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独憔悴

黄昏时分,雨大了起来,雨声也渐稠密,由轻缓转入急促。前一阵是宋词,后一阵是唐诗,中间是平平仄仄的转韵。草木、旷野、大地,都在雨中回复了最初的纯净和空寂。淡蓝的雨雾萦绕着,如弥漫天地的无边的忧郁。人在自然的空茫中是易感的多愁的,我听见远年的洪流正与现世的苦雨相互应和,用一种只能意会的声音。如潮的心绪是如此地贴近了历史,贴近了历史的额角那一抹无法抚平的人文的孤独与凄惶。此时最容易想起的,只有李白的那一声浩叹: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自古以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惟有影影绰绰的流风余韵在发黄的卷帙中诉说着不逝的苍凉和落寞。历史给我的最清晰的印象是文人的孤独。他们的思想是漠漠苍穹中的星星,照亮了人类思想的黑夜。他们的孤独是历史的交响乐中最美丽的高山流水般的弦音,教人如痴如狂,黯然销魂。

文人的孤独,是生命找不到目的的孤独,或者是生命的目的太清晰的孤独。“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千多年前屈子的孤愤的声音激起了文坛的层层回响,并延续至今,“士不遇”成了中国文坛的千古悲剧。这种悲剧自屈原以来一直带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虽有曹操的一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令人初尝生命里孤独本质的凄冷况味,但直到盛唐大世,才有了直指生命本原的人之于宇宙的孤独发问。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成了文坛的千古绝唱,它是一道闪电,击碎了繁华人间所有的关于光明和永恒的虚浮幻想,也照亮了文人于渺渺苍生间的孤寂身影,并幻化成一片逼人的苍凉。面对漫漫时空茫茫宇宙,面对昏暗的现实纷乱的时局,真正的文人基于一种宿命的责任,会站在月迷津渡之外质问生命的意义。人生最高境界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一旦被唤醒,无边的孤独便苦海般地彻底湮没了他们的灵魂。这种孤独在给文人们无尽的悲凉的同时,也给了他们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已是一个思想的黑洞,永无索解,但其中折射的思想的光华,却长久地在历史的旷野里熠熠闪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些感慨在千年后读来,仍会有无边的哀愁穿透身心直击灵魂,令人无可遏止地悲从中来,绵绵无绝。

如果说在自然面前,在生命的种种无法预知无法掌握面前,文人的孤独是一种质问和觉醒,那么,在滚滚的红尘间,在茫茫人海里,文人们的孤独却是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巨大的悲哀。孤独的思想者一般都站得太高,望得太远,他们孤寂冷清的声音来自太阳之后的星空中,大众却是在尘世流转迁徙的,即便是君临天下的王者,也没有必要一一领会那些高深的启示。所以,文人注定了永远郁郁寡欢,只能在暮雨的黄昏,在幽暗的烛光下经营着他们丰硕的智慧和无边的孤独。豪放如稼轩,尚有“知我者,二三子”的感慨,更别提苏轼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冷寂。人世的零丁洋里惶恐滩头,他们是踟躇独行的觅渡人,但放眼无边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哪里才有永恒的归处?现实的土壤里没有,理想的乐土也没有,政治仕途中没有,连苦心经营的小草庐也随着不测的命运风雨飘摇。于是,除了更紧地拥抱孤独,更深地沉溺于孤独,他们别无选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执著无疑是一口闪

烁着人性智慧的晨钟,扣击出的余音穿透时空缭绕不绝。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已是面对无奈人生的一声千古浩叹了,其中包涵的彻骨寒冷与巨大悲哀已经超越了诗句的初始意义,形成孤独的又一所祭坛。

聆听暮雨,最适合的便是体怀古人,并启悟自己的人生。也许,历史从不会寥落,它充斥着太多的变数,但文人的孤独永远是它最厚重也是最深刻的一卷。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孤独感已是文人无法摆脱的宿命,当我的思维穿透潇潇的暮雨和历史的尘烟,对着他们落寞的背影怅然而立,就仿佛觉得,我也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斯人独憔悴”。

黄昏时分,雨大了起来,雨声也渐稠密,由轻缓转入急促。前一阵是宋词,后一阵是唐诗,中间是平平仄仄的转韵。草木、旷野、大地,都在雨中回复了最初的纯净和空寂。淡蓝的雨雾萦绕着,如弥漫天地的无边的忧郁。人在自然的空茫中是易感的多愁的,我听见远年的洪流正与现世的苦雨相互应和,用一种只能意会的声音。如潮的心绪是如此地贴近了历史,贴近了历史的额角那一抹无法抚平的人文的孤独与凄惶。此时最容易想起的,只有李白的那一声浩叹: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自古以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惟有影影绰绰的流风余韵在发黄的卷帙中诉说着不逝的苍凉和落寞。历史给我的最清晰的印象是文人的孤独。他们的思想是漠漠苍穹中的星星,照亮了人类思想的黑夜。他们的孤独是历史的交响乐中最美丽的高山流水般的弦音,教人如痴如狂,黯然销魂。

文人的孤独,是生命找不到目的的孤独,或者是生命的目的太清晰的孤独。“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千多年前屈子的孤愤的声音激起了文坛的层层回响,并延续至今,“士不遇”成了中国文坛的千古悲剧。这种悲剧自屈原以来一直带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虽有曹操的一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令人初尝生命里孤独本质的凄冷况味,但直到盛唐大世,才有了直指生命本原的人之于宇宙的孤独发问。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成了文坛的千古绝唱,它是一道闪电,击碎了繁华人间所有的关于光明和永恒的虚浮幻想,也照亮了文人于渺渺苍生间的孤寂身影,并幻化成一片逼人的苍凉。面对漫漫时空茫茫宇宙,面对昏暗的现实纷乱的时局,真正的文人基于一种宿命的责任,会站在月迷津渡之外质问生命的意义。人生最高境界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一旦被唤醒,无边的孤独便苦海般地彻底湮没了他们的灵魂。这种孤独在给文人们无尽的悲凉的同时,也给了他们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已是一个思想的黑洞,永无索解,但其中折射的思想的光华,却长久地在历史的旷野里熠熠闪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些感慨在千年后读来,仍会有无边的哀愁穿透身心直击灵魂,令人无可遏止地悲从中来,绵绵无绝。

如果说在自然面前,在生命的种种无法预知无法掌握面前,文人的孤独是一种质问和觉醒,那么,在滚滚的红尘间,在茫茫人海里,文人们的孤独却是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巨大的悲哀。孤独的思想者一般都站得太高,望得太远,他们孤寂冷清的声音来自太阳之后的星空中,大众却是在尘世流转迁徙的,即便是君临天下的王者,也没有必要一一领会那些高深的启示。所以,文人注定了永远郁郁寡欢,只能在暮雨的黄昏,在幽暗的烛光下经营着他们丰硕的智慧和无边的孤独。豪放如稼轩,尚有“知我者,二三子”的感慨,更别提苏轼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冷寂。人世的零丁洋里惶恐滩头,他们是踟躇独行的觅渡人,但放眼无边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哪里才有永恒的归处?现实的土壤里没有,理想的乐土也没有,政治仕途中没有,连苦心经营的小草庐也随着不测的命运风雨飘摇。于是,除了更紧地拥抱孤独,更深地沉溺于孤独,他们别无选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执著无疑是一口闪

烁着人性智慧的晨钟,扣击出的余音穿透时空缭绕不绝。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已是面对无奈人生的一声千古浩叹了,其中包涵的彻骨寒冷与巨大悲哀已经超越了诗句的初始意义,形成孤独的又一所祭坛。

聆听暮雨,最适合的便是体怀古人,并启悟自己的人生。也许,历史从不会寥落,它充斥着太多的变数,但文人的孤独永远是它最厚重也是最深刻的一卷。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孤独感已是文人无法摆脱的宿命,当我的思维穿透潇潇的暮雨和历史的尘烟,对着他们落寞的背影怅然而立,就仿佛觉得,我也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斯人独憔悴”。


相关文章

  • 请观赏入选新版护照的中国绝美景点
  • 日前,中国新版电子护照内页印制的地图已出炉,普通护照共48页,除个人资料页.备注页等护照的功能页外,可印刷主题图案的页面共40页(即第8页至47页)."辉煌中国"方案选取了"天安门"."长城 ...查看


  • 斯人独憔悴2(转载)
  • 颖贞连忙应道:"石弟回来了,在屋里呢."一面把颖石推出去.颖石慌忙走出廊外,迎着父亲,请了一个木强不灵的安. 化卿看了颖石一眼,问:"你哥哥呢?"颖石吞吞吐吐的答应道:"铭哥病了,不能回来, ...查看


  • 斯人独憔悴3(转载)
  • 颖贞惊呆了.颖石退到屋角,手足都吓得冰冷.厢房里的姨娘们,听见化卿声色俱厉,都搁下牌,站在廊外,悄悄的听着. 化卿道:"你们是国民一分子,难道政府里面,都是外国人?若没有学生出来爱国,恐怕中国早就灭亡了!照此说来,亏得我有你们两个 ...查看


  • [浪子燕青]1~35集全
  • 浪子燕青 导演: 梁德华 主演: 吴樾 于娜 侯勇 姜昕言 王绘春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年代:2005 类型: 古装 情感 剧情 剧情介绍: 一场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由此展开,一个奸臣篡位的图谋暗暗开始.混沌黑暗的世道中,奏起一曲帝王.名 ...查看


  • 爱情憔悴了容颜
  • 爱情憔悴了容颜 时间:2016-07-23 来源:原创 作者: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阅读:99次 爱情在时间未到之前,你已经走到了终点,我却回到了原点. 浮生若梦,你写了江湖,我看了天下,一个冰冷的世界,我内心受伤最后的吻别. 回忆一个人的世界 ...查看


  • 相见欢赏析3)
  • 相见欢 李 煜 1.记词中"_______"句点明了时间,"_________"句点明了季节. 2.上片三句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试作分析. 答: 3.品析" ...查看


  • 父爱陷阱,阅读答案
  • 篇一:父爱陷阱,阅读答案 篇二:父爱陷阱,阅读答案 我是第一个哦~~~~~~~1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 ...查看


  • 憔悴的弦声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 憔悴的弦声 叶灵凤 每天,每天,她总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总在楼上望着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哑默的黄昏,惨白的街灯,黑的树影中流动着新秋的凉意. 在新秋傍晚动人乡思的凉意中,她的三弦的哀音便像晚来无巢可归的鸟儿一般,在黄昏 ...查看


  • 试析建筑对威尼斯文化记忆的重构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X i n yang N or m a lUniversity 第30卷 第1期 2010年1月 (Ph ilos . &Soc . Sc. i Edi. t ) Vo. 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