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行动计划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委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和•关于印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的通知‣(渝教基„2012‟65号)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针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以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等教育为抓手的减负提质行动计划(简称“1+5”行动计划),现将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待广泛征求意见并修订完善后,正式下发实施。

请各地组织相关学校和人员,对征求意见稿认真研究讨论,并将修订意见于3月20日前书面报送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同时报送电子文档(电子文档以压缩文档形式报送,并命名“XXX†区县、直属学校‡关于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的修订意见)联系人,杨昌弋。联系电话,63852829.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1. 重庆市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

2. 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3. 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

4. 重庆市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5.重庆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行动计划

6.重庆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3年2月25日

附件一

重庆市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有效推进全市中小学减负提质工作,切实培养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适应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决定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活动。

一、落实实践大课堂课时安排

实践大课堂是遵循中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激励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各学校要在严格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开齐开足各项课程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全面统筹,合理规划,以校内活动为主,校内外活

动相结合的形式,在每月综合实践课时中抽取一定量的课时量集中使用,安排在两个半天或一天完成。

二、丰富实践大课堂活动内容

实践大课堂活动内容要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核心,围绕手工制作、劳动技能、角色体验、探究创新四个方面展开活动,实现各内容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一)开展手工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常见工具和材料,特别是用废旧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制作创意,以开展传统工艺和小作品制作为主,使学生在做中体验、做中分享、做中认知,让学生在制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创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环保意识。

(二)开展劳动技能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自理、花木培育、食品制作、家禽饲养、农耕劳作、果实采摘等活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动手实践,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增强对劳动的情感和价值的认识,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懂得感恩、增强责任、乐于奉献、学会分享的劳动情感。同时,初步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和具备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

(三)开展角色体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在参观学习、展演宣传、社会角色演练等系列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开展探究创新实践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观察感知、实验判断、实践探究,通过动手制作、劳动技能、生活体验活动,对学科领域中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深入探究,使学生实现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在实践活动中能自主实践探究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实践创新作品,使其在活动中分享探究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拓展实践大课堂教育资源

开展实践大课堂活动,应立足学校实际,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严格按照各门学科课程要求,切实开展课内实践活动,坚持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立足课堂,立足校内,促进课内实践向课外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向校外实践活动有机延伸。要充分利用学校“六大功能室”、通用技术活动室、专项劳技制作室、科技场馆、美术馆、艺术馆、植物园、种植园、饲养园、校内园地以及其他功能室开展手工制作、劳动技术、创新发明、科学探究、生活实践、技能演练等实践教育活动。要结合当地自然及人文社会资源,到社区、街道、农村、工厂、军营、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教育基地联系制度,不断拓展实践大课堂教育资源。

四、强化实践大课堂活动保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实践大课堂活动纳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管理,提高实践大课堂活动质量。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建好“六大功能室”、 通用技术活动室、专项劳技制作室,建设好计算机室、图书室和各学科实验室,为实践大课堂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障实践大课堂活动安全有序开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发挥学校学科教师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实践大课堂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实践大课堂教育活动。要严格制定实践活动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不同学段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实践大课堂活动的研究和督查,将实践大课堂活动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实践大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附件二

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特制定“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课程

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或综合性科学课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和通用技术课程。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中要安排科技教育专题,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要加强所有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按课程标准开足开全所有科学实验课。

二、充分发掘各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

各中小学校要在与科技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如科学、数学、地理、生物、化学、艺术以及一些实践性课程教学中,渗透科技意识,突出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在科技教育间接相关课程,如语文、政治、历史、品德等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加强对科技问题的研讨,促进学生对科技的理解;在研究性学习中,突出科技教育的内容,加大科技教育的比重,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自觉形成和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

围绕全国、全市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动。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传播活动、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普及性科技活动。切实开

展技能性项目实做活动、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深入推进“2+2”项目实验计划。举办中小学科技节活动,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作品竞赛,支持鼓励学生申报发明专利。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的科学素质,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各中小学都要各配备1名以上的专职或兼职的科技辅导员,达标普通高中要尽可能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充分肯定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在绩效考核和教师职称评定时,科技辅导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纳入班主任工作序列予以工作量认定。要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科技辅导员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稳定、不断壮大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设置专职科技教育教研员,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教研活动,定期深入学校,加强对学校科技教育实践的指导。将中小学教师进修科学专业课程和科技技能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作为继续教育内容,切实提高中小学科技教师的科学

素养和业务能力。重视对全体教师的科技教育及校本培训,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科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项目培训。在条件成熟的区县建立中小学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中小学各1个),在市直属学校每校建1个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定期向本区域中小学科技辅导教师开放,每学年开展2次本区域的科技辅导教师专业培训。

五、加强科技教育基础条件建设

在加强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和“六大功能室”建设同时,着力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基础条件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科技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对县镇和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建设好实验室、图书馆、音像设备等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学校要设置科普宣传橱窗,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科技成果展示室,为学生提供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并购置必要的科技制作器材和设备。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微机室等场所在课余时间要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开放。学校的广播站、网站要定期开设科普节目,宣传科普知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整合学校现有科技教育设备资源,全市完校及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科技活动室1间,村小建综合实践活动室1间。各区县建立2个开放式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中小学各1所),全市共建学生科技活动中心78个。各区县建成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每学年向本区域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本区域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发展。加强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各区县和学校按照科技教

育要求,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区县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六、有效整合科技教育资源

加强科技教育地方及校本课程建设,依托重庆市基础教育资源网,搭建中小学科技教育资源平台,对全市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通过广泛征集、自主研发、有效整合,建立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教育资源库。加强移动科技馆建设,组建国家级、市区级专家库,组织开展移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和“千名专家进万校”巡讲活动。建立健全与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中小学教育辅助机构等场所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和实践,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普基地、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为重点,分层次、分主题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网络。

七、加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

深入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选拔具有创造性潜质且学有余力的普通高中学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双师指导”,促进“两校学习”,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创新后备人才。通过举办“雏鹰论坛”和各项目高中分论坛的方式,传播科学思想,开展实践活

动,带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科技与创新教育。同时通过雏鹰计划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育人模式。

八、提高科技教育质量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科技教育,小学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识,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初中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科技实践中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掌握主动获取与生活和周围环境有关的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并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一定的科技技能。高中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理想,培养实事求是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各地和学校要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强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建设,提高全市科技教育水平。将科技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建立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培训、评比、考核、服务和管理的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推进。

附件三

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中小学

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形成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程标准要求,确保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提高学生从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中收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阅读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灵魂”,特制定“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

一、发挥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将学生阅读与各门学科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准确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能力,不断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要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从本学科教育教学出发,促进阅读由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上好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崇尚经典的良好阅读习惯,纠正快餐阅读、浅表阅读等不良阅读倾向。上好读物推荐课,定期提供与教学紧密结合的阅读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纸质优秀图书阅读,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推荐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阅读书目。小学1-3年级多推荐童话、科幻、历史、科普等浅显易懂的阅读书目,4-9年级及高中一、二年级多推荐文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内涵的阅读书目。小学1-3年级每年每个学生阅读5本书以上,4-9年级及高中一、

二年级学生每年每个学生阅读10本书以上。严格控制作业量,杜绝挤占学生必要的阅读时间。家庭作业要安排阅读内容。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50分钟,初中、高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40分钟。语文、英语等学科考试,必须要有课外阅读考查内容,特别是对推荐阅读篇目的考查。上好阅读欣赏课,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上好读书汇报课,通过交流读后感、书本剧表演等深化阅读理解,强化阅读体验,增强阅读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 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根据阅读兴趣,成立学生读书会、阅读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开展学生读书社团活动。根据不同主题,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书中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美文诵读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举办读书节活动,动员广大师生交换阅读精品书目,邀请专家举办经典阅读报告会,邀请社会人士担任学生课外阅读的志愿辅导员,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和阅读先进个人评比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实现每个班级每月开展1次读书报告会,每个学校每个学期举办1次读书节活动。

三、加强学生阅读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学校浓厚阅读氛围 加强学校图书室(馆)和阅览室建设,根据师生阅读需要配备相应阅读书目,建立完善服务师生阅读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开放

制度,定期提供推荐书目,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室、阅览室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培养图书管理人员阅读指导能力。开展“图书进教室”、“图书进寝室”活动,建立学校开放性“读书角”、“读书长廊”、 “流动图书馆”,实现班班有读书角,每个年级有读书长廊,每个场所有流动图书馆。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设立读书专栏,建设文化走廊,努力营造 “处处可读书,时时可读书”的读书氛围,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校长、干部要自觉阅读,形成师生阅读、学会分享、共同提高的阅读风气。

四、加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建设,提高课外阅读工作水平

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将学生阅读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将学生阅读与学校特色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校积极倡导“阅读经典、强健精神、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阅读风尚,高扬经典文化大旗,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保障“阅读行动”顺利实施的有效机制,努力促进阅读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把学生的阅读纳入到综合素质考核,建立学生阅读成长档案袋,采用活

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同时,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英语等学科质量评价。发挥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课外阅读经验,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附件四

重庆市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 ‣(渝教基„2011‟57 号) 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渝教基„2012‟65号)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计划。培养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交流沟通、合作交往等能力,促进学生丰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培养学生演讲能力

以演讲能力培养为目标,推动语文口语交际课的课堂改革。根据不同年段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培养表达自信,激发表达兴趣,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讲述的能力,激发合作交流的兴趣,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地独立发表观点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演讲和交往艺术,能根据交流情境收集、

处理信息。

在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当中,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演讲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在课堂中,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敢说、爱说、会说。在课堂中,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在游戏、表演等活动中训练演讲能力。规范教师教学语言,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二、组织开展丰富的特色活动发展学生演讲能力

各中小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因地制宜,以校为本,积极开展演讲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充分利用课程辅助活动时间集中学习演讲知识和技能。原则上要求每月至少1节课程辅助活动课时间用于学生演讲能力训练。广泛开展“晨诵”活动。充分开展学生兴趣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每所学校建立1个以上以演讲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兴趣社团,并配备专兼职辅导教师。发展和丰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活动,在团队活动的组织、管理、竞选、评比中发展交流、沟通能力。广泛开展德育主题的演讲比赛、朗诵表演、辩论比赛。确保学生每节课都有讨论交流的机会,每周有1课时演讲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学习,每学期有1次以上公众演讲实践活动。 三、拓展家校社共育的演讲能力培养渠道

开展市、区(县)和校级“小演说家”“金话筒”“小评论家”评比等演讲实践活动,搭建系列比赛、表演活动平台;开展

以演讲名家进校园、跨区域学生演讲等为主题的演讲交流活动。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各类社会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演讲、说话素材,增强演讲的体验和实践,促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营造家校共育氛围,鼓励家长共同参与演讲能力培养,有意识地观察和规范学生在生活中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说话能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四、加大演讲能力培养的师资培训力度

区县和学校要将演讲能力培养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加强教师演讲能力专题培训,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要以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完成100名教师市级培训、1000名教师区县级培训以及全员规范化培训。开展演讲能力培养专业师资培训,每校有1名能够开展演讲辅导的专业教师,每区县有1名演讲辅导骨干教师,每年开展一次市级口语交际课专题赛课活动,开展全市教师演讲大赛,开展演讲能力培养教研论文评比。 五、加强演讲能力培养的资源建设

以学科课程拓展为基础,收集、整理一批演讲能力培养教育资源,组织编辑出版系列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教材。区县、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演讲能力培养教育资源,搜集典型课例与案例,将演讲能力培养资源主题化、专题化、序列化,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地方与校本教材和课程资源库。

以专业化建设和群众性建设相结合,建立全市演讲能力培养

资源平台,整合课例、案例、师资、组织、活动、器材。以公益性与私营性相结合,广泛建立社区学生活动中心,为中小学生自主开展交流、合作、沟通活动提供平台。

附件五

重庆市中小学书法教育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

[2013]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渝教基„2012‟8号)精神,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合理安排书法教育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1-2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3-9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书写实践的指导,将书法教育与各学科书面作业紧密结合,对日常作业提出有明确的书写要求,努力把练字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二、强化学生书法基本功训练

加强临摹练习,在临写的初始阶段,要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帖和临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位置和比例关系。在临摹的过程中,养成读帖的习惯,形成“意在

笔先”的意识。学生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部分书写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尝试较准确的背临。要加强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的培养,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严格要求。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

书法教学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还可开展校际、地区以及国际书法教育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

四、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加强书法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研学•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把握其基本要求,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书

法教师的专长,指导和引领学校全体教师提高书写水平,为整体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教学水平创设条件。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学校可以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科教师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

五、营造书法教育的良好氛围

学校图书馆要为书法教育置备相应的碑帖、挂图、书籍、电子出版物等必需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专用书法教室。要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处处体现书写规范、书写美观。要积极倡导人人规范书写、热爱书法的良好风气。要用适应学生审美需要的经典书法艺术作品陶冶学生情操,美化校园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培养热爱中国文字艺术的审美志趣,不断提高民族文化艺术素养。

六、切实提高书法教育质量

各学校要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不同学段的书法教育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书法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各地应 配备专职或兼职书法教研员,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及

时组织经验交流,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要遵循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在遵循文字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书法教育质量。

附件六

重庆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满足社会对英语教育新的需求,针对我市英语教育优质资源短缺,教学技术设备落后,师资短缺,城乡发展不均衡,主城以外区、县小学英语,特别是村镇小学,课程开设严重不足,初中大班额普遍存在,应试倾向明显,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低下,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严峻现实,制定本计划。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英语课程标准,确保中小学英语课程全覆盖

各区县、学校必须把小学英语教学纳入学校课时计划统一安排,严格按要求开齐、开足课时。全市所有中小学必须根据2011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英语课程,特别是农村小学。小学英语课教学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总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二、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中小学校英语师资配备

各区县要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普查、摸底工作,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按师生比标准配齐中小学英语教师,逐步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短缺问题。针对目前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短缺的情况,从现有在职小学教师中选择具有一定英语基础,尤其是语音、语调较规范的教师转岗从事英语教学。各区县要联合财政、编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任教,逐步杜绝非英语专业教师任教英语课的情况。各级业务部门要对新进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定期考核,把好英语教学质量关。

三、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工作

各区县、学校必须做好师资培训工作。非英语专业毕业教师必须接受新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学科教材的培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必须接受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学科教材的培训。转岗教师必须接受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新课程理念的培训。经培训合格的教师在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后,才具有中小学英语任教资格。坚持做好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要纳入特殊计划,根据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安排专门的培训项目。

四、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各学校要积极变革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切实改变过去小学英语教学无“课标意识”、过分“活动化”或过分“知识化”以及中学英语“重读写、轻听说”以应对传统测试为导向的教学模

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学习、运用情境,让学生“乐于运用、敢于运用、有机会运用、能够运用”。教师要注重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注重课内课外结合,提高中小学生英语能力

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创造性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如朗读、背诵、唱歌、讲故事、演剧、看英语原声影片,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办演讲会、英语演出、英语主题班会、英语作品展示会及双语课堂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与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市、区、校学生英语短剧、讲故事、朗诵、演讲、语言综合能力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其英语能力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改革评价机制,培养中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改革中小学英语教和学的评价机制,以评价改革带动教学革新。积极推进“人机对话”英语智能听说测试实验,并逐步进入中小学各级各类考试,消除我市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综

合语言能力。小学英语应该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建立一级、二级英语学业达标测试体系,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七、加强中小学英语教育管理

建立“政府投入,行政支持,教科研保障,多方协作”的发展机制,构建市教委主导,市教科院引导,多方协作,各方参与的以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为目标的行动体系。市教育督导室要组织相关专家对各区县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教科院要针对行动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予以指导,并适时对全市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专题视导和检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委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和•关于印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的通知‣(渝教基„2012‟65号)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针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以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等教育为抓手的减负提质行动计划(简称“1+5”行动计划),现将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待广泛征求意见并修订完善后,正式下发实施。

请各地组织相关学校和人员,对征求意见稿认真研究讨论,并将修订意见于3月20日前书面报送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同时报送电子文档(电子文档以压缩文档形式报送,并命名“XXX†区县、直属学校‡关于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的修订意见)联系人,杨昌弋。联系电话,63852829.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1. 重庆市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

2. 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3. 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

4. 重庆市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5.重庆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行动计划

6.重庆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3年2月25日

附件一

重庆市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有效推进全市中小学减负提质工作,切实培养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适应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决定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活动。

一、落实实践大课堂课时安排

实践大课堂是遵循中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激励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各学校要在严格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开齐开足各项课程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全面统筹,合理规划,以校内活动为主,校内外活

动相结合的形式,在每月综合实践课时中抽取一定量的课时量集中使用,安排在两个半天或一天完成。

二、丰富实践大课堂活动内容

实践大课堂活动内容要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核心,围绕手工制作、劳动技能、角色体验、探究创新四个方面展开活动,实现各内容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一)开展手工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常见工具和材料,特别是用废旧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制作创意,以开展传统工艺和小作品制作为主,使学生在做中体验、做中分享、做中认知,让学生在制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创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环保意识。

(二)开展劳动技能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自理、花木培育、食品制作、家禽饲养、农耕劳作、果实采摘等活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动手实践,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增强对劳动的情感和价值的认识,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懂得感恩、增强责任、乐于奉献、学会分享的劳动情感。同时,初步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和具备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

(三)开展角色体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在参观学习、展演宣传、社会角色演练等系列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开展探究创新实践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观察感知、实验判断、实践探究,通过动手制作、劳动技能、生活体验活动,对学科领域中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深入探究,使学生实现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在实践活动中能自主实践探究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实践创新作品,使其在活动中分享探究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拓展实践大课堂教育资源

开展实践大课堂活动,应立足学校实际,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严格按照各门学科课程要求,切实开展课内实践活动,坚持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立足课堂,立足校内,促进课内实践向课外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向校外实践活动有机延伸。要充分利用学校“六大功能室”、通用技术活动室、专项劳技制作室、科技场馆、美术馆、艺术馆、植物园、种植园、饲养园、校内园地以及其他功能室开展手工制作、劳动技术、创新发明、科学探究、生活实践、技能演练等实践教育活动。要结合当地自然及人文社会资源,到社区、街道、农村、工厂、军营、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教育基地联系制度,不断拓展实践大课堂教育资源。

四、强化实践大课堂活动保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实践大课堂活动纳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管理,提高实践大课堂活动质量。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建好“六大功能室”、 通用技术活动室、专项劳技制作室,建设好计算机室、图书室和各学科实验室,为实践大课堂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障实践大课堂活动安全有序开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发挥学校学科教师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实践大课堂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实践大课堂教育活动。要严格制定实践活动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不同学段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实践大课堂活动的研究和督查,将实践大课堂活动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实践大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附件二

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特制定“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课程

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或综合性科学课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和通用技术课程。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中要安排科技教育专题,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要加强所有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按课程标准开足开全所有科学实验课。

二、充分发掘各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

各中小学校要在与科技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如科学、数学、地理、生物、化学、艺术以及一些实践性课程教学中,渗透科技意识,突出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在科技教育间接相关课程,如语文、政治、历史、品德等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加强对科技问题的研讨,促进学生对科技的理解;在研究性学习中,突出科技教育的内容,加大科技教育的比重,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自觉形成和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

围绕全国、全市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动。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传播活动、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普及性科技活动。切实开

展技能性项目实做活动、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深入推进“2+2”项目实验计划。举办中小学科技节活动,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作品竞赛,支持鼓励学生申报发明专利。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的科学素质,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各中小学都要各配备1名以上的专职或兼职的科技辅导员,达标普通高中要尽可能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充分肯定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在绩效考核和教师职称评定时,科技辅导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纳入班主任工作序列予以工作量认定。要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科技辅导员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稳定、不断壮大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设置专职科技教育教研员,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教研活动,定期深入学校,加强对学校科技教育实践的指导。将中小学教师进修科学专业课程和科技技能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作为继续教育内容,切实提高中小学科技教师的科学

素养和业务能力。重视对全体教师的科技教育及校本培训,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科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项目培训。在条件成熟的区县建立中小学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中小学各1个),在市直属学校每校建1个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定期向本区域中小学科技辅导教师开放,每学年开展2次本区域的科技辅导教师专业培训。

五、加强科技教育基础条件建设

在加强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和“六大功能室”建设同时,着力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基础条件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科技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对县镇和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建设好实验室、图书馆、音像设备等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学校要设置科普宣传橱窗,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科技成果展示室,为学生提供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并购置必要的科技制作器材和设备。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微机室等场所在课余时间要对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开放。学校的广播站、网站要定期开设科普节目,宣传科普知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整合学校现有科技教育设备资源,全市完校及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科技活动室1间,村小建综合实践活动室1间。各区县建立2个开放式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中小学各1所),全市共建学生科技活动中心78个。各区县建成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每学年向本区域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本区域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发展。加强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各区县和学校按照科技教

育要求,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区县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六、有效整合科技教育资源

加强科技教育地方及校本课程建设,依托重庆市基础教育资源网,搭建中小学科技教育资源平台,对全市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通过广泛征集、自主研发、有效整合,建立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教育资源库。加强移动科技馆建设,组建国家级、市区级专家库,组织开展移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和“千名专家进万校”巡讲活动。建立健全与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中小学教育辅助机构等场所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和实践,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普基地、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为重点,分层次、分主题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网络。

七、加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

深入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选拔具有创造性潜质且学有余力的普通高中学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双师指导”,促进“两校学习”,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创新后备人才。通过举办“雏鹰论坛”和各项目高中分论坛的方式,传播科学思想,开展实践活

动,带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科技与创新教育。同时通过雏鹰计划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育人模式。

八、提高科技教育质量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科技教育,小学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识,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初中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科技实践中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掌握主动获取与生活和周围环境有关的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并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一定的科技技能。高中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理想,培养实事求是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各地和学校要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强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建设,提高全市科技教育水平。将科技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建立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培训、评比、考核、服务和管理的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推进。

附件三

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中小学

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形成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程标准要求,确保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提高学生从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中收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阅读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灵魂”,特制定“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

一、发挥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将学生阅读与各门学科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准确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能力,不断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要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从本学科教育教学出发,促进阅读由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上好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崇尚经典的良好阅读习惯,纠正快餐阅读、浅表阅读等不良阅读倾向。上好读物推荐课,定期提供与教学紧密结合的阅读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纸质优秀图书阅读,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推荐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阅读书目。小学1-3年级多推荐童话、科幻、历史、科普等浅显易懂的阅读书目,4-9年级及高中一、二年级多推荐文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内涵的阅读书目。小学1-3年级每年每个学生阅读5本书以上,4-9年级及高中一、

二年级学生每年每个学生阅读10本书以上。严格控制作业量,杜绝挤占学生必要的阅读时间。家庭作业要安排阅读内容。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50分钟,初中、高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40分钟。语文、英语等学科考试,必须要有课外阅读考查内容,特别是对推荐阅读篇目的考查。上好阅读欣赏课,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上好读书汇报课,通过交流读后感、书本剧表演等深化阅读理解,强化阅读体验,增强阅读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 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根据阅读兴趣,成立学生读书会、阅读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开展学生读书社团活动。根据不同主题,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书中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美文诵读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举办读书节活动,动员广大师生交换阅读精品书目,邀请专家举办经典阅读报告会,邀请社会人士担任学生课外阅读的志愿辅导员,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和阅读先进个人评比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实现每个班级每月开展1次读书报告会,每个学校每个学期举办1次读书节活动。

三、加强学生阅读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学校浓厚阅读氛围 加强学校图书室(馆)和阅览室建设,根据师生阅读需要配备相应阅读书目,建立完善服务师生阅读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开放

制度,定期提供推荐书目,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室、阅览室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培养图书管理人员阅读指导能力。开展“图书进教室”、“图书进寝室”活动,建立学校开放性“读书角”、“读书长廊”、 “流动图书馆”,实现班班有读书角,每个年级有读书长廊,每个场所有流动图书馆。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设立读书专栏,建设文化走廊,努力营造 “处处可读书,时时可读书”的读书氛围,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校长、干部要自觉阅读,形成师生阅读、学会分享、共同提高的阅读风气。

四、加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建设,提高课外阅读工作水平

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将学生阅读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将学生阅读与学校特色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校积极倡导“阅读经典、强健精神、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阅读风尚,高扬经典文化大旗,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保障“阅读行动”顺利实施的有效机制,努力促进阅读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把学生的阅读纳入到综合素质考核,建立学生阅读成长档案袋,采用活

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同时,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英语等学科质量评价。发挥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课外阅读经验,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附件四

重庆市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 ‣(渝教基„2011‟57 号) 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渝教基„2012‟65号)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计划。培养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交流沟通、合作交往等能力,促进学生丰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培养学生演讲能力

以演讲能力培养为目标,推动语文口语交际课的课堂改革。根据不同年段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培养表达自信,激发表达兴趣,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讲述的能力,激发合作交流的兴趣,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地独立发表观点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演讲和交往艺术,能根据交流情境收集、

处理信息。

在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当中,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演讲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在课堂中,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敢说、爱说、会说。在课堂中,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在游戏、表演等活动中训练演讲能力。规范教师教学语言,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二、组织开展丰富的特色活动发展学生演讲能力

各中小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因地制宜,以校为本,积极开展演讲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充分利用课程辅助活动时间集中学习演讲知识和技能。原则上要求每月至少1节课程辅助活动课时间用于学生演讲能力训练。广泛开展“晨诵”活动。充分开展学生兴趣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每所学校建立1个以上以演讲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兴趣社团,并配备专兼职辅导教师。发展和丰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活动,在团队活动的组织、管理、竞选、评比中发展交流、沟通能力。广泛开展德育主题的演讲比赛、朗诵表演、辩论比赛。确保学生每节课都有讨论交流的机会,每周有1课时演讲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学习,每学期有1次以上公众演讲实践活动。 三、拓展家校社共育的演讲能力培养渠道

开展市、区(县)和校级“小演说家”“金话筒”“小评论家”评比等演讲实践活动,搭建系列比赛、表演活动平台;开展

以演讲名家进校园、跨区域学生演讲等为主题的演讲交流活动。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各类社会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演讲、说话素材,增强演讲的体验和实践,促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营造家校共育氛围,鼓励家长共同参与演讲能力培养,有意识地观察和规范学生在生活中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说话能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四、加大演讲能力培养的师资培训力度

区县和学校要将演讲能力培养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加强教师演讲能力专题培训,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要以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完成100名教师市级培训、1000名教师区县级培训以及全员规范化培训。开展演讲能力培养专业师资培训,每校有1名能够开展演讲辅导的专业教师,每区县有1名演讲辅导骨干教师,每年开展一次市级口语交际课专题赛课活动,开展全市教师演讲大赛,开展演讲能力培养教研论文评比。 五、加强演讲能力培养的资源建设

以学科课程拓展为基础,收集、整理一批演讲能力培养教育资源,组织编辑出版系列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教材。区县、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演讲能力培养教育资源,搜集典型课例与案例,将演讲能力培养资源主题化、专题化、序列化,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地方与校本教材和课程资源库。

以专业化建设和群众性建设相结合,建立全市演讲能力培养

资源平台,整合课例、案例、师资、组织、活动、器材。以公益性与私营性相结合,广泛建立社区学生活动中心,为中小学生自主开展交流、合作、沟通活动提供平台。

附件五

重庆市中小学书法教育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

[2013]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渝教基„2012‟8号)精神,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合理安排书法教育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1-2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3-9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书写实践的指导,将书法教育与各学科书面作业紧密结合,对日常作业提出有明确的书写要求,努力把练字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二、强化学生书法基本功训练

加强临摹练习,在临写的初始阶段,要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帖和临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位置和比例关系。在临摹的过程中,养成读帖的习惯,形成“意在

笔先”的意识。学生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部分书写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尝试较准确的背临。要加强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的培养,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严格要求。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

书法教学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还可开展校际、地区以及国际书法教育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

四、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加强书法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研学•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把握其基本要求,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书

法教师的专长,指导和引领学校全体教师提高书写水平,为整体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教学水平创设条件。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学校可以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科教师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

五、营造书法教育的良好氛围

学校图书馆要为书法教育置备相应的碑帖、挂图、书籍、电子出版物等必需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专用书法教室。要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处处体现书写规范、书写美观。要积极倡导人人规范书写、热爱书法的良好风气。要用适应学生审美需要的经典书法艺术作品陶冶学生情操,美化校园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培养热爱中国文字艺术的审美志趣,不断提高民族文化艺术素养。

六、切实提高书法教育质量

各学校要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不同学段的书法教育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书法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各地应 配备专职或兼职书法教研员,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及

时组织经验交流,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要遵循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在遵循文字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书法教育质量。

附件六

重庆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满足社会对英语教育新的需求,针对我市英语教育优质资源短缺,教学技术设备落后,师资短缺,城乡发展不均衡,主城以外区、县小学英语,特别是村镇小学,课程开设严重不足,初中大班额普遍存在,应试倾向明显,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低下,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严峻现实,制定本计划。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英语课程标准,确保中小学英语课程全覆盖

各区县、学校必须把小学英语教学纳入学校课时计划统一安排,严格按要求开齐、开足课时。全市所有中小学必须根据2011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英语课程,特别是农村小学。小学英语课教学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总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二、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中小学校英语师资配备

各区县要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普查、摸底工作,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按师生比标准配齐中小学英语教师,逐步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短缺问题。针对目前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短缺的情况,从现有在职小学教师中选择具有一定英语基础,尤其是语音、语调较规范的教师转岗从事英语教学。各区县要联合财政、编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任教,逐步杜绝非英语专业教师任教英语课的情况。各级业务部门要对新进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定期考核,把好英语教学质量关。

三、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工作

各区县、学校必须做好师资培训工作。非英语专业毕业教师必须接受新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学科教材的培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必须接受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学科教材的培训。转岗教师必须接受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新课程理念的培训。经培训合格的教师在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后,才具有中小学英语任教资格。坚持做好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要纳入特殊计划,根据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安排专门的培训项目。

四、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各学校要积极变革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切实改变过去小学英语教学无“课标意识”、过分“活动化”或过分“知识化”以及中学英语“重读写、轻听说”以应对传统测试为导向的教学模

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学习、运用情境,让学生“乐于运用、敢于运用、有机会运用、能够运用”。教师要注重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注重课内课外结合,提高中小学生英语能力

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创造性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如朗读、背诵、唱歌、讲故事、演剧、看英语原声影片,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办演讲会、英语演出、英语主题班会、英语作品展示会及双语课堂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与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市、区、校学生英语短剧、讲故事、朗诵、演讲、语言综合能力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其英语能力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改革评价机制,培养中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改革中小学英语教和学的评价机制,以评价改革带动教学革新。积极推进“人机对话”英语智能听说测试实验,并逐步进入中小学各级各类考试,消除我市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综

合语言能力。小学英语应该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建立一级、二级英语学业达标测试体系,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七、加强中小学英语教育管理

建立“政府投入,行政支持,教科研保障,多方协作”的发展机制,构建市教委主导,市教科院引导,多方协作,各方参与的以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为目标的行动体系。市教育督导室要组织相关专家对各区县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教科院要针对行动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予以指导,并适时对全市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专题视导和检查。


相关文章

  • 2017考研目标+计划+行动
  • 2017考研 | 目标+计划+行动 目标 目标是要做到什么;计划就是怎样在限定的时间内一步步达到目标;行动则是具体每一步做什么,是计划的组成部分.分清这三者的层次,启航考研龙腾网校提醒大家可以把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然后每次只关注下一步行 ...查看


  • 01-[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如期完成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如期完成 2011年07月13日 14:21 来源:国新办网站 字号:T|T 2491人参与10条评论打印转发 王晨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评估总结会议上讲话(国 ...查看


  • 234华为IT满意度管理:管理客户关系流程
  • 1 目的 本流程主要是为评价当前支撑业务和动作的应用系统的适应性,评估当前IT服务能力,分析差距,制定改进行动计划. 不仅是新一年IT年度规划的输入,还是整个管理工程部各部门制定IT标准和制度.SLA等的依据或参考. 2 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 ...查看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行动计划)简介 [2005-01-07 ] 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具备基本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 目标计划行动 1
  • 目标 计划 行动 [摘要]对于考研人而言,时间成本无疑是最大的资本.如何利用和管理时间,就成为了关键的问题.下面中公考研特为大家整理分享了过来人谈时间管理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考研初试尘埃落定,在这里作为过来人,谈一下我的考研心得.这 ...查看


  • 大庆油田公司领导干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管理规定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领导干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和有感领导相关要求,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行为,以身作则做好安全工作,带动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制定本规定 ...查看


  • 电子战条令
  • 美军电子战的组织与行动程序 作者:知远 2010年10月19日19:08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一个灵活有组织的工作框架和技能熟练的电子战人员造就了指挥官在战场上的电子战能力.本章讨论保证了电子战在全方位行动中的协调,同 ...查看


  • 月度经营会议管理办法(定稿)
  • 上 海 来 伊 份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Shanghai Laiyifen Co.,Ltd. V1.0 月度经营会议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查看


  • 威海职业学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 威海职业学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学院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职成„2015‟7号文件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的通知>(鲁教职字„201 ...查看


  • 领导干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管理办法
  • 领导干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管理办法 为扎实推进HSE体系管理,体现领导承诺,践行有感领导,强化直线责任,巩固和提升安全管理改进成果,促进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岗位安全环保职责,公司制定<领导干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管理办法>,具体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