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一、 基本知识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成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 被公认为" 无声杀手" 。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7、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8、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9、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二、重要信息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成人

就有一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

1991年相比,200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 * 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 城乡差别" 明显减少。

* 我国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低龄化值得关注。 * 女性在更年期和更年期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

* 儿童高血压也不少见,而且知晓率极低,往往被忽视。对儿童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 美国弗明翰心脏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人以后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在美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

有1人患高血压。

* 我国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左右。若不加强防治,高血压将危害每一个人的健康。

* 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 一次测量血压正常者并不代表以后血压正常,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

* 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更应定期测量血压。

* 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非同日

三次收缩压水平均大于140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确诊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 被公认为" 无声杀手" 。

* 高血压通常没有特异的自觉症状,而且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容易被病人忽略,直到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才引

起重视,这时已造成心脑血管损害。

* 多数高血压病人悄然起病,不易被察觉。许多病人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病就诊时被偶然发现。 * 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不能认为就没有高血压。只有测量血压,才能心中有数。

* 有些患者是以急性中风或急性心肌梗死而骤然发病,到医院检查才发现高血压,因此高血压被称为" 无声杀手" 。中老年人的心脑血

管病大多数起源于青年时期的轻度高血压。

* 由于无明显的症状,许多高血压患者拒绝降压治疗或不能规律服用降压药,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平常貌似" 健康" 而突然死亡者,多数是心脏病或脑出血引起的猝死;猝死往往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有关。许多病人发病

前已有多年高血压,因无自觉不适症状而疏于防范。

* 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居世界首位,高血压是我国人群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 * 没有发现的高血压,对人体心脑血管损害更大。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心脑血管及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升高,且易发生恶性高血

压。

* 越早期发现高血压,越早期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就越少。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 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

* 我国是中风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生中风200万人;其中2/3病人致死或致残;现存活的中风患者累积700万。

*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 *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 元凶" 。 * 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0-40万人,现存活心肌梗死患者累积200万人。

* 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 * 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美国资料显示,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二者并存时危害更大,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二者并存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 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人口总死亡原因第一位,高血压是影响我国人口总死亡的第一因素。 * 我国心脑血管病每年耗费约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高血压直接医疗费300亿元。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 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 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水平,肥胖者应有效减轻体重。合理营养,膳食平衡,有利于保持理想体重。

* 增加体力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措施。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有利于调节血压水平。

* 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时间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 * 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已习惯饮酒的健康人每天饮酒量限制在少量:即啤酒小于5两,或葡萄酒小于2两,或白酒小于1两。妇女饮酒量减半。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 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水平。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增加摄入食盐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

* 我国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较高,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北方,高血压患病率也较北方低。

* 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 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可使血压升高;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血压控制。

* 剧烈运动、危险作业、工作过度繁忙、紧张劳累、性活动过度等均可使血压升高;适度活动、劳逸结合有利于血压调节。

* 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恼怒、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坦然处世,心胸宽广有利于血压稳定。

* 治疗不规则,用药不按时或忘记服药是造成血压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 血压骤然升高常导致急性心脏病和中风发作,故保持血压稳定十分重要。

* 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唯一可靠方法。经常测量血压,是控制高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现在国内外医疗单位通用的标准血压计是汞柱式血压计;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前,先应经过测量血压方法的培训。

* 高血压病人定期到诊所或医院测量血压是监测自己血压的可靠方法。早晨服药前的血压可反映24小时平稳血压水平。

* 病人在家中自测血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对医生诊治很有帮助。 * 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方法简便,易于为病人和家属掌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了解患者全天血压变化情况。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 吸烟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目前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患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国际社会公认,吸烟危害健康,因此应坚决消除吸烟这一社会公害。 * 大吃大喝是不良生活习惯。无节制的摄入大量动物脂肪,摄入过多热量,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大量饮酒是不良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 高血压患者和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均应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并协同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节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心理平衡。 *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20 毫米汞柱;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14 毫米汞柱;限盐可降低收缩压2-8 毫米汞柱;规律体育锻炼可降

低收缩压4-9 毫米汞柱;限酒可降低收缩压2-4 毫米汞柱。

* 合理膳食应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低盐、低脂、低甜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做好膳食平衡,保持理想体重。

* 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

*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可调节血压,强身健体。健身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 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而减轻精神压力和保持平衡心理可以降低血压水平。

* 心理平衡的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7、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 高血压引起心脏、肾脏、脑血管损害,导致心脑血管事件。

* 人群血压水平与中风的危险性有连续的正相关。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有关。

* 2002年发表的100万人群资料分析表明,血压越高,心肌梗死、中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

* 国内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中风。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 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发生。

* 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国内大规模降压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减少40%。 * 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中风再发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了心脏病的发生。

* 国际抗高血压治疗16万病例资料的汇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中风的根本;常用降压药的总体疗效是相似的。

8、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

* 高血压的基本化验检查是需要的;要做出全面评估及危险分层。高血压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分清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 高血压治疗决策,不仅看血压水平,而且要根据危险因素、心脑血管损害、临床并存疾病等综合评估,根据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高危的病人和血压中重度升高者,应尽早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性治疗。

*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低危的病人和血压轻度升高者,开始可考虑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性治疗,观察数月以后在必要时加药物治疗。

* 非药物疗法主要为" 治疗性" 生活方式改善。而某些降压器具及游医" 偏方" ,因没有科学研究证据,故疗效不可靠。

* 降压治疗的血压控制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90 毫米汞柱;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高危患者小于130/80毫米汞柱 。

* 降压治疗的其他目标:保护心脑血管;改善生活质量;最高目标为避免或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延长寿命。

* 降压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使血脂、血糖、体重、血凝状态等指标也达到理想水平。

9、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 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合理选择降压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维持降压时间长、服用方便、价格合理是理想的降压药。

* 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有规律地用药,长期有效平稳降压,有利于心脑血管的保护。

*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建议城市患者每月一次,农村患者每3月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或者以上有关常用药物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降压目标。以上常用降压药或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或维持治疗的药物。

* 医患长期配合、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推荐的或尚无肯定疗效的降压药物和器具,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仅为6%,处在极低水平。

* 我国有1.1亿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压,1.2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治疗,

1.5亿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达到降压目标。

* 每个人都有权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告诉其他人。

* 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

* 青少年应作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使者。

* 动员您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

* 宣传防治高血压知识,是每个家庭、学校、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一、 基本知识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成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 被公认为" 无声杀手" 。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7、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8、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9、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二、重要信息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成人

就有一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

1991年相比,200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 * 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 城乡差别" 明显减少。

* 我国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低龄化值得关注。 * 女性在更年期和更年期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

* 儿童高血压也不少见,而且知晓率极低,往往被忽视。对儿童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 美国弗明翰心脏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人以后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在美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

有1人患高血压。

* 我国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左右。若不加强防治,高血压将危害每一个人的健康。

* 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 一次测量血压正常者并不代表以后血压正常,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

* 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更应定期测量血压。

* 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非同日

三次收缩压水平均大于140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确诊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 被公认为" 无声杀手" 。

* 高血压通常没有特异的自觉症状,而且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容易被病人忽略,直到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才引

起重视,这时已造成心脑血管损害。

* 多数高血压病人悄然起病,不易被察觉。许多病人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病就诊时被偶然发现。 * 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不能认为就没有高血压。只有测量血压,才能心中有数。

* 有些患者是以急性中风或急性心肌梗死而骤然发病,到医院检查才发现高血压,因此高血压被称为" 无声杀手" 。中老年人的心脑血

管病大多数起源于青年时期的轻度高血压。

* 由于无明显的症状,许多高血压患者拒绝降压治疗或不能规律服用降压药,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平常貌似" 健康" 而突然死亡者,多数是心脏病或脑出血引起的猝死;猝死往往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有关。许多病人发病

前已有多年高血压,因无自觉不适症状而疏于防范。

* 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居世界首位,高血压是我国人群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 * 没有发现的高血压,对人体心脑血管损害更大。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心脑血管及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升高,且易发生恶性高血

压。

* 越早期发现高血压,越早期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就越少。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 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

* 我国是中风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生中风200万人;其中2/3病人致死或致残;现存活的中风患者累积700万。

*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 *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 元凶" 。 * 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0-40万人,现存活心肌梗死患者累积200万人。

* 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 * 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美国资料显示,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二者并存时危害更大,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二者并存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 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人口总死亡原因第一位,高血压是影响我国人口总死亡的第一因素。 * 我国心脑血管病每年耗费约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高血压直接医疗费300亿元。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 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 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水平,肥胖者应有效减轻体重。合理营养,膳食平衡,有利于保持理想体重。

* 增加体力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措施。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有利于调节血压水平。

* 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时间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 * 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已习惯饮酒的健康人每天饮酒量限制在少量:即啤酒小于5两,或葡萄酒小于2两,或白酒小于1两。妇女饮酒量减半。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 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水平。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增加摄入食盐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

* 我国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较高,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北方,高血压患病率也较北方低。

* 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 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可使血压升高;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血压控制。

* 剧烈运动、危险作业、工作过度繁忙、紧张劳累、性活动过度等均可使血压升高;适度活动、劳逸结合有利于血压调节。

* 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恼怒、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坦然处世,心胸宽广有利于血压稳定。

* 治疗不规则,用药不按时或忘记服药是造成血压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 血压骤然升高常导致急性心脏病和中风发作,故保持血压稳定十分重要。

* 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唯一可靠方法。经常测量血压,是控制高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现在国内外医疗单位通用的标准血压计是汞柱式血压计;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前,先应经过测量血压方法的培训。

* 高血压病人定期到诊所或医院测量血压是监测自己血压的可靠方法。早晨服药前的血压可反映24小时平稳血压水平。

* 病人在家中自测血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对医生诊治很有帮助。 * 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方法简便,易于为病人和家属掌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了解患者全天血压变化情况。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 吸烟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目前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患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国际社会公认,吸烟危害健康,因此应坚决消除吸烟这一社会公害。 * 大吃大喝是不良生活习惯。无节制的摄入大量动物脂肪,摄入过多热量,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大量饮酒是不良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 高血压患者和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均应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并协同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节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心理平衡。 *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20 毫米汞柱;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14 毫米汞柱;限盐可降低收缩压2-8 毫米汞柱;规律体育锻炼可降

低收缩压4-9 毫米汞柱;限酒可降低收缩压2-4 毫米汞柱。

* 合理膳食应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低盐、低脂、低甜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做好膳食平衡,保持理想体重。

* 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

*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可调节血压,强身健体。健身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 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而减轻精神压力和保持平衡心理可以降低血压水平。

* 心理平衡的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7、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 高血压引起心脏、肾脏、脑血管损害,导致心脑血管事件。

* 人群血压水平与中风的危险性有连续的正相关。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有关。

* 2002年发表的100万人群资料分析表明,血压越高,心肌梗死、中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

* 国内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中风。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 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发生。

* 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国内大规模降压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减少40%。 * 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中风再发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了心脏病的发生。

* 国际抗高血压治疗16万病例资料的汇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中风的根本;常用降压药的总体疗效是相似的。

8、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

* 高血压的基本化验检查是需要的;要做出全面评估及危险分层。高血压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分清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 高血压治疗决策,不仅看血压水平,而且要根据危险因素、心脑血管损害、临床并存疾病等综合评估,根据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高危的病人和血压中重度升高者,应尽早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性治疗。

*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低危的病人和血压轻度升高者,开始可考虑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性治疗,观察数月以后在必要时加药物治疗。

* 非药物疗法主要为" 治疗性" 生活方式改善。而某些降压器具及游医" 偏方" ,因没有科学研究证据,故疗效不可靠。

* 降压治疗的血压控制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90 毫米汞柱;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高危患者小于130/80毫米汞柱 。

* 降压治疗的其他目标:保护心脑血管;改善生活质量;最高目标为避免或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延长寿命。

* 降压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使血脂、血糖、体重、血凝状态等指标也达到理想水平。

9、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 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合理选择降压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维持降压时间长、服用方便、价格合理是理想的降压药。

* 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有规律地用药,长期有效平稳降压,有利于心脑血管的保护。

*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建议城市患者每月一次,农村患者每3月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或者以上有关常用药物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降压目标。以上常用降压药或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或维持治疗的药物。

* 医患长期配合、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推荐的或尚无肯定疗效的降压药物和器具,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仅为6%,处在极低水平。

* 我国有1.1亿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压,1.2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治疗,

1.5亿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达到降压目标。

* 每个人都有权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告诉其他人。

* 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

* 青少年应作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使者。

* 动员您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

* 宣传防治高血压知识,是每个家庭、学校、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关文章

  • 临床医学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 <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1060010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学分:4学分 总学时:76学时 理论课:56学时 见习课:20学时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一.考 ...查看


  • 健康素养工作半年总结
  • 平安路社区健康素养上半年 工作总结 2015年上半年,我社区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广泛普及健康知识以全面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2015年全社区上半年健康素养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 ...查看


  • 村卫生室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永昌镇______村卫生室 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区健康教育工作精神要点,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查看


  •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操作考试整理
  • 2012年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和总体要求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及其相关临床医学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范围 内科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营养与 ...查看


  •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全科医师)考试大纲
  • 考试大纲第 1 基础知识 单 元 一. 全 科 医 学 概 论 细目 要点 要求 1.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全科医学的主要特征 (3)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全科医疗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全科医疗中的伦 ...查看


  • 2013年慢病工作总结
  • 2013年慢病科全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科围绕年初市下达的工作要点,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科人员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个指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 慢病及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 1.拓宽工作思路,改进 ...查看


  • 世界卒中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方案
  • 世界卒中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方案 世界卒中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方案 2015年10月29日和11月14日,分别是"世界卒中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健康主题宣传日,按照上级相 ...查看


  • 贾楠:信息化时代的社区血压管理--"福田模式"
  • 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进展性的心血管综合征,是诱发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及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伴随着高血压的病程而逐渐加重.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1],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 ...查看


  •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考试
  •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共分为五个级别, 1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初级职称) 2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职称) 取得临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即可参加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 检验技士/技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 据往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