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常的信教案1

不平常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感悟蒙生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

文章首先介绍故事背景:1945年3月,“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然后交代故事的起因“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接着相继插入排长的第一封信和英雄妈妈的第一封回信;再用“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这一过渡句,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

文章语言朴实,平中出奇,言简意赅,结构谨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第2段:交代故事背景(1945年3月,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条件下,“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而展开了一场艰苦惨烈又至关重要的殊死搏斗)和起因(“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教学时,可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营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殊死:决死、拼命。

惨烈:猛烈,厉害。

* 战士们决定定期给英雄的母亲写信(不让蒙生妈难过)以及想出利用赵蒙生的入党申请书、赵妈不识字、请人念信等有利条件仿照赵蒙生笔迹写信的办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品读,通过读来体会战士们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排长的第一封信。 俺:方言。此处是“我”的意思。

* 描述了战士们收到回信和念回信的高兴情景。作者用“高兴极了”,着墨不多,却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战士们意外地收到回信的惊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用此句一笔带过,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蒙生妈强忍失去儿子的悲痛,装着不知实情,坚持给战士们回信。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啊!母亲的叮嘱令人感动。这真是一封不平常的信!它蕴涵着英雄妈妈对抗日官兵的理解、感激、钦佩,蕴涵着她对失子的态度和对儿子的要求。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英雄妈妈身上闪光。这封信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先范读,再领读插入的片断。学生反复品读,从中感悟“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等句子的意思。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俺不伤心”。英雄妈妈真的不伤心吗?当然不是。儿子死了,哪个做母亲的会不伤心呢?这要联系到儿子是为什么献身的来理解。一个“值”字,反映了英雄妈妈对儿子牺牲价值的肯定,表现了英雄妈妈舍小家为国 生字中,“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 课后第1题:要在学文时,引导学生了解信的“不平常”之处,注意体会信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 课后第3题:既是了解学生受到感染的情况,又是口语的锻炼。 教学设计参考

一、质疑释疑,破题切入

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让学生进入学课文前的情景。

1. 文中插入了几封信的片断?

2. “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二、扣住题眼,理解词语

1.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2. 比赛查字典,上讲台在黑板上注音,帮助大家准确认读生字新词。

3. 说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4. 读课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敌众我寡”的意思(教师可以板书“殊死”、“惨烈”等词,大家一起品味体会)。

三、激趣赏析,品读感悟

1. 教师可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死)—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赵妈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感悟到赵妈的坚强和伟大)这一线索,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 朗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等句子,掀起情感波澜,感悟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3. 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读、小组间轮读、挑战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在互相评议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和归纳文章中心,感受文章平中出奇的朴实美。

四、拓展空间,强化技能

1.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归纳。

2. 你想对那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说点什么?

3. 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参考资料

☆ 抗日歌曲

大刀进行曲

麦新 词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工农军队勇敢前进, 战胜全部敌人!

把他们消灭,消灭,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家的崇高品质。

不平常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感悟蒙生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

文章首先介绍故事背景:1945年3月,“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然后交代故事的起因“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接着相继插入排长的第一封信和英雄妈妈的第一封回信;再用“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这一过渡句,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

文章语言朴实,平中出奇,言简意赅,结构谨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第2段:交代故事背景(1945年3月,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条件下,“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而展开了一场艰苦惨烈又至关重要的殊死搏斗)和起因(“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教学时,可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营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殊死:决死、拼命。

惨烈:猛烈,厉害。

* 战士们决定定期给英雄的母亲写信(不让蒙生妈难过)以及想出利用赵蒙生的入党申请书、赵妈不识字、请人念信等有利条件仿照赵蒙生笔迹写信的办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品读,通过读来体会战士们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排长的第一封信。 俺:方言。此处是“我”的意思。

* 描述了战士们收到回信和念回信的高兴情景。作者用“高兴极了”,着墨不多,却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战士们意外地收到回信的惊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用此句一笔带过,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蒙生妈强忍失去儿子的悲痛,装着不知实情,坚持给战士们回信。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啊!母亲的叮嘱令人感动。这真是一封不平常的信!它蕴涵着英雄妈妈对抗日官兵的理解、感激、钦佩,蕴涵着她对失子的态度和对儿子的要求。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英雄妈妈身上闪光。这封信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先范读,再领读插入的片断。学生反复品读,从中感悟“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等句子的意思。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俺不伤心”。英雄妈妈真的不伤心吗?当然不是。儿子死了,哪个做母亲的会不伤心呢?这要联系到儿子是为什么献身的来理解。一个“值”字,反映了英雄妈妈对儿子牺牲价值的肯定,表现了英雄妈妈舍小家为国 生字中,“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 课后第1题:要在学文时,引导学生了解信的“不平常”之处,注意体会信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 课后第3题:既是了解学生受到感染的情况,又是口语的锻炼。 教学设计参考

一、质疑释疑,破题切入

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让学生进入学课文前的情景。

1. 文中插入了几封信的片断?

2. “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二、扣住题眼,理解词语

1.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2. 比赛查字典,上讲台在黑板上注音,帮助大家准确认读生字新词。

3. 说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4. 读课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敌众我寡”的意思(教师可以板书“殊死”、“惨烈”等词,大家一起品味体会)。

三、激趣赏析,品读感悟

1. 教师可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死)—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赵妈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感悟到赵妈的坚强和伟大)这一线索,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 朗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等句子,掀起情感波澜,感悟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3. 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读、小组间轮读、挑战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在互相评议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和归纳文章中心,感受文章平中出奇的朴实美。

四、拓展空间,强化技能

1.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归纳。

2. 你想对那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说点什么?

3. 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参考资料

☆ 抗日歌曲

大刀进行曲

麦新 词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工农军队勇敢前进, 战胜全部敌人!

把他们消灭,消灭,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家的崇高品质。


相关文章

  • 预备党员调查问卷
  •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为了解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们开展本次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调查结果仅供研究用,不涉及对您个人和学校的评价,请如实填写.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您现在是:A. 专科或高职学生 B. 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C. 本科三四年级 ...查看


  • 中共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政治学习心得
  • 中共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政治学习心得 针对共产党员涉及宗教现象日益增多,日前,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在<求是>杂志撰文强调,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给党员信教"开禁".否则,应及时劝其退中共党组织.朱维 ...查看


  • 共产党员不应信教
  • 作者:黄胜平杨树森 党政论坛 1995年01期 最近几年,一些非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党员信仰宗教了,这对我们党的建设危害极大. 当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已成为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对影响和削弱党的纯洁性的不良行为和观念,必须作 ...查看


  • 提高执政党处理宗教问题能力初探
  • 王启海 摘要:宗教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一个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倾全党之力来认真研究和处理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本文作者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轴&qu ...查看


  • 对当前农村宗教信仰情况的几点思考
  •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宽松再加上政府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因此,宗教信仰在部分农村地区又有所复苏,并且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以鲁西南的一个县城为例,谈一下宗教活动现状以及它对农村发展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从而对农村宗 ...查看


  • 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主要政策研究
  • [摘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密围绕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 ...查看


  • 在商南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在商南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黄元雍 (2010年12月29日) 各位代表.道教界各位朋友: 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市道协的大力支持下,我县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我县道教界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而召 ...查看


  • 为什么要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
  • "为什么要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 学习使人进步,学习是一件艰苦而又快乐的事,每天不仅仅是埋头学习,还给我们带来快乐,可以在书本中学到知识,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来欢乐,课余时间可以学习一些百科知识,接下来小编带来百科知识- ...查看


  • 居民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 河北省居民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 宗教概况: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