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摘要: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存在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产地污染问题广泛存在,农业标准施行不利等问题,需要从发挥地方组织的推动作用,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完善推广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提升产品品质,创造品牌效应做出努力,努力实现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农业 标准化生产 绿色有机农业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意义

  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是为与农业活动有关的各类对象制定并实施标准,使农业实现科学有效的统一的活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目的生产质优量足的农产品,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农业标准化也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旅程,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在不断累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必须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标准和质量。农业标准化既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依据,也是规范农产品市场和满足国内外贸易的要求。确立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对于建立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有重要作用,同时将科技成果制定成农业技术、管理的标准,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这关系到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能否实现。近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农业标准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标准化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急需解决。农业标准化必须按照统一、简便、协调、择优原则,制定实施明确化的标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创收。农业标准的内容丰富,包含种子种苗、方法技术、环境卫生、产品等多项内容,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前提就是制定标准。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业标准化得以实施的技术职称就是建立一个晚上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它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村农民收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成农业化标准体系,但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主要针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制定,对农产品产前、产后的标准制定较少,在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安全、流通运输方面标准缺乏,这些都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多地区农产品环境监测机构不足,妨碍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认证工作,制约了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实施。

  农业种植规模小、示范区与市场缺乏有效对接。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规模化种养,农业标准化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农产品产地污染问题广泛存在,很多农产品基地重农产品生产数量忽视农产品生产质量,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加之农民农业标准化意识欠缺,政府和企业资金支持有限,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实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产业布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入世以来,市场开放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冲击很大,我们必须适应国际社会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三、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对策

  (一)发挥地方组织的推动作用,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宣传、推广实施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手头资金有限,单独依靠自身资金无法支撑标准化生产的需求,因此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需要政府在资金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政府可以广泛发动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对于有显著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企业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确保质量安全。当然,有效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前提是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对各主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推行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农民拥护的推广实施机制,合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完善推广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管理标准八个方面。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首要的任务就是围绕当地的主导农产品制定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层次分明、轻重适宜,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标准体系,使农产品生产过程有标准可参照。要努力推广农业标准体系,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传授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标准化的原理;认真监督检查农产品产地,确保农业标准得到执行;积极组织开展有效的农业标准示范区域工作,引导标准化生产,以点带面扩大标准化生产范围。要加大力度产前标准的制定,如农产品环境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从源头开始保障产品质量。

  (三)提升产品品质,创造品牌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吃好,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农产品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不断增加,虽然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导致农业污染问题突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使用者身体健康不利,也影响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应从严建立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以重要农产品为突破口,提升产品品质,培育绿色食品。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认证标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这要求农产品产地建设要以保证农林牧渔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核心,立足绿色食品定期,着力提高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原料生产与产品认证、基地建设的有效对接。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建设,而标准化生产是确保绿色食品品牌效应的基础。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把关质量安全问题,把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有机结合,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充分发挥农产品整体品牌效益,是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优势,也是农户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内在动力。在创造品牌效应过程中,农业标准化必须在创立品牌,形成规模化生产,产量和质量双重提升,扩大市场方面做出努力。当前,有许多知名农产品由于质量时好时坏、加工流程不规范、市场竞争力弱,无法形成品牌优势,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创建这些知名农产品的品牌。

  参考文献:

  [1]简勇、周晓峰.试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作用及有效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0(1).

  [2]周颖.论农业标准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J].应用能源技术,2009(12).

  [3]邱洒杰、陆少峰、张娥珍、韦昌联.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9(2).

  [4]姚於康.浅析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关键控制点及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2010 (4).

  [5]周锡跃、徐春春、李凤博、方福.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 (20).23

  摘要: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存在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产地污染问题广泛存在,农业标准施行不利等问题,需要从发挥地方组织的推动作用,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完善推广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提升产品品质,创造品牌效应做出努力,努力实现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农业 标准化生产 绿色有机农业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意义

  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是为与农业活动有关的各类对象制定并实施标准,使农业实现科学有效的统一的活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目的生产质优量足的农产品,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农业标准化也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旅程,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在不断累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必须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标准和质量。农业标准化既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依据,也是规范农产品市场和满足国内外贸易的要求。确立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对于建立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有重要作用,同时将科技成果制定成农业技术、管理的标准,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这关系到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能否实现。近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农业标准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标准化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急需解决。农业标准化必须按照统一、简便、协调、择优原则,制定实施明确化的标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创收。农业标准的内容丰富,包含种子种苗、方法技术、环境卫生、产品等多项内容,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前提就是制定标准。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业标准化得以实施的技术职称就是建立一个晚上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它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村农民收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成农业化标准体系,但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主要针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制定,对农产品产前、产后的标准制定较少,在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安全、流通运输方面标准缺乏,这些都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多地区农产品环境监测机构不足,妨碍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认证工作,制约了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实施。

  农业种植规模小、示范区与市场缺乏有效对接。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规模化种养,农业标准化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农产品产地污染问题广泛存在,很多农产品基地重农产品生产数量忽视农产品生产质量,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加之农民农业标准化意识欠缺,政府和企业资金支持有限,不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实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产业布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入世以来,市场开放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冲击很大,我们必须适应国际社会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三、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对策

  (一)发挥地方组织的推动作用,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宣传、推广实施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手头资金有限,单独依靠自身资金无法支撑标准化生产的需求,因此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需要政府在资金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政府可以广泛发动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对于有显著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企业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确保质量安全。当然,有效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前提是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对各主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推行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农民拥护的推广实施机制,合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完善推广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管理标准八个方面。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首要的任务就是围绕当地的主导农产品制定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层次分明、轻重适宜,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标准体系,使农产品生产过程有标准可参照。要努力推广农业标准体系,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传授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标准化的原理;认真监督检查农产品产地,确保农业标准得到执行;积极组织开展有效的农业标准示范区域工作,引导标准化生产,以点带面扩大标准化生产范围。要加大力度产前标准的制定,如农产品环境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从源头开始保障产品质量。

  (三)提升产品品质,创造品牌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吃好,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农产品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不断增加,虽然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导致农业污染问题突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使用者身体健康不利,也影响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应从严建立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以重要农产品为突破口,提升产品品质,培育绿色食品。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认证标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这要求农产品产地建设要以保证农林牧渔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核心,立足绿色食品定期,着力提高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原料生产与产品认证、基地建设的有效对接。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建设,而标准化生产是确保绿色食品品牌效应的基础。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把关质量安全问题,把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有机结合,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充分发挥农产品整体品牌效益,是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优势,也是农户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内在动力。在创造品牌效应过程中,农业标准化必须在创立品牌,形成规模化生产,产量和质量双重提升,扩大市场方面做出努力。当前,有许多知名农产品由于质量时好时坏、加工流程不规范、市场竞争力弱,无法形成品牌优势,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创建这些知名农产品的品牌。

  参考文献:

  [1]简勇、周晓峰.试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作用及有效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0(1).

  [2]周颖.论农业标准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J].应用能源技术,2009(12).

  [3]邱洒杰、陆少峰、张娥珍、韦昌联.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9(2).

  [4]姚於康.浅析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关键控制点及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2010 (4).

  [5]周锡跃、徐春春、李凤博、方福.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 (20).23


相关文章

  •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33卷第1期2007年2月 农业装备技术 Vol.33№.1Feb.2007 AgriculturalEquipment&Technology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朱德文,陈永生,程三六 摘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 ...查看


  •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44卷第1期 2011年2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44No.1Feb.2011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查看


  • 信贷模式的创新与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
  • 摘要: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订单农业的经验,认为我国目前订单农业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信用问题。而且,信用问题也是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本文提出了以订单为依据来发放贷款支持订单农业的信贷创新模式 ...查看


  • 农业生产标准化
  • 浅谈农业标准化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摘要: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运用农业标准化手段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可推进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 ...查看


  • 中国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 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具有对象有生命.区域性.复杂性.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共存等特点. (一)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农业技术是在不易控制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动植物的生命过程来实现的. (二)农业标准化的区 ...查看


  •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
  •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 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高 敏 学 号: 1001110127 专 业: 班 级: 1001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 年 05月 10日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诚信责 ...查看


  •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绿色生态农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 农业生产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但同时也给农业生态 ...查看


  •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_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 2013年8月(总第356期)!" !!!"经济纵横 !" 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8,2013(Cumulatively,NO.356) !!!"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 ...查看


  • 标准化,品牌农业之基
  • < 农民日报 >( 2015年07月11日   05 版) 农业部推进标准化生产 绘图:周彬芮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新时期我国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亮点和突破口,是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切实做到安全优质农产品产出来的关键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