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独占鳌矶,独撑天宇。 数千级高居牛渚,永镇边隅。 贵阳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鳌头矶为基而建。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接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后经多次修葺,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重建的。 甲秀楼。外观结构是三重三檐四角攒头尖顶,楼高20余米,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楼侧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一小亭叫“涵碧亭”。 甲秀楼。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是贵阳市地标性建筑。夜晚,华灯初起,景观更为绚丽。2013年9月17日19:15从黔灵公园来到甲秀楼,有幸一揽其雍容华贵之景象。是夜导游先行联系,获准于2013年9月18日7:09,提前开门,得以再赴甲秀楼,参观它清晨的倩影。并摄影以供朋友们欣赏。 健堃2014.02.22
贵阳甲秀楼入口处的石牌坊“城南勝蹟”。
2013年9月17日19:15拍摄的南明河畔夜景。
左侧为浮玉桥上的“涵碧亭”;中间是“甲秀楼”;楼的基座叫“鳌头矶”。
甲秀楼。
浮玉桥上的“涵碧亭”。
南明河北岸的建筑。
南明河北岸的建筑。
“涵碧亭”的匾额。
站在浮玉桥上,拍摄东边的楼房和拱桥。
站在浮玉桥上,可以同时拍摄到南明河两岸的风光。
南明河南岸的建筑。
2013年9月18日7:09,清晨拍摄的“城南勝蹟”石牌坊。
早晨好!贵阳甲秀楼。
浮玉桥全长92米,原为九孔石桥,后因修路,填埋两孔,还剰七孔。
南明河北岸风光及其清晰的倒影。
甲秀楼及其倒影。
“涵碧亭”楹联: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莲瓣裏行。
站在浮玉桥上,眺望东边的靓丽风光。
螯头矶上的“茶舍”。
仰视甲秀楼。
浮玉桥北端。
“涵碧亭”背面楹联:銀漢浮空星過水,玉虹拖雨雁横秋。
pingpu
五百年独占鳌矶,独撑天宇。 数千级高居牛渚,永镇边隅。 贵阳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鳌头矶为基而建。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接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后经多次修葺,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重建的。 甲秀楼。外观结构是三重三檐四角攒头尖顶,楼高20余米,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楼侧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一小亭叫“涵碧亭”。 甲秀楼。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是贵阳市地标性建筑。夜晚,华灯初起,景观更为绚丽。2013年9月17日19:15从黔灵公园来到甲秀楼,有幸一揽其雍容华贵之景象。是夜导游先行联系,获准于2013年9月18日7:09,提前开门,得以再赴甲秀楼,参观它清晨的倩影。并摄影以供朋友们欣赏。 健堃2014.02.22
贵阳甲秀楼入口处的石牌坊“城南勝蹟”。
2013年9月17日19:15拍摄的南明河畔夜景。
左侧为浮玉桥上的“涵碧亭”;中间是“甲秀楼”;楼的基座叫“鳌头矶”。
甲秀楼。
浮玉桥上的“涵碧亭”。
南明河北岸的建筑。
南明河北岸的建筑。
“涵碧亭”的匾额。
站在浮玉桥上,拍摄东边的楼房和拱桥。
站在浮玉桥上,可以同时拍摄到南明河两岸的风光。
南明河南岸的建筑。
2013年9月18日7:09,清晨拍摄的“城南勝蹟”石牌坊。
早晨好!贵阳甲秀楼。
浮玉桥全长92米,原为九孔石桥,后因修路,填埋两孔,还剰七孔。
南明河北岸风光及其清晰的倒影。
甲秀楼及其倒影。
“涵碧亭”楹联: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莲瓣裏行。
站在浮玉桥上,眺望东边的靓丽风光。
螯头矶上的“茶舍”。
仰视甲秀楼。
浮玉桥北端。
“涵碧亭”背面楹联:銀漢浮空星過水,玉虹拖雨雁横秋。
pin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