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原文及赏析

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原文及赏析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阳春三月,阳光灿烂,春风和煦,气候晴暖,正是令人陶醉之时;花红柳绿,野塘清幽,小渡无人,杨花飞絮,恰是赏心悦目之地。若是太平盛世,文人墨客面对如此良辰美景,难免挥毫寄兴,抒发恬淡静谧的情怀,写出几许陶、谢、王、孟般清新自然的优美诗句。然而,饱经了离乱颠波之苦的韩偓,却早没了那份闲情逸致。此时,他的思想感情更近于安史之乱时杜甫那沉郁悲怆的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心境。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诗一开头,便点明了“世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见落梅”而人在“他乡”,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梅花。南方“他乡”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韩偓为京兆万年人)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自己的痛苦境遇。“季重”是三国时代吴质的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等人交谊很深。徐干等四人均于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死于瘟疫。曹丕后来在给吴质的信中提到此事,表示痛心。“子山”是庾信的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曾作《哀江南赋》来抒发国破家亡之感,极为感人。赋序说:“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切为主。”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朝市”,朝廷与市肆。“陵

谷”高岸、深谷。“劫灰”佛家用语。佛教认为,天地经过一段时间,劫火延烧,万物都变成灰烬,然后再从头开始,谓之一劫。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眼看”到“始信”,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使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2]

【作者简介】

韩偓(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唐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韩偓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有《玉山樵人集》。

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原文及赏析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阳春三月,阳光灿烂,春风和煦,气候晴暖,正是令人陶醉之时;花红柳绿,野塘清幽,小渡无人,杨花飞絮,恰是赏心悦目之地。若是太平盛世,文人墨客面对如此良辰美景,难免挥毫寄兴,抒发恬淡静谧的情怀,写出几许陶、谢、王、孟般清新自然的优美诗句。然而,饱经了离乱颠波之苦的韩偓,却早没了那份闲情逸致。此时,他的思想感情更近于安史之乱时杜甫那沉郁悲怆的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心境。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诗一开头,便点明了“世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见落梅”而人在“他乡”,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梅花。南方“他乡”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韩偓为京兆万年人)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自己的痛苦境遇。“季重”是三国时代吴质的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等人交谊很深。徐干等四人均于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死于瘟疫。曹丕后来在给吴质的信中提到此事,表示痛心。“子山”是庾信的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曾作《哀江南赋》来抒发国破家亡之感,极为感人。赋序说:“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切为主。”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朝市”,朝廷与市肆。“陵

谷”高岸、深谷。“劫灰”佛家用语。佛教认为,天地经过一段时间,劫火延烧,万物都变成灰烬,然后再从头开始,谓之一劫。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眼看”到“始信”,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使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2]

【作者简介】

韩偓(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唐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韩偓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有《玉山樵人集》。


相关文章

  •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全诗原文及赏析
  •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出自唐代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写翻译 写赏析 ...查看


  • 秋天的诗句:临江仙·送钱穆父
  • 临江仙·送钱穆父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 ...查看


  •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宋代·程颢[春日偶成]赏析
  •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春日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及注释 ...查看


  • [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编辑本段<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①.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②.无衣无褐③,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④.(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 ...查看


  •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原文|翻译|赏析
  •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 ...查看


  • 玉树后庭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 玉树后庭花 (21人评分) 8.4 朝代:南北朝 作者:陈叔宝 原文: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360ps ...查看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翻译及赏析 2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75人评价) 8.5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写翻译 写赏析 ...查看


  • 蝶恋花·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3
  • 蝶恋花·春景 (1917人评分) 8.7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查看


  •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翻译|赏析
  •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注释 ①彩舫:结彩小舟. ②窈窕:姿态美好. ③团荷:圆形荷叶. 赏析 这首令词,是作者前期的作品.李珣共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