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实验与观察

第1章 第2节 实验和观察

科学探究目标:

1. 利用现有仪器,探究它的用途

2. 根据已有知识,用问题探究法确定:蛋在盐水中、食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知识技能目标:

1. 练习实验操作、记录,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2. 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方法,熟悉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情感目标:

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和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科学社会生产要求:

1. 知道人的感官判断事物的局限性,体会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2. 实验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2课时(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准备:刻度尺、量筒、温度计与体温计、天平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准确记录和描述

教学难点:准确的记录和描述简单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 导引

对于非典同学们一定记忆很深。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确定非典的元凶是冠状病毒的呢?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以此导入课题

2. 分组探究实验(2人/组)

任务和要求Ⅰ:

(1)写出桌上各仪器的名称以及可能的用途(每人一份)

(2)写出实物展示仪器名称及可能的用途(与① 重复的不写)

(3)请写出你还知道的仪器及其用途

(4)实验时真实地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有说明书的请仔细阅读后再做实验

(6)难以解决的问题请举手

任务和要求Ⅱ:

(1)探究所给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每人1份)

①此实验目的是为了了解 (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②你认为用此仪器可测量 等物体的

③此仪器的使用方法记录:

例: a.该仪器使用时应如何摆放?

b. 读数时视线

④不用仪器,你估计这些物体测量数据可能为 ,单位( )

⑤依次写出用此仪器你所测得的这些物体的数据分别为 ,单位为( )

(2)课后请进一步探究所给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对以前的记录做修改

(3)观察右手食指的指纹:

①用眼观察;

②用放大镜观察,试着把观察到的画下来;

③用带红墨水的棉签涂右手食指,

有什么不同之处,并思考指纹有哪些用途?

用途: 。

3、实验交流

对任务Ⅰ中的(1)(2)(3)与任务Ⅱ中的(1)部分①②④⑤进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并由④⑤数据的不同而引入另一话题:单凭感官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4、小组讨论

话题如下:

⑴请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单凭感官不能作出可靠的判断”?

⑵眼见都为实吗?请观察课本P8图1-12、图1-13后回答所提问题并用事实来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小结归纳,结束本节内容。

(第二课时) 指纹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学生4人一组分组

教学准备:

100ml 烧杯(2只)、玻璃棒(1支)、药匙(1支)、食盐( 50 克)、白醋(50 ml )、生鹌鹑蛋(2只)、牙签(2根)

教学过程:

导引:

每年都会出现溺水死亡的报道,假如人在水中是浮的,而不是沉的,该多好!今天请同学们来调制某种溶液,能使人体浮起来的溶液,当然,我们要找一个替身演员——鹌鹑蛋来帮忙。请同学们按分组实验要求,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①蛋在溶液中产生的变化由什么造成?②为使人体浮起来,我们选哪种溶液,为什么? 分组实验:

(4人/组)(以下内容每人一份)

1、 生鹌鹑蛋在白醋里的实验

⑴ 观察蛋的形状、大小、颜色并记录(注意与实验结束时的比较)

⑵ 小心地把蛋放入烧杯底后注入约50ml 白醋,立即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大致时间 例:(实验开始):记录蛋在杯中的位置,蛋壳表面出现什么现象,随后的时间又出现什么现象

★ 特别提醒:

⑴ 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后的前5分钟的现象

⑵ 实验进行约10分钟应注意褐色斑点的变化及斑点变化后蛋的形状(可分别用合适的词语描述)

⑶ 实验25分钟后2人小组中的一组长,另二人小组中的一组员合作开始第二个实验;此两位做完第二个实验,换成另外两位做第二个实验

⑷ 当45分钟后蛋“脱胎换骨”时,把产生的漂浮物用牙签捞至杯上沿,记录蛋的颜色,请特别注意记录约50分钟时发生的现象

⑸ 小组成员注意分工合作,一人观察,一人记时,两人记录

2、 蛋在盐水中的实验

⑴ 小心地把蛋放入烧杯底部,注入约50ml 水,观察蛋在水中的情况并记录

⑵ 用药匙取食盐,小心地用玻璃棒逆时针搅拌(尽量不碰蛋、烧杯壁),观察蛋在溶液中的变化。食盐加至蛋浮起来为止,随时小心搅拌(注意观察玻璃棒不搅拌,液面平静时的

情况),观察此时食盐颗粒在溶液中是否一直存在并记录。(注意盐要一次次慢慢增加。)

⑶ 蛋浮起来后,继续沿杯壁注入水,观察实验现象将如何变化

⑷ 完成⑶后,如加入食盐并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又将如何变化

本节建议:

1、第二课时实验时间最好有55分钟,现象都能看到

2、实验报告上交后选好的全部张贴,让同学自己评一评哪些实验报告写得好(观察仔细、记录认真)?

3、第二堂分组实验的要求课前请学生认真阅读,以节省实验时间。

4、使用实物投影仪,则可取消分组实验。

实验报告:

1、 生鹑蛋在白醋里的实验

⑴ 蛋的形状 、大小 、颜色 。

实验结束时有何变化?

⑵ 实验前5分钟、10分钟、15分钟„„有哪些现象产生?

如沉浮情况,有无气泡,是否旋转,哪头朝上,何时浮起等等。列表如下:

2、 在盐水中实验的现象记录

第1章 第2节 实验和观察

科学探究目标:

1. 利用现有仪器,探究它的用途

2. 根据已有知识,用问题探究法确定:蛋在盐水中、食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知识技能目标:

1. 练习实验操作、记录,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2. 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方法,熟悉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情感目标:

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和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科学社会生产要求:

1. 知道人的感官判断事物的局限性,体会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2. 实验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2课时(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准备:刻度尺、量筒、温度计与体温计、天平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准确记录和描述

教学难点:准确的记录和描述简单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 导引

对于非典同学们一定记忆很深。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确定非典的元凶是冠状病毒的呢?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以此导入课题

2. 分组探究实验(2人/组)

任务和要求Ⅰ:

(1)写出桌上各仪器的名称以及可能的用途(每人一份)

(2)写出实物展示仪器名称及可能的用途(与① 重复的不写)

(3)请写出你还知道的仪器及其用途

(4)实验时真实地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有说明书的请仔细阅读后再做实验

(6)难以解决的问题请举手

任务和要求Ⅱ:

(1)探究所给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每人1份)

①此实验目的是为了了解 (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②你认为用此仪器可测量 等物体的

③此仪器的使用方法记录:

例: a.该仪器使用时应如何摆放?

b. 读数时视线

④不用仪器,你估计这些物体测量数据可能为 ,单位( )

⑤依次写出用此仪器你所测得的这些物体的数据分别为 ,单位为( )

(2)课后请进一步探究所给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对以前的记录做修改

(3)观察右手食指的指纹:

①用眼观察;

②用放大镜观察,试着把观察到的画下来;

③用带红墨水的棉签涂右手食指,

有什么不同之处,并思考指纹有哪些用途?

用途: 。

3、实验交流

对任务Ⅰ中的(1)(2)(3)与任务Ⅱ中的(1)部分①②④⑤进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并由④⑤数据的不同而引入另一话题:单凭感官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4、小组讨论

话题如下:

⑴请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单凭感官不能作出可靠的判断”?

⑵眼见都为实吗?请观察课本P8图1-12、图1-13后回答所提问题并用事实来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小结归纳,结束本节内容。

(第二课时) 指纹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学生4人一组分组

教学准备:

100ml 烧杯(2只)、玻璃棒(1支)、药匙(1支)、食盐( 50 克)、白醋(50 ml )、生鹌鹑蛋(2只)、牙签(2根)

教学过程:

导引:

每年都会出现溺水死亡的报道,假如人在水中是浮的,而不是沉的,该多好!今天请同学们来调制某种溶液,能使人体浮起来的溶液,当然,我们要找一个替身演员——鹌鹑蛋来帮忙。请同学们按分组实验要求,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①蛋在溶液中产生的变化由什么造成?②为使人体浮起来,我们选哪种溶液,为什么? 分组实验:

(4人/组)(以下内容每人一份)

1、 生鹌鹑蛋在白醋里的实验

⑴ 观察蛋的形状、大小、颜色并记录(注意与实验结束时的比较)

⑵ 小心地把蛋放入烧杯底后注入约50ml 白醋,立即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大致时间 例:(实验开始):记录蛋在杯中的位置,蛋壳表面出现什么现象,随后的时间又出现什么现象

★ 特别提醒:

⑴ 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后的前5分钟的现象

⑵ 实验进行约10分钟应注意褐色斑点的变化及斑点变化后蛋的形状(可分别用合适的词语描述)

⑶ 实验25分钟后2人小组中的一组长,另二人小组中的一组员合作开始第二个实验;此两位做完第二个实验,换成另外两位做第二个实验

⑷ 当45分钟后蛋“脱胎换骨”时,把产生的漂浮物用牙签捞至杯上沿,记录蛋的颜色,请特别注意记录约50分钟时发生的现象

⑸ 小组成员注意分工合作,一人观察,一人记时,两人记录

2、 蛋在盐水中的实验

⑴ 小心地把蛋放入烧杯底部,注入约50ml 水,观察蛋在水中的情况并记录

⑵ 用药匙取食盐,小心地用玻璃棒逆时针搅拌(尽量不碰蛋、烧杯壁),观察蛋在溶液中的变化。食盐加至蛋浮起来为止,随时小心搅拌(注意观察玻璃棒不搅拌,液面平静时的

情况),观察此时食盐颗粒在溶液中是否一直存在并记录。(注意盐要一次次慢慢增加。)

⑶ 蛋浮起来后,继续沿杯壁注入水,观察实验现象将如何变化

⑷ 完成⑶后,如加入食盐并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又将如何变化

本节建议:

1、第二课时实验时间最好有55分钟,现象都能看到

2、实验报告上交后选好的全部张贴,让同学自己评一评哪些实验报告写得好(观察仔细、记录认真)?

3、第二堂分组实验的要求课前请学生认真阅读,以节省实验时间。

4、使用实物投影仪,则可取消分组实验。

实验报告:

1、 生鹑蛋在白醋里的实验

⑴ 蛋的形状 、大小 、颜色 。

实验结束时有何变化?

⑵ 实验前5分钟、10分钟、15分钟„„有哪些现象产生?

如沉浮情况,有无气泡,是否旋转,哪头朝上,何时浮起等等。列表如下:

2、 在盐水中实验的现象记录


相关文章

  •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 六 年级 班 第__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2009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观察小水滴 实验过程.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 1. 拿出显微镜,然后调整反光镜对准光源. 2. 拿一个空白切片,沾一滴水放到切片上. 3. 拿起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准 ...查看


  • 小学自然教案
  • 首页 本查询 收藏本站 联系本站 网站地图 关于本站 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论文查询 >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_在线论文查询 小学自然教案 昆虫王国探秘 火山 认识岩石 瓦特和蒸汽机 月球 地球的自转 小学科学三年 ...查看


  •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
  • (编写:尤昌德.高先锋) 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演示鹦鹉站立 1.教 ...查看


  • 九龙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6年级)
  •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九龙镇中心小学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器材 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 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的特点: ...查看


  • 一年级科学课到底怎么上?
  • 先立规矩再讲课 强调观察.体验.动手 2017-09-19 听涛小学102班的孩子课后得到黄豆奖励 彩虹城小学学生正在测量叶子的长度 半山实验学校老师带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植物 高新实验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种豆苗 商报记者 夏莹 陈彦汝 汪嘉伟 若 ...查看


  • 201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 2013 (1号题) 认识空气的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请完成下列操作: 1. 给老师讲述桌上仪器及材料的名称. 2. 给水槽加适量的水,并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 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 给老师 ...查看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魏进梅 一.总目标: 为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化,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北滩教管中心"136"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切实培养学生 ...查看


  • 小学三年级探究性学科学
  • 小学三年级探究性学科学 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唐韵 <小学科学>的前身是以前的<自然>课,而现在更名为<小学科学>.以前经常说到自然科学,<自然>课强调自然界的内容,而<小学科学>应 ...查看


  • 三年级上册科学计划
  •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 ...查看


  •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 观察蚯蚓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