲灾的世外桃源.继夜郎古国和秦汉牂牁古国之后,彝族从羝羌中分离出来,沿青藏高原南下:苗族从荆楚之地渡江西迁:布依族.水族从骆越族中分离,溯河北上:汉民族因"调北征南 ...查看


  •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xxx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全市面积227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其中民族乡3个),5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34个少数民族.XX年底都匀市总人口482618人,少数民族人口340560人,占总人口 ...查看


  • 浅谈广西隆林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 浅谈广西隆林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邹宛彤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550003) 摘要:隆林苗族芦笙舞是广西苗族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它以高难惊险的技巧性.能说会唱的言语性的突出特点,在苗族舞蹈的大家族中风格突出.独树一帜! 关键词 ...查看


  • "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主持词
  • "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省级交流演出 暨"春雨工程"--广西文化志愿者湖南行系列活动 主持台本(第二稿) 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远道而来的贵宾, 生: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 合:大家上午 ...查看


  • 自强乡苗族风情
  • 自强乡苗族风情简介 今天非常欢迎大家来到自强苗族乡采风.首先很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自强苗族乡苗族的文化.民俗风情. 全乡总人口15620人,常住居民为汉.苗.仡佬.彝.穿青人.白等8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7941人,占总人口的51.2%. 居住 ...查看


  • 贵州苗族跳洞
  • 风拂过,深深呼吸着花溪独有的气息,整个肺腔都充满了兴奋的味道,来到美丽的高坡,眼里顿时充满了惊喜的期望. 在贵阳花溪高坡乡和龙里县摆省乡交界处的大山里,与"洞葬"一样古老的跳洞舞,被称为大山洞里的歌舞海洋,它是当地苗族群 ...查看


  • 贵州苗族的节日与传说
  • 正月初五,每年一次的"四印苗族年场祭祖"节,在贵州省清镇市麦格苗族布依族乡龙窝的鸡坝田上举行.当地上万名苗胞举行了隆重的放鞭炮.跳芦笙等活动."苗族年场祭祖"是当地苗胞纪念先祖,悼念过世的老人,祈福丰 ...查看


  • 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 苗族由于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以激扬高昂的飞歌著称,如<苗岭飞歌>,但是情歌却是相当缠绵,如同情人在娓娓道出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枝花>,除情歌外,祭祀歌曲,离别曲,祝酒歌等都是 ...查看


  • 地方课程教案
  • 第一章 小学生守则 第一课时 小学生守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并能记住它们. 教学重难点:遵照守则的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小学生守则> 1.教师讲解<小学生守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