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句话成50年代国际口号

《红楼梦》之所以知名度高、几乎连老百姓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了因为红学的反复热门、五十年代初因它打响了建国后思想文化批判第一枪(批判俞平伯)、文革中也一度作为大批判的参考资料走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林黛玉的一句话,曾经被引用为50年代国际形势的著名论断和宣传口号。

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大概都还记得,那时宣传部门很重视形势教育,从1957年开始,每年都要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概括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并且广泛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背熟牢记。学校的政治课,考试必考“今年的国际形势是什么?”,学生都要把这些话背得滚瓜烂熟,所以我们至今不忘:1957年的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58年是“东风继续压倒西风”,59年是“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60年是“形势大好,问题不少,前途一片光明”,61年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其中,“东风压倒西风”最为流行,而且我们还被告知,这是毛主席引用《红楼梦》里话,这话是林黛玉说的。

现在查史料,确实,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有:“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

那是195711月,世界上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在前苏联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1月18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提出了著名的“东风压倒西风”的观点。他说:“现在我感觉到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此语一出,全体代表都欣然踊跃,各国媒体以醒目标题报道。于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成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最响亮的口号。

对于这句话的来历,一般解释为出自《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书上说,贾宝玉上学后,袭人在家无所事事,想起晴雯之死,不免兔死狐悲起来,心想如果宝玉娶了厉害的正妻,自己岂不成了尤二姐了。她跑到林黛玉那里探听风声,林黛玉就感慨地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毛泽东由此引申出“东风压倒西风”,实际上完全翻新了原话的意义和境界。

不过在读书人看来,毛泽东只说是“中国有句成语”,还是最稳妥的。毛泽东这句话肯定是从《红楼梦》上引用而来的,这不成问题,但这句出自于林黛玉之口的话是否属于《红楼梦》的原创,就有些问题。因为这话其实不像林黛玉的语言,她这么个“小时代”里相思病秧子,怎么可能好像对“家庭之事”很有研究、很老道的样子呢?她弱不禁风、莺莺燕燕,哪能说出这样有气派的话呢?这肯定不是曹雪芹原稿上的文字,也许是续书人把当时人常用的话语随便套上去的,因此显得不大贴切。如果进一步稽考,很可能原本就是一句当时民间口头常用的成语。

这说明毛泽东真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读书人,他一生手不释卷,对《红楼梦》也读得很细,连这样算不上经典的文句都认真推敲过,而且点石成金,把一句用于“家庭之事”的平常话变成了叱咤国际风云的豪言壮语。由此,《红楼梦》里文字也就转而成了记录在世界史册上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在谈话和文章中多处讲到《红楼梦》,唯有这句话影响最大,因此把这部书也大普及了。

有人劝我“好好读书,慎重发言” !诚哉斯言,写此小文。

《红楼梦》之所以知名度高、几乎连老百姓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了因为红学的反复热门、五十年代初因它打响了建国后思想文化批判第一枪(批判俞平伯)、文革中也一度作为大批判的参考资料走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林黛玉的一句话,曾经被引用为50年代国际形势的著名论断和宣传口号。

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大概都还记得,那时宣传部门很重视形势教育,从1957年开始,每年都要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概括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并且广泛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背熟牢记。学校的政治课,考试必考“今年的国际形势是什么?”,学生都要把这些话背得滚瓜烂熟,所以我们至今不忘:1957年的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58年是“东风继续压倒西风”,59年是“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60年是“形势大好,问题不少,前途一片光明”,61年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其中,“东风压倒西风”最为流行,而且我们还被告知,这是毛主席引用《红楼梦》里话,这话是林黛玉说的。

现在查史料,确实,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有:“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

那是195711月,世界上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在前苏联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1月18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提出了著名的“东风压倒西风”的观点。他说:“现在我感觉到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此语一出,全体代表都欣然踊跃,各国媒体以醒目标题报道。于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成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最响亮的口号。

对于这句话的来历,一般解释为出自《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书上说,贾宝玉上学后,袭人在家无所事事,想起晴雯之死,不免兔死狐悲起来,心想如果宝玉娶了厉害的正妻,自己岂不成了尤二姐了。她跑到林黛玉那里探听风声,林黛玉就感慨地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毛泽东由此引申出“东风压倒西风”,实际上完全翻新了原话的意义和境界。

不过在读书人看来,毛泽东只说是“中国有句成语”,还是最稳妥的。毛泽东这句话肯定是从《红楼梦》上引用而来的,这不成问题,但这句出自于林黛玉之口的话是否属于《红楼梦》的原创,就有些问题。因为这话其实不像林黛玉的语言,她这么个“小时代”里相思病秧子,怎么可能好像对“家庭之事”很有研究、很老道的样子呢?她弱不禁风、莺莺燕燕,哪能说出这样有气派的话呢?这肯定不是曹雪芹原稿上的文字,也许是续书人把当时人常用的话语随便套上去的,因此显得不大贴切。如果进一步稽考,很可能原本就是一句当时民间口头常用的成语。

这说明毛泽东真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读书人,他一生手不释卷,对《红楼梦》也读得很细,连这样算不上经典的文句都认真推敲过,而且点石成金,把一句用于“家庭之事”的平常话变成了叱咤国际风云的豪言壮语。由此,《红楼梦》里文字也就转而成了记录在世界史册上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在谈话和文章中多处讲到《红楼梦》,唯有这句话影响最大,因此把这部书也大普及了。

有人劝我“好好读书,慎重发言” !诚哉斯言,写此小文。


相关文章

  • [名师原创]2012高一语文暑假作业02)
  • 高一语文暑假精粹作业天天练2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林黛玉的诗观 魏 鹏 在大观园里,可谓诗人云集.通过读这些诗人的作品,看诗人的言行,我觉得青年诗人 林黛玉最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的诗观,对今天的诗人来说仍有一定的 ...查看


  • 3000年来振奋中国人的口号
  • ∙ 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查看


  • 四大名著人物与情节分析及常考知识点
  • 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作者:曹雪芹,高鹗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的古今第一奇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阅读时间:一生⊙背景搜索 成书年代:清代,1792年. 红楼梦> 展开清代广阔社会历史图景的画卷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中 ...查看


  • 华南师范大学真题汇总
  • 1999年 考试科目:当代文学一.简答题: 1.试比较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的艺术风格. 2.请简析<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茶馆>中的王利发的性 ...查看


  • 2015年国际禁毒日时间主题与宣传口号
  • 资讯快递 2015年06月26日 来源:百度百科 0 [导语]:每年的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今年的6月26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查看


  • 高中语文练习:语言表达和运用
  • 语言表达和运用练习 [训练习题] 一.压缩语段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得超过20字 据权威部门的资料,沙尘暴在我国发生情况如下: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共发生8次,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 ...查看


  • [初中课标]名著导读复习题(全)
  • 名著导读复习题 九下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乔纳森. 斯威夫特 ),是( 英 )国18世纪前 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小说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等地的经历 2.<格列 ...查看


  • 语文之高考作文分档解析与提升(天津卷)
  • 高考作文分档解析与提升(天津卷)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当前,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90后"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人对他们赞扬嘉许,有人对他们表示担忧,也有人认为他们 ...查看


  • [红楼梦]知识竞赛一百题
  • <红楼梦>知识竞赛(三) 一.以下各题用正确的字句填充:(每空1分,共25分) (1)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 ),探春的父亲是( ),惜春的父亲是( ). (2)冷子兴演说中曾谈到贾赦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 ),次子则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