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_黄继英

DOI:10.13813/j.cn11-5141/u.2009.06.015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UrbanPlanningFrameworkandCharacteristicsinSingapore

黄继英,黄琪芸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咨询顾问署,新加坡069118)

WongKaiYeng,HuangChyi-Yun

(URAConsultingGroup,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Singapore069118,Singapore)

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Abstract:Singaporehasgraduallyestablishedasys-tematicandcomprehensiveurbanplanningframeworksincetheearlyperiodafterthefoundingofthenation,soastoaddressissuesseeninitsurbancoreareas,suchasseveretrafficcongestion,housing,andemploy-ment.Theframeworkincludescomponentslikestrate-gicplanning,generalplanning,land-usecoordinationacrossagencies,governmentallandsalesprograms,androutinemanagement,reviewandapprovalofdevel-opmentprojects.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Singaporeurbanplanningfromvariousperspec-tives,suchas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strategies,ur-bandevelopmentforms,housing,economy,landscap-ing,andculturalheritagepreservation,etc.

关键词:城市规划;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市区重

建;可持续交通策略;紧凑型城市;花园城市

Keywords:urbanplanning;strategicplanning;general

planning;urbanrenewal;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

strategies;

development

with

high-density;gardencity

中图分类号:U412.1+4收稿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黄继英(1953—),男,新加坡人,剑桥大学工程学士,高级署长,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水源管理、港务。E-mail:[email protected]

文献标识码:A

1新加坡的规划挑战

在纵23km、横43km,仅700km2的面积内,聚集新加坡了将近500万的人口。在没有腹地同时缺乏天然资源的情况下,新加坡在规划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多种类型用地的需求,如居住、商贸、产业、空港、海港、军事、绿地和蓄水池等。

在20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有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解决[1-2]:市区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严重(见图1)、住房及卫生设备难以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高失业率,缺乏基础设施,交通拥挤等。因此,当时的政府方针与规划主要针对国家生存问题,着重于市区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公共住房计划。市区重建的过程包括征用土地、补偿和妥善安置受影响的居民和商户、重新规划与整合四分五裂的地块、完善基础设施及城市设计,并且按市场需求将地块推出以满足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主要的交通走廊以及结合土地与基本设施规划是发展基础设施的开端,道路、公交线路的铺设以及建立净水与废水处理厂、废物处理设备和发电厂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建设;为了提供就业,政府也积极发展工业,规划开发裕廊工业区;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政府提倡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发展市区外围的卫星镇,提供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面对这些刻不容缓的问题,重点在于实施规划和实际成效,但同时也注重塑造优质生活环

46

境,并在建国初期同步开展花园城市建设。

在应对和解决建国初期的种种问题时,新加坡也由此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为新加坡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城市交通第7卷第6期2009年11月

平衡自然保留区、绿地与建设区的发展。

新加坡城市规划注重连续性,除了编制规划外,还有确切的实施计划,针对未知因素以及新的需求做出适当调整。市区重建局是新加坡的国家规划局,主管各个层面的规划工作,从长期战略性的规划(概念规划)、详细总体规划、协调相关机构间的土地需求与利用到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见图2。

概念规划与总体规划是规划体系的起点,引导各项发展和建设。概念规划勾勒出综合性、长期、策略性的结构图,考虑人口增长及各大类用地如居住、工业、商业、休闲娱乐、绿地、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防等方面的需求[3]。概念规划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为维持经济和人口增长应采取的土地利用策略,同时确保优质的生活环境。总体规划是以概念规划长远战略方针为基础制订的中期发展蓝图,详细、清楚地指导未来10~15年的发展,并具有法定约束力。总体规划反映了每个地块的用途、容积率等重要规划指标,保证投资开发明确、透明。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都必须定期修编,分别为每10年和每5年一次,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在制定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市区重建局与其他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的相关机构携手合作,如建屋发展局、国家公园局、公用事业局、陆路交通管理局、贸工部等。这种综

2城市规划体系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主要驱动力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优质环境[2]。在社会发展方面,为居民提供多种类型的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建设和谐社区及培养社区凝聚力;在经济增长方面,通过优惠措施积极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及产业提升,确保新加坡的竞争力;在塑造优质环境方面,强调环保规划与实施,广泛绿化并建设花园城市,确保舒适、清洁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图1新加坡早期街景

Fig.1Streetscenesinearlyperiodafter

thefoundingof

Singapore

合性的规划方式客观谨慎地审视主要政策和决策,确保在战略层面平衡各个发展目标。同时,各单位必须充分商讨各项与用地规划相关事宜并达成一致,避免日后在实施中面临冲突与矛盾。

3城市规划特点

1)可持续交通策略。

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4]。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

实施规划意向

图2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Fig.2Singaporeurbanplanningsystem

黄继英,等: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47

通系统的需求,节能减排,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新镇与政府组屋。

新加坡约80%的人居住在全岛23个新镇内的政府组屋。这些新镇经过全面性的规划,为居民创造自给自足的居住环境。新镇内除了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还就近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公园、诊所、民众俱乐部、图书馆、体育设施、商场等,见图4。新镇周边也规划低污染的工业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由于日常所需的基本设施都近在咫尺并有便利的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需求。另外,新镇设计也考虑了街道景观、步行系统连通性等,以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5)支持经济发展。

由于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只能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中央商业

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4]。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

2)紧凑型城市。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3)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也在全岛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减少对交

兀兰

裕廊湖区

碧山

实龙岗

波那维斯达

中央商业区

淡滨尼

巴耶利巴马林百列

中央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周边商业中心

图3新加坡商业中心分布

Fig.3Distributionofcommercialcentersin

Singapore

图4新加坡新镇内设施

Fig.4FacilitiesinnewtowninSingapore

48

区的振兴(如规划发展的滨海湾计划)有助于建设一个现代金融商贸中心,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入住[5]。

工业方面,在这40年间,工业模式从早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方向转型,开辟了尖端科技工业。规划也同步配合,制定裕廊石化岛、新型的商务园(如科学园、国际商务园、樟宜商务园,纬一生物科技园、洁净工业园、实里达航空工业园等),并结合多所大学形成科技带。概念规划也预留土地为未来主要工业的增长服务,如石化、科研、生物药剂、航空业等用地,确保在长期发展中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另外,工业用地也经过周密考虑,将无污染性的轻工业设置于住宅区周边,鼓励混合用地,提高就近就业机会,从而减少通勤需求。

6)花园城市。

新加坡于1967年开展了花园城市运动,在道路两侧、未开发土地和新开发地段上积极植树,同时也建设大型公园与休闲设施。到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在道路与公园的种植上引入花卉,同时开辟更有特色的主题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适应

城市交通第7卷第6期2009年11月

岛国的特殊条件,新加坡也发展“公园联道系统”,利用狭小地段如河道、道路旁进行绿化并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形成绿色网络串联全岛的公园,从而提高公园和绿色空间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公园联道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建设一个150km长的环岛联道,让户外及骑车爱好者在不间断情况下游览全岛。随着新加坡城市化的推进,“花园城市(GardenCity)”(见图5)的构想将更上一层楼,在概念规划中预留更多绿地并增加休闲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公园与河畔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并保留自然生态与栖息地[5]。另外,在城市建成区鼓励垂直绿化、空中花园等绿化措施。

7)保护文化遗产。

除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新加坡在土地规划中也致力于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需求,适当保留特色建筑和成立历史保护区[5]。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岛保存修复了超过6800栋建筑物和55栋古迹,另外还有3个主要的历史保护区:牛车水、小印度和甘榜格南,见图6。这些区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包含市民的珍贵记忆。有选择性地保留这些重要的旧建筑和区域能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情感,并有助于保存特有的文化历史与城市风貌。

4结语

随着人口结构变换、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品质的期望也会相对提高。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规划体系的优点,不断创新,思考长期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需求,以调整相关规划

图5花园城市Fig.5Garden

city

政策和方针。除了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建立新

加坡的独特性并培养市民的归属感。如今的新加

图6历史保护区

Fig.6Historicalpreservationareas

黄继英,等: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49

[2]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Livingthenext

lap:TowardsaTropicalCityofExcellence[R].Singapore: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1991.[3]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ConceptPlan2001

[R].Singapore: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2001.[4]LandTransportAuthority.LandTransportMasterplan

Report[R].Singapore:LandTransportAuthority.2008.

[5]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AnnualReports

[R].Singapore: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2007—2009.

坡面临的挑战虽然与早期有所不同,然而,最终的目标仍然不变,即保持新加坡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同时兼顾创造宜人舒适的城市风貌与生活。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也将致力于将新加坡建设为一个适宜居住、工作与休闲的卓越城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VariousURA

Internal

Documents[R].

Singapore:

Urban

RedevelopmentAuthority,2007—2009.

(上接第32页)

PlanningLiterature,2000,15(1):3-23.

[6]KrizekKJ.ResidentialRelocationandChangesin

UrbanTravel:doesneighborhood-scaleurbanformmatter[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2003(69):265-281.

[7]SHENQing.SpatialandSocialDimensionsof

Commuting[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2000,66(1):68-82.

[8]YANGJia-wen.TheSpatialandTemporal

DynamicsofCommuting:ExaminingtheImpactsofAlternativeLandDevelopmentPatterns,1980—2000[D].Massachusett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5.

[9]BoarnetMG,SarmientoS.CanLand-usePolicy

ReallyaffectTravelBehaviour:astudyofthelinkbetween

non-work

travel

and

land-use

characteristics[J].UrbanStudies,1998,35(7):1155-1169.

[10]KitamuraR,MokhtarianPL,LaidetL.A

Micro-analysisofLandUseandTravelinFiveNeighborhoodsintheSanFranciscoBayArea[J].Transportation,1997,24(2):125-158.

[11]SHENQing.UrbantransportationinShanghai

China:problemsandplanning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1997,21(4):589-606.

[12]ZHANGMing.TheRoleofLandUseinTravel

ModeChoice:evidencefromBostonandHongKong[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2004,70(3):344-360.

[13]ChineseAcademyofEngineeringandNational

ResearchCounciloftheNationalAcademies.PersonalCarsandChina[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3.

[14]SchipperL,W-SNg.RapidMotorizationinChina:

environmentalInstitute,2004.

[15]PindyckR,RubinfeldD.EconometricModelsand

EconomicForecasts(FourthEdition)[M].NewYork:McGraw-Hill,1998.

[16]Ben-Akiva,Moshe,StevenRLerman.Discrete

ChoiceAnalysis[M].CambridgeMA:MITPress,1985.

[17]潘海啸,刘贤腾,JohnZacharias,刘冰,廖雄

赳.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街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6):42-48.

PANHai-xiao,LIUXian-teng,JohnZacharias,LIU

Bing,

LIAO

Xiong-jiu.

Neighbourhood

DesignCharacteristicsandtheChoiceofGreenTransport[J].UrbanPlanningForum,2003(6):42-48.

and

social

challenges[R].

WashingtonDC:EMBARQ,WorldResource

DOI:10.13813/j.cn11-5141/u.2009.06.015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UrbanPlanningFrameworkandCharacteristicsinSingapore

黄继英,黄琪芸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咨询顾问署,新加坡069118)

WongKaiYeng,HuangChyi-Yun

(URAConsultingGroup,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Singapore069118,Singapore)

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Abstract:Singaporehasgraduallyestablishedasys-tematicandcomprehensiveurbanplanningframeworksincetheearlyperiodafterthefoundingofthenation,soastoaddressissuesseeninitsurbancoreareas,suchasseveretrafficcongestion,housing,andemploy-ment.Theframeworkincludescomponentslikestrate-gicplanning,generalplanning,land-usecoordinationacrossagencies,governmentallandsalesprograms,androutinemanagement,reviewandapprovalofdevel-opmentprojects.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Singaporeurbanplanningfromvariousperspec-tives,suchas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strategies,ur-bandevelopmentforms,housing,economy,landscap-ing,andculturalheritagepreservation,etc.

关键词:城市规划;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市区重

建;可持续交通策略;紧凑型城市;花园城市

Keywords:urbanplanning;strategicplanning;general

planning;urbanrenewal;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

strategies;

development

with

high-density;gardencity

中图分类号:U412.1+4收稿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黄继英(1953—),男,新加坡人,剑桥大学工程学士,高级署长,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水源管理、港务。E-mail:[email protected]

文献标识码:A

1新加坡的规划挑战

在纵23km、横43km,仅700km2的面积内,聚集新加坡了将近500万的人口。在没有腹地同时缺乏天然资源的情况下,新加坡在规划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多种类型用地的需求,如居住、商贸、产业、空港、海港、军事、绿地和蓄水池等。

在20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有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解决[1-2]:市区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严重(见图1)、住房及卫生设备难以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高失业率,缺乏基础设施,交通拥挤等。因此,当时的政府方针与规划主要针对国家生存问题,着重于市区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公共住房计划。市区重建的过程包括征用土地、补偿和妥善安置受影响的居民和商户、重新规划与整合四分五裂的地块、完善基础设施及城市设计,并且按市场需求将地块推出以满足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主要的交通走廊以及结合土地与基本设施规划是发展基础设施的开端,道路、公交线路的铺设以及建立净水与废水处理厂、废物处理设备和发电厂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建设;为了提供就业,政府也积极发展工业,规划开发裕廊工业区;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政府提倡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发展市区外围的卫星镇,提供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面对这些刻不容缓的问题,重点在于实施规划和实际成效,但同时也注重塑造优质生活环

46

境,并在建国初期同步开展花园城市建设。

在应对和解决建国初期的种种问题时,新加坡也由此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为新加坡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城市交通第7卷第6期2009年11月

平衡自然保留区、绿地与建设区的发展。

新加坡城市规划注重连续性,除了编制规划外,还有确切的实施计划,针对未知因素以及新的需求做出适当调整。市区重建局是新加坡的国家规划局,主管各个层面的规划工作,从长期战略性的规划(概念规划)、详细总体规划、协调相关机构间的土地需求与利用到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见图2。

概念规划与总体规划是规划体系的起点,引导各项发展和建设。概念规划勾勒出综合性、长期、策略性的结构图,考虑人口增长及各大类用地如居住、工业、商业、休闲娱乐、绿地、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防等方面的需求[3]。概念规划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为维持经济和人口增长应采取的土地利用策略,同时确保优质的生活环境。总体规划是以概念规划长远战略方针为基础制订的中期发展蓝图,详细、清楚地指导未来10~15年的发展,并具有法定约束力。总体规划反映了每个地块的用途、容积率等重要规划指标,保证投资开发明确、透明。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都必须定期修编,分别为每10年和每5年一次,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在制定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市区重建局与其他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的相关机构携手合作,如建屋发展局、国家公园局、公用事业局、陆路交通管理局、贸工部等。这种综

2城市规划体系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主要驱动力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优质环境[2]。在社会发展方面,为居民提供多种类型的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建设和谐社区及培养社区凝聚力;在经济增长方面,通过优惠措施积极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及产业提升,确保新加坡的竞争力;在塑造优质环境方面,强调环保规划与实施,广泛绿化并建设花园城市,确保舒适、清洁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图1新加坡早期街景

Fig.1Streetscenesinearlyperiodafter

thefoundingof

Singapore

合性的规划方式客观谨慎地审视主要政策和决策,确保在战略层面平衡各个发展目标。同时,各单位必须充分商讨各项与用地规划相关事宜并达成一致,避免日后在实施中面临冲突与矛盾。

3城市规划特点

1)可持续交通策略。

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4]。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

实施规划意向

图2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Fig.2Singaporeurbanplanningsystem

黄继英,等: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47

通系统的需求,节能减排,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新镇与政府组屋。

新加坡约80%的人居住在全岛23个新镇内的政府组屋。这些新镇经过全面性的规划,为居民创造自给自足的居住环境。新镇内除了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还就近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公园、诊所、民众俱乐部、图书馆、体育设施、商场等,见图4。新镇周边也规划低污染的工业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由于日常所需的基本设施都近在咫尺并有便利的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需求。另外,新镇设计也考虑了街道景观、步行系统连通性等,以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5)支持经济发展。

由于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只能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中央商业

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4]。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

2)紧凑型城市。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3)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也在全岛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减少对交

兀兰

裕廊湖区

碧山

实龙岗

波那维斯达

中央商业区

淡滨尼

巴耶利巴马林百列

中央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周边商业中心

图3新加坡商业中心分布

Fig.3Distributionofcommercialcentersin

Singapore

图4新加坡新镇内设施

Fig.4FacilitiesinnewtowninSingapore

48

区的振兴(如规划发展的滨海湾计划)有助于建设一个现代金融商贸中心,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入住[5]。

工业方面,在这40年间,工业模式从早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方向转型,开辟了尖端科技工业。规划也同步配合,制定裕廊石化岛、新型的商务园(如科学园、国际商务园、樟宜商务园,纬一生物科技园、洁净工业园、实里达航空工业园等),并结合多所大学形成科技带。概念规划也预留土地为未来主要工业的增长服务,如石化、科研、生物药剂、航空业等用地,确保在长期发展中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另外,工业用地也经过周密考虑,将无污染性的轻工业设置于住宅区周边,鼓励混合用地,提高就近就业机会,从而减少通勤需求。

6)花园城市。

新加坡于1967年开展了花园城市运动,在道路两侧、未开发土地和新开发地段上积极植树,同时也建设大型公园与休闲设施。到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在道路与公园的种植上引入花卉,同时开辟更有特色的主题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适应

城市交通第7卷第6期2009年11月

岛国的特殊条件,新加坡也发展“公园联道系统”,利用狭小地段如河道、道路旁进行绿化并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形成绿色网络串联全岛的公园,从而提高公园和绿色空间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公园联道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建设一个150km长的环岛联道,让户外及骑车爱好者在不间断情况下游览全岛。随着新加坡城市化的推进,“花园城市(GardenCity)”(见图5)的构想将更上一层楼,在概念规划中预留更多绿地并增加休闲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公园与河畔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并保留自然生态与栖息地[5]。另外,在城市建成区鼓励垂直绿化、空中花园等绿化措施。

7)保护文化遗产。

除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新加坡在土地规划中也致力于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需求,适当保留特色建筑和成立历史保护区[5]。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岛保存修复了超过6800栋建筑物和55栋古迹,另外还有3个主要的历史保护区:牛车水、小印度和甘榜格南,见图6。这些区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包含市民的珍贵记忆。有选择性地保留这些重要的旧建筑和区域能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情感,并有助于保存特有的文化历史与城市风貌。

4结语

随着人口结构变换、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品质的期望也会相对提高。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规划体系的优点,不断创新,思考长期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需求,以调整相关规划

图5花园城市Fig.5Garden

city

政策和方针。除了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建立新

加坡的独特性并培养市民的归属感。如今的新加

图6历史保护区

Fig.6Historicalpreservationareas

黄继英,等: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49

[2]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Livingthenext

lap:TowardsaTropicalCityofExcellence[R].Singapore: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1991.[3]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ConceptPlan2001

[R].Singapore: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2001.[4]LandTransportAuthority.LandTransportMasterplan

Report[R].Singapore:LandTransportAuthority.2008.

[5]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AnnualReports

[R].Singapore: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2007—2009.

坡面临的挑战虽然与早期有所不同,然而,最终的目标仍然不变,即保持新加坡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同时兼顾创造宜人舒适的城市风貌与生活。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也将致力于将新加坡建设为一个适宜居住、工作与休闲的卓越城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VariousURA

Internal

Documents[R].

Singapore:

Urban

RedevelopmentAuthority,2007—2009.

(上接第32页)

PlanningLiterature,2000,15(1):3-23.

[6]KrizekKJ.ResidentialRelocationandChangesin

UrbanTravel:doesneighborhood-scaleurbanformmatter[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2003(69):265-281.

[7]SHENQing.SpatialandSocialDimensionsof

Commuting[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2000,66(1):68-82.

[8]YANGJia-wen.TheSpatialandTemporal

DynamicsofCommuting:ExaminingtheImpactsofAlternativeLandDevelopmentPatterns,1980—2000[D].Massachusett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5.

[9]BoarnetMG,SarmientoS.CanLand-usePolicy

ReallyaffectTravelBehaviour:astudyofthelinkbetween

non-work

travel

and

land-use

characteristics[J].UrbanStudies,1998,35(7):1155-1169.

[10]KitamuraR,MokhtarianPL,LaidetL.A

Micro-analysisofLandUseandTravelinFiveNeighborhoodsintheSanFranciscoBayArea[J].Transportation,1997,24(2):125-158.

[11]SHENQing.UrbantransportationinShanghai

China:problemsandplanning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1997,21(4):589-606.

[12]ZHANGMing.TheRoleofLandUseinTravel

ModeChoice:evidencefromBostonandHongKong[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2004,70(3):344-360.

[13]ChineseAcademyofEngineeringandNational

ResearchCounciloftheNationalAcademies.PersonalCarsandChina[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3.

[14]SchipperL,W-SNg.RapidMotorizationinChina:

environmentalInstitute,2004.

[15]PindyckR,RubinfeldD.EconometricModelsand

EconomicForecasts(FourthEdition)[M].NewYork:McGraw-Hill,1998.

[16]Ben-Akiva,Moshe,StevenRLerman.Discrete

ChoiceAnalysis[M].CambridgeMA:MITPress,1985.

[17]潘海啸,刘贤腾,JohnZacharias,刘冰,廖雄

赳.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街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6):42-48.

PANHai-xiao,LIUXian-teng,JohnZacharias,LIU

Bing,

LIAO

Xiong-jiu.

Neighbourhood

DesignCharacteristicsandtheChoiceofGreenTransport[J].UrbanPlanningForum,2003(6):42-48.

and

social

challenges[R].

WashingtonDC:EMBARQ,WorldResource


相关文章

  • 初三历史知识点
  •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商鞅变法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汉武帝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封国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冶炼技术的提高卫 ...查看


  • 住房金融体系的国际经验
  • 国际上较为典型的住房金融体系可分为三类(1)市场主导的住房金融体系,典型国家是美国和英国.(2)金融中介机构主导的住房金融体系,典型国家是德国.法国和日本.(3)政府主导的住房金融体系,典型国家是新加坡.下面对美国.德国和新加坡住房金融体系 ...查看


  • 居住小区建筑.规划调研报告
  •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 ...查看


  • 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
  • 作者:   发布时间:2006年3月24日   浏览次数 926 次 港口不仅是货物水陆空运输的中转地,而且提供了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 ...查看


  • 公共管理的狮城模式
  • 2011年5月,新加坡"国父".前总理李光耀宣布正式离任新加坡内阁,引发各国智库对"新加坡模式"的争相讨论.其中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美国智库"新美国基金会"对此颇为关注,其高级研究员帕 ...查看


  • 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 东莞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二)
  • 四.重点工程 (一)热点民生提质工程 1.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以东莞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契机,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构建现代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技能教 ...查看


  • 厅项目申请书格式
  • 沈先生:您好! 这是我按交通厅的格式要求编写的课题项目申请书,麻烦您能 看一下内容是否合适,尤其是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时间安排这些方面,经费概算我大概填了一个这部分经费只包括前期调研和现状诊断报告,这种方式交通厅是否同意,最终课题 ...查看


  •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迪
  •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迪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得分]:85分 1.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本质上是城市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 正确 错误 2.都市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 ...查看


  • 港口代际的本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 2010年4月第2期总第166期 中国港湾建设 ChinaHarbourEngineering Apr.,2010Total166,No.2 港口代际的本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王诺,赵冰,杨春霞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