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修辞手法所体现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古老的黄土高原孕育着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指读课题:安塞腰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一段介绍安塞腰鼓的视频-时长4分10秒)

△看完这个视频,你觉得安塞腰鼓怎么样?(引导:震撼人心、振奋人心„„不作过分停留)

△是啊,即使到了现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安塞腰鼓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欣赏腰鼓,感悟语言

△首先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课文里总共出现了几次?(ppt 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板书:反复)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范读)你们边听可以边在相应的句子旁写下感受。 △现在请你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你听:”的开头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按照顺序来。

(一)火烈的舞蹈

1、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一捶起来就发狠„„在你的面前”

△请你来品品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大家来看这里的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他在读的时候是不是语气越来越强?其实这三个短句之间也是越来越强的层层递进的关系,先发狠,再忘情,然后没命地敲,让我们采取叠加读得方式一起读好这句话,“发狠了”第一组读,“忘情了”一、二组一起读,“没命了”大家一起读。开始!

△是啊,多么震憾而有力的安塞腰鼓!怪不得百十个(引读)——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石头。

△这里运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对,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品读,下面请大家一

起来看第六自然段的后面几句。(ppt 出示)

2、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

△很好,你找到了第六自然段里的句子,读完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与体会?(安塞腰鼓/鼓声的雄浑激越,豪放火烈……)

△(ppt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齐读这段话。(简单评价朗读) △看大屏幕,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可能说不出)自己先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ppt 出示: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自由读后指名说:很有节奏感;读着很有力、有气势„„) △那么如果老师这样改一改„„

(ppt 出示: 那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那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

那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

那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

那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请你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生自由读后指名回答)明确:更有诗意,但是力度稍欠缺。

△现在大家发现,作者在这里不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这比喻用得太妙,改变词语的顺序,用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更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读着诗一样的语言,似乎安塞腰鼓就狂舞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能不赞叹――(课件出示: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火烈的舞蹈场面) △(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转3)

3、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第七节

△好,首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师读)腰鼓捶起来之前,空气是——(冰冷的) ,阳光是—— (恬静的) ,世界是—— (困倦的) (请学生坐下)但是,腰鼓捶起来了,空气(齐说)—— (立即变得燥热了) ,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作者这样写运用了一个对比的修辞手法,而会产生这样的对比是因为有了——安塞腰鼓!这热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ppt 出示,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沉重的鼓声

△接下来作者又写了哪里的好?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你看)”的开头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自己先好好读一读。(师下巡视)

△(指名一读得较好的学生)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齐读课文第9、10两个自然段。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是啊,山崖在动,心更在动,人也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相机板书:鼓声的巨大力量)

(ppt 出示: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

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课文中写有力的鼓声用了两段句式差不多的段落,是不是太啰嗦啦!干嘛要重复,把它放到一段里去不是更简洁吗?一起来看大屏幕,老师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请你们自己读读屏幕上的这段话和课文的9、10自然段,比较一下,你觉得运用哪种形式比较好?

-(学生应该都能回答课文上好,引导其说出原因因为这样写更有气势。) △是啊,这样两段句式差不多的句子其实运用到了一个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强调了安塞腰鼓鼓声的沉重,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大家看(ppt 出示),这就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一片贫瘠,一片荒凉,在这儿,种不出充满生机的庄稼。这儿的人们吃的,是黄土高原上长出来的红豆角、老南瓜,他们生活贫穷、落后,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可是,当我们看到了这安塞腰鼓,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ppt 出示“生命的存在„„奇伟磅礴的能量!”)因为这里有一群——(茂腾腾) 的后生,有一群——(元气淋漓) 的后生。一起读描写后生的这几句话!(ppt 出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搏击着)这里还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后生们满满的活力!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板书: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

而要用“搏击”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应该能答出显得更有力度,更有力量。)作适当点评。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联系刚才我们看到的黄土高原与你查到的资料,好好想想,是否有新的发现?

-生轻声自由读。

△同学们,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指名说出是艰苦的环境。

△是啊,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民,容易吗?(不容易)是啊,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但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腌菜,用坚韧的意志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腰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而这样的精神与力量,是谁赋予的? -(黄土高原)

△是啊,只有黄土高原才能赋予后生们如此奇伟磅礴的能量!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第13自然段!

-(齐读第13自然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黄土高原养育了一个个茂腾腾的后生,黄土高原就是他们力量的源泉。难怪作者说——引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变幻的舞姿

△那最后一个“好”,作者表现了安塞腰鼓哪方面的好呢?谁能根据板书,

尝试着来概括一下?(相机板书:变幻的舞姿)

△是啊,多么美妙的舞姿!多么变幻的舞姿!使每一个人都叹为观止!一组排比句,更增强了表达的气势。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

△让人不禁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ppt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引读:看啊,安塞腰鼓愈捶愈烈了!——痛苦和„„一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高原人民来说,现实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压垮,而是尽自己所能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快乐,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他们告诉我们: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此时此刻,老师只想说一句话,大家知道吗?(好一个安塞腰鼓!)对,真是老师的知音!

三、品读结尾,体会意蕴。

激荡人心的腰鼓敲完了,作者刘成章笔锋一转,(语速稍慢)鼓声戛然而止,世界一下变得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传来的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渺远的鸡啼”是什么意思?刘成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妙在哪里?(指名说)

△明确:这是热情释放后的冷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更突出安塞腰鼓敲打时场面的热烈与震憾之感。

△一般我们什么时候能听到鸡啼?(早上)对,鸡啼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预示着希望与全新的生活。安塞人的躯体里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量,骨子里也充满着对生活的渴望,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渴望能实现吗?(能)

△对呀,老师也坚信肯定能实现,因为他们乐观、积极,充满斗志,坚持不懈地在奋斗!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课堂伊始的那个问题,安塞腰鼓时隔千年,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现在你有想法了吗?

△如果安塞腰鼓到江南水乡演出,是否能表演出这种气势?(应该不能,但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这种安塞腰鼓的精神,对吧?)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现在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再次齐读课题——安塞腰鼓。

五、布置作业,下课

六、板书设计

14、安塞腰鼓

火烈的舞蹈场面 比喻

鼓声的巨大力量 排比

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反复

变幻的舞姿 以静衬动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修辞手法所体现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古老的黄土高原孕育着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指读课题:安塞腰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一段介绍安塞腰鼓的视频-时长4分10秒)

△看完这个视频,你觉得安塞腰鼓怎么样?(引导:震撼人心、振奋人心„„不作过分停留)

△是啊,即使到了现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安塞腰鼓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欣赏腰鼓,感悟语言

△首先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课文里总共出现了几次?(ppt 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板书:反复)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下面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范读)你们边听可以边在相应的句子旁写下感受。 △现在请你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你听:”的开头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按照顺序来。

(一)火烈的舞蹈

1、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一捶起来就发狠„„在你的面前”

△请你来品品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大家来看这里的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他在读的时候是不是语气越来越强?其实这三个短句之间也是越来越强的层层递进的关系,先发狠,再忘情,然后没命地敲,让我们采取叠加读得方式一起读好这句话,“发狠了”第一组读,“忘情了”一、二组一起读,“没命了”大家一起读。开始!

△是啊,多么震憾而有力的安塞腰鼓!怪不得百十个(引读)——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石头。

△这里运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对,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品读,下面请大家一

起来看第六自然段的后面几句。(ppt 出示)

2、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

△很好,你找到了第六自然段里的句子,读完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与体会?(安塞腰鼓/鼓声的雄浑激越,豪放火烈……)

△(ppt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齐读这段话。(简单评价朗读) △看大屏幕,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可能说不出)自己先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ppt 出示: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自由读后指名说:很有节奏感;读着很有力、有气势„„) △那么如果老师这样改一改„„

(ppt 出示: 那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那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

那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

那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

那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请你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生自由读后指名回答)明确:更有诗意,但是力度稍欠缺。

△现在大家发现,作者在这里不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这比喻用得太妙,改变词语的顺序,用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更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读着诗一样的语言,似乎安塞腰鼓就狂舞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能不赞叹――(课件出示: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火烈的舞蹈场面) △(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转3)

3、生: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第七节

△好,首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师读)腰鼓捶起来之前,空气是——(冰冷的) ,阳光是—— (恬静的) ,世界是—— (困倦的) (请学生坐下)但是,腰鼓捶起来了,空气(齐说)—— (立即变得燥热了) ,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作者这样写运用了一个对比的修辞手法,而会产生这样的对比是因为有了——安塞腰鼓!这热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ppt 出示,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沉重的鼓声

△接下来作者又写了哪里的好?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你看)”的开头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自己先好好读一读。(师下巡视)

△(指名一读得较好的学生)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齐读课文第9、10两个自然段。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是啊,山崖在动,心更在动,人也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相机板书:鼓声的巨大力量)

(ppt 出示: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

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课文中写有力的鼓声用了两段句式差不多的段落,是不是太啰嗦啦!干嘛要重复,把它放到一段里去不是更简洁吗?一起来看大屏幕,老师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请你们自己读读屏幕上的这段话和课文的9、10自然段,比较一下,你觉得运用哪种形式比较好?

-(学生应该都能回答课文上好,引导其说出原因因为这样写更有气势。) △是啊,这样两段句式差不多的句子其实运用到了一个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强调了安塞腰鼓鼓声的沉重,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大家看(ppt 出示),这就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一片贫瘠,一片荒凉,在这儿,种不出充满生机的庄稼。这儿的人们吃的,是黄土高原上长出来的红豆角、老南瓜,他们生活贫穷、落后,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可是,当我们看到了这安塞腰鼓,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ppt 出示“生命的存在„„奇伟磅礴的能量!”)因为这里有一群——(茂腾腾) 的后生,有一群——(元气淋漓) 的后生。一起读描写后生的这几句话!(ppt 出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搏击着)这里还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后生们满满的活力!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板书: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

而要用“搏击”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应该能答出显得更有力度,更有力量。)作适当点评。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联系刚才我们看到的黄土高原与你查到的资料,好好想想,是否有新的发现?

-生轻声自由读。

△同学们,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指名说出是艰苦的环境。

△是啊,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民,容易吗?(不容易)是啊,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但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腌菜,用坚韧的意志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腰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而这样的精神与力量,是谁赋予的? -(黄土高原)

△是啊,只有黄土高原才能赋予后生们如此奇伟磅礴的能量!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第13自然段!

-(齐读第13自然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黄土高原养育了一个个茂腾腾的后生,黄土高原就是他们力量的源泉。难怪作者说——引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变幻的舞姿

△那最后一个“好”,作者表现了安塞腰鼓哪方面的好呢?谁能根据板书,

尝试着来概括一下?(相机板书:变幻的舞姿)

△是啊,多么美妙的舞姿!多么变幻的舞姿!使每一个人都叹为观止!一组排比句,更增强了表达的气势。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

△让人不禁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ppt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引读:看啊,安塞腰鼓愈捶愈烈了!——痛苦和„„一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高原人民来说,现实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压垮,而是尽自己所能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快乐,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他们告诉我们: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此时此刻,老师只想说一句话,大家知道吗?(好一个安塞腰鼓!)对,真是老师的知音!

三、品读结尾,体会意蕴。

激荡人心的腰鼓敲完了,作者刘成章笔锋一转,(语速稍慢)鼓声戛然而止,世界一下变得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传来的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渺远的鸡啼”是什么意思?刘成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妙在哪里?(指名说)

△明确:这是热情释放后的冷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更突出安塞腰鼓敲打时场面的热烈与震憾之感。

△一般我们什么时候能听到鸡啼?(早上)对,鸡啼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预示着希望与全新的生活。安塞人的躯体里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量,骨子里也充满着对生活的渴望,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渴望能实现吗?(能)

△对呀,老师也坚信肯定能实现,因为他们乐观、积极,充满斗志,坚持不懈地在奋斗!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课堂伊始的那个问题,安塞腰鼓时隔千年,依旧让人振奋、惊叹、如痴如狂!为什么?现在你有想法了吗?

△如果安塞腰鼓到江南水乡演出,是否能表演出这种气势?(应该不能,但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这种安塞腰鼓的精神,对吧?)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现在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再次齐读课题——安塞腰鼓。

五、布置作业,下课

六、板书设计

14、安塞腰鼓

火烈的舞蹈场面 比喻

鼓声的巨大力量 排比

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反复

变幻的舞姿 以静衬动


相关文章

  •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粗犷雄浑的气势.学习课文第一段"鼓响前的静" ...查看


  • 六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 ...查看


  •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2
  •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仓街小学孙倩 <负荆请罪>是篇历史小话剧,它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上卿 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挡道与避让.请罪与携手的对比之中,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我通过紧扣 ...查看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寻美"和"评价"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壮美,课文中也反复出现一句话,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叹,请找出来. 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结 ...查看


  • 1.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关注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关注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提高阅读教学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 ...查看


  • 散文教学策略
  • 散文教学策略的创新分析 (2013-04-18 17:10:56) 转载▼ 分类: 关于教育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样进行教学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7安塞腰鼓.doc
  • 17安塞腰鼓 教学目的: 1.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 ...查看


  • 名师王君教学实录--安塞腰鼓
  • 听王君聊课(114):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5日 授课班级:青岛学生 课型:诵读型文本 课堂特色:激情洋 ...查看


  • [安塞腰鼓]课例
  • <安塞腰鼓>课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