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子成分 1

汉语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1、定义: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说明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原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绕口令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学语文,有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初中语法体系中的句子成分的一些简单判断方法

句子成分的划分在初中语法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能否正确划分句子成分不仅关系到同学们能否掌握一个句子的中心意思,更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连一个句子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都不能做出判断,又怎么可能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呢?同时,句子成分的划分还是对病句的判断及修改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就比较重视总结句子成分的划分方法。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句子成分的判断及划分方法,现介绍如下,希望对初学语法者能有所帮助。

一、注意句子成分的位置

初中语法体系中句子成分共分为“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六种成分各有自己的位置,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时,可借用过去语法书中口诀进行。即: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由这一口诀可看出各句子成分间的关系,即定语是主语和宾语的附加语,补语和状语是谓语的附加语。

例如“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这个句子中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月亮发出光芒”,我们按照顺序划出主干“月亮”(主语),“发出”(谓语),“光芒”(宾语)。再根据口诀,找出附加成分,根据其位置判断各自的成分,即:“皎洁”(位置在主语之前,是定语)“明亮”(位于宾语之前,所以也是定语)“在夜空中”(位于谓语之前,故是状语)。用符号法划分为

“(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一般情况下助词不划入句子成分)

应注意的是这一口诀只是句子成分常见的位置判断,是初学成分划分者判断成分位置的简单方法。因为汉语言的语法是十分复杂的,它变化多端,对于具体的句子成分的判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根据标志确定句子成分

在句子主干中,各成分常用词的词性不同,它的附加语所使用的助词也不一样,对于简单的句子,我们就可以根据助词来判断其句子成分,这些助词标志是

“的”——定语的标志;

“地”——状语的标志;

“得”——补语的标志。

记住这些标志,就可以在句子成分划分时起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例“他的语法学得好极了。”句子中的主语是“他”还是“语法”呢?因为在“他”和“语法”中间有“的”做标志,因此,主语是“语法”,“他”做“语法”的定语。那么,“好极了”是宾语还是补语呢?因为有“得”做标志,我们就很快判断它应是补语。因此该句的成分应为:

“(他)的 语法 学得〈好极了〉。”

三、注意句子成分划分中的一些原则

在句子成分划分时,注意一些划分原则对准确划分成分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原则有:

1、 介词结构不能做句子主干

所谓介词结构是指由介词“在、对、向、于、在„„中、对„„来说、„„”引出的一种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只能做附加成分,且一般做状语或补语,例如“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这句话中的“在我们学校”就是一个介词结

构,我们可不考虑它做主干,只要划分出主干,然后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判断出它的成分。

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

有时,介词结构会提到句子的前面,判断的方法可以用“还原法”例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在句子中的“在老师的帮助下”究竟该做什么成分呢?我们说“介词结构常做状语”,而状语的位置在谓语之前,我们就将这一结构还原到谓语“改掉”之前,句子意思如果不变,说明它就是状语,属状语提前的情况,我们将句子还原后就变成了

“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可看出句子意思未变,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是状语。该句子的成分划分就应该是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 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2、 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

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没有高低轻重之分,故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一定要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否则,句子意思就不完整了。

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句话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一个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即:

“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 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3、 句子中有否定词的,否定词一定要划为句子主干。

例如“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句子中的“不对”一词就应划入句子主干,即

“你 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四、注意句子中“得”字和“在”字的词性

“得”和“在”两个词语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助词、介词,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应注意判断它们的词性,以便能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原则是在句子中如果没有动词时,它们常做动词,有其他动词时它们常做助词或介词,应注意的是它们作词缀时除外。)

例如“我在教室里读书。”

这句话中已有了动词,“‘在’作介词”,故“在„„里”是介词结构,应划分为

构,我们可不考虑它做主干,只要划分出主干,然后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判断出它的成分。

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

有时,介词结构会提到句子的前面,判断的方法可以用“还原法”例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在句子中的“在老师的帮助下”究竟该做什么成分呢?我们说“介词结构常做状语”,而状语的位置在谓语之前,我们就将这一结构还原到谓语“改掉”之前,句子意思如果不变,说明它就是状语,属状语提前的情况,我们将句子还原后就变成了

“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可看出句子意思未变,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是状语。该句子的成分划分就应该是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 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2、 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

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没有高低轻重之分,故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一定要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否则,句子意思就不完整了。

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句话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一个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即:

“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 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3、 句子中有否定词的,否定词一定要划为句子主干。

例如“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句子中的“不对”一词就应划入句子主干,即

“你 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四、注意句子中“得”字和“在”字的词性

“得”和“在”两个词语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助词、介词,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应注意判断它们的词性,以便能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原则是在句子中如果没有动词时,它们常做动词,有其他动词时它们常做助词或介词,应注意的是它们作词缀时除外。)

例如“我在教室里读书。”

这句话中已有了动词,“‘在’作介词”,故“在„„里”是介词结构,应划分为

“我〔在教室里〕读书。”

又如:“我在教室。”

句子中没有其他动词作谓语,“在”就作动词谓语,应划为

“我 在 教室。”

“得”字也是这样,如:

“我得了一百分。”

这句话中没有动词,故“得”作动词谓语。即

“我 得了一百分。”

又如“这一拳打得好极了。”

这句话中有“打”作动词谓语,因此“得”作介词(补语的标志)。

句子成分应划为“这一拳 打得〈好极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句子成分划分的一些方法,并非十分完善,我将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只是希望能对初学语法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我也希望能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一些有益的交流,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我所衷爱的教育事业服务。

一般说来,主语、宾语的中心语是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短语也可以)。谓语中心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那么剩下句子的枝叶,即定语、状语、补语,这三种是起着修饰、限制、补充作用的附加成分。修饰主、宾中心语的词语叫定语,如“科学的春天。”这“科学的”修饰“春天”这个名词性中心语,就叫定语。放在谓语中心语前的修饰语,起限制作用的词语,是状语;放在谓语中心语后面起补充作用的词语叫补语。如“已经出发”,这“已经”放在谓语中心语“出发”前、起限制作用,这种词语就叫状语;而“打扫得干净”,这“干净”是放在谓语中心语“打扫”后,起补充作用,叫补语。

其次,确定句子各成分的位置。有一首口诀说得好,它是这样生动地分析了句子各成分的位置,即“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先找主干主谓宾,后找枝叶定状补;定语常放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六种成分常记牢,主干枝叶莫乱处。”

它告诉了我们分析句子各成分的步骤。先找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主、谓、宾的中心语确定后;再按其口诀的内容找出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下面举例说明:

例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这句中先依据句子成分的构成,找出句子的主干:“设计合乎原理”,句子的枝叶是:“桥的,完全,科学”。再依据“定语常放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口诀可知,“桥的”是定语,放在主语中心语“设计”前,“完全”是状语,放在谓语中心语“合乎”前;“科学”是定语,放在宾语中心语“原理”前,用符号标示如下:。 [完全]

例2.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人人都有一番奇异的美感和特殊的情趣。

同样运用上述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句子的主干:“人人有美感和情趣”,枝叶“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都,一番奇异的,特殊的”。而依据“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可知,“都”是状语;“一番奇异的”“特殊的”是定语,那么对“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确定它们是状语,因为把它们调回到“都”前的位置,原句的意思不变,都是放在谓语中心语“有”前。在这里,是为了起强调时间、地点的作用,提前的状语后一定要用逗号隔开。用符号表示如下:

[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都]有(一番)(奇异)的美感和(特殊)的情趣。 《暂拟系统》中心词分析法,其优点是:一个句子只要能找出其主干,一下子眉目就清楚了,用这种方法检查某些句子的错误,也较方便。

2.但中心词的分析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例3:哭瞎了眼睛。例4:乱抛纸屑不好。按中心词分析法,例3变成了“哭……眼睛”,例4成了“抛纸屑……好”,而这种分析与语言组合的规律不完全吻合。

于是,84年又有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行)(以下简称《提要》)的分析句法。《提要》分析句法在保留中心词优点的基础上,吸收了层次分析法的长处,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如例3,“哭”与“瞎”先组合,再带宾语“眼睛”。例4,“乱”与“抛”先组合,再与“纸屑”组成动宾短语;“不”与“好”先组合,然后“乱抛纸屑”才与“不好“组成主谓关系。这样就符合了语言事实自身的规律了。

《提要》分析句法的句子划分同样是有层次的,首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线隔开。如对句子“金色的太阳慢慢地照遍了整个校园。”进行分析,用符号表示如下:

(金色的)太阳‖[慢慢]地照了(整个) ...

其次,把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分别一分为二。把主语部分的定语“金色的”和中心词“太阳”分开;对谓语部分运用口诀划分出较小的动词“照”和它的宾语“校园”,再划出定语“整个”。最后再从动补的短语中划出补语“遍”。这些都体现了划分的层次。

《提要》还根据谓语的性质,把主谓语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名词谓语句。如:今天星期天。第二,动词谓语句。如:花开了。第三,形容词谓语句。如:天气暖和了。第四,主谓谓语句。如,他身体健康。

3.《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法的要求是“精要、好懂、有用”,于是删除了语素词的构成、短语的功能分类(只讲短语结构,这样为后面句子结构的分析打下基础)等,不再单独讲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知识,而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却既保留《暂拟系统》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点,又吸取了《提要》中层次分析法的长处,将二者融合,达到新的境界,使之更加完善。如:

(一轮)红日‖[渐渐]升〈 ....既有加点的中心词,又有“=”和“—”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及位置层次的确定(主谓句),从结构上来看,可用这样较准确的公式表示如下:

[状语],+(定语)+主语中心语‖[状语]+谓语中心语++(定 ..........

(名词或代词) (动词或形容词)

语)+ (名词或代词)

(在实际运用中,有些成分可能不会出现,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个公式讲解应要言不烦,用中心词分析及层次分析结合方法来解决。这样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其兴趣,又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语言,是一举多得的事。

二、除了掌握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外,还要注意单句中几种特殊的主谓句。第一

种叫是字句。如:他是中学生。第二种叫把字句,

如:他把作业做完了。第三种叫连动句,如:老师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夹”、“走”,连续动作,不能调换)。第四种叫兼语句,如:妈妈吩咐她准时回家。“她”是吩咐的宾语,又是“回家”的主语,即兼语。有时更复杂的这种兼语句,还带有两个宾语的主谓句,如: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用符号标示是:他‖[便]给。第..

五种叫现存句。如:操场上进行激烈的赛跑。第六种叫被动句。如:作业被我撕掉了。

三、单句中还有几种较复杂的主谓句:

1.复杂主语。如:

列关系的复句当主语。

2.复杂谓语。如:

汉语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1、定义: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说明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原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绕口令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学语文,有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初中语法体系中的句子成分的一些简单判断方法

句子成分的划分在初中语法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能否正确划分句子成分不仅关系到同学们能否掌握一个句子的中心意思,更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连一个句子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都不能做出判断,又怎么可能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呢?同时,句子成分的划分还是对病句的判断及修改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就比较重视总结句子成分的划分方法。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句子成分的判断及划分方法,现介绍如下,希望对初学语法者能有所帮助。

一、注意句子成分的位置

初中语法体系中句子成分共分为“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六种成分各有自己的位置,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时,可借用过去语法书中口诀进行。即: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由这一口诀可看出各句子成分间的关系,即定语是主语和宾语的附加语,补语和状语是谓语的附加语。

例如“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这个句子中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月亮发出光芒”,我们按照顺序划出主干“月亮”(主语),“发出”(谓语),“光芒”(宾语)。再根据口诀,找出附加成分,根据其位置判断各自的成分,即:“皎洁”(位置在主语之前,是定语)“明亮”(位于宾语之前,所以也是定语)“在夜空中”(位于谓语之前,故是状语)。用符号法划分为

“(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一般情况下助词不划入句子成分)

应注意的是这一口诀只是句子成分常见的位置判断,是初学成分划分者判断成分位置的简单方法。因为汉语言的语法是十分复杂的,它变化多端,对于具体的句子成分的判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根据标志确定句子成分

在句子主干中,各成分常用词的词性不同,它的附加语所使用的助词也不一样,对于简单的句子,我们就可以根据助词来判断其句子成分,这些助词标志是

“的”——定语的标志;

“地”——状语的标志;

“得”——补语的标志。

记住这些标志,就可以在句子成分划分时起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例“他的语法学得好极了。”句子中的主语是“他”还是“语法”呢?因为在“他”和“语法”中间有“的”做标志,因此,主语是“语法”,“他”做“语法”的定语。那么,“好极了”是宾语还是补语呢?因为有“得”做标志,我们就很快判断它应是补语。因此该句的成分应为:

“(他)的 语法 学得〈好极了〉。”

三、注意句子成分划分中的一些原则

在句子成分划分时,注意一些划分原则对准确划分成分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原则有:

1、 介词结构不能做句子主干

所谓介词结构是指由介词“在、对、向、于、在„„中、对„„来说、„„”引出的一种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只能做附加成分,且一般做状语或补语,例如“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这句话中的“在我们学校”就是一个介词结

构,我们可不考虑它做主干,只要划分出主干,然后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判断出它的成分。

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

有时,介词结构会提到句子的前面,判断的方法可以用“还原法”例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在句子中的“在老师的帮助下”究竟该做什么成分呢?我们说“介词结构常做状语”,而状语的位置在谓语之前,我们就将这一结构还原到谓语“改掉”之前,句子意思如果不变,说明它就是状语,属状语提前的情况,我们将句子还原后就变成了

“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可看出句子意思未变,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是状语。该句子的成分划分就应该是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 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2、 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

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没有高低轻重之分,故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一定要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否则,句子意思就不完整了。

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句话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一个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即:

“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 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3、 句子中有否定词的,否定词一定要划为句子主干。

例如“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句子中的“不对”一词就应划入句子主干,即

“你 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四、注意句子中“得”字和“在”字的词性

“得”和“在”两个词语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助词、介词,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应注意判断它们的词性,以便能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原则是在句子中如果没有动词时,它们常做动词,有其他动词时它们常做助词或介词,应注意的是它们作词缀时除外。)

例如“我在教室里读书。”

这句话中已有了动词,“‘在’作介词”,故“在„„里”是介词结构,应划分为

构,我们可不考虑它做主干,只要划分出主干,然后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判断出它的成分。

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

有时,介词结构会提到句子的前面,判断的方法可以用“还原法”例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在句子中的“在老师的帮助下”究竟该做什么成分呢?我们说“介词结构常做状语”,而状语的位置在谓语之前,我们就将这一结构还原到谓语“改掉”之前,句子意思如果不变,说明它就是状语,属状语提前的情况,我们将句子还原后就变成了

“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可看出句子意思未变,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是状语。该句子的成分划分就应该是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 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2、 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

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没有高低轻重之分,故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一定要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否则,句子意思就不完整了。

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句话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一个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即:

“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 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

3、 句子中有否定词的,否定词一定要划为句子主干。

例如“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句子中的“不对”一词就应划入句子主干,即

“你 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

四、注意句子中“得”字和“在”字的词性

“得”和“在”两个词语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助词、介词,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应注意判断它们的词性,以便能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原则是在句子中如果没有动词时,它们常做动词,有其他动词时它们常做助词或介词,应注意的是它们作词缀时除外。)

例如“我在教室里读书。”

这句话中已有了动词,“‘在’作介词”,故“在„„里”是介词结构,应划分为

“我〔在教室里〕读书。”

又如:“我在教室。”

句子中没有其他动词作谓语,“在”就作动词谓语,应划为

“我 在 教室。”

“得”字也是这样,如:

“我得了一百分。”

这句话中没有动词,故“得”作动词谓语。即

“我 得了一百分。”

又如“这一拳打得好极了。”

这句话中有“打”作动词谓语,因此“得”作介词(补语的标志)。

句子成分应划为“这一拳 打得〈好极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句子成分划分的一些方法,并非十分完善,我将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只是希望能对初学语法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我也希望能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一些有益的交流,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我所衷爱的教育事业服务。

一般说来,主语、宾语的中心语是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短语也可以)。谓语中心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那么剩下句子的枝叶,即定语、状语、补语,这三种是起着修饰、限制、补充作用的附加成分。修饰主、宾中心语的词语叫定语,如“科学的春天。”这“科学的”修饰“春天”这个名词性中心语,就叫定语。放在谓语中心语前的修饰语,起限制作用的词语,是状语;放在谓语中心语后面起补充作用的词语叫补语。如“已经出发”,这“已经”放在谓语中心语“出发”前、起限制作用,这种词语就叫状语;而“打扫得干净”,这“干净”是放在谓语中心语“打扫”后,起补充作用,叫补语。

其次,确定句子各成分的位置。有一首口诀说得好,它是这样生动地分析了句子各成分的位置,即“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先找主干主谓宾,后找枝叶定状补;定语常放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六种成分常记牢,主干枝叶莫乱处。”

它告诉了我们分析句子各成分的步骤。先找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主、谓、宾的中心语确定后;再按其口诀的内容找出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下面举例说明:

例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这句中先依据句子成分的构成,找出句子的主干:“设计合乎原理”,句子的枝叶是:“桥的,完全,科学”。再依据“定语常放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口诀可知,“桥的”是定语,放在主语中心语“设计”前,“完全”是状语,放在谓语中心语“合乎”前;“科学”是定语,放在宾语中心语“原理”前,用符号标示如下:。 [完全]

例2.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人人都有一番奇异的美感和特殊的情趣。

同样运用上述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句子的主干:“人人有美感和情趣”,枝叶“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都,一番奇异的,特殊的”。而依据“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可知,“都”是状语;“一番奇异的”“特殊的”是定语,那么对“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确定它们是状语,因为把它们调回到“都”前的位置,原句的意思不变,都是放在谓语中心语“有”前。在这里,是为了起强调时间、地点的作用,提前的状语后一定要用逗号隔开。用符号表示如下:

[中秋之夜][在][宝带桥上][都]有(一番)(奇异)的美感和(特殊)的情趣。 《暂拟系统》中心词分析法,其优点是:一个句子只要能找出其主干,一下子眉目就清楚了,用这种方法检查某些句子的错误,也较方便。

2.但中心词的分析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例3:哭瞎了眼睛。例4:乱抛纸屑不好。按中心词分析法,例3变成了“哭……眼睛”,例4成了“抛纸屑……好”,而这种分析与语言组合的规律不完全吻合。

于是,84年又有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行)(以下简称《提要》)的分析句法。《提要》分析句法在保留中心词优点的基础上,吸收了层次分析法的长处,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如例3,“哭”与“瞎”先组合,再带宾语“眼睛”。例4,“乱”与“抛”先组合,再与“纸屑”组成动宾短语;“不”与“好”先组合,然后“乱抛纸屑”才与“不好“组成主谓关系。这样就符合了语言事实自身的规律了。

《提要》分析句法的句子划分同样是有层次的,首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线隔开。如对句子“金色的太阳慢慢地照遍了整个校园。”进行分析,用符号表示如下:

(金色的)太阳‖[慢慢]地照了(整个) ...

其次,把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分别一分为二。把主语部分的定语“金色的”和中心词“太阳”分开;对谓语部分运用口诀划分出较小的动词“照”和它的宾语“校园”,再划出定语“整个”。最后再从动补的短语中划出补语“遍”。这些都体现了划分的层次。

《提要》还根据谓语的性质,把主谓语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名词谓语句。如:今天星期天。第二,动词谓语句。如:花开了。第三,形容词谓语句。如:天气暖和了。第四,主谓谓语句。如,他身体健康。

3.《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法的要求是“精要、好懂、有用”,于是删除了语素词的构成、短语的功能分类(只讲短语结构,这样为后面句子结构的分析打下基础)等,不再单独讲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知识,而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却既保留《暂拟系统》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点,又吸取了《提要》中层次分析法的长处,将二者融合,达到新的境界,使之更加完善。如:

(一轮)红日‖[渐渐]升〈 ....既有加点的中心词,又有“=”和“—”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及位置层次的确定(主谓句),从结构上来看,可用这样较准确的公式表示如下:

[状语],+(定语)+主语中心语‖[状语]+谓语中心语++(定 ..........

(名词或代词) (动词或形容词)

语)+ (名词或代词)

(在实际运用中,有些成分可能不会出现,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个公式讲解应要言不烦,用中心词分析及层次分析结合方法来解决。这样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其兴趣,又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语言,是一举多得的事。

二、除了掌握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外,还要注意单句中几种特殊的主谓句。第一

种叫是字句。如:他是中学生。第二种叫把字句,

如:他把作业做完了。第三种叫连动句,如:老师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夹”、“走”,连续动作,不能调换)。第四种叫兼语句,如:妈妈吩咐她准时回家。“她”是吩咐的宾语,又是“回家”的主语,即兼语。有时更复杂的这种兼语句,还带有两个宾语的主谓句,如: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用符号标示是:他‖[便]给。第..

五种叫现存句。如:操场上进行激烈的赛跑。第六种叫被动句。如:作业被我撕掉了。

三、单句中还有几种较复杂的主谓句:

1.复杂主语。如:

列关系的复句当主语。

2.复杂谓语。如:


相关文章

  •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1
  • 金立鑫 1.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1.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 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定语在名词的前面,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补语 ...查看


  • 汉语与波兰语语法结构对比分析研究
  • 汉语与波兰语语法结构对比分析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波兰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语法结构.语法成分构成等方面.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很少见到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本文将针对这些 ...查看


  •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1.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1.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 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定语在名词的前面 ...查看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1 黎锦熙的句本位思想内涵 句本位"中的"句"指"句成分".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出版.<新著国语文法>是以纳斯菲尔德<英语语 ...查看


  • 基于记忆的汉语句子语义处理
  • 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期(总第27期) 基于记忆的汉语句子语义处理 崔 跃 提要 自然语言处理过程是以语言表面结构为线索, 结合特定的语言使用环境和背景知识, 确定各种语言单位的语义功能, 最终建立起符合语言使用环境的.确定的意义结构的 ...查看


  • 四种现代汉语教材的比较研究
  • 四种<现代汉语>教材的比较研究 董文菲1 摘要:对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下〉>.邢福义<现代汉语>.骆小所<现 代汉语引论>.胡裕树主编的增订本(1983年)四个版本的教材,从指导思想 ...查看


  • 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 第26卷第1期Vol.26No.1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2009年1月Jan.2009 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杨晓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 ...查看


  • 英语第一篇内容
  • 第一章:形合VS意合 与汉语相比,英语是语法型结构,其语义跟语法形式密不可分,语言的意义通过形式表达出来.其主要表现之一是,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通过词汇纽带直接显示出来,即英语是重以形显意,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关联词显性连接手段直接表 ...查看


  •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轻松拿高分十大技巧
  •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轻松拿高分十大技巧.txt一个人 一盒烟 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 一瓶酒 一盘蚕豆过一宿.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 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 本文由诗妍8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 ...查看


  •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
  • "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的差异 11S015016 张毅博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异多于同,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体现为意和与形合.后饰与前饰.前重心与后重心.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区别.透彻了解这些差异,就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把握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