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体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梅 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 发布时间:2006-11-03

字体:【大】 【中】 【小】

1 我国体质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体质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是由体质研究的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并且实践多于理论发展起来的。如今体质研究在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促进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质研究开始于1979年,由原国家体委牵头,会同教育部、卫生部共同领导与组织的16省市参加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调查研究”。这次调研是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儿童青少年的体质调研,取得了重大而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于1981年正式成立体质研究分会,标着我国体质研究学科的确立,体质研究也由此步入正轨。而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82年召开的体质研究研讨会确立了体质的定义,才将体质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而逐渐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涵盖了五个范畴:(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4)心理发育(或发展)水平;

(5)适应能力。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一个人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如体型、相貌、性格、机能、疾病及寿命等许多方面都与遗传有关,但遗传对体质的影响还有待于后天的环境、营养、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条件等,也就是说,体质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通过后天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等,有可能得到改善,特别是体育锻炼,它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

从我国体育界对体质的认识可以看出,我们所指的体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定义,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比较注重机体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体质是构成人体各要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潜能;(2)强调了体质是人体身心两方面密切联系的结果;(3)在承认遗传因素对机体作用的同时,强调了后天塑造的重要性;(4)体质评价应从上述五个方面综合考虑。但从目前体质研究的现状来看,测试指标只涵盖了形态发育、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的内容;(5)既强调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格发育与生理功能水平的主要外在表现,又强调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有效的能动手段。体质是相对稳定,同时又会在阶段时间内发生变化,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来反映某个个体或群体现阶段的体质状况,因为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我们又可以每间隔相当长一段时间后,重复测试某个体或群体体质状况,反映体质随时间迁移所发生的变化,因为体质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每五年进行一次国民体质测试的原因,目的就是反映国民体质阶段性变化情况。此外,正是由于体质的相对稳定性,使得作为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的体育锻炼也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使体质发生变化,因此要树立终身体育观念;(6)体质研究被视作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研究内容上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联系非常密切。

体育科学领域对体质的认识奠定了中国体质研究的基础,中国体质学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理论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自1979年我国首次大规模的体质调研到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我国进行了大量的体质实践活动。其特点是以大规模的体质调研为主体,在形成2000 年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前,我

国全国性的体质调研活动共进行了8次,其中学生4次、成年人2次、老年人和幼儿各1次(不包括卫生部的婴幼儿体格调查) ,通过多年的调研实践,形成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我国的国民体质监测,自2000年起,每五年一次,覆盖3~69岁4类人群。

2 国际相关学科的理论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完全与我国的体质研究领域对等的体质的概念,但就研究内容和目的而言,欧美国家关于physical fitness或fitness ,日本的体力,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体能的概念基本与我国的体质一说相对应。

美国体育教育研究会把physical fitness 定义为:“有能力完成比较繁重和紧张的日常工作而不感到过度疲劳,有足够的活力进行休闲享受的追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以高水平的能力加以应对。”该研究会把physical fitness 视为一个人能够从容面对压力,甚至面对紧急情况,例如车祸、洪水、坠落或暴力攻击时的能力,而面对以上这些状况,一个低水平体质的人很有可能已经屈服或无法应对,一个拥有高水平physical fitness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因为他能够充分认识紧张,所以他完全知道如何使自己放松。Fitness 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生活的 fitness ,工作的fitness 和娱乐的fitness 。

1996年,美国健康与公民服务部、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慢性疾病和健康促进国家中心、总统体质(fitness )和体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一书,该书首次以宣言的形式号召民众为了促进健康,积极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在该书中,对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同美国体育教育研究会的定义基本相同。该书同时指出:physical fitness包括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肌肉做功速度、速度、柔韧、灵敏、平衡、反应时和身体成分。由于以上这些fitness 的成分对于健康和运动能力的贡献不一,所以通常又把这些因素划分为与健康相关的fitness (health-related fitness) 和与运动能力相关的fitness (sport-related fitness) 。

欧盟委员会对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是:“能够满意地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该委员会指出,以往physical fitness通常是指运动员或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能力,但目前从更一般意义上讲,physical fitness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日常活动和积极享受休闲时光所需要的肌肉工作能力。对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肌肉活动越来越少的情况,更加强调增加以肌肉收缩为特点的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质(physical fitness )主要是指有足够的能力承受身体负荷而不会过度疲劳的能力。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普遍认为:Physical Fitness支撑着整个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它与人们的工作效率、享受休闲时光与健康、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机能减退、机体应激能力有关,其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如果没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最佳的Physical Fitness是无法达到的。

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欧盟委员会的解释为:与健康相关的体质从宽泛的意义上讲,是得到良好健康所需要的一整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个人特征和个人能力的结合,个人特征一般由遗传所决定,个人能力则是指个人完成肌肉运动所具有的竞争力,从与健康相关的体质内容而言,个人特征和个人能力均非常重要。虽然个人特征也会因为体力活动或运动训练而发生适应性改变,但个人能力通常会对体力活动产生更为敏感的变化。因此,当涉及对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进行评价时,个人能力的评价显然更有意义。与健康相关的fitness 因素包括心肺健康、肌肉力量和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这四方面对健康各自构成独立的影响因素。 代谢性(Metabolic-related Fitnes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Fitness 参数,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代谢性Fitness 反映的是一种机能状态,它同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直接相关,但并不必然地与良好的健康Fitness 联系。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糖等都能增强机体代谢性Fitness ,减少各种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机体整体Fitness 。 健康的(Health )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

改变的。过去,由于受传统观念、世俗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的限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和无残”或“健康是机体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等,并将“没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惟一标准。一般而言,没有疾病只是最起码的健康,又被称作健康的消极面;更重要的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1948年在《WHO 宪章》中首次制定了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身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在西方非常流行的《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一书在第十二版中新近提出关于HELP 的健康哲学: HELP 哲学观的提出为当今社会保障人类健康生存提供了理论基础。HELP 是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H=Health,E=Everyone,L= Lifetime ,P=Personal。理解HELP 理论内涵将会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存方式,并影响终身。

近十年,西方国家又提出了wellness 的观念。Wellness 类似于身心健康这样的说法。Wellness 包括情感(emotional)、智力(intellectual)、身体(physical )、社会(social )、精神(spiritual )五方面内容。

在日本,对体质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研究学者众多。因此对体质这一概念的解释也内涵丰富、多种多样。在日语中使用的是体力这一用语,意思相当于我国目前使用的体质概念。日本对这一概念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但并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概念。从总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体质分以下几类:防卫体质,是指作为一种生命基础的体质,即抵御外界刺激、维持健康的能力,如对于病原菌,异常环境等的抵抗力等,如果以生存为前提来考虑的话,防卫体质是体质中的基础体质;行动体质,是指作为活动基础的体质,即随着环境的变化,克服因作业、运动所产生的刺激生存下去的能力。

我国港澳台地区对体质的定义主要学习欧美国家,他们通常用适能或体适能代表体质。港澳台学者认为:适能就是指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完整的适能包括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和心理适能(psychological fitness)两部分。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简称体适能又可以分为两大类范围:健康相关的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可让人体应付日常工作、余暇活动以及突发事件。竞技相关的体适能可以增加运动员运动表现和成绩,如爆发力、速度、灵敏、反应时等。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是每一位人士都需要的,它包含的五个基本要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和神经肌肉松弛。 3 对中国体质研究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综合分析

现有中国体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能够符合新世纪的要求的,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现有体质研究的概念和范畴从总体上反映了作为整体的人类在朝向完好状态发展的主要方面,与多维健康观念相吻合,强调了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包含了身心统一的理念,与西方的体质观相比,中国的体质研究理论有了明显的升华。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体质具有了应急能力和运动潜能的观念,重视了身体的运动能力,强化了体能的比重,符合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和主要手段的原则;强调了体质的多维性,避免了西方仅从身体角度研究和干预体质的不足;从概念上明确指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大因素是决定体质的主要因素。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与体质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的状况相比,我国体质理论的研究有相对滞后的可能,其主要的表现在于:

第一,从名称上讲,“体质研究”作为学科名称,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不宜界定。原因为:(1)“体质”作为专有名词,在古今、东西方发展史上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论述和界定,所含范围广,我国目前的“体质研究”不能完全涵盖之,即“体质”作为学科名词内涵和外延过大,不能准确表达目前我国体教卫等部门所开展的“体质研究”;(2)“研究”在汉语中是指:a. 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b. 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体质与研究合并在一起表述,表达了一个动态的概念,因而把“体质研究”作为学科名称容易被理解

成一次活动。

第二,缺乏对体质研究方法、实践模式的理论探讨。我国体质研究的实践模式基本上是以大规模的、对群体进行体质调研为主体的、以实践经验指导和推动下一次的调研实践,相关的实践模式的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体质指标的基础性研究比较少。

第三,从监测(检测)指标体系上分析,选择体质研究的指标体系涵盖面较窄。虽然在概念和内涵上我国体质研究涵盖了体质的五个方面,但目前的体质调研仍然以形态、机能和素质(体能)指标为主体。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人们健康和体质的影响的有效监测方法,以及对目前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与体质相关联的研究,如健康风险因素的研究等也很少。

第四,在评价标准方面,体质的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其评价理论根据和研制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五,实践模式相对单一,干预指导的研究也需要大力加强。

4 中国体质研究理论和实践新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我国体质研究的发展历史,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目前我国体质研究的根本任务和研究范畴,我们提出以下构想:

4.1 将原有“体质研究”学科名称改为“健康体质学”,由此建立“健康体质”新概念。

4.2 “健康体质”的定义为: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与健康相关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4.3 健康体质范畴:与原“体质研究”中提到的体质的范畴基本相同,即包含有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4.4 新学科的特点:(1)仍认为“健康体质”是源于先天和后天共同造就的;(2)仍把“体质”的五个涵盖方面作为主要内容;(3)侧重强调了“体质” 五个涵盖方面在健康状态下的表现能力;(4)区别了“体质”研究的主流与其他学说的混淆,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体质学”所研究的方向和特点;(5)基本继承和保持了原有概念和内涵,与多维健康观呼应;(6)借鉴了西方的理念,对研究的内容有明确的限定,加强了“体质”与“健康”的联系,强调了身心合一观。同时也避免了我国港澳台地区将fitness 翻译成体适能,而过于强调了身体适应能力的方面,以及西方过于强调身体而忽略心理状态的不足。

5 面向21世纪我国健康体质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展望

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国家的强大、祖国的富强,经济的发展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保障;增强体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体质和健康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不断涌现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的保障;人们健身意识的崛起、对高水平健康和体质的追求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动力和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些都使我国的体质、健康、体育、教育、卫生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体质和公共健康工作者要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和保持他们的“活力”“健康寿命”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还要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还很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健康状况呈现贫穷时代和现代化社会的健康问题交织的状态,同时,经济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用于健康和体质建设的投资也是有限的,因而我们的国民体质建设战略和公共卫生战略必须是多层次的、多模式的复杂工程;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觉醒,但是,科学的健身意识、科学的生活方式的观念、科学的健身方法还亟待大力的宣传和普及,为了能够切实增强广大国民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简便、有效、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是构建全民健身科学服务体系的主体。纵

观历史,展望未来,现阶段我国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具体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理论建设,建立有效的理论指导体系。

第二,开展宏观政策和宏观规划(计划)的研究,努力从政策导向和总体布局层面形成系统工程,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提高政策和措施的效率。

第三,继续大力开展方法学,包括指标体系、实施模式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第四,加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运用高科学技术的手段,开展多学科的合作。

第六,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第七,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6 健康促进的理念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健康促进至少应具有两大构成要素: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的人人参与的教育活动,传播卫生知识,使人们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领导采取行政干预措施,从组织、政策、经济等方面对健康需求(包括改善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支持,并建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大联盟,通力合作,为群众创造健康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生存环境。

作者:王梅(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

孙飙、席翼、戴剑松、刘新华、甄志萍

体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梅 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 发布时间:2006-11-03

字体:【大】 【中】 【小】

1 我国体质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体质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是由体质研究的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并且实践多于理论发展起来的。如今体质研究在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促进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质研究开始于1979年,由原国家体委牵头,会同教育部、卫生部共同领导与组织的16省市参加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调查研究”。这次调研是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儿童青少年的体质调研,取得了重大而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于1981年正式成立体质研究分会,标着我国体质研究学科的确立,体质研究也由此步入正轨。而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82年召开的体质研究研讨会确立了体质的定义,才将体质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而逐渐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涵盖了五个范畴:(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4)心理发育(或发展)水平;

(5)适应能力。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一个人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如体型、相貌、性格、机能、疾病及寿命等许多方面都与遗传有关,但遗传对体质的影响还有待于后天的环境、营养、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条件等,也就是说,体质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通过后天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等,有可能得到改善,特别是体育锻炼,它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

从我国体育界对体质的认识可以看出,我们所指的体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定义,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比较注重机体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体质是构成人体各要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潜能;(2)强调了体质是人体身心两方面密切联系的结果;(3)在承认遗传因素对机体作用的同时,强调了后天塑造的重要性;(4)体质评价应从上述五个方面综合考虑。但从目前体质研究的现状来看,测试指标只涵盖了形态发育、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的内容;(5)既强调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格发育与生理功能水平的主要外在表现,又强调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有效的能动手段。体质是相对稳定,同时又会在阶段时间内发生变化,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来反映某个个体或群体现阶段的体质状况,因为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我们又可以每间隔相当长一段时间后,重复测试某个体或群体体质状况,反映体质随时间迁移所发生的变化,因为体质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每五年进行一次国民体质测试的原因,目的就是反映国民体质阶段性变化情况。此外,正是由于体质的相对稳定性,使得作为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的体育锻炼也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使体质发生变化,因此要树立终身体育观念;(6)体质研究被视作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研究内容上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联系非常密切。

体育科学领域对体质的认识奠定了中国体质研究的基础,中国体质学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理论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自1979年我国首次大规模的体质调研到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我国进行了大量的体质实践活动。其特点是以大规模的体质调研为主体,在形成2000 年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前,我

国全国性的体质调研活动共进行了8次,其中学生4次、成年人2次、老年人和幼儿各1次(不包括卫生部的婴幼儿体格调查) ,通过多年的调研实践,形成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我国的国民体质监测,自2000年起,每五年一次,覆盖3~69岁4类人群。

2 国际相关学科的理论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完全与我国的体质研究领域对等的体质的概念,但就研究内容和目的而言,欧美国家关于physical fitness或fitness ,日本的体力,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体能的概念基本与我国的体质一说相对应。

美国体育教育研究会把physical fitness 定义为:“有能力完成比较繁重和紧张的日常工作而不感到过度疲劳,有足够的活力进行休闲享受的追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以高水平的能力加以应对。”该研究会把physical fitness 视为一个人能够从容面对压力,甚至面对紧急情况,例如车祸、洪水、坠落或暴力攻击时的能力,而面对以上这些状况,一个低水平体质的人很有可能已经屈服或无法应对,一个拥有高水平physical fitness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因为他能够充分认识紧张,所以他完全知道如何使自己放松。Fitness 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生活的 fitness ,工作的fitness 和娱乐的fitness 。

1996年,美国健康与公民服务部、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慢性疾病和健康促进国家中心、总统体质(fitness )和体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一书,该书首次以宣言的形式号召民众为了促进健康,积极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在该书中,对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同美国体育教育研究会的定义基本相同。该书同时指出:physical fitness包括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肌肉做功速度、速度、柔韧、灵敏、平衡、反应时和身体成分。由于以上这些fitness 的成分对于健康和运动能力的贡献不一,所以通常又把这些因素划分为与健康相关的fitness (health-related fitness) 和与运动能力相关的fitness (sport-related fitness) 。

欧盟委员会对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是:“能够满意地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该委员会指出,以往physical fitness通常是指运动员或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能力,但目前从更一般意义上讲,physical fitness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日常活动和积极享受休闲时光所需要的肌肉工作能力。对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肌肉活动越来越少的情况,更加强调增加以肌肉收缩为特点的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质(physical fitness )主要是指有足够的能力承受身体负荷而不会过度疲劳的能力。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普遍认为:Physical Fitness支撑着整个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它与人们的工作效率、享受休闲时光与健康、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机能减退、机体应激能力有关,其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如果没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最佳的Physical Fitness是无法达到的。

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欧盟委员会的解释为:与健康相关的体质从宽泛的意义上讲,是得到良好健康所需要的一整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个人特征和个人能力的结合,个人特征一般由遗传所决定,个人能力则是指个人完成肌肉运动所具有的竞争力,从与健康相关的体质内容而言,个人特征和个人能力均非常重要。虽然个人特征也会因为体力活动或运动训练而发生适应性改变,但个人能力通常会对体力活动产生更为敏感的变化。因此,当涉及对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进行评价时,个人能力的评价显然更有意义。与健康相关的fitness 因素包括心肺健康、肌肉力量和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这四方面对健康各自构成独立的影响因素。 代谢性(Metabolic-related Fitnes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Fitness 参数,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代谢性Fitness 反映的是一种机能状态,它同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直接相关,但并不必然地与良好的健康Fitness 联系。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糖等都能增强机体代谢性Fitness ,减少各种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机体整体Fitness 。 健康的(Health )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

改变的。过去,由于受传统观念、世俗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的限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和无残”或“健康是机体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等,并将“没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惟一标准。一般而言,没有疾病只是最起码的健康,又被称作健康的消极面;更重要的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1948年在《WHO 宪章》中首次制定了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身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在西方非常流行的《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一书在第十二版中新近提出关于HELP 的健康哲学: HELP 哲学观的提出为当今社会保障人类健康生存提供了理论基础。HELP 是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H=Health,E=Everyone,L= Lifetime ,P=Personal。理解HELP 理论内涵将会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存方式,并影响终身。

近十年,西方国家又提出了wellness 的观念。Wellness 类似于身心健康这样的说法。Wellness 包括情感(emotional)、智力(intellectual)、身体(physical )、社会(social )、精神(spiritual )五方面内容。

在日本,对体质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研究学者众多。因此对体质这一概念的解释也内涵丰富、多种多样。在日语中使用的是体力这一用语,意思相当于我国目前使用的体质概念。日本对这一概念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但并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概念。从总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体质分以下几类:防卫体质,是指作为一种生命基础的体质,即抵御外界刺激、维持健康的能力,如对于病原菌,异常环境等的抵抗力等,如果以生存为前提来考虑的话,防卫体质是体质中的基础体质;行动体质,是指作为活动基础的体质,即随着环境的变化,克服因作业、运动所产生的刺激生存下去的能力。

我国港澳台地区对体质的定义主要学习欧美国家,他们通常用适能或体适能代表体质。港澳台学者认为:适能就是指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完整的适能包括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和心理适能(psychological fitness)两部分。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简称体适能又可以分为两大类范围:健康相关的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可让人体应付日常工作、余暇活动以及突发事件。竞技相关的体适能可以增加运动员运动表现和成绩,如爆发力、速度、灵敏、反应时等。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是每一位人士都需要的,它包含的五个基本要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和神经肌肉松弛。 3 对中国体质研究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综合分析

现有中国体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能够符合新世纪的要求的,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现有体质研究的概念和范畴从总体上反映了作为整体的人类在朝向完好状态发展的主要方面,与多维健康观念相吻合,强调了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包含了身心统一的理念,与西方的体质观相比,中国的体质研究理论有了明显的升华。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体质具有了应急能力和运动潜能的观念,重视了身体的运动能力,强化了体能的比重,符合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和主要手段的原则;强调了体质的多维性,避免了西方仅从身体角度研究和干预体质的不足;从概念上明确指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大因素是决定体质的主要因素。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与体质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的状况相比,我国体质理论的研究有相对滞后的可能,其主要的表现在于:

第一,从名称上讲,“体质研究”作为学科名称,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不宜界定。原因为:(1)“体质”作为专有名词,在古今、东西方发展史上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论述和界定,所含范围广,我国目前的“体质研究”不能完全涵盖之,即“体质”作为学科名词内涵和外延过大,不能准确表达目前我国体教卫等部门所开展的“体质研究”;(2)“研究”在汉语中是指:a. 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b. 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体质与研究合并在一起表述,表达了一个动态的概念,因而把“体质研究”作为学科名称容易被理解

成一次活动。

第二,缺乏对体质研究方法、实践模式的理论探讨。我国体质研究的实践模式基本上是以大规模的、对群体进行体质调研为主体的、以实践经验指导和推动下一次的调研实践,相关的实践模式的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体质指标的基础性研究比较少。

第三,从监测(检测)指标体系上分析,选择体质研究的指标体系涵盖面较窄。虽然在概念和内涵上我国体质研究涵盖了体质的五个方面,但目前的体质调研仍然以形态、机能和素质(体能)指标为主体。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人们健康和体质的影响的有效监测方法,以及对目前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与体质相关联的研究,如健康风险因素的研究等也很少。

第四,在评价标准方面,体质的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其评价理论根据和研制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五,实践模式相对单一,干预指导的研究也需要大力加强。

4 中国体质研究理论和实践新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我国体质研究的发展历史,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目前我国体质研究的根本任务和研究范畴,我们提出以下构想:

4.1 将原有“体质研究”学科名称改为“健康体质学”,由此建立“健康体质”新概念。

4.2 “健康体质”的定义为: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与健康相关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4.3 健康体质范畴:与原“体质研究”中提到的体质的范畴基本相同,即包含有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4.4 新学科的特点:(1)仍认为“健康体质”是源于先天和后天共同造就的;(2)仍把“体质”的五个涵盖方面作为主要内容;(3)侧重强调了“体质” 五个涵盖方面在健康状态下的表现能力;(4)区别了“体质”研究的主流与其他学说的混淆,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体质学”所研究的方向和特点;(5)基本继承和保持了原有概念和内涵,与多维健康观呼应;(6)借鉴了西方的理念,对研究的内容有明确的限定,加强了“体质”与“健康”的联系,强调了身心合一观。同时也避免了我国港澳台地区将fitness 翻译成体适能,而过于强调了身体适应能力的方面,以及西方过于强调身体而忽略心理状态的不足。

5 面向21世纪我国健康体质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展望

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国家的强大、祖国的富强,经济的发展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保障;增强体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体质和健康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不断涌现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的保障;人们健身意识的崛起、对高水平健康和体质的追求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动力和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些都使我国的体质、健康、体育、教育、卫生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体质和公共健康工作者要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和保持他们的“活力”“健康寿命”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还要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还很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健康状况呈现贫穷时代和现代化社会的健康问题交织的状态,同时,经济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用于健康和体质建设的投资也是有限的,因而我们的国民体质建设战略和公共卫生战略必须是多层次的、多模式的复杂工程;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觉醒,但是,科学的健身意识、科学的生活方式的观念、科学的健身方法还亟待大力的宣传和普及,为了能够切实增强广大国民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简便、有效、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是构建全民健身科学服务体系的主体。纵

观历史,展望未来,现阶段我国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具体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理论建设,建立有效的理论指导体系。

第二,开展宏观政策和宏观规划(计划)的研究,努力从政策导向和总体布局层面形成系统工程,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提高政策和措施的效率。

第三,继续大力开展方法学,包括指标体系、实施模式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第四,加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运用高科学技术的手段,开展多学科的合作。

第六,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第七,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6 健康促进的理念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健康促进至少应具有两大构成要素: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的人人参与的教育活动,传播卫生知识,使人们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领导采取行政干预措施,从组织、政策、经济等方面对健康需求(包括改善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支持,并建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大联盟,通力合作,为群众创造健康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生存环境。

作者:王梅(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

孙飙、席翼、戴剑松、刘新华、甄志萍


相关文章

  •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_王琦
  • 6 (总第86页) Chinese J 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年第8卷第2期 2002. Vol . 8. No . ...查看


  • 体育测量评价教学大纲
  • <体育测量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适用专业:体育专业(考试) 学 时:36(包括实验学时:12)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基 ...查看


  •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及实施细则
  •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及实施细则 一.体育的总目标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的总目标是"健康第一,体育育人",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成为有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具体目标是:增进学生 ...查看


  • 关于征集2014年中小学体育论文通知
  • 关于征集2013学年中小学体育论文通知 各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 XX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比将在5月底举行,为更好的落实此项工作,现将具体要求布置如下: 一. 参加人员: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 二.论文写作要求: (1)重点突出.以落实< ...查看


  •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 ...查看


  • 的通知关于转发转发的通知的通知
  • 3 , . s , , , 关于转发<转发 征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推动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广大体育教师.学 生卫生保健人员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和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教育部 ...查看


  • 八年级关于转发转发的通知的通知
  •   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关于转发<转发 征集工作的通知&g ...查看


  • 2005考研体育概论
  • -(1)引进与植移阶段:新中国成立成立以后我国沿用苏联体育理论体系(2)探索与总结阶段:1961出版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理论>讲义,主要研究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原理和方法,内容较匮乏(3)挫折和停顿:文化大革命(4)发展与丰富:19 ...查看


  •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
  •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 田径运动是中学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田径教学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是必备的 教学技能,<中学田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对田径教学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 ...查看


热门内容